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扫墓的故事

2025-01-06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清明节扫墓的故事(通用25篇)

清明节扫墓的故事 篇1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来,十字路口出现行人们开始为自己已逝去的亲人烧纸钱。但是,我认为我们应该换一种方式去祭奠我们逝去的亲人—用鲜花代替纸钱;用烧香代替炮竹。之所以我这麽说是因为燃烧东西时会产生二氧化碳,这在无形之中对环境又造成一次伤害。我家今年的祭祀活动就进行一次“改革”。

  清早一起床我们带着妈妈准备的鲜花去祭奠我敬爱的爷爷。一路上,我看到许多像我爸爸一样身处异乡工作的叔叔、阿姨们,都会来祭奠自己的亲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跋涉,我们终于来到爷爷的坟前。看着爷爷的坟头,我想起与爷爷相处的一幅幅画面,我的眼睛慢慢的湿润,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强忍着不让它流下来。我想爷爷也不希望我流眼泪吧,大家也不希望我掉眼泪吧。吃过午饭后,我们从老家往回走。一路上我看到许多行人都愁眉苦脸的,好像一个个被霜打的茄子一样,哀思绵绵。我想这就是唐代诗人杜牧那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所要表达的意思吧。

  在这个悲伤的节日里,整个城市都显示出一个悲伤的情形……

清明节扫墓的故事 篇2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每当吟诵起这首诗,我就会想起每年清明节祭祖、扫墓的日子。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我们走在满是泥泞的小路,上山去祭祖、扫墓。来到爷爷的坟墓前,我的心剧烈地颤抖,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怀着虔诚哀思的心情,在爷爷的坟墓前献花,又献上供果祭品。爸爸点燃了一炷香,插在香炉中,看着丝丝缕缕升起的青烟,一幕幕往事又涌上我心头。

  小时候,父母去外地打工,爷爷在家照顾我,有一次,我生了病,又很害怕打针和喝爷爷熬的中药,于是,爷爷就往中药加了很多的糖,他一边给我讲故事,一边趁我不注意时,喂下一口口中药。就这样,我的病慢慢地好了,可是,爷爷却因为照顾我,长期劳累而骨瘦如柴,最后,爷爷因身体吃不消而病倒了。

  扫墓回到家里后,天忽然下起了雨,雨“刷刷”地下,风“呼呼”地刮,站在窗边的我,想起了慈祥可亲的爷爷,禁不住再次泪流满面。“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首流芳百世的《清明》诗,在我耳边久久回荡。

清明节扫墓的故事 篇3

  今天早上,阴雨蒙蒙,我们五年级的师生们来到了人民公园的烈士纪念碑扫墓。这次有意义的扫墓令我永生难忘。

  我们顺着石阶来到了高高的烈士纪念碑前,只见纪念碑的四周都是小白花,和一个个大大的花圈。来扫墓的人很多,有老人,有学生,也有一些年轻人,人虽然很多,但大家都非常有秩序。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后,我们便站在烈士纪念碑下为烈士们默哀。大家都低着头,一动不动的站着,面容严肃,谁都不说一句话,纪念碑下一片寂静。我深深的为烈士们的死感到遗憾,没有他们血与汗的奉献,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没有昌茂繁荣的新中国。

  接下来,我们的几十名少先队员还为还为烈士们献词。大家都读得特别的大声,特别有感情,希望那些壮烈牺牲的战士们也能够听见。最后,同学们绕纪念碑一圈,纷纷向烈士们敬礼,并献上了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白花,愿英雄们安息。少先队员们都举起右臂宣誓,发誓要以烈士们为榜样,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作出奉献。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扫墓仪式也已经完毕了,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纪念碑,我又回头望了望高高的纪念碑,一股暖流涌进心头,安息吧,英雄!

  这次有意义的扫墓真令人难忘啊!

清明节扫墓的故事 篇4

  今天,我们学校组织我们四年级同学去白石村的山上扫墓,我们从学校出发到白石村去,我们先经过下浦山,一路上我们看见一棵棵树的头上已经长满绿绿的“头发”。田野上,油菜花开,掀起一道道金色的波浪。蜜蜂在油菜花上采花粉,还嗡嗡的哼着曲,燕子从我们的头上飞过,叽叽的报着喜:“春天来,春天来。”

  我们也在路上走着,一边走,一边谈着昨天晚上我们准备哪些东西。昨天晚上兴奋得睡不着觉。在路上,我们走的满头大汗,我们便拿出昨天晚上准备的水来喝,我喝一口,感到舒服极。我走好长时间,终于到白石,可是,离郑虔文学家的陵墓还有一段路呢。

