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圈调研报告(精选3篇)
商圈调研报告 篇1
城市商圈是商业商务资源富集、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商业商务集聚区,是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了推动商圈建设健康发展,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肖万福带领县人大经济委、县商务局负责人及部分县人大代表深入部分商圈实地调研、到商务局座谈分析全县商圈建设现状。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商圈建设情况
随着我县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以核心商圈为龙头,以社区便民商圈、乡镇商圈为骨干的三级商圈网络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商圈建设搭建了消费载体,完善了城市功能,活跃了市民消费,已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中环核心商圈日趋成熟。中环路位于县城的中心,人口聚集度高,交通便利,集聚辐射强,人流车流较大,优质商业商务资源高度聚集,重百、新世纪、国美等大型知名零售企业布局该区,8家银行、5家保险公司的县域总部设置在该街道,服装、电器、黄金等众多中高端特色专卖店密布街道两侧,三峡风、三峡厨娘、源味、万欣等10多家知名餐住入驻,餐饮、住宿、会议等商务业态齐备,知名品牌拥有量占全县拥有量的80%以上。6.6万方渝东北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率先投运,21万方亿联家居建材汽车城建设、招商齐头并进,25万方城中城购物广场有序推进,商贸大项目建设将有力提升城市商圈品质。核心商圈所需的零售购物、现代服务、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基本功能完备,中环路商圈是我县最成熟、最活跃的商业集聚区,已逐步确立了核心商圈的地位,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我县城市形象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社区便民商圈加快发展。按照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消费方便、群众满意的要求,全县规划建设了7个社区便民商圈,目前,已建成外滩社区、滨江社区、柏杨湾社区、黄金包社区等4个社区便民商圈,今年将完成盘石社区便民商圈建设,通过3—5年努力实现已建居住区全覆盖。近年来,我县投入近200万元对城区菜市场进行了标准化改造,标准化菜市场已基本实现全覆盖。依托龙头企业建成连锁化社区超市30多个、便民服务店50多个,废旧物资回收点20个。通过社区便民商圈建设,提升了城区居民就近购物消费便利,城区多数地方实现了5分钟到便民店、10分钟到社区超市、15分钟乘车到达综合超市的社区便民商圈发展目标,居民消费满意度显著提高。
(三)乡镇商圈建设加速。以城市商圈建设的理念和方法在乡镇集镇的中心区域规划建设乡镇微型商圈,以满足当地和一定区域群众的综合消费需求。20xx年底已建成江口、南溪2个乡镇微型商圈,江口成为重庆市首批商贸百强镇,全县已获得奖励100万元。今年已将凤鸣、高阳、红狮、平安4个乡镇商圈建设列入创建计划,建设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在推进商圈建设过程中,部分乡镇取得了长足进展,南溪镇大力推进商贸流通网络体系建设,引进1500方知名超市4家,改造规范化农贸市场2个,引进特色专卖品牌商家10多户,三星级酒店1家,星级农家乐1家,华联、天天见、麦香基等知名品牌相继入驻,商业集聚区已形成规模,今年1—5月,全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近2亿元,同比增长28.6%,在我县排名前列,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商圈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不断增大。20xx年,县域商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44亿元,增长15%,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4.8%。今年一季度,县域商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亿元,增长14.2%,高于全市增速2.2个百分点,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5%。县域商圈就业人员达9万人以上,占全县商贸服务业从业人数的75%以上。随着五大商贸项目的陆续建成,将为我县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增长点。
二、商圈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重视不够措施不多。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商圈建设认识不足,推进商圈建设的力度不大。商圈长效管理机制尚未建立,商贸流通主管部门管理手段欠缺,推动建设措施不力。支持商圈建设政策不完善,市政府要求城市建设配套费支持商圈发展的专项资金未建立,对商圈打造缺乏有力支撑。
二是商圈规划权威性不够。商圈布局规划滞后,功能配套不完善(如新城区商圈建设没有仓储物流功能),规划执行的刚性不足,行业管理部门事后参与、被动参与,保障商圈规划实施的制度尚不健全。
三是核心商圈带动作用不突出。中环商圈街道狭窄,建筑拥挤,人车混杂,休闲设施不足,消费购物环境和集聚辐射能力有待提升,承载已经饱和,发展空间不大。
