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通用14篇)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 篇1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基础上,对数的认识的进一步学习,也是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伸和扩展。同时,它又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就是要为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做好铺垫,因为1000或10000都是比较大的数,在学生的认识还很有限的基础上,如何让学生能尽快地建立起大数的概念和意识,在这里显得格外重要;而怎样把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认识规律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起来又是本次教学的关键。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正确数千以内的数,理解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制的关系,借助计数器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了解数的组成。
我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力求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能认识1000以内的数,建立计数单位“千”的概念,认识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同时,注重数感的培养,结合现实,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让学生通过游戏、猜想、探索、讨论,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首先,我以北京体育馆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让他们猜猜一共能坐多少个人?大家猜过都发现这些数都比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要大,由此引出一千以内数的认识。接下来的任务是认识计数单位“千”、数位“千位”,数千以内的数。我出示了小正方体,在已经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的基础上,得出还可以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而且用一百一百的方法数比较大的数要简单快捷多了,理解三者之间的进制关系,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下来让学生进行一个一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一百一百的数,来自行挖掘数,寻找数,体验数的规律,这样的设计,比老师直观的教授,学生要乐于接受的多。同时为数的读写做了铺垫。
数数的体验以后,读数写数就水到渠成,此环节教师通过数的构成,组成一个新数为例,板书,做好示范,通过学生上齤台板演加深印象,课件对比发现数的不同,并采取正确的方法读写,归纳、总结,读数写数的规律,进一步的巩固了本课新知,突出了重难点。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样也要回归生活,这个地方我自己觉得不错,让生欣赏生活中的1000,体验在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字有数学,同样的数字不同的物体给我们的视觉效果也是不一样的。让生产生兴趣,原来数学如此有趣。
不足之处:
一、在拐弯数的处理上,有些混乱。
二、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还不够充裕,后来觉得应该给予学生再多一些独立思考的空间,个人发表想法的机会再多一些会更好。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7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数的认识。本节课王老师从学生的发展和学习需求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整体设计上注重了数数和数感的培养。
王老师的课主要有以下的特点:
1.注重发展学生数感。
数感是人的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之一,加强数感的培养是当前数与计算教学领域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数的认识由100以内扩展到1000以内,数目增多了,增大了,内涵更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这节课,王老师注意利用各种素材发展学生数感,通过数1000个小正方体,让学生从一个一个数到十个十个数,再到百个百个地数,最终引出10个一百是1000。让学生自己在数小正方体的操作活动中自己去体验、感悟,从而发现数数的方法,在整个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时进行强化,相信学生脑中所建立的1000这个概念。在数数时通过合作交流,学生感受到当数比较少的物体的个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当数比较多的物体的个数时,可以一十一十的数;当数更多的物体的个数时,可以一百一百的数,这样更易于学生理解数、数数。
2.运用动态演示和计数器突破数数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为了更有效地夯实这一教学重点,王老师运用动画进行操作演示。这要比学生自主操作更具体、更快捷、更有实效。而且它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反复播放。拐弯处的数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王老师通过计数器直观地向学生展示1000以内数的组成,使学生明白对于不同的计数单位,所表示的数的意义是不同的。王老师结合大屏幕小方块的演示和指导,尽量让学生说。通过理解数的组成来帮助数数,突破了难点。
总之,王老师的这节课基础知识教学扎实,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形成与发展。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 篇2
