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改革工作意见

2024-12-25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XX年全市养殖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狠抓两个确保,深化两个推进,实现两个率先。即:确保我市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确保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全面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全面推进产业提质升级,使我市养殖业在农业中率先走现代化道路,率先基本形成“两型”发展模式,奋力打造现代养殖业发展升级版。

 

一、积极推进养殖业全面深化改革

 

(一)加快构建新型经营体系。加快转变养殖方式,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形式的养殖生产,支持规模养殖、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现代养殖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多种经营主体。稳定和支持适度规模养殖,鼓励以土地资源、养殖水面、畜禽栏舍、畜禽产品等入股组建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养殖。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发展现代养殖企业。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良种繁育、饲料兽药、肉品加工等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带动农户发展。大力推进养殖业社会化服务,创新政府购买服务的有效供给机制和实现形式。支持规模养殖企业配备专业兽医,建立专业化的技术服务队伍,积极探索发展社会化的兽医诊疗、技术推广等服务体系。

 

(二)加快完善支持保护体系。稳妥推进养殖业补贴制度改革,逐步实行养殖补贴项目末位淘汰管理制度,逐步扩大良种补贴的品种和范围,逐步建立畜禽水产品成本价格发布机制和风险预警机制,调动农民养殖积极性。稳定能繁母猪、育肥猪、肉牛政策性保险,积极推动完善养殖保险保费政策,逐步实现主要畜禽水产品应保尽保。组织开展渔业互保,提高捕捞渔民防灾减灾能力。加强生猪等主要畜禽水产品成本价格、市场行情的监测、研判,完善养殖生产预警预报机制。

 

(三)加快推进职能转变。进一步健全动物防疫、质量安全、标准化规模养殖绩效评估制度,明确考核项目,细化考核指标,创新行业管理机制。继续深入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稳定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质量安全监管的公益性职能职责,确保机构、人员、职能、经费四个到位,巩固和完善基层公共服务体系。规范行业执法行为,严格执法队伍管理,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力度,维护正常生产秩序。实施乡镇动物卫生监督分所建设,创新执法队伍管理模式。创新现代养殖业产业科技支撑体系,完善以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以成果转化为基础的科技创新模式,整合资源,聚拢人才,开展关键技术研究、集成、试验和示范,提升养殖业科技创新能力。

 

二、着力提升主要畜禽水产品供应保障能力

 

(四)稳量提质做强生猪产业。整合生猪养殖扶持资金,支持环境承载能力强、养殖潜力大的丘陵山区发展以生猪养殖为主体的家庭农场,稳定生猪养殖新型主体;支持良繁体系建设,大力推广人工受精技术;支持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创建,全面实施生猪粪污治理设施改造工程、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计划;重点抓好1000户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建设及改造,使生产逐步向生产能手集中,提高规模化养殖水平和养殖效益,力争全市生猪规模养殖比重提高到70%以上。全年生猪出栏453万头,确保畜牧产值增长3.2%。

 

(五)全面加快发展现代渔业。鼓励社会资本、民营资本投资实施池塘标准化生态化改造工程,年内改造水面2万亩以上,努力拓展养殖基地,发展休闲渔业。大力推广水产健康养殖、循环生态养殖、名特优品种仿生态养殖、鱼病综合防治等水产养殖新技术,规范养殖行为,转变养殖方式,提高养殖效益。

 

(六)因地制宜发展草食牧业。继续巩固炎陵草食牧业示范县创建成果。支持各县市发展繁殖大户、育肥大户,逐步形成能繁母牛养殖优势区,打造优质牛源基地。加快肉牛品改体系,开发选育地方良种,提高肉牛养殖水平。

 

(七)防范风险保护家禽产业。加大对规模养禽场的标准化改造力度,提升健康养殖水平,稳定家禽养殖生产主体。支持家禽养殖企业、完善活禽交易市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消除疫源隐患,全面启动、落实活禽交易市场休市制度。稳步推行家禽定点屠宰制度。支持和鼓励活禽宰销分离,引导健康消费,稳定家禽市场。

 

三、持续增强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

 

(八)突出防控重点。全面实施《省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实施重大动物疫病控制根除计划、单项病防治计划和种畜禽场疫病净化计划,启动无疫示范区和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试点工作,加快全市动物疫病控制和消灭进程。重点抓好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落实“免疫日制度”、免疫监督举报制度,加大抗体水平检测力度。积极开展禽流感、口蹄疫、布病病原学专项监测,全面落实综合防控措施,努力保持全市无区域性重大动物疫病的良好局面。

 

(九)完善防控机制。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目标考核,完善目标管理考核机制。进一步健全动物卫生监督监管机制,稳步推进动物标识和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大力推行检疫电子出证,逐步实现检疫票证、检疫检测记录电子化。积极探索实施畜禽饲养场的动物卫生风险“分级管理”模式,实施“分级监管、量化监督”,扩大监管范围,提升监管效率,促进防控工作开展。加强全市动物卫生执法装备、冷链体系和兽医实验室能力建设,县级兽医系统实验室要全部通过省级考核,全方位提升动物防疫体系基础保障能力。