四是商圈转型升级较慢。商圈传统业态仍为主流,功能升级较慢,电子商务处于起步阶段,受网购冲击较大,商圈物流配送发展滞后,部分新建居住区消费不便。
三、对我县商圈建设的几点建议
我县城市建设东进北拓战略的快速推进,五大商贸项目70万方集中商业设施的布局,将改变原有商业空间格局,改善和优化商圈布局,彻底解决滨江路堵、中环路挤、上环路闲现状。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理清发展思路,推进三级商圈建设。坚持改造提升老城区商圈与新建培育新城区商圈并举,激活扩大本地消费与吸引集聚外来消费并重,实施“1+2+n”商业网点空间布局计划(1个城市核心商圈,莲花池,北部新区2个副中心,多个社区便民商圈),全力打造集购物、商务、餐饮、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渝东北区域商贸物流中心。以中心镇、重点镇和百里生态走廊沿线为重点,打造乡镇商圈,带动农村商贸业全面发展。
在城区商圈打造中,要把五大商贸项目(城中城、亿联家居建材汽车城、渝东北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5万吨粮食加工仓储物流项目、2万吨果蔬冷链物流项目)的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做好产品集聚、产销对接、品牌培育等工作,做响、做亮、做强五大商贸项目品牌,在新城合适区域规划面积适中的仓储物流区为区域性商贸建设提供支撑。
乡镇商圈建设重点推进“五个一”工程(一个商贸综合服务中心、一个品牌连锁超市、一个规范化农贸市场、一家知名酒店、一家星级农家乐),改善和提升农村消费环境。
(二)强化规划管控,优化商圈空间布局。
一是按照“1+2+n”商圈建设计划,加快编制出台《xx县城区商业网点规划》,强化规划的科学性、操作性、权威性和严肃性,发挥规划的引领和约束作用,保证规划落地生效。二是推进中环核心商圈扩容提质,把25万方城中城商业综合体建设作为中环核心商圈的延展,形成“一核两心”的核心商圈空间布局。
三是按照“商住分开、人车分流、立体开发、集中打造”的理念,超前规划北部新区商圈建设,避免重蹈老城区商圈建设基础设施不足的后辙。以21万方亿联家居建材汽车城等项目为龙头打造新兴特色商圈,提前布局、建设好市场周边交通路网等基础设施,与老城区商圈错位发展。三是莲花车站搬出后,规划建设一个有一定规模与核心商圈和北部新区错位发展的商业项目,带动莲花社区、外滩社区商贸业发展。通过大项目带动大商圈建设,构筑和完善层次分明、特色突出、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的现代商业网络体系。
(三)适应消费形势,推动商圈业态调整提升。
一是按照低、中、高三个层级布局发展商圈业态,形成“金字塔”型商圈业态体系,形成一线品牌领衔,二、三线品牌主导的业态布局,打造商业名品集散地。
二是积极支持传统商圈升级改造。将老城区商圈中的工副食品仓储批发、物流快递、家具建材汽车销售调到北部新区,金属制品加工调到城郊,丧葬祭祀服务搬到复兴。围绕商圈定位,突出特色商品,满足消费者多层次需求。
三是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支持有实力的商业品牌企业进社区、到乡镇发展连锁门店,利用品牌效应和物流配送、管理和服务水平的优势整合现有小型门店,提升便民商圈水平。四是提升旅游服务功能。主动适应我县旅游业的发展,大力发展为旅游服务的商贸服务业,方便外来游客购物、消费。
(四)创新商圈模式,加快发展商圈电子商务。
一是积极探索智慧商圈建设。建议选择1个特色商圈开展智慧商圈云平台建设试点,建立智能手机、互联网商品查询、路线引导、流量统计与分析服务系统,引领商圈服务和消费全面升级,为智慧商圈建设积累经验。
二是大力发展商圈网络零售业。推动商户积极参与和发展网络零售业态,提高商圈电子商务普及应用,积极发展网络销售模式,实现实体商圈与虚拟商圈相结合,线上交易与线下交易相结合。
三是加快亿联家居建材汽车城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项目推进与电商平台搭建同步进行,将其培育成有影响、有竞争力的专业市场和电子商务企业。
(五)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商圈建设管理机制。
一是高度重视商圈建设工作,把商圈建设作为激活消费、拉动内需、促进发展的重要举措,建立由县级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商圈建设工作联系会议制度,组织推动全县商圈建设工作。
二是建议成立商圈办,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和经济等手段,加强对商圈的监督管理,提高商圈综合管理水平。
三是落实加快商圈建设的支持政策,按市政府要求落实商圈建设资金,促进商圈建设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商圈调研报告 篇2
1、研究背景。
商圈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商圈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本次调研是对某个商圈的深入了解,以期为商家在竞争市场中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2、调研目的。
2.1市场环境分析。
通过调查,了解商圈的市场环境和市场定位情况,对商圈的条件和优势、竞争状况以及商圈市场前景进行评估和分析。
2.2消费者需求分析。
了解商圈内消费者的需求,包括消费者的消费意愿、消费习惯、消费方式等,以达到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3商家市场定位分析。
了解商家在市场中的竞争状况,评估商家的优势和劣势,以实现优化市场定位和优化商业模式,进一步提高商家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3、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主要是对商圈消费者的调查,实地访谈则是对商家和商圈经营者的.访问和调查。