一、在活动中建立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各种数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数感,课标上每一个学段都有这样的要求。认识比较小的数,容易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比方说:100以内的数,毕竟这些数学生在生活中可以充分地感知到。而一些比较大的数,如1000以内数的认识,数感的建立就比较困难,基于这一点认识,我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围绕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大数的存在,并能相应的感受到一些大数的相对数量。
初数1000以内的数,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了不同数量的种子,都在200粒左右,但每一组的具体数量又不是固定的,使猜一猜活动碰到了不少障碍,引起学生的数数欲望,怎么数呢?有一个一个数地,也有十个十个数地,最多的就是十个十个数地,因为数量比较多,如何处理这些数出来的种子,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是一大难题,处理好了,也就突破了难点。可真理毕竟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上,但比较后,学生还是比较愿意接受这一真理,即100粒放一杯。
再数1000以内的数,这一环节是想突破重、难点,但由于有了基础,学生认识10个一百是一千也就易好反掌,同时,这里还渗透着一种数学思想。
三数1000以内的数,数数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让学生知道十个一百是一千,还要让学生数出一些具体的数来,特别是一些转折点,尤其重要,处理不好,数数这一关可能学生就过不了,如何引出这一内容,如果随意让学生从多少数到多少,学生的数数兴趣可能不太高,巧妙的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进行数数接力,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的意义和作用,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数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整节课,学生的活动时间最起码是在25分钟以上,且参与面非常广,就拿数数活动来说吧,要完成200粒左右种子的数数任务,没有小组成员的鼎力合作,在很短的时间是完不成的,同样,在各种猜一猜活动中,学生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真可谓:小手直举,小口常开,是问:学生不想参与,会这样吗?课堂气氛的热烈,一方面说明教师所设计的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另一方面也为这节课增添了活力。
三、充分挖掘教学资源。
地处农村的小学,教学条件简陋,学校无法为教师提供教具,更不要说学生了,从哪儿寻找资源呢?我们自己身边,同时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种子是学生们非常熟悉的,特别是与现在的时令特别吻合:正值清明时节,农村里有句俗语: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于是在课中我将种子搬到了课堂,另外,这里也蕴含着一些哲理:有耕耘才有收获。课中,不少教师为我的创意所感动,课后,纷纷寻问:哪来那么多种,农村的家庭怎么会没有种子,一个人几十粒,很容易就凑齐了我所要的数目。教师惊讶于我的创意,更何况孩子们呢?
四、思考的一些问题。
1、数感的建立需要过程,需要不断培养教学中安排了三次猜一猜活动:第一次是在数数之前,第二次是想一个一个地数出1000,第三次是在巩固阶段。但多数学生都没猜中,为什么呢?一方面,可能是大数,学生难以把握,另一方面,可能孩子们脑海中缺少这方面的意识,即数感。如何培养,关靠一节课是不行的,需要立足于平时。
2、以百作单位的突破教学中,这一内容花了不少时间,但始终有学生想不到一百可以作为一个计数单位计数,他们总认为10个一堆已经够简单的,如何突破,课后我一直在思索这一问题,如果把“初数一千以内的数”这一环节拆分成两部分,先放手让学生数出具体的数量,然后讨论怎么摆最容易看出来,最后重新处理数出来的具体数量,效果可能会好一些。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 篇3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数的认识。本节课王老师从学生的发展和学习需求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整体设计上注重了数数和数感的培养。
王老师的课主要有以下的特点:
1.注重发展学生数感。
数感是人的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之一,加强数感的培养是当前数与计算教学领域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数的认识由100以内扩展到1000以内,数目增多了,增大了,内涵更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这节课,王老师注意利用各种素材发展学生数感,通过数1000个小正方体,让学生从一个一个数到十个十个数,再到百个百个地数,最终引出10个一百是1000。让学生自己在数小正方体的操作活动中自己去体验、感悟,从而发现数数的方法,在整个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时进行强化,相信学生脑中所建立的1000这个概念。在数数时通过合作交流,学生感受到当数比较少的物体的个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当数比较多的物体的个数时,可以一十一十的数;当数更多的物体的个数时,可以一百一百的数,这样更易于学生理解数、数数。
2.运用动态演示和计数器突破数数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为了更有效地夯实这一教学重点,王老师运用动画进行操作演示。这要比学生自主操作更具体、更快捷、更有实效。而且它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反复播放。拐弯处的数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王老师通过计数器直观地向学生展示1000以内数的组成,使学生明白对于不同的计数单位,所表示的数的意义是不同的。王老师结合大屏幕小方块的演示和指导,尽量让学生说。通过理解数的组成来帮助数数,突破了难点。
总之,王老师的这节课基础知识教学扎实,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形成与发展。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 篇4