 

四、全面强化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十)大力开展质量安全监管。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建立严格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要将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县、乡两级人民政府绩效考核,加快推进县级检测机构“双认证”进程,督促养殖生产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市本级年内要建好质量安全信息平台,实行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各县市也要逐步建立相应的体系。深入开展畜禽水产品、生猪“瘦肉精”、饲料、兽药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加强例行监测、监督抽查、交叉检查、整县排查,严厉查处非法添加、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切实解决违法违规使用“瘦肉精”、禁用兽药等突出问题。加大质量安全案件查办和惩处力度,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严惩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曝光有关案件,营造打假维权良好社会氛围。

 

(十一)加强畜禽屠宰环节监管。畜禽屠宰管理职责移交畜牧兽医部门后,立即行动,健全体系,确保职责交接和工作开展的无缝对接。强化畜禽屠宰厂(场)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督促落实进厂(场)检查登记、检疫等制度,严格巡查抽检,坚决杜绝屠宰病死动物、注水等行为。切实做好畜禽屠宰检疫工作,严格实施宰前检查、同步检疫和宰后出证工作,严禁未取得检疫合格证明或检疫不合格畜禽产品出场。加强与公安等部门的联合执法,严厉打击私屠滥宰违法违规行为。

 

五、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养殖业

 

(十二)切实落实养殖规划。加大《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宣贯力度,继续抓好养殖业污染治理。禁养区内,不再新建和改扩建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已有的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限期退出。限养区内,结合环境承载能力、畜禽养殖品种、污染防治措施,合理确定养殖规模和总量。适养区内新建、改建、扩建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建设与养殖量相匹配的粪污贮存、污水处理、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等污染防治设施,防止养殖废弃物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十三)大力推广生态养殖。加强养殖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开展乡镇站星级技术服务创建工作,全市年计划培训5000人次。将生态养殖作为养殖污染治理的关键措施,加强对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和服务,坚持“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原则,采用过程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方式,大力推广农牧结合、沼气配套、有机肥加工、生物发酵床养殖等污染治理模式,支持和鼓励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生态安全的水果、苗木、蔬菜、水稻等农作物基地,发展高标准化的生态养殖、实现养殖排泄物全部资源化利用,全市年内建成100家生态养殖场。

 

(十四)推进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积极探索、总结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试点县工作经验,进一步完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选择适合本地区养殖模式的无害化处理模式。支持采取民办公助、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建设无害化处理厂,督促大中型养殖场、屠宰场对病死动物及相关动物产品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建立健全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政策激励机制,完善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防止随意丢弃病死动物,防止病死动物流向餐桌,防止病死动物传播疫病,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养殖业健康发展。

 

(十五)加强渔业资源养护。坚持实施湘江干流春季禁渔,开展跨区域、跨部门渔政联合执法行动,维护渔业生产正常秩序。严格执行捕捞许可制度,严格控制新的渔民进入捕捞行业,严厉查处非法捕捞行为。认真抓好增殖放流相关技术规范制定,进一步规范放流行为,力争全年放流各类水生生物苗种2千万尾。加大渔业污染事故查处力度,保护渔业生态环境。切实抓好渔船检验、渔船渔港安全监督管理。切实落实禁鱼、燃油补贴政策。

 

六、全力推进养殖业产加销一体化发展

 

(十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为重点,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体系。鼓励养殖专业合作组织主动对接龙头企业,引导并支持唐人神、福来喜、好棒美、龙华牧业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强与产地的连接,增强对生产基地的辐射能力和带动能力,确保唐人神、龙华牧业投资增长1.5亿元,促进炎陵白鹅、攸县麻鸭、茶陵黄牛等地方品牌形成新的产业基地、新的产业发展极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十七)搞活产品市场流通。巩固和扩大产销联建成果,推进产销对接,扩大外销市场。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畅通鲜活畜禽水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打破地区封锁,确保畜禽水产品运销畅通。积极发展现代化屠宰加工业,逐步改变目前畜禽流通、屠宰方式,变鲜活产品销售为加工产品销售。

 

七、不断加强畜牧水产系统自身建设

 

(十八)改进工作作风。继续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省委九项规定,坚决整肃“四风”行为,特别是进一步改进调研方式、规范公务接待、严控“三公”消费,不搞迎来送往。

 

(十九)严格项目管理。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加大检查力度,扩大检查范围。组织开展自查自纠,严禁截留挪用,严禁套取资金。在项目申报上做到公开透明、阳光操作、规范运行;在项目实施上做到不偏不倚、不出差错、不打折扣;在财务管理上做到依法依规,严禁拆解挪用、挤占套取、违规支出。

 

(二十)加强舆论引导。更加重视舆论监督,切实加强行业宣传。重点宣传我省养殖业在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宣传养殖业在繁荣农村经济、保障市场供应、维护社会稳定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增强应对媒体的能力,学会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借助媒体推进工作,促进发展。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