4、调研结果。
4.1市场环境分析。
商圈的定位在于中高端消费群体,商圈内主要出售奢侈品、高档品牌等,主要客户群体为企业白领、高端消费群体等。
商圈附近区域内有较多高端酒店,这里也是商务会议、展览、培训等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商圈内的商家需要在服务质量上下足功夫。
4.2消费者需求分析。
商圈消费者的主要需求,包括购买奢侈品、高档品牌,享受高端服务等。消费者对商品的品质、服务的礼貌性和专业性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
4.3商家市场定位分析。
商圈内商家主要依靠品牌、服务和商品质量来吸引消费者。商家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价格、服务和品质上的竞争。大多数商家都采用同样的营销手段,需要在服务、商品、价格、营销等方面进行差异化竞争。
5、建议。
5.1加强品牌营销。
商圈内许多商家的品牌知名度较低,需要加强品牌营销,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5.2优化服务质量。
商圈的客户群体都是中高端消费群体,对服务质量要求较高,因此商家需要着重提升服务质量,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
5.3提高商品品质。
商圈内的商品品质相对较高,但仍有部分商家的商品质量有待提高,建议商家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商品品质。
以上为本次商圈调研分析报告,希望能为商家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商圈调研报告 篇3
一、背景
必胜客属于万达广场中的一部分,万达广场居河埒正中心,是集商业、办公、居住的70万平米一站式国际生活城,是无锡未来的城市新中心。包括约11.3万平方米大型购物中心、约4.6万平方米白金五星酒店、约2.7万平方米5A高档写字楼、约25.3万平方米住宅、约6.3万平方米精装公寓、约2.5万平方米商业街多物业形态,是万达集团成熟的第三代城市综合体。
集合世纪联华超市、万达影城、万千百货、KTV、奇迹健身会馆、运动城、电子数码、三楼的南北地区的主题餐饮、时尚步行街等十大主力商业组合及数千家知名品牌,无锡万达广场将改变当地现有商业格局,形成无锡最聚人气的新商圈,这是普通社区商业所无法比拟的。在这么多的一体化的服务的包围下,必胜客也就扮演着自己不可或缺的地位,它以提供人们以吃饭休闲、品茶等服务为一体的服务。在顾客逛街累了之后有一个休息吃饭的场所,这样也就体现了它的重要价值。
二、商圈的形态
商圈特征:商业场所多,商圈规模大,人口密集,流动人口多。商圈大,流动人口多、热闹、各种商店林立。其消费习性为快速、流行、娱乐、冲动购买及消费金额比较高等
消费特点:快速、流行、便利性、人口密集、消费额相对较高。周边商店的聚集状况:
多功能聚集(零售业与饮食业、服务业、娱乐业、以及邮电、银行的聚集)
(1)有利于产生放大的聚集效应
(2)能有效地扩大该地区的购物与服务商圈
三、商圈所覆盖的范围
万达广场位于滨湖区河埒口中心商务区,处于河埒核心地区,东至青祁路,北至梁溪路,南到梁青路,西为蠡溪路。广场北面正对河埒休闲广场,南面有大型的超市大润发,附近还有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西郊宾馆,育红小学、滨湖区实验幼儿园、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江苏银行等等。而我们的必胜客位于万达广场的一楼东门,刚好方便周边的人流和车流所需要的方便,在其周围还有一些大型的住宅,如万达、紫金英郡等等,这么多的住宅区的人口,刚好必胜客也满足那些年轻的夫妇。所以其商圈所覆盖的范围由其定位也在不断的扩大。
四、人口规模及特征
一公里范围内常住人口6万人、流动人口2万人,
二公里范围内常住人口17万人、流动人口6万人,
三公里范围内常住人口30万人、流动人口10万人
流动人口密度大,辐射地区人口规模集中;年龄分布为各个年龄段均有,因为万达广场各种货物种类齐全,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五、周围交通道路情况
(1)由“两纵两横”的城市主干道环绕,毗邻快速内环
(2)未来地铁2号线和4号线的交汇处
(3)周边有1个公交中转站、26条公交线路及2条公交专线
六、商业发展潜力
商圈所辐射的地区,购买力比较强,还有继续扩大的空间,有发展潜力。
商圈饱和度:
IRS=C×RE/RF
IRS――商业圈的零售饱和指数;
C――商业圈内的潜在顾客数目;
RE――商圈内消费者人均零售支出;
RF――商圈内商店的营业面积。
假设,在商圈内有10万个家庭,每周在食品中支出100元人民币,共有15个店铺在商圈内,共有30000平方米销售面积。则该商圈的饱和指数为:IRS=60000×100/30000=200元(这一数字越大,则意味着该商圈内的饱和度越低;该数字越小,则意味着该商圈内的饱和度越高。)
七、消费群体的分析
消费群体的分析
消费者组成:学生工薪阶层老年人
消费群体的特点
1消费者主要是追逐时尚潮流的年轻人
2其中在校大学生和工作中的年轻人占主要的比例
3其中女性消费者的比重大
4中老年人少
客流量分析
1整体:从长远发展来看,客流量将逞上升趋势
2影响因素:交通的便利程度、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商业圈的繁荣度、品牌的知名度、消费者个人偏好、收入水平总的来说影响客流量大小的因素有:地理位置、交通条件、收入水平、个人偏好品牌知名度和忠诚度
八、优势
该商圈满足以下三点:
①该地方周围有很多居民。即消费者居住条件满足;
②该地方周边交通设施便利。即交通便利条件满足;
③附近有吸引人群的机构或设施。即人潮聚集条件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