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源导游词

2025-01-09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各位游客朋友们:

  万花山位于延安城西南15公里处的杜甫川中,海拔1320米,占地2400亩,地处青山翠柏之中,空气清爽,环境优雅。山上生长着我国中原牡丹品种群重要源头之一的野生矮牡丹,已被确定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具有很高的科研和种群保护价值,因其生长在古柏丛林中,满山遍野,所以万花山也被称为“牡丹山”,这里也是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里花源屯村所在地。经过近年的修复建设,万花山已成为延安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为一体的天然大花园。

 
  在这里你倾听木兰从军的故事,仙女四姐种牡丹的神话故事会使你心旷神怡,流涟忘返。
 
   牌    坊
 
   牌坊是进入万花山的山门,为全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形式是四柱七楼玻璃瓦作牌坊。牌坊正面书有“延榆胜观”,向里横额书有“名城圣境”。

   木兰陵园 
 
   花木兰是我国古代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巾帼英雄。她为保家卫国,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征占十二载。胜利后不慕功名利禄,还乡耕织千代歌颂,万代敬仰。在我国人民中间广泛流传。
   《木兰诗》是我国一首优秀的古代名歌。木兰的故事及诗歌,均产生于北魏时期,北魏属鲜卑族政权,与北方其它少数民族曾发生过多次战争,后统一中国北方。从拓跋硅称王到北魏灭亡,统治一百七十一年。木兰诗中两次提到“可汗”,实为古代柔然、突厥、蒙古、鲜卑等族最高统治者之称号。“黑山”、“燕山”等地,亦为北魏与柔然族交战之战场。也就说明花木兰是北魏时期的巾帼人物,白居易题写的《戏题木兰花》诗及杜牧题写《木兰庙》这些著名诗人也都热情歌赞过花木兰。宋《太平寰宇记》和八零年发现鲜卑室真君四年(公元443年)的石刻祝文及有关资料考证,花木兰确有其人,说木兰是鲜卑族人,随父到河套。元人候有造《孝烈将军祠像辨证记》云:其所据之地域为河套……延安郡人,一些著名的剧作家在所作的戏剧中,均称花木兰系陕西省延安府人氏。《木兰诗》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等句子提出了木兰出征时的位置与路线,延安东去延水关渡骑马一日可到,延安人到燕山地区,至今还有过黄河渡口东去北上的习惯路线。诗中提到的东市、南市、北市、西市,都与延安的街道相吻合,人们特别喜爱花木兰这位女中豪杰,到处传颂立祠上石。
   延安市政府于1984年重新修复了这座陵园,修复后的木兰陵园庄严典雅,为古典式的建筑群。门额上题有“木兰陵园”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为原延安行署副专员王廷壁所书。进门有两通石碑,右碑是延安市长高仲田撰写的碑文。高度赞扬了巾帼英雄,以物咏情,以情寓志,将建筑物和碑文融为一体。左碑两面书刻着白居易和杜牧的两首诗。第二台阶是中国原书法协会主席舒同所书的“木兰诗”。背面有陕西书法协会农民书法家朱西定书写的“木兰诗”全文。路两边左右对称立有两个含笑迎客的麒麟,中间有“丹凤朝阳”巨雕图案一副。第三台阶上是花木兰戒装巨型石雕,高3.5米,宽2.5米乃整块青石雕刻而成,木兰跃马横剑,飒爽英姿,气魄雄伟,令人敬慕。最后一层是石雕凤栏环绕山而筑的木兰墓冢,舒同题写“花将军之墓”。花源屯村村民讲花木兰活了八十多岁,无疾而终,花木兰解甲归田后,经常在村对面的牡丹地里锄草、松土。听说墓地是按木兰遗嘱选的,让花木兰睁开眼就可看到对面山上的牡丹花。真可谓用“英雄天香相辉映,天上人间数木兰”。
 