《1000以内数的认识》属于“数与代数”范畴,是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伸和扩展。它又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要为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做好铺垫。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规律,我认为在教学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借助具体情境理解数的意义,加强数与生活的联系。
从数量抽象到数,离不开直观的现实情境。课堂伊始,运动会的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还有比100大的数,激发学生认识1000以内数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悟数学的价值。
2、注重借助多种直观模型,又直观到抽象理解数的意义。
学生的认数离不开直观的模型,数形结合帮助学生认数、理解数的意义。让学生充分地数小正方体、数小棒、拨计数器,使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逐渐建立抽象的数与现实数量的联系,理解十进关系。
3、丰富的数数活动,使学生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
数来源于数。借助计数单位“一”“十”“百”地数数,突破数拐弯数的难点。既认识计数单位“千”,又体会十进制。
4、真实场景、真实问题的学习,真正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数出1000个小正方体,1000根小棒,使学生真实看到1000,再在推理中感知比1000更大的数,比较比1000小的数。
总之,借助精心设计的每个环节,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悟到数学的价值,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用好数学的愿望,体现和落实了新课标对于发展小学生数学能力的要求。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 篇5
《1000以内数的认识》建立在《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是对数认识的进一步拓展和延生,也为以后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做好铺垫。因为1000或10000都是比较大的数,在学生的认识还很有限的基础上,如何让学生能尽快地建立起大数的概念和意识,在这里显得格外重要;而怎样把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认识规律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起来又是本次教学的关键。
胡老师的课,力求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能认识1000以内的数,建立计数单位“千”的概念,认识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同时,注重数感的培养,结合现实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让学生通过游戏、猜想、探索、讨论,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课堂中,吸引我眼球的主要有这样几点: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 篇6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掌握了100以内数的大小及加减运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数的认识的进一步扩展,为后续学习更大的数作准备。本节课李老师通过精心地设计,不急不缓地教学节奏,在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较好地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巧用迁移,关注难点
前面所学的知识和已经有的经验对当之处还后续知识的学习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是知识学习的正迁移作用,而学生新知纳入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很多都是知识的正迁移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李老师的教学巧妙地运用知识的正迁移作用,使学生突破了学习中的难点:
(1)教学伊始数千字文的环节,通过和学生一个一个地数,得到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再到新知的出现,引导:这么多的字如何数才能又快又准呢?学生回答出一百一百地数,得出10个百是千,自然生成。
(2)本节课的难点是整百数数的时候拐弯处的数法,教师利用学生已经有的100以内数的经验,辅以计数器,教学中关键处不急不缓,停停等等,关键处点拨,使绝大多数的孩子自己体会到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学会正确数数。
二、动手操作,加深感知
数学课堂,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会有效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感知,李老师在本课设计了两次动手活动:
(1)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千字文,圈一圈、数一数,看谁数的又对又快。千字文这一传统的素材非常好,一行成10,一块成100,整片成1000,是不可多得认识1000的好素材。(2)同桌两人一起拨计数器数数,似游戏,似竞赛,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在195、204处教师有意停一下,学生在愤悱状态下,更易于知识的掌握,加深感知。
(2)是动手摆小棒,目的是进一步明确数的组成,并通过“如何更清晰地看出小棒的多少?”引起学生动脑动手,巩固十进关系,明确数位概念,为后面的'读写作了充分的铺垫。
三、观察估数,发展数感
对于估一估瓶中的黄豆的颗数是本课的一个亮点,通过初步感知的估,给出了100粒黄豆,再估,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小见大,一次比一次准,同时也学会了一些估算的方法和技巧,并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可谓一举多得。在估完黄豆后,教师又出示一些日常生活的事情让学生估一估。如估一估学校操场上站着多少人?学校多媒体教室能容纳多少人都是?这一系列的估,让学生能充分感知千以内数的大小。