  我们终于走到金鸡山脚下,我们继续走着,不知不觉的进入山间,终于到郑虔前辈的陵墓,在那里,我们全部人都庒重严肃,没有一个人嬉皮笑脸的。主持人说让优秀少先队干部来打扫陵墓,扫完后,主持人让我们默哀三分钟,接着放哀乐,默哀完后,校领导给我们讲郑虔时侯刻苦读书,后来成大文学家。最后,主持人让我们有序的向烈士献花,献完花以后,我们便返校。

  今天真是一个有意义的一天。

清明节扫墓的故事 篇5

  今天是清明节,我和家人去给奶奶扫墓。吃过早饭,我和爸爸出来,发现下了一点小雨真可谓是“清明时节雨纷纷呀

  我和爸爸出来,当然还有大姑,再徒中,听大人说小姑可能来,我兴奋及了,因为说不定姐姐也来果然不出乎我的预料姐姐来了,可她有点晕车,因此到剩一点路得时侯,我们两走着去,路不太远。

  我们走小路,乡间小路上下了雨后一片泥泞可是却十分美。小雨滴打在我们的面颊上十分的凉爽,又像在唱一首歌,我们边走边欣赏景色:小路上到处都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小花,他们争芳吐艳,一朵比一多好看。不久就道了。

  我们先给老爷上坟,那有点高,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上去。我们给老爷先烧了点纸,接着放了一串鞭炮,表失去邪。

  下来该给奶奶上坟了奶奶的坟上十分美丽上边有两棵绿油油的小松树,地前面还有一片金灿灿的油菜花,油菜花的叶子上还有几颗晶莹的露珠,坟对面还有一个沟,沟下面还有一条清澈见地的小溪鱼儿游来游去。

清明节扫墓的故事 篇6

  4月5日这一天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日子,这天是二十四节气中很重要的清明节气,他标志着万木凋零的冬天过去了,风和日丽的春天真正来到了。这时候因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转暖,万物萌发,让人觉得格外清新明洁,因此称作“清明节”。每个人都会利用这一天到祖先的坟墓祭拜,以及将四周整理一番,表达对祖先的思念及感恩。

  一大早,我们全家在爷爷、奶奶的带领下来到了祖先的墓园,大家除了携带整理墓地的用具之外,也准备了三柱清香由爷爷向祖先稟告,祈求祖先保佑我们身体健健康康、事事顺利。

  祖先的坟墓位处“荒郊野外”以致杂草丛生,大家费了好大一番功夫才整理完毕,在祭拜完祖先之后,就要烧纸钱了,大家小心翼翼的,深怕引起火灾因为这里的道路都是“羊肠小径”,万一引起火灾,消防车进出也不方便,那这样一来就得不偿失了。

  清明节这一天是我们缅怀祖先的重要日子,其主要的意义是抱持对祖先“慎终追远”的精神有着“饮水思源”的概念。后代的子孙能有幸福的日子,都是祖先们辛苦耕耘而来的,我们要有感恩的心,珍惜的情,来感念祖先的恩泽。

清明节扫墓的故事 篇7

  因为今天是清明节,所以我早早就起床了,准备和家人们乘车通往太曾祖的坟墓去给他扫墓。

  “朵朵,下车吧!已经到了”奶奶说:“给你钱,到这个附近的商店去买一点纸钱,鞭炮,我在这里等你!”“好的,奶奶”,我接过了钱,飞快的跑到附近的商店,买了一些纸钱和鞭炮,又跑回到奶奶的身边和家人们一起去太曾祖的坟墓。“这就是太曾祖的坟墓啊!”我想,爸爸点燃了香烛,我拿起了纸钱,我一挥,胳膊一抬,纸钱就“飘”落在坟墓旁的“火海”里,很快就没看见了,我又烧了一把纸钱!

