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工作方案

2024-09-27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内控工作方案(通用3篇)

内控工作方案 篇1

  1、疾控档案目录信息管理

  1.1无论是电子的还是纸质的档案,无论是手工管理还是采用计算机实行自动化管理,整理、分类和编目始终都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疾控档案目录是各级各类疾控档案馆(室)提供疾控档案服务利用的基础信息,也是实现疾控档案检索和提供疾控档案利用的重要依据。为了方便疾控档案利用者,疾控档案馆(室)必须对已有馆藏和以后归档的所有疾控档案的目录信息进行整合,按来源原则或信息分类方式分别进行整理、分类与合并处理,形成能够覆盖各类疾控档案资源的目录信息,并采用疾控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对疾控档案目录信息实行统一管理,实现目录信息的资源共享和统筹管理。

  1.2案卷目录和卷内文件目录的关联管理,即尽可能将卷内文件目录也实行计算机化管理,并与其对应的案卷目录进行关联。当检索到案卷目录,就可以方便地浏览其卷内文件目录,提高检索的准确度;当检索到卷内文件目录时,也能够很快地定位到它所对应的案卷目录及其所在的库房存址,以方便调卷。

  2、疾控档案全文管理

  2.1疾控档案全文一方面是指馆藏疾控档案内容的数字化信息,如缩微胶片、照片以及纸质疾控档案数字化形成的静态图像文件,磁带、录像带等经过模数转化后形成的声音、图像等多媒体文件;另一方面是指各机构使用计算机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等产生的电子文件归档后形成的数字化疾控档案信息。这些全文信息是疾控档案的内容实体,与疾控档案目录信息相比较,疾控档案全文能够提供更详细、更完整和更准确的内容和信息。然而,很多疾控档案馆在接收电子文件或进行数字化加工后,没有将这些原文信息很好地管理起来,而是将这些数字化全文和图像存储在光盘、磁盘或网络存储器上,与保管纸质疾控档案一样,把他们放在库房中,甚至没有进行分类、编目,根本无法进行系统化管理或提供利用。这完全违背了馆藏数字化和接收电子文件进馆的根本宗旨。

  2.2实行目录全文一体化管理是信息化管理中比较有效的一种方式,其工作原理是首先在疾控档案目录中进行检索,缩小范围,然后再检索全文,以便准确定位查档目标。通常采取的方式是,将疾控档案目录信息采取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实行统一管理,将扫描后的图像文件和新接收的电子文件。疾控档案以文档对象或文件形式存储在文件服务器或者内容服务器上,并通过一定的访问规则将疾控档案目录信息与这些文件对象进行关联。在检索到疾控档案目录信息时,就可以浏览和检索全文。如果在信息系统中,还需要按照系统设定的用户对目录和全文的浏览、检索权限进行处理。

  2.3目录全文关联归档法是将电子信息分门别类,整理成方便检索的目录信息,并将电子原文与电子目录进行关联挂接,即将电子信息的目录与全文进行捆绑。具体实现思路就是把目录信息与电子全文信息分开存放,将电子信息进行分类、编目,形成疾控档案目录信息,将目录信息存放在关系型数据库中,将电子全文存放在文件服务器或数据库的二进制存储对象中。因此,在实现电子信息归档时,必须做好分类编目、原文整理以及梳理他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时与之相配套,需要建立“电子信息背景应用环境”自动下载中心,以确保电子文件/疾控档案的可读性。

  2.4给出电子信息网络化归档的示范流程。文件中心可以是一个将所有欲归档的信息集中到的一个逻辑管理中心,其物理位置可能是分布式存放在每一个业务系统内部,也可能是存放在疾控档案馆的一个专门的服务器上,网络的使用已经模糊了电子信息的物理位置,只需要按照要求使工作人员方便管理、方便访问就达到目的。目录全文关联归档法采取提供“电子信息背景应用环境”自动下载并提示装载的手段,以满足对那些想查看数字疾控档案信息,但其客户机上没有安装运行环境的网络用户的要求。