总之,李老师的课,学生兴趣盎然,教师有条不紊,在教师有序地组织和引导下,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教学活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 篇7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并充分感受到一千有多大。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好的开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本节课开始,让学生估计一下瓶中的黄豆大约有多少粒,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对数的估计能力,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学生知识的基础,和认知起点。由此引出1000以内数的认识。
2、注重对1000以内数的理解
发展学生的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数的认识由100以内扩展到1000以内,数目增多了,增大了,内涵更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所以首先让学生明白数数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可以一个一个、十个十个地数,但是随着数量的增大,扩展到用更大的计数单位来数,一百一百地数。教学时利用小棒,让学生从一个一个数到十个十个数,再到一百一百地数,理解三者之间的进制关系。在整个过程中,及时进行强化,让学生头脑中准确、清晰地建立的1000这个概念。随后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让学生数一数散乱的方块,“你打算怎么数?”学生很自然地便能够自主优化出最佳的数数方法,一百一百地数。通过这一活动,再一次强化了1000在学生脑中的印象以及对于1000的感受与认识。
3、培养学生的数感,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中让学生数一数课始瓶中准备好的黄豆的多少,摸摸教师准备好的1000张纸的`厚度,看看1000个牙签的多少,感受1000。再通过多媒体演示通过生活中的数,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密切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4、借助教具,突破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数接近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我借用计数器来突破难点,使学生直观的理解了数数的方法。在数的过程中结合对应操作来解释为什么199后边是200,359后边是360,使中下学生也能理解掌握接近整百数的数法。这样,一方面给了学生数数的拐棍,另一方面给了学生直观地解释。
4、本节课也有许多不足:
(1) 在突破难点时,只是我一个人的操作。如果让学生上台来动手拨一拨或者边拨数、边数数,在数数的过程中将数与计数器一一对应,那么难点的突破会更顺利,学生的理解会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
(2)、在小组合作数黄豆时,组长分工不明确,课堂比较乱。组长及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在以后的教学中仍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 篇8
1000以内数的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学习过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之上的,是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伸和扩展。同时,它又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就是要为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做好铺垫。因为1000或10000都是比较大的数,在学生的认识还很有限的基础上,如何让学生能尽快地建立起大数的概念和意识,在这里显得格外重要。
在本课设计中,我力求突出以下几点:
本课要在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设计教学,努力促进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
教学过程要重视以学生的生活为背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安排学生认、读、写生活中经常看到、听到的1000以内的数新课标指出在教学数的认识时,小学生能说出各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位数字的意义;结合显示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数的意义,能认、读、写数。
虽然很多小朋友都会1000以内的数,但是他们还不明白计数单位十、百、千这样抽象的概念。
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千时,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数数,认识计数单位“千”,感知更大的数的组成,发现每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的关系。教学时可利用“小精灵明明”引出问题“怎样数更大的数”,引导学生动手试一试。
通过实践让学生体会:一个一个地数,10个小正方体是“十”,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从而认识计数单位“千”,进而发现“十”“百”“千”等相邻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在教学数数方法时,可放手由学生自主地数小正方体。为了让学生感悟到数数的方法很多,可以一个一个数、一十一十数、一百一百数,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情境,感悟到数较大的数也可以一百一百地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的意识,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探究发现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数数的方法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的来说,我觉得培养学生的数感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需要从课内扩展到课外,校内延伸到实际生活。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去教学数学知识,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体验数感。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 篇9
