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

2024-11-09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指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精髓和本质的深刻理解与把握,以及在此基础上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所作的深入而独特的阐释。“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这一论断,是邓小平马克思主义观的核心,是他认识、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根本点。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严整性,倡导“准确完整地理解”科学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彻底而严整的科学体系,具有内容的全面性、结构的系统性和逻辑的严整性等特征。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同志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严整的科学体系来看待、理解和掌握,着力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坚决反对任何对马克思主义的割裂、歪曲和肢解,反对任何形式的断章取义和庸俗化。这集中地体现在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上。必须完整地掌握,反对割裂歪曲。邓小平同志把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阶段和有机组成部分来看待。他反复强调,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这不是在个别的方面,而是在许多领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所以,“毛泽东思想是个体系,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他强调,不仅要在整体上,而且就一个领域、一个方面的问题来说,也要准确地完整地理解毛泽东思想。“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的事业,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必须历史地看待,反对机械搬用。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但它的基本原理的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邓小平同志毫不动摇地坚持这种科学态度,并结合对“两个凡是”的批评,提出必须根据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来历史地、完整地对待和运用毛泽东思想。他说:“毛泽东同志在这一个时间,这一个条件,对某一个问题所讲的话是正确的,在另外一个时间,另外一个条件,对同样的问题讲的话也是正确的;但是在不同的时间、条件对同样的问题讲的话,有时分寸不同,着重点不同,甚至一些提法也不同。所以我们不能够只从个别词句来理解毛泽东思想,而必须从毛泽东思想的整个体系去获得正确的理解。”必须现实地运用,反对教条主义。邓小平同志强调,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并不是喊口号,而是用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他明确指出:“在中国的现实条件下,搞好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你不抓住四个现代化,不从这个实际出发,就是脱离马克思主义,就是空谈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是邓小平同志捍卫毛泽东思想体系严整性的根本目的。正如他深刻阐明的那样,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作指导,就是要对毛泽东思想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认识,善于运用毛泽东思想的体系来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彻底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坚持“必须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邓小平同志坚持在实践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从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用新的思想观点对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与时俱进的品质作出新的诠释,是邓小平马克思主义观的一个核心内容。“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根基的深刻认识与把握。马克思主义不是从原则出发,而是从事实出发,是历史运动真实关系的理论概括。列宁曾指出,马克思主义者只能以经过严格证明和确凿证明的事实作为自己的政策的前提。毛泽东同志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者必须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并提出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同志遵循实事求是的精神,把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根基表述为“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从而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善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抓住具有决定作用的历史事实,根据实际生活的生动经验来解决时代问题的鲜明特征。从书本出发,还是从实际出发,是能否正确对待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关键。那种试图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在语录堆中寻找现成答案的做法,实质上是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根基。所以,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50年、100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这是邓小平同志从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角度,对如何在实际中具体运用马克思主义而作出的精辟论断。马克思主义所提供的只是基本的指导原理和一般的指导原则,只能从总体上概括实际生活的一般现象和规律。这些基本原理、原则和规律,只有与各国不同时期具体的国情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巨大的指导作用。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曾鲜明地强调,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使之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这个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公式的马克思主义者,只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开玩笑,在中国革命队伍中是没有他们的位置的。”邓小平同志对什么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作出的科学回答,与毛泽东同志的深刻见解一脉相承,交相辉映。正是根据这样的思想,邓小平同志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曾经郑重地告诫全党,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他强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是我们吃了苦头以后总结出来的经验。他曾经对波兰朋友说,看来苏联也不是成功的。即使苏联是百分之百的成功,但是能够符合中国的情况吗?能够符合波兰的实际情况吗?各国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这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坦率之言,是从历史和现实的经验中得出的真理。这个真理,已经为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实践所证明。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群众性,提出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道理”马克思主义是指导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和群众性密不可分。这种科学性、实践性和群众性的高度统一,在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中得到了深刻体现。其中最具鲜明特色的论断,就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群众性的生动表述:“我们讲了一辈子马克思主义,其实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邓小平同志之所以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道理”,是因为他抓住了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实事求是本身就是很朴实的道理,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作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与人民群众的朴实品格与认识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种唯物主义自然观与人民群众的生活体验是相通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出发点是非常朴实明了的,它确认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而为了生活,首先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切生活必需的东西。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物质生产活动。这种历史观,曾被唯心主义者指责为像一根棍子那样微不足道,然而这就是客观历史本身,是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亲身体验和直接感受的朴实道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就是一切从客观存在和实际出发的观点,就是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群众性的深刻理解,就集中在实事求是上。邓小平同志之所以认为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是因为他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行动指南,与广大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紧密相连,而不是抽象的、教条的“本本”。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但它决不是神秘哲学。邓小平同志反对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作神秘和玄奥的东西来看待,反对本本主义。他曾经引用毛泽东同志的话说:“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我们欢迎这个理论,丝毫不存什么‘先哲’一类的形式的甚至神秘的念头在里面。”邓小平同志认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打不倒,并不是因为大本子多,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挫折,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面临巨大的困难和压力。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深刻理解,以非常朴实但振聋发聩的话语告诫人们:“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概括起来,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把理论的科学性和坚定信仰结合起来,注重从历史经验中阐释和印证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邓小平同志经常运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事实和经验,说明科学的理论在革命斗争中转化为革命群众内在信仰的巨大威力。他认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如果我们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充分信仰,中国革命就搞不成功。他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十分重要,坚持社会主义也十分重要。他强调,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过去闹革命,就是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我们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啊!把理论的科学性和批判性结合起来,坚持在同错误观点的斗争中捍卫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在同各种各样的错误观点和思潮的不断斗争中实现的。邓小平同志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始终坚持有“左”反“左”,有右反右,在开展正确的理论斗争中捍卫马克思主义。他坚决反对打着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旗号搞资产阶级自由化,指出这样的观点不是向前发展,而是向后倒退,倒退到马克思主义以前去了。他坚决反对带着革命色彩的“左”的东西,强调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这种科学立场和态度,是对待和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把理论的科学性和现实需要结合起来,强调在实际工作中创造性地论证和宣传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同志认为,捍卫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决不能停留在理论“本本”上,要针对现实,面向实际,创造性地解释和论证马克思主义。他要求,思想理论工作要根据新的丰富的事实对四项基本原则在新形势下所具有的新的意义作出新的有充分说服力的论证。他强调:“我们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大党,我们自己不重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不按照实践的发展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前进,我们的工作还能够做得好吗?”这些深刻见解,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宣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