   牡 丹 湖
 
   杜甫川水截流筑坝而成,湖面虽不胜阔,登山赏花之余,亲朋好友驾一轻舟,倘佯于青山绿水之间,湖光山色融为一体,顿觉赏心悦目,乏困俱消。湖的东畔建有玻璃瓦顶彩色梁柱的水榭亭,十分醒目,穿过大坝,过一小桥方可上山,小桥呈拱型,桥栏雕刻着精细十二生肖,栩栩如生。桥中心下侧镌有“黄紫”二字。黄指“姚黄”,紫指“魏紫”,同为牡丹的良种,镌刻在这里,大有万花山牡丹皆良种之誉,寓意此桥为牡丹花而建。
碑    廊
 
   位于牡丹山脚下,修建了各种奇形石垒起的各种各栏的石碑,参差错落,琳琅满目。收有中外各界名人墨客的精美诗句和书法。其中最为显赫的是国家主席江泽民题写的“万花山”和李鹏总理题写“牡丹之乡”。优美动人的诗作,苍劲石朴的大字,陕北工匠高超的石刻技艺,无不让人叹为观止,给万花山胜境大增色彩。
 
   牡  丹  山
 
   牡丹原产中国,她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端庄秀雅,仪态万方,自古以来即被誉为“国色天香”、“花中之王”之称,至今深受全国人民的喜爱。牡丹又有“富贵花”、“百两金”,寓意此花为“幸福之花,吉祥之物”。
   牡丹原产我国西部地区“大抵丹延以西及褒斜道中”(今宝鸡境内),早在3000年前其药用价值就已被我们的祖先所认识,用以观赏的人工栽培历史可以上溯到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宋·欧阳修《洛阳牡丹记》当今闻名天下的牡丹王国当数河南洛阳,山东荷泽,然而延州牡丹则历史最久,且优良品种在唐朝时已引进到洛阳,曹州(荷泽)至今仍有“延州红”(延安)、“丹州红”(宜川)延续已千年以上,1942年乐天宇、徐纬英(陕甘宁盆地植物志)亦称,延安万花山有野生牡丹,“5月盛开,与苍柏共生,极为美观”,据有关专家鉴定为中国牡丹的原生种之一,具有很高的科研和种群保护价值,山为名花占,万花山因此也得名于牡丹,又荣于牡丹。洛阳牡丹兴盛之前,天下牡丹以延安为宗,所以延安是中国牡丹的故乡。
   另据《延安府志》载,早在宋代州人应有赏牡丹的爱好,可查的观花史已有上千年,民间传说时间更早。从明朝弘治年(1497年)延安知府李延寿的石碑引言中可推算到六朝时期,万花山就有牡丹,解放前农历四月初八,万花山有庙会是专门观赏牡丹花。牡丹主要颁布于万花山东坡上,约5万余株,三百多亩,二十多个品种,每年农历四月八前后盛开,小满后凋谢,花期月余,花色分红、紫、黄、白、粉、绿六大色系单瓣多,复瓣较少。花型分单瓣型,托桂型,皇冠型三大花型。近年来发现有黑色珍贵牡丹出现,更是王中王,国色天香,倾国倾城。
   万花山牡丹因其生长在黄土高原上,所以在这种生态环境中长期生存进行着系统发育,年深月久便形成了“性宜冷畏热,喜燥恶温”的生态习性,由于它的立地条件干旱少雨,年生长量也很少,因而形成了矮小灌木。高不过1米,由于自然杂交有时一株花上还能竞放数种花色,花盏艳丽,芳姿可人。
 
