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调查报告(通用3篇)
林地调查报告 篇1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未经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批准,非法占用林地采石、采砂、修建村庄、林区道路等现象十分突出。对全县森林、林木、林地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针对上述违法行为,为进一步保护好森林资源、加强林地资源保护管理工作,构建“森林、美丽”,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继续开展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专项清理整治行动,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十个乡镇上报违法占用林地八个乡镇,其中勐糯镇、象达乡未上报。八个乡镇上报案件98件(含森林公安调查2件),共计违法占用林地面积1057.8亩。其中达到刑事案件范围的有26件,林地面积818.3亩,行政案件范围的有72件,林地面积239.5亩;属乡政府行为的3件,企业行为的6件,小组集体的67件,个人行为的22件。具体情况如下:
(一)乡镇政府违法占用林地行为
1、腊勐乡人府组织实施沙子坡至新和村芭蕉洼小组公路占用林地全长2700m,宽3.5m,计9450m2
2、腊勐乡人民政府组织实施混当大沟尾段侧支砌工程占用林地全长1500m,宽3m,计4500m2
3、象达乡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大场村松坡一、二组遮区公路占用林地全长972.8m,宽3.2m-4.8m,计4086.45m2
(二)企业违法占用林地行为
1、泰康木业(周朝集)在龙新乡黄草坝村新塘房脚(三二0线边)占用林地27.45亩,计18300m2,用于建建材石场。
2、龙山硅场在龙新乡勐冒村弯山梁子占用林地64.29亩,计42860m2,用于采硅石。
3、高速公路二标段在龙山镇赧场社区三公里接水处占用林地10亩,计6666.7m2,用于高速公路弃土场。
4、凯龙城在龙山镇赧场社区三公里接水处占用林地2亩,计1333m2,用于取土。
5、海螺水泥厂在镇安镇淘金河村占用林地29亩,计19333m2,用于取土(县塘糖厂)。
6、龙塘糖厂在腊勐乡开挖沙子坡至河边洼子公路占用林地全长200m,宽3.5m,计700m2,用于发展甘蔗生产。
(三)集体(村民小组)违法占用林地行为
……
(四)个人违法占用林地行为
1、龙江乡采砂、石5个,占用林地714m2.。
2、腊勐乡采石1个,占用林地400m2。
3、镇安镇采砂、石16个,占用林地2200m
二、违反的`法律法规
《森林法》第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进行勘查、开采矿藏和各项建设工程,应当不占或者少占林地;必须占用或者征用林地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依照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并由用地单位依照国务院有关规定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森林植被恢复费专款专用,由林业主管部门依照有关规定统一安排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植树造林面积不得少于因占用、征用林地而减少的森林植被面积。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督促、检查下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的情况。
《森林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禁止毁林开垦和毁林采石、采砂、采土以及其他毁林行为。
三、处罚依据
《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未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擅自改变林地用途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恢复原状,并处非法改变用途林地每平方米10元至30元的罚款。
《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违反森林法和本条例规定,擅自开垦林地,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毁坏的,依照森林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予以处罚;对森林、林木未造成毁坏或者被开垦的林地上没有森林、林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可以处非法开垦林地每平方米10元以下的罚款。
四、处理意见
(一)企业违法的由森林公安进行处理。
(二)乡(镇)政府、小组集体、个人违法的由案件发生地的乡镇林业站依法查处。
(三)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布置,由各乡(镇)主要领导、分管林业领导、林业站长参会。