  砰砰砰,鞭炮声响起,我跪在坟墓前,心中暗暗祈祷:太曾祖,保佑我们全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财源滚滚,保佑我的学习进步,以后能上个好的学校,我希望太曾祖你在另外一个世界,能过得衣食无忧,自由自在!想完之后,我的心里一直在流泪。

  扫墓之后,我们就坐着车“带”着严肃的表情回家了。

清明节扫墓的故事 篇8

  4月5日清时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当到这个节日我都会想起杜牧写得《清明》这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一天全国人民都要去给自己去世的亲人扫墓。家人要团聚,或祭祖扫墓,或踏青春游。

  这一天我、爸爸、妈妈和亲戚们去陵园,给我去世的太公、太婆扫墓,还要提着香和纸钱去爬山,奶奶还买一束鲜花。我们怀着哀伤的心情把鲜花放在太公和太婆的墓前。看着去世的太公、太婆的墓碑,我和妈妈就有点伤感,爸爸告诉我,太公是个慈祥的人,太婆是个为人好的人。爸爸用红油漆把太公和太婆墓碑上的字又重新描一遍。我在心里默默地告诉太公和太婆:我已经长大,念四年级,太公、太婆你们现在要是还活着,那有多好啊!我还看见旁边的人有的在烧纸钱,还有的人在哭泣。这时爷爷也开始烧纸钱,爸爸连忙跑过去帮爷爷烧纸钱。烧完纸钱,奶奶就敬上一杯酒,我们一起在外公的坟墓前深深地鞠一个躬,便说:“祝太公、太婆在天上保佑我们一家平平安安。”

  我是多么的喜欢清明节。因为这一天可以给去世的亲人送上一些礼物,表示对他们的尊敬。

清明节扫墓的故事 篇9

  清明节又到了,我像去年一样和外婆、爸爸、妈妈一同去为外公扫墓。四月五日一大早起床外婆做了几个外公最喜欢吃的菜,拿上柳树枝和菊花,十点左右我们就出发了。

  十多分钟后我们来到了福安园的山下,抬头仰望,看见漫山一派翠绿的景象。来到外公的坟墓前,爸爸、妈妈和我开始除杂草,不一会我们就把坟墓边上的杂草给割除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便是干干净净的坟墓。

  我把柳树枝靠在了外公的坟墓上,外婆说,夏天到了我们把柳树枝靠在外公的墓上,外公在夏天就不热了。最后把一束美丽的菊花摆在墓碑前,听妈妈说,菊花代表对去世亲人的思念。外婆也在坟墓前摆上了外公生前最喜欢吃的菜有圆鼓鼓的鸡蛋、香喷喷的油炸肉、红通通的苹果、香甜可口的各式糕点……

  我把香点着,双手举起香向外公祭拜。随后,我们烧起了纸钱,放起了鞭炮。突然,我鼻子一酸,哭了起来:“"外公我好想你!“"妈妈对我说:“"孩子,你别哭!人死了不可能复活。你外公虽然不在了,但他知道自己的外孙女很健康、很乖巧,他一定会很欣慰的。只要你认真学习,取得好成绩,就是对外公的思念。“"我懂事地点点头。随后,妈妈拉着我的手和大家一起往山下走去。

清明节扫墓的故事 篇10

  又是一年清明时,这是一个缅怀先烈,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4月1日下午,我们坐车去双凤的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一路上,晴朗的天空,一下子就阴沉了下来,平时快乐的同学一下子就变得神情肃穆。

  进入烈士陵园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纪念碑,碑身上写着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路的两旁有着一棵棵郁郁葱葱的大树。守护着烈士的灵魂。

  在苍松翠柏环绕的烈士墓前,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我们开始了祭扫仪式,先是姚老师和四(2)班的杨牧分别代表学校党团员和少先队员发言。接着师生们一起默哀了一分钟。通过向烈士们敬献花圈,宣誓等形式,少先队员们表达了自己对先烈的敬仰和,努力学习,随时迎接困难和挑战,以优异的表现来告慰青松下长眠的烈士,随后,少先队员绕烈士墓一周,并向烈士献上了自已的小白花。

  祭扫仪式结束了,接着我们又去参观了烈士纪念馆,参观过程中,同学们看着烈士的遗书,遗物,并认真地记录这自己所看到的。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仿佛就在眼前,这使我们对烈士短暂而光荣的一生有了更深的认识。

  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重温了中国的历史,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让同们增强了民生族自豪感。

清明节扫墓的故事 篇11

  清明节这天,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姑姑一起到奶奶的坟前扫墓。这天,晴朗的天空万里无云;暖暖的春风轻轻地从我的小脸上吹过。

  一路上,看到田野里那一片片金黄金黄的油菜花正在争春怒放;“嗡、嗡、嗡”,辛勤的小蜜蜂的在花丛中忙来忙去。小河边,一棵棵柳树的枝上都挂满了一个个刚长出的翠绿翠绿嫩芽,柳枝在春风里摇摆起她那婀娜的身姿,在流淌着的小河水“叮叮”“咚咚”的伴奏下,它跳起轻快的“迎春舞”。也有那粉红色的桃花正如痴如醉般在春风里摇晃着、微笑着。