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最基础的知识之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我所执教的这节课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数的概念有着很丰富的内涵,是学习计算其它知识及发展数感的重要基础,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不可能的。因此,要重视数的概念的培养,在本节课中我花了10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数小棒,从1根数到1000根,其中有的学生是按20根捆成1小捆,10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有的学生是按50根捆成1小捆,10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有的学生是按8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有的学生是按20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学生们数的方式很多,学生经历了数1000以内数的全部过程,初步体会了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认识了计数单位“千”,学生对1000以内数的有关概念掌握得比较好。
二、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
贯彻课程标准,关于转变学习方式的理念,运用了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数1000根小棒,在合作之前我提出了很明确的要求,在合作时进行巡视指导,数完后进行全班交流,每个小组交流自己小组的方法,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然后我和学生一起分析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有关概念。
三、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注意利用各种素材发展学生的数感,在数小棒之前,我先让学生估计有多少根小棒,学生估计了很多不同的数,初步培养了学生的估数能力,然后每个小组用小棒数1000以内的数,这样学生操作起来方便,容易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此外,在练习中还设计了一道1000以内数的练习的开放题,学生在700前面和后面各添上2个数,组成有规律的排列,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学生填出了许多不同的有规律的排列。
在这节课中,学生和我交流得比较密切、理想。但在这节课中还存一些不足和值得吸取经验教训之处:
首先教师在备课时,没有充分“备”学生。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面对教学会出现哪些情况,而教师面对这些可能出现的情况,应如何去应对,如何去启发引导学生,都是以后应多加学习的。
譬如:在本节课中,我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数,要求如何数得更快捷、方便,因此学生们数的方式很多,有的是20一捆数的、有的是50一捆数的.、有的是80一捆数的,更有200一捆数的……,面对学生这么多五花八门的数法,是我没有想到的,学生们很聪明,数的方式很快捷,没有一组是按照10根一小捆、100根1大捆那样数的,而教师事先以为至少会有一组是按10根一小捆,100根一大捆那样数的,因此,教师在讲解十、百、千三者之间的关系时,显得较抽象、空洞、不直接,面对这种情况,应注意引导启发,或者教师应准备10根一小捆,100根一大捆的1000根小棒,这样会很自然、形象地引导学生自己说出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
其次课堂组织教学中存在“放”得太开,“收”不紧的现象。我在让学生放手数小棒之后,很多学生的兴趣很高,因为是第一次这样大规模地数那么多的小棒,部分学生完全沉迷在自己数的乐趣之中,对于老师所说的充耳不闻,而这节课本身又不完全是活动课,主旨是让学生在数小棒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理解十进关系,对于那部分一直沉醉于自己数的过程中去了的学生,教师没有及时把这部分学生的兴趣及注意力转移到引导理解十进关系上来。
以上是我对自己所执教的这节课的一些认识。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 篇10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对数的认识的进一步学习。怎样把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认识规律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起来设计教学,是本课着重研究的内容。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干老师力求突出以下几点:
一、数形结合,让学生获得清晰透彻的数概念。
在整节课中,干老师充分利用了小方块来帮助学生建立数的表象。通过让学生来估计小方块的数量,到具体地数出,10个一列(10个一是10),100个一片(10个十是100),1000个一个大正方体(10个一百是1000)。充分感知了个、十、百、千之间的关系,并有梯度性,为学生建立了形象的感性认识。之后,当干老师出示1片6列、3片5列2个的小正方体时,学生基本上都能马上看出这些数;接着出示一些具体的数,学生也能想象出这是怎样的一幅方块图。以上种种都归功于干老师之前为学生建立的方块图的表象。计数器的半抽象,直至最后数的概念的抽象概括,让学生经历从“数小方块”到“用计数器数”这个知识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十进制计数的原理,理解十个一百是一千,认识计数单位“千”,在展现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数感。指导学生动手拨计数器上的珠子演示数,读数,进行多样性的练习,突破了拐弯数的难点。