林地调查报告 篇2
最近,我们深入有关市县对全省宜林地资源的拍卖情况进行了调查,基本摸清了我省宜林地资源拍卖工作的现状,发现了一些制约宜林地开发利用的症结问题,并结合这些问题提出了我们的初步意见。
一、我省宜林地拍卖与治理的现状
宜林地主要指适宜植树造林的荒山、荒地、荒滩,宜林地拍卖是指宜林地所有者将自己所有的宜林地使用权以拍卖的形式转让给他人,取得一定出让金的行为,实质上是一种新的承包经营形式。通过宜林地拍卖把土地资源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可以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力量开发治理宜林地资源的积极性。
早在 80年代,针对林业“三定”以来,群众承包的责任山长期得不到治理的问题,有些地方就将集体的宜林荒山、荒地和荒滩(当时称“三荒”)承包或无偿分配给农民群众开发治理。但由于群众存有怕政策变等心理,开发治理成效不大。90年代以来,全省各地借鉴以前的经验教训,把拍卖“三荒”作为扩大我省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出台了一系列文件。1990年省政府《关于动员全省社会力量加快发展林业的决定》规定:对林业“三定”后在荒山、荒滩、荒地上营造的中幼龄林,在明确权属的基础上,可以活立木为载体,实行营林劳动、管理、科技、资金投入的有偿转让,或称“买卖青山”。1994年省林业厅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拍卖宜林“三荒”工作的意见》,对我省宜林“三荒”范围、拍卖的程序、拍卖价格的确定、拍卖年限及保持林业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等问题进行了规范。各地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拍卖“三荒”的优惠政策措施。全省出现了宜林地拍卖治理的高潮,到目前为止,全省共拍卖荒山、荒丘、荒滩、荒地520万亩,共有78533户,366家企事业单位和团体购买了宜林地,其中已有60%得到了初步治理开发。
总结各地宜林地拍卖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单户公开竞争拍卖。对方便、立地条件较好,治理难度较小的宜林地,单户有能力治理的,采用单户公开竞争招标拍卖。
2、联户购买,股份开发。对宜林地面积较大,分布
相对集中,一家 一户难以治理的,由农民群众通过联户购买,股份开发,按股分红。入股的方式包括:资金入股、技术入股、投劳入股、土地入股等形式。入股的股东包括农户、个体户、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
3、均分到户,拍卖治理。有些地区,为了避免在治理见效后出现“红眼病”,将宜林地按立地条件合理搭配,平均划分到户,由各户向集体交纳宜林地使用费或按收益分成。这种方式在迁西县围山转治理中普遍存在,由于围山转多种植板栗等经济林木,效益较高,这种方式较受欢迎。
4、改包为卖。为了维持以前形成的承包关系,保持政策的连续性,进一步强化承包双方的责任与义务,经双方协商,修改承包,合理作价,一次性卖给原承包者。对承包后逾期未治理或治理效果较差的,集体收回,统一作价,公开招标拍卖。
5、面向社会跨地区跨行业拍卖。到目前为止,全省已有366家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购买了宜林地。目前,参与跨行业购买宜林地的主要有:城镇下岗职工、城市个体户、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等。团体主要有:厂矿企业、政府机关、宾馆饭店等,其购买的目的主要作为本单位的生产开发基地或休闲旅游度假基地。投资达200万元以上。
目前,农村宜林地的开发项目主要是发展林果业、养殖、旅游业、建立工业原料基地。
二、我省宜林地拍卖的主要做法和存在问题
(一)主要做法
总结我省宜林地拍卖工作,主要做法是:
1、强化组织领导 积极稳妥推进
经过近几年来的宣传发动,各地对宜林地拍卖工作较为重视,多数地区把这项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在调查的县(市)发现,多数县的县委、县政府都成立了由县主要领导挂帅,林业、水利、土地等有关部门参加的宜林地拍卖领导小组,有关乡村建立了拍卖组织,精心组织拍卖工作。曲周县成立了由主管副书记任组长,主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农工部、土地局、林业局、开发办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各乡(镇)、村也成立了相应组织,具体负责林地使用权拍卖工作的组织。 2、规范拍卖程序 保证公正公开
在宜林地使用权拍卖过程中,各地着重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制订拍卖方案。在拍卖前对宜林地进行摸底调查,统一规划。制订拍卖方案,交群众代表讨论,报乡和县有关部门审查。二是合理确定宜林地标底,公开竞争拍卖。由乡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参加组成评估小组,根据宜林地的不同类型、立地条件合理确定标底,张榜公布,公开竞争招标。三是签订合同,进行公证。一般作法包括:统一制作合同样本,规范合同内容,包括四至界限、承包期、治理标准和时间,双方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等内容。合同签订后,进行司法公证,并报有关部门备案。土地和林业部门要及时确权发证。四是搞好拍卖金管理。多数地区的宜林地拍卖金管理较为规范,主要作法是村有乡管或村有村管,拍卖金主要用于宜林地治理和改善农村的社会公益事业。有的县将宜林地拍卖金 纳入村有乡管范畴,能够用活用好。