  路边的野草,开着一朵朵美丽的小花,一起在沐浴灿烂的阳光,并散发出一阵阵的芳香飘在我身边。我也特别高兴地摘了许多小花,编成个小花环,放在奶奶的坟前,这是我们对奶奶的思念。

清明节扫墓的故事 篇12

  清明节这天,天气很晴朗,但是我的心情却无比沉重,因为我们要跟随刘老师一同去郾城烈士陵园扫墓,祭奠革命先烈。

  一走进烈士陵园,我们就看到一座座墓碑站立在苍松翠柏中,株株苍松翠柏衬托出烈士们永垂不朽、万古长青的高贵品质!墓碑前摆满鲜花,一束一束的仿佛在诉说着悲壮的过去。我们也献上自己制作的小白花,表达我们的哀思之情。

  在革命烈士纪念馆,校长给我们讲革命先烈的英勇故事。这时,低沉的哀乐响起—默哀开始,全场鸦雀无声,同学们都默默的低下头,心里无比的悲伤。我不禁心如潮涌:”像革命烈士这些视死如归、一心为祖国效力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真是我们的好榜样,我一定要向他们一样为国家做出伟大的贡献。“

  离开烈士陵园后,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里还久久不能平静,我的眼前总能浮现出那些革命先烈们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奋力杀敌的一幕。是啊,他们为我们今天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献出宝贵的生命。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让胸前的红领巾更加鲜艳。

清明节扫墓的故事 篇13

  经过一番颠簸,我们来到了烈士陵园。一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硕大的石碑,上面生动的刻画了战士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画面。这又让我想起了当年那段战争岁月。

  有句古诗说得好“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话生动地描写了清明时节的景象。清明是每个人祭扫亲人的日子。然而,我们的亲人是谁呢?就是那些为国捐躯的烈士们。所以今天下午,我校全体六年级师生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了双凤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

  这一次的外出与平常有很大不同,所以心情也不再是那么兴奋了,而更多的是庄严和哀痛。

  经过一番颠簸,我们来到了烈士陵园。一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硕大的石碑,上面生动的刻画了战士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画面。这又让我想起了当年那段战争岁月,无数革命前辈,为了共和国的诞生,和敌人英勇作战,有许多战士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在老师的带领下缓缓地走到了宽阔的广场上,在写着“革命前辈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的纪念碑下,我们全体师生举行了隆重的祭扫仪式。从朗诵到宣誓,每一句真挚的话语都代表了我们对革命烈士们的无限崇敬和怀念。

  接着,我们绕着位于陵园中心的圆形烈士墓走了一圈。这里长眠着二十四位烈士,有的连姓名都没留下。我的耳畔传来阵阵低沉的哀乐,轻轻的,每一个同学的脚步都是轻轻的,生怕吵醒了已经“熟睡”的烈士们。我们为烈士们献上了自己动手做的小白花,花朵虽小,也不精致,却代表了我们的心意。最后,我们来到了历史博物馆,它为我们展示了无数烈士们的感人事迹与生平简介,为我们陈列了烈士们的光荣证明和遗物。虽然他们可能只是一名普通的士兵,但他们都监守着自己的岗位,为祖国、为人民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清明节扫墓的故事 篇14

  一到清明节,我就会想到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诗。今天早上,我们全家早早地起来,取出准备好的供品、鲜花、与冥币便启程去祖先的坟墓。

  早晨,晴朗的天气,虽没有诗中描写的纷纷细雨,但有一些凉凉的,也许是因为昨天下了一夜雨吧,气温下降了许多。一路上,爸爸将车开得很平稳,一个小时,我们便来到了坟墓的山脚下,空地中停满了大小的车,行人都手持鲜花还有许多祭奠品。远远地就闻到烧冥币的味道。偶尔,还能听到刺耳的爆竹声,嫩绿的小草从土里钻出像是卫士一样肃穆地站在那里。有些坟墓上早已摆好鲜花与供品。啊,还有比我们来得更早的哪!我们来到太爷爷的坟墓前,先是把坟前的乱草平了平,然后培了一些新土,最后摆好供品,鲜花。东西全部摆好了之后我们便行了跪拜礼。行完跪拜礼后爸爸与叔叔便烧起了纸钱,我的思绪便随着爸爸点好的纸钱飘逸着。由于纸钱太多,爸爸与叔叔用木棍拨弄着纸堆,怕烧不尽,收不到。我也学着爸爸的样子也将纸钱点燃烧给太爷爷他们。