   崔府君庙
 
   在万花山的东坡上,有一院小小的庙宇,建于何朝何代已无法考证。仅据明朝弘治年间延州知府李延寿镌碑称,他于丁已年(1497年)游万花山时,已有此庙。庙院内有柏树两棵,牡丹花两蓬,形成一幅对称图案。李延寿游牡丹山题诗两首原碑立于两侧,因年代已久字迹剥落,又于东侧依原样新镌刻石碑一通,上刻游诗二首:
   其一:劝巡行到牡丹山,其二:一株豪垒人争赏,
       花发偏宜雨后看。      守似延安花满山。
       万朵鲜荣无异种,      远近随风香馥郁,
       一樽噙赏有同官。      高低迎日锦烂班。
       清香动处风初红,      好呈雨露时滋息,
       乌帽簪来露未干。      莫遣儿童浪折攀。
       自是天然真富贵,      只恐和根移上苑,
       何须白宝巧为栏。      追陪黄紫近天颜。
这两首诗供游人吟赏。两孔窑洞的墙壁上一间彩绘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万花山之行。远在唐代“安史之乱”期间,诗人杜甫,从鹿 州(富县)羌村北上赴灵武,曾途径来到万花山。《杜甫年谱》中记载八月洪水已退,便离羌村只身北上延州,暂住于城南七里之小河(又名南河)小河支流源于牡丹山,同产牡丹甚多,樵者以之为薪。南河又名牡丹川,宋时又名杜甫川,以“甫避乱居此”故名。
   另一间彩绘四姐下凡种牡丹的神话传说:
   相传王母娘娘的女儿四姐在天庭的时候就知道花源头村一位诚实、心眼好的靠卖柴为生的后生“名崔文瑞,便故意从云霄中丢下自己的金簪试验崔文瑞,通过假装寻金簪,她从心底爱上了崔文瑞,于是便私自下凡与崔文瑞结为夫妻,把从天上带来的牡丹花种种在万花山。”四姐私自下凡的事后来还是被王母娘娘知道了,尤其是四姐偷牡丹种更惹这位天上的统治者生气,象抓她私自下凡嫁给孝子董永的小女儿七仙女一样,也残忍地抓走四姐,拆散了这对恩爱夫妻。四姐虽然被抓上天,可她种的牡丹却永远留在万花山。这样万花山就成了牡丹的家乡,一年又一年繁衍一直生长到现在。为纪念崔文瑞和四姐,后人在万花山建了此庙,起名“崔府君庙”。
 
   毛主席观花台
 
   一九三九年五月的一天上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董必武、林伯渠、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前往万花山观赏牡丹,因当时路不好走,领导们坐车十里,骑马十里,步行十里来到花源头村,不顾疲劳,兴致勃勃地登上万花山,在山上详细观赏了古代修建的庙宇,听当地老乡讲述了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事和四姐下凡与崔文瑞结成恩爱夫妻的神话故事,并访问了当地农民的生活和生产情况,休息时,主席提出“这是我们民族的财富,我们一定管好他,待到全国解放后,我们可以在这里修建公园、疗养院作为劳动人民休息、游玩、娱乐的场所”。一九四零年五月十日,毛泽东同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二次重返万花山观赏了牡丹的生长情况。中央领导同志勉励老乡们努力生产多打粮食,支援前线。下午村干部将中央领导送至观音桥,依依不舍地和中央领导同志握手告别。
 
   五  龙  柏
 
   位于牡丹山山顶,为五株同根,连体而生的一棵古柏,高达三丈之余,考其年龄,少说也有五六百年了。
   相传,此柏乃一神物,方园数里的乡民,皆以此柏来观察天气,预测风云。此柏只要发出奇响,天气即变,雷雨必将来临,即刻树冠舞,枝叶纷靡,树权相撞,声同裂帛,狂然不息。暴雨过后,它便无声无息,轻轻地摆动着细枝绿叶,向人们点头微笑。
 
   跑  马  梁
 
   位于万花山最高处,实际上是一块小高原,地势较平,因花木兰在这里跑马习武,风雨无阻,一年又一年,久而久之,跑马竞将这里踩成一个平坦的大山梁,游客在观赏五龙柏后,犹兴未尽,还要到跑马梁一试体力。
 
   群  芳  谱
 
   一九八六年春开辟,占地十五亩多,为一处集中种植花草的园圃。园内正中矗立四姐下凡的石雕一尊,仿天女散花的神态,再现了四姐当年冲破牢笼,来到人间后悠闲自适的情趣,园内有东西两亭,一曰“牡丹”亭,一曰“知春”亭。开辟此园是为了满足游人赏花的乐趣,崔府君庙周围主要是野生牡丹,而群芳谱内,则是人工种植和野生移栽的牡丹,诸花姹紫嫣红,争奇斗艳,大有百花簇拥花王之态势,令人大饱眼福。


   我的讲解到此结束,欢迎您来万花山参观游览,谢谢大家!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