3、合理确定宜林地拍卖的范围、面积、期限、价格
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对宜林地的范围进行了严格的界定,宜林地主要包括:荒山(约占全省宜林地面积的90%以上)、荒地、荒滩。有些地区对限制拍卖的宜林地也做了规定;宜林地的拍卖期限根据立地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立地条件较好的宜林地如迁西的围山转、平原地区的路、渠、废耕地拍卖期为30年以下,立地条件一般的宜林地拍卖期为30-—50年,立地条件较差的边远山地一般确定为50-—70年;拍卖面积根据本地宜林地资源存量、购买者的治理能力,宜林地的分布特点及村民的意愿由村委会研究决定,一般控制在10--100亩,购买1000亩以上的大户主要分布在承德市。关于拍卖价格的确定,一般由村委会组织有关人员,根据宜林地的立地条件等级、交通条件等确定底价。目前,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建立宜林地资源资产评估机构。相对而言,迁西县的做法较为规范,对一般宜林地,由村集体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考察,根据治理难易程度、适合栽植的树种、预期效益及群众认可程度等情况确定价格;对拍卖的围山转,由村委会委托县农经部门集体资产评估事务所,根据面积、株数、树势及效益等情况,进行资产评估。拍卖“三荒”和围山转须一次交清拍卖金,并逐年按每亩不低于50元交纳资源使用费。均包到户的围山转,逐年按每亩50-—80元交纳资源使用费,竞争承包的,实行逐年缴纳承包费(含资源使用费)。
林地调查报告 篇3
一、森林采石管理
由于长期无序掠夺式开采,采石面积已达17235亩,其中严重破坏面积2150亩,中度破坏面积12383亩,轻度破坏面积2712亩。为了遏制在林地采石,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一方面,从资源开发、保护和利用方面,加强对采石单位的控制和管理,加大对采石秩序的整治力度;另一方面,多次组织专门人员调查采石对山体的破坏,精心规划了森林绿化和森林植被。矿区植被保护和生态恢复工程规划与计划的调查;矿区植被保护和生态恢复方案(主要目的和任务是查明矿区基本情况、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矿区开发造成的森林植被和生态破坏,以及危害的类型、面积和分布;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模式、恢复成本及效果的调查与评价;通过调查数据的统计汇总、数据的综合分析和汇总,计算出矿区植被保护和生态恢复相关的技术经济指标,提出矿区植被保护和生态恢复工程的规划建设内容和规模,以及建议。),为下一步生态修复奠定基础。另外,配合全区已全面控制了乌龙泉的'环境和大气污染损害,并制定了区域森林植被恢复计划。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本地区多次研究制定了森林植被恢复方案,但仍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现状。主要有以下两个问题:
(一)采石场管理需要多部门联系。
林业部门有权管理矿区的森林植被恢复,但采石场的管理必须依靠区政府和多部门的互动和协调。对于生态破坏严重的企业,区政府必须高度重视。这类企业的生态破坏所造成的森林植被恢复已经远远超过了经济效益。让政府带头,科学合理有序地关停此类企业。
(二)矿区植被难以恢复。
一方面,从技术上讲,废弃矿区一般土壤稀缺,没有水土保持功能,岩石分布广泛,坡度大,不具备植被生长的必要条件。如何处理大型废弃矿区将是一个大问题,有必要引入更成功的分期处理、不同边坡和不同条件的山地绿化技术。另一方面,在资金方面,矿区恶劣自然条件下植被恢复所需的资金是普通地区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矿山企业缴纳的森林植被恢复费远远不能满足植被恢复的需要。如何筹集资金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三.工作建议和进一步计划
(一)保护环境,进一步加强采石企业管理。
采石企业的采石行为必须在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资源的管理下有序进行。区政府制定科学的资源利用规划,保护环境和生态,协调多部门联合管理,采取各种措施,坚决关停现阶段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企业;对不注重保护环境、未能控制生态破坏的企业进行处罚和限制,将保护环境和恢复植被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二)恢复生态,进一步加快矿区生态恢复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