  最后祭奠完毕,我们便回家了,也许是心情的原因吧,一路上大家都不怎么讲话。

清明节扫墓的故事 篇15

  清明节是一个庄严而肃穆同时又令人觉得伤感的日子。我和大部分同学、老师一样,怀着崇敬而又夹带着丝丝崇敬的心来到了烈士陵园,为已经牺牲的革命英雄们扫墓。

  我们站在高高的烈士墓碑下仰望着墓碑上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气势磅礴的耸立在那里,就像是英勇的革命战士顽强的屹立在困难危险面前一般。纪念碑后耸立的便是郁郁葱葱的参天古树。古树林中躺着的正是我们赞颂的英雄。

  站在烈士墓前,不由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和对他们的怀念。他们在战争年代,为了保家卫国,为了就人民于水火之中,毫不顾惜自己的生命,抛头颅,洒热血……是他们用生命为我们换来的安逸的生活环境,今天的和平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今天的幸福也是他们所期望的。其实,人民也没忘记他们,把他们集中安葬在这里,就是为能常常来看看他们,让更多的人记住他们,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能记住他们的。

  瞻仰是一种对话,缅怀是一次洗礼血与火的历史带给我们的心灵的震撼和不可磨灭的记忆。他们那种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勇于献身的品质将是我们最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将激励着我们不断的努力啊!

清明节扫墓的故事 篇16

  每次到了清明节,我们大家都会去扫墓或者是上坟,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在这天,很多人都会扫墓,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陽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节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在唐代有个叫杜甫的说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节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节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节”的农谚。清明节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节扫墓的故事 篇17

  清明节扫墓是一个传统的习俗,今年的清明节,天刚朦朦亮,爸爸把我从睡梦中叫醒,因为爷爷、爸爸、叔叔和我要去榆中扫墓。我们坐了两个多小时的车来到榆中的亲戚家,休息了一会,我们带着纸钱、水果等祭祀用的物品上山了,没过多久,我们来到了坟墓前。

  在墓地,爷爷用铁锹给每个坟上添了些土,将带来的东西放在每个坟前,用火柴点燃了几根香,拿着香在每个坟前拜了三下,接着将香分别插到每个墓前,再用火柴点燃纸钱,烧完纸钱,爸爸便拿出鞭炮开始燃放,最后,我们在每个坟前磕了三个头,将祭祀余下的东西吃完,我们就下山了。

清明节扫墓的故事 篇18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临近清明,学校组织全体师生去烈士陵园扫墓,下午,大家手拿小白花,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老师的带领下,走向烈士陵园。

  大约步行了二十分钟,便到达了目的地。大家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在烈士陵园里宽阔的道路上。来到一个巨大的碑下,大家停止了脚步,举目望去,碑上写着“永垂不朽”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碑下,一个洁白的花圈静静地“躺”在上面,那两根漫天飞舞的布条像眼泪似的在为英雄们感到悲伤,旁边郁郁葱葱的几棵大树发出“沙沙”的响声,似乎也在为烈士们哭泣。正当大家满怀悲伤情绪为烈士们叹息时,少先队员代表朗读了为烈士们精心准备的悼辞的声音传到了大家耳边,他们声情并茂的朗诵使大家原本沉重的心情又抹了一层悲痛。

  “请全体同学为烈士们默哀一分钟!”随着大队长的这句话,大家都低下了头,一分钟过后大家又抬起了头。“请各班同学为革命烈士献花!”一曲铿锵有力的《歌唱祖国》突然响起。我的心不由一震:没有烈士们,怎能有大家现在的幸福生活?没有烈士们,五星红旗怎能那么鲜艳?大家一定要好好感激烈士们!于是,我郑重地将手中的小白花献给了烈士们。此时此刻的小白花不仅代表了大家对革命烈士的敬意和感激,而且还表示出大家会好好学习,继承革命先烈乐于奉献的光荣传统!