二、让学生感受更大的计数单位和数位产生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当干老师揭示了全校人数有980人后,向学生提问:往后数多少就到1000人了?一个学生上台在计数器上拨,拨到999后,学生碰到了困难,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和理解了更大的计数单位“千”以及“千位”的产生,同时又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了计数单位的十进关系。
总的来说,在这节课中,干老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千方百计帮助学生强化这节课的重点,突破这节课的难点。整节课贴近生活,比如让学生搜集1000以内的数,使学生感受1000以内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但个人感觉,在本节课中,干老师在教学拐弯数时,让学生说得不多,而且请学生上台拨计数器时,没有彻底放手让学生去拨,而是发现学生稍有不对,就把学生打断了,然后自己亲自去拨。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 篇11
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最基础的知识之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由于1000或10000都是比较大的数,在学生的认识还很有限的基础上,如何让学生能尽快地建立起大数的概念和意识,在这里显得格外重要。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突出以下几点: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好的开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所以教师在导入时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比如首先出示两张照片,即:本班学生的“全家福”及某次我校全体师生升旗平时的照片,通过对比两张照片中的人数,不仅适时对学生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的大数的存在,使学生很自然的进入学习状态,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学生数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本节课通过学生猜数、估数、数数等一系列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把数感的培养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首先让学生先估计自己小组的小棒有多少,再具体数一数有多少根;然后交流讨论怎样放在三个不同颜色的盒子里来感受不同的'数位。在数1000根小棒的过程中,为了减少数数的单调,我把数数、读数及数的组成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通过数小组内的小棒、数全班的小棒,不仅让学生理解了“一个一个的数,10个一是十,十个十个的数,10个十是一百,一百一百的数,10个百是一千”;更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了如何根据物体个数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数数方法,即:一个一个地数、一十一十地数,甚至是一百一百地数。这一教学过程,也让学生生直观的认识了计数单位“个、十、百、千”及其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的关系。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 篇12
数学学习是一个学生自己主动建构数学意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主动与教学材料、教师等产生交互作用,形成了新的数学知识、技能与能力,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了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课中我创设了“数方块”这一情景,让学生去数有多少个?然后追问是怎样数的?要求每位学生能通过动口、动手等操作活动来勾起对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的旧知的回忆,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又唤起对新知学习的欲望,“数100个方块到底有什么作用?”学习动机的正确把握是理解1000这个数的含义的关键。我乘胜追击,同桌合作,将两人手中所有的方块计数卡合起来,再次数一数有多少块方块。学生的活动是:1个百、2个百、3个百。10个百地活动开了。有的说我手中的是5个百加上你手中的5个百就是10个百,这儿共有1000块通过合作,感受到1000就是通过一百一百地数,数出10个一百而得到的。而后,让学生一百一百地数,学生数,老师将一张张x面的有100个小方块的计数卡贴在黑板上,慢慢地,x面发生了变化,成了一个大的正方体,从而再次感受到1000块方块就有这么多。课件出示:从1个小方格变成10个小方块,再10个10个地变成100个,再100个100个地成为了1000个。此时的多媒体的直观演示,让学生对1千这个数是怎么得到的进行了一次清晰地梳理,重点的落实到位,渗透了十进制数之间的进率。
“数”方块贯穿于整个概念学习的学习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学生掌握了学习数的数学思考方法,初步建立数感,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让学生经历了1000数概念建立的过程,并切实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
将1000数的概念的建立、数数及数的组成、读写法有机整合又是本课的一大特色。在认识计数单位“千”的同时,借用计数器,随机介绍了数位、数位顺序,便于学生从总体上感知计数单位、数位、数位顺序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生的认知不再是孤立的无序的,认识数位顺序的提前为下面的认读做好了铺垫,其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本课中,从概念的发生到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知识构建的过程,也是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体现,但课中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在教学中间有零的数时没有更深的挖掘教材,课堂上的练习容量不大。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 篇13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议课活动中,李老师说:“课堂教学就像跳高,永远是以失败告终”——我越发深刻的理解这句话。回想自己执教过的课堂,总是不满意的,课前的精心设计和课后的失落形成鲜明对比,但理性思考才发现或许正是这个“不满意”才使我不断进步。
