普法办依法治市2022年工作打算

2024-11-13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深入推进依法治市进程,为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保障全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发展,为建设殷实、文明、和谐的幸福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根据《江西省“xx”期间依法治省规划》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xx”规划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按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总体要求,以规范公权力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利为目标,以促进依法执政为核心,以推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为重点,以全民法制宣传教育为基础,全面推进地方、行业、基层依法治理,加强法律监督,完善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法治建设,为建设殷实、文明、和谐的幸福提供法治保障。

二、总体目标

提高公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保障社会成员依法享有平等权利,通过深入推进依法治市。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国家机关依法履行职责、行使权力,把解决社会矛盾纳入法制化程序,各项事业逐步走上法治化管理轨道;公民法律素质全面提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全社会得到弘扬,法治文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22年,95%以上的普法对象普遍接受法制教育,90%以上的村(社区)达到或基本达到民主法治村(社区)建设标准,95%以上的县(区部门和基层单位达到或基本达到依法治理标准。

带头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各级党委依法执政能力进一步加强。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更加牢固。

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明显,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行政决策机制和权责一致、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及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程序合法、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健全完善。政府公信力显著提高。

以司法公正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得到有效推进和维护。

法律服务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法律服务体系健全。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公共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更加严格和规范。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

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实践活动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全社会形成尊重法律、崇尚法治、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

人民群众参与民主法治建设的积极性得到普遍提高,区域民主法治创建全面推进。社会各界能动作用有效发挥。

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措施全面落实,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社会更加安定和谐。

三、基本原则

各级党委(党组具体领导本地区、本系统、本部门、本单位的依法治理工作,一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实施依法治市工作的根本保证。市委对依法治市工作统一领导。确保依法治市规划顺利实施。

围绕“xx”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二坚持服务大局。坚持依法治市工作为大局服务。自觉将法治建设融入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调整社会利益关系,注重依靠法治解决各种社会矛盾,逐步使各项工作法治化、规范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各项民主权利,三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依法治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积极探索新时期法治建设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途径,四坚持开拓创新。根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切实发挥法治的引导、规范、保障和促进作用,努力实现依法治市工作的新突破和新跨越。

四、主要任务

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一步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教育引导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一切实提高各级党委依法执政能力。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各级党委切实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人事任免和决定重大事项等职权;支持各级政府依法行政;支持各级司法机关公正司法;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率,增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严格执行《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进一步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推行重大行政决策实施情况后评价制度。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制,完善便民高效、制约有效的行政执法程序,提高行政执法能力。加强政府管理创新,提高行政效能。进一步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公开力度,加快电子政府建设。完善信息公开组织网络建设,提升信息公开内容的完整性和权威性,重点扩大公共资金使用、涉及公众利益的重大建设项目审批和实施方面的信息公开,扩大完善环保、食品安全、公共卫生等方面的信息公开。加大教育、医疗卫生、供水、供电、供气、公共交通等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信息的公开,全面提高信息公开工作水平;增强公共政策制定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加强诚信制度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强化政府法律顾问工作,防范法律风险,维护行政运作安全。建立健全依法行政报告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每年要向同级党委、人大常委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推进依法行政情况,政府部门每年要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推进依法行政情况。切实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推行依法行政情况考察和法律知识测试制度,建立法律知识学习培训长效机制。xx”期末,全市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三深入推进公正司法。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不断增强司法工作的公信力、权威性,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促进上下级法院裁判标准统一。深入开展量刑规范化试点工作,探索推进量刑制度改革。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积极探索繁简分流和速裁机制,积极推行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审理制度,提高司法效率,降低诉讼成本。加强执行工作,建立健全执行威慑联动长效机制,制裁违法规避执行行为。加强公安、检察业务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刑事犯罪活动,积极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积极推进审判公开、执行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所务公开制度建设,增强司法透明度。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司法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的保障机制建设,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法院、检察院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完善包括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仲裁、司法鉴定在内的法律服务体系。把法律援助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完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体系,深入开展“法律援助进万家”活动,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健全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法治化水平。构建社区公共资源共享机制和综合治理机制,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站三位一体的社区管理服务体系。创新治安管理与城市管理、市场管理、行业管理等有机结合的新模式。规范政府直接提供、委托社会组织提供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方式,形成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全面健全综治信访维稳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社情民意调查机制,推进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等的有机结合,化解矛盾纠纷的新机制。创新流动人口、社会组织和虚拟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全面试行社区矫正工作,教育、改造和挽救刑释人员。完善“打防管控”工作,整治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建设平安。依法规范信访程序,切实解决信访民生问题。

增强监督实效。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五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使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把党内监督、人大监督、行政监督、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运用公示、听证等制度,媒体、网络等重要载体,形成纵向联动、横向配合、多层次的监督机制。进一步加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的监督工作,综合运用听取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询问和质询等多种监督手段,确保法律法规有效实施。支持各级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履行监督职能。建立和推行依法行政监督办法和依法行政评议考核制度,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度,加强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和审计、监察等专项监督。强化司法监督,探索开展民事调解和民事执行法律监督工作;健全人民陪审员、特约监督员和人民监督员制度,保障公民依法有序参与和监督司法活动,推动司法公正廉洁。积极发挥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畅通各种监督渠道,增强监督实效。

促进法治社会建设。抓好“xx”普法规划实施,六深入开展普法教育。突出做好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等重点对象的普法工作,点面结合,分类指导,多形式、多途径提高全民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律素质,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创新普法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策划和组织开展主题普法教育活动。进一步活跃普法教育的形式和载体,继续深化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等专题普法教育活动,全市范围内总结推广“法律诊所”经验做法,创造新的工作经验,不断增强普法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充分运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阵地,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鼓励法治作品创作与宣传,大力繁荣法治文化。广泛开展“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开展法治人物评选活动。

推进各项事业依法治理。全面推进法治、法治县(区法治乡镇创建活动,适时考核命名一批“法治县区(乡镇,七深化民主法治创建活动。力争进入全省法治创建先进行列。以“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为载体,进一步提高农村法治化管理水平。以“民主法治社区”创建为载体,全面推进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建设。以“诚信守法企业”创建为载体,促进企业依法诚信经营。以“依法治校示范单位”创建为载体,提高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水平。以“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为载体,推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

五、组织保障

认真落实依法治市规划,一强化层级领导责任。各级党委、政府应当把依法治市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协调、监督各部门的工作;各地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切实承担起与本部门职能相关的依法治理工作任务,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贯彻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要层层签定责任书,建立健全一把手负总责的制度,实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并把依法治理工作目标、职责纳入各级领导政绩考评的内容,保证依法治市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成效地推进。

明确职能定位。逐步配齐配强依法治市、县(区办公室人员,二加强法治队伍建设。强化依法治市、县(区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工作职责。力争达到市级3-5个、县区2-4个的人员编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特别是行政执法队伍的建设,逐步推进编制、人员到位。强化依法治市工作队伍的培训教育,切实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确保依法治市工作的有效开展。

依法治市(县区、乡镇工作经费由各级政府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三有效保障工作经费。根据工作需要。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逐步增加;各部门、各单位应根据工作任务需要确保工作经费;要及时解决依法治理工作所需办公设施、宣传设备、交通工具等方面的困难,切实保障工作的有效开展。

采取定期检查、重点抽查、专项检查等措施,四严格法治考核奖惩。切实加强对本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规划的全面实施。建立依法治市目标和任务的效果评价和实施结果的奖惩体系,实行一年一考评、五年一总评,把依法治理工作的成效列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责任目标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