清明节扫墓的故事 篇19

  清明节清晨七点,我们准备给老爷和老奶扫墓,扫墓对我来说可是件新鲜的事,我们拿上工具,出发。

  走在蜿蜒的山路上,我已经迫不及待,大约过一个时,我们来到老爷和老奶的墓前,一年没来,坟墓上长满荒芜的草,大家做好分工后,纷纷开始忙碌起来,一切就绪后,我们开始烧纸钱,随着袅袅炊烟,我仿佛看到他们的影子,他们告诉我:好好学习,珍惜生命。

  是啊,人的一生苦短,每一天都要活得快乐,要不断超越自我,超越自我,梦想终会实现;超越自我,梦想化为动力;超越自我,创造美丽人生!我认为生命就在不断的超越自我,超越梦想!在山上,城市的房子尽收眼底,山中开满金黄金光的油菜花,深呼一口,幽淡的花香,清新的空气,那些花以不可抗的动力诠释着生命的意义!

清明节扫墓的故事 篇20

  4月5日清明节的上午,咱们四年级的学生到烈士陵园去跟烈士扫墓。

  从学校出发,咱们排起长长的队伍就像一只长龙似的。我是班上的领队,拿着旗杆,带着咱们的同学在街上行走,朝着烈士陵园的地方去。

  到了山脚下,我看见两边的树木郁郁葱葱,地上的花五颜六色,好看极了。不一会儿咱们就来到了英雄墓碑前,老师叫咱们不要大声喧哗,接着,咱们向英雄们默哀3分钟,在这3分钟里,我想到了他们为了咱们的祖国而牺牲真是一个大英雄。3分钟完以后。有学讲话,讲的是英雄为祖国顽强战斗,视死如归,勇往直前的壮举,抒发了他们爱国的精神。再是,为这些英雄们唱歌献花环。最后,为这些烈士英雄们献白花表达了咱们对英雄们的崇敬。献完白花,咱们又来到了烈士英雄的纪念博物馆。

  参观完以后,咱们就恋恋不舍的离开了烈士陵园,在回来的路上,我在想要是没有了这些保卫祖国的英雄,就没有了咱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了。所以,咱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啊!

清明节扫墓的故事 篇21

  传说春秋时代,晋国(今山西省)国君晋献公有五个儿子,他们是:申生、重耳、夷吾、奚齐、卓子。申生是晋献公第一夫人生的,被立为太子。晋献公的后夫人俪姬为了让自己生的儿子美开当太子,阴谋害死了太子申生。

  为了避免后母骊姬的迫害,公子重耳、夷吾分别逃往国外。晋国贤臣介子推(又叫介之推)等不畏艰难困苦,一直跟随重耳过流亡生活。

  有一年,重耳在断伙绝粮的流亡生活中生了大病,贫病文加,使他十分困苦。为了给重病体弱的重耳增添营养,介子推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来煮成肉汤给重耳吃,使他恢复了健康。

  晋献公病死后,他的几个儿子为争夺王位,而同室操戈,重耳在狄国、齐国、秦国流亡十九年后,在秦国国君穆公的帮助下,兴戎起衅,打败了已当上晋国国君的公子围(重耳的异母兄弟),得立为晋国国君,史称晋文公。

  重耳当上了国君之后,对跟随他流亡过的人都按功封官行赏。可是,唯独把对他有特殊帮助的介子推忘记了。介子推十分伤心,决心不再见重耳。他背着年迈的母亲,到家乡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隐居去了。

  介子推的手下人知道了代抱不平,在宫门上贴了一张无名帖,上面写着:"有一条龙,奔西逃东;好几条蛇,帮它成功。龙飞上天,蛇钻进洞;剩下一条,流落山中。

  "晋文公看了恍然大悟,他回想起在流亡国外期间,介子推对自己忠心耿耿,如今做了国君忘记了对他奖赏,心里大力不安。接着,重耳赶紧派人找介子推。

  不久,差人禀报:介子推已进绵山隐居了。深感惭愧的晋文公亲自带人去绵山寻找,然而介子推却避而不见。晋文公知道介子推是个大孝子,他根据别人的建议,火烧绵山,留出一条小道,想趁林中起火后,介于推母子定会出山避火的。

  可是,一连烧了三夭三夜,数十里森林被火烧为焦土,仍未见介子推母子的人影。大火熄灭之后,人们发现他母子双双抱庄一棵大树烧死了。晋文公对此内疚于心,十分惋惜,便下令把介子椎母子葬于绵山,改绵山为介山,并修建子推祠堂。后人又把界休县改为介休县。

  介子推死的时候,正值清明节的前一天。因为他是火饶死的,晋国人为了纪念他,就在他逝世那天不举烟火,进冷食,后来,人们又干脆把它定为"寒食节"。到了唐朝时,寒食节与清明节合并,寒食禁火习俗逐渐消失。

  清明节的来历正是感恩,我们清明节上坟祭祀先祖,就是沿袭这种感恩的精神。然而,中国的清明节对感恩,好像专注了那些死去的先人,却没有对活着的,对自己有恩的人,似乎将更多、更重要的感恩淡化了。

  一个充满感恩的社会,明了自己艰难的民族,明白恩惠的个人才能珍惜现实,珍视历史,敬重别人,敬畏公德。

  感恩节,在中国就是清明节,我们在感恩逝去的历史和人的同时,更应该感恩那些有益于我们生存和发展的人。

  真希望清明节对于中国人,不仅仅是祭祀,更重要的是感恩!