一、几点调整与校内这节课相比较,在设计层面我做了几点调整:
1、增加操作环节,把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落到实处。从十颗、一百颗到一千颗红豆种子的感知,全部通过数数活动来落实。同时加强拨计数器的训练,鼓励学生多拨多说。
2、有意区分“数位”和“计数单位”概念。数位即计数单位所在的位置。
3、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多让学生说,多让学生评价,多让学生纠正补充,引导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提炼,形成数学思想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4、注重教学语言评价的有效性,由是非性评价提升到艺术性评价。在有意识的评价学生基础上,把重要环节的评价设计到教案里。
二、几点感悟
1、对于借班上课,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学生,一定要提前做好各项准备。课件的拷贝、播放,学生纪律的维持,与学生的破冰交谈都至关重要。
2、时间的把控一定要严谨。从30分钟课到40分钟课的转变,我心里总认为时间还有很长,再教学难点时,反复强化,导致处理练习题时间紧张。
3、教师语言要更加慎密。数学教学时非常严谨的,每一句话都要慎之又慎,要说的有理有据。在这节课上,数位与计数单位的区分还应更加明显,适时渗透位置值概念。
4、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一定要科学。准备的100颗红豆种子提供给同学们数,数出来之后出现了99颗,109颗,这是设计上面的失误,应当考虑的更加全面。
三、几点改进
1、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把目标细化在教学环节中,合理地分解。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实时评价能力,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临时应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教学准备一定要充分、精细。对于数的认识这类抽象的新授课,特别要把提供的素材准备充分,一百颗就是一百颗,不能多一颗,也不能少一颗。
3、从理念层面,一定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关注学生的学,揣摩学生学的需要实施必要的教学活动,有智慧的执行课堂。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 篇14
数学学习是一个学生自己主动建构数学意义的过程。学生需要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主动与教学材料、教师等产生交互作用,形成了新的数学知识、技能与能力。所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经历学习过程,是我执教的《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的首要任务。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对数的认识的。活动中我创设了“数方块”这一情景,具体做法是:出示画有100块方块的学习计数卡,让学生去数有多少个?然后追问是怎样数的?要求每位学生能通过动口、动手等操作活动来勾起对10个一是10、10个10是100的旧知的回忆,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又唤起对新知学习的欲望。
学习动机的正确把握是理解1000这个数的含义的关键。我乘胜追击,同桌合作,将两人手中所有的方块计数卡合起来,再次数一数有多少块方块。学生的活动是:1个百、2个百、3个百。10个百地活动开了。有的说我手中的是5个百加上你手中的5个百就是10个百,这儿共有1000块。简单的计数卡,通过合作,感受到1000就是通过一百一百地数,数出10个而得到的。与一年级建立的10的概念,100的概念的方法一样,只是今天学的数要比以前的多得多。而后,我邀请学生一百一百地数,学生数,老师将一张张x面的有100个小方块的计数卡贴在黑板上,慢慢地,x面发生了变化,成了一个大的正方体,从而再次感受到1000块方块就有这么多。课件出示:从1个小方格变成10个小方块,再10个10个地变成100个,再100个100个地成为了1000个。此时的多媒体的直观演示,让学生对1千这个数是怎么得到的进行了一次清晰地梳理,重点的落实到位,渗透了十进制数之间的进率。
对1000这个概念的构建是合理的,有效的。“数”方块贯穿于整个概念学习的学习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学生掌握了学习数的数学思考方法,初步建立数感,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让学生经历了1000数概念建立的过程,并切实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
将1000数的概念的建立、数数及数的组成、读写法有机整合又是本课的一大特色。教材安排千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时,读法与写法为一节课,而我将两课时进行整合。改造、重组后的学习材料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认识计数单位“千”的同时,借用计数器,随机介绍了数位、数位顺序,便于学生从总体上感知计数单位、数位、数位顺序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生的认知不再是孤立的无序的,认识数位顺序的提前为下面的认读做好了铺垫,其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本课中,从概念的发生到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知识构建的过程,也是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体现,但课中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在教学中间有零的数时没有更深的挖掘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