清明节扫墓的故事 篇22

  清明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淮南子》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关于“清明”两字的来历,《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承继着许多约定俗成的习惯和活动,催发着无数诗人骚客的诗情雅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有清明扫墓祀祖的习俗。这一天,人们要扶老携幼来到墓地,将酒食果品供祭亲人墓前,然后焚化纸钱进行祭拜。白居易有《寒食野望吟》诗:“乌啼鹊躁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写的正是清明节扫墓祭祀,缅怀先人,追悼亡灵的凄惨情景。写哀思逝者悲痛心情的,似乎要数高翥《清明》一诗最为,诗云:“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日暮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苏轼的《江城子》词是清明悼亡词中的杰作,“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情感真挚,催人泪下,一代豪放派词人竟能写出如此缠绵婉约的词句,可见其对亡妻的思念之深。而在清明这一天,对于那些羁留异乡的人们,则只能在漂泊的地方感应清明的气息和呼唤,用自己独特的方式遥遥祭告,正如权德舆所云:“自叹清明在远方,桐花覆水葛溪长。家人定是持新火,点作孤灯照洞房。”陆游也有“犹及清明可到家”的哀婉诗句,道出了千万游子清明盼归与亲人团聚的心声,流露出淡淡的无奈和惆怅。

  清明又名“踏青节”,最宜外出郊游。清明踏青的习俗,据考证起于唐,盛于宋,时人谓之“游春”。唐、宋均是诗词鼎盛的朝代,故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诗圣”杜甫有“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的诗句流传。张先有“芳草拾翠莫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的佳句,描绘郊野踏青游人往来不绝,妇女乘春游之际采撷花草,时已黄昏仍流连忘返的景象。“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欧阳修的这首《踏青》动静结合,勾画出人们游春的动人场面。而宋代诗人吴惟信在《苏堤清明即事》一诗中写道:“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此诗形象地描绘了西湖春天美妙的景色,以及人们倾城游春的生动场景。清末辛亥女杰、“鉴湖女侠”秋瑾女士17岁左右在长沙居住时,也曾作有关于“踏青”的诗词数首,其中一首写道:“西郊也为踏青来,携手花间笑语才。昨日卿经贾傅宅,今朝侬上定王台。”

  古代的清明节,在民间还进行荡秋千、放风筝、踢球、射柳等体育活动。唐代诗人韦庄在《麟州寒食》三首中写道:“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撩乱送秋千。”“雨丝烟柳欲清明,金屋人间暖凤笙。永昼迢迢无一事,隔墙闻筑气球声。”“雕阴寒食足游人,金凤罗衣湿麝熏。肠断入城芳草路,淡红香白一群群。”诗中写了“荡秋千”“蹴鞠”(踢球)等活动,把清明前后人们游乐的情形写得有声有色。此外,郑谷的“村落清明近,秋千稚女夸”,杜甫的“十年蹴鞠将雏运,万里秋千习俗同”,李清照的“荡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黄峪的“未到清明先焚火,还依桑下系秋千”等,都是唐宋时荡秋千风行民间的明证。唐代诗人高骈的“夜静弦音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形象地描写了清明风筝竞放的情景。而清代高鼎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更是描绘早春放风筝图景的传世佳作。

清明节扫墓的故事 篇23

  相传在秦朝末年,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大战好几回合后,终于取得天下。他光荣返回故乡的时候,想要到父母亲的坟墓上去祭拜,却因为连年的战争,使得一座座的坟墓上长满杂草,墓碑东倒西歪,有的断落,有的破裂,而无法辨认碑上的文字。

  刘邦非常的难过,虽然部下也帮他翻遍所有的墓碑,可是直到黄昏的时候还是没找到他父母的坟墓。最后刘邦从衣袖里拿出一张纸,用手撕成许多小碎片,紧紧捏在手上,然后向上苍祷告说:“爹娘在天有灵,现在风刮得这么大,我将把这些小纸片,抛向空中,如果纸片落在一个地方,风都吹不动,就是爹娘的坟墓。”说完刘邦把纸片向空中抛,果然有一片纸片落在一座坟墓上,不论风怎么吹都吹不动,刘邦跑过去仔细瞧一瞧模糊的墓碑,果然看到他父母的名字刻在上面。

  刘邦高兴得不得了,马上请人重新整修父母亲的墓,而且从此以后,每年的清明节一定到父母的坟上祭拜。后来民间的百姓,也和刘邦一样每年的清明节都到祖先的坟墓祭拜,并且用小土块压几张纸片在坟上,表示这座坟墓是有人祭扫的。

  清明节的习俗

  (一)挂纸

  又称“压纸”,一般用石头或砖块将长方形的的黄白纸,或红黄蓝白黑的五色纸压在坟上,以示子孙已祭拜祖坟。

  压纸又称挂纸,是将黄白色或五色的长方形纸,以石头压在墓碑、墓头及墓旁的“后土”上。压纸有“挂钱”,供祖先花用之意,也表示子孙已祭拜过祖坟。

  (二)扫墓

  清明扫墓是中国人慎终追远的活动,人们来到祖先的墓前打扫一番,以表他们尊敬之意。扫墓可分修整墓园、祭祖及压纸三个步骤。修整墓园的工作主要是清扫墓地,铲除杂草树根,修复损坏的部份,或重新描写墓碑的字迹,使其焕然一新。

  (三)踏青

  踏青就是郊游。古时候,在清明节当天,人们在扫墓祭祖后,喜欢扶老携幼,三五成群的到郊外旅行。这个习俗一直留传下来,成为了今天郊游的习俗。

清明节扫墓的故事 篇24

  清明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节日日,早在唐代,清明就已成为法定节节日日。

  我国人民有“饮水思源”的传统美德。据《梦粱录》记载:在古代,每到清明节节日这一天,无论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都会去上坟、扫墓、祭祖,表达对先人的敬意和怀念。这一天,扫墓是最重要的活动。不过至今在我国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节日吃冷饭的习俗。

  相传在春秋时代,晋国的君主晋献公有一个年轻美貌的妃子骊姬。她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将来继承皇位,就用毒计害死了太子申生。

  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骊姬的迫害逃离了晋国,一路上受尽屈辱。有一次,重耳因为饥饿晕倒了,大臣介子推就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后捧给重耳吃。就这样,他们颠沛流离,历尽艰辛,终于在19年后回到了晋国,重耳后来成为历很有名的晋文公。

  寒食节节日暨清明节节日的前一天。后来重耳做了国君,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的随从,唯独介子推拒绝受封,带母亲隐居绵山去了。晋文公下令放火烧山,想逼介子推带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上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

清明节扫墓的故事 篇25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断魂”这两字点出了清明这个节日的特殊愁绪。小时候,每逢清明节,爸爸妈妈都要带我去上坟烧香,若我不去,就会说:死去的亲人想我了,然后我肚子就会疼,因此每次都是不请不愿的去。现在,我长大了,工作了,离家也远了,清明节也不一定能回家上坟,只能给父母打个电话,让他们上坟的时候带自己捎个话,以表自己的“思时之敬。”不是我这个做晚辈的不回家看他们,而是身不由己。当然,这不是迷信,我也不相信上了坟肚子就不疼,不上坟肚子就疼。我只是觉得晚辈孝敬长辈是天经地义的事,虽说这些长辈已离我而去,可是他们的精神还在家族流传。我们只有通过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想念与尊敬。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一个“碧”字呈现出三月清明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清明节,除了祭拜先人,留下伤心悲酸的眼泪外,我们是不是也该对得起春暖花开的特殊恩赐,多做一些喜闻乐见的健康活动?农谚说:“植物造树,莫过清明。”清明时节,春光明媚,气温升高,春雨飞洒,雨量增多,可谓是春耕春种的天赐良机。况且,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这对动员全国人民积极开展绿化城市,回归自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清明前后,春回大地,春阳暖照,花红柳绿,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古人推崇修身养性,现代市场竞争激烈,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更应该讲究健康,休闲。二三对踏青的人,手提相机,捕捉草木万象,在瞳孔里寻找大地的感觉。或听自然表白,或听自然倾诉,让风籁慰平心灵的皱褶,告诉生命与自然的玄妙。清明节,应该赋予人们更多的健康意蕴。

  清明节到了,你是不是该做点什么?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