  3、结论

  目录全文关联归档法要求疾控档案工作者要转变传统的工作方法,从疾控档案利用者的需求出发,分析疾控档案被利用的.范围和特点,遵循疾控档案管理的原则和标准,对部门形成的数字化疾控档案实行即时归档,即将“目录全文关联归档”的思想贯穿于电子疾控档案形成的全过程。疾控档案馆(室)的工作人员也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通过网络开展指导、鉴定、归档与管理工作,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分析疾控档案利用者的需求、开发疾控档案资源的编研与开发、监控电子文件的形成过程,将工作模式从“被动接收”转变为“主动挑选”,将真正有价值的、值得保存的电子文件转化为未来社会需要参考和利用的疾控档案资源。疾控档案信息的“目录全文关联归档”方案,充分体现了疾控档案工作者在电子文件归档过程中采取的“主动服务、一体化管理”的全新理念,也保证了归档以后的电子信息能够获得科学有序的管理和提供利用。这种方案已经被很多疾控档案馆所采用,并且推广应用于馆藏疾控档案数字化处理后的目录信息与电子图像信息的管理中,这是目前我国疾控档案信息化工作过程中值得借鉴和采纳的、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内控工作方案 篇2

  为提高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全面落实《常德市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工作方案》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局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央省市作风建设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精神,按照常德市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工作方案的要求,通过宣传动员、内部自查、制定制度、严格执行的方式,夯实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保证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使用安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切实防范和预防腐败,规范内部控制,提高管理水平。

  二、目标任务

  (一)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使内部控制理念深入人心,形成人人注重风险防范、处处强化责任意识的良好氛围;各类经济活动的规章制度及其业务流程得到细致梳理,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监督实现有效分离,议事决策机制、岗位责任制、内部监督等内控机制更加完善;内部控制牵头科(室)及其工作职责得到进一步明确,各科(室)在内部控制中的沟通、联动机制更加顺畅、高效,形成管控合力;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培训、评价、轮岗等机制得到建立健全;账务处理及财务信息编报水平明显提高;内控信息化手段建设取得进步,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方法更加科学规范;以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制度为主要内容,汇编形成我局内部控制工作手册;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落实工作进入常态化、规范化轨道,内部控制工作成效不断显现。

  (二)工作任务。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要求,努力从单位和业务层面两个方面加强内部控制。

  一是建立并组织实施适合我局实际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加强内部控制。

  二是梳理我局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

  在以上基础上,建立健全我局各项内部管理制度。

  (三)任务分工。

  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机构,负责内部控制工作的组织和机制的建设、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管理、财务信息的编报等工作,对具体经济业务活动进行全面梳理,查找存在的风险,提出完善意见,制定具体制度,经局党支部会议研究同意后组织实施。

  具体经济业务活动主要包括预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票据管理、政府采购业务管理、资产管理、生产发展资金使用管理、项目管理、经济合同管理以及内部监督管理等内容。

  三、主要步骤

  (一)宣传培训学习阶段(1至5月)。

  按照全市统一部署,我局会计刘华斌参加市财政局组织的专门培训。

  同时,局办公室开展本局宣传、培训和集中学习活动,使全局工作人员全面了解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意义、原则、内容和方法,在全局形成“人人学内控,人人懂内控,人人参与内控,人人执行内控”的局面。

  (二)梳理评估设计阶段(6至7月)。

  按照内部控制规范要求,对单位和业务层面现有工作制度和业务内容进行全面梳理,完善经济业务流程,形成本单位规范的经济流程目录。

  开展经济活动风险评估,查找风险点。

  同时,在内部控制分析、诊断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归口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控制、单据控制、信息内部公开等八类控制方法,设计风险控制措施。

  (三)内控制度建设阶段(8至9月)。

  按照科学、民主、规范、严谨原则,根据设计的控制措施,结合工作实际和业务特点,细化工作程序,加强包括内控组织建设、机制建设、制度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在内的单位层面建设,加强包括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与考评制度建设、收入和支出内部管理制度建设、采购内部管理制度建设、资产内部管理制度建设、项目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经济合同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在内的业务层面建设。

  利用文字、图表等形式搭建单位层面、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框架。

  按照不同层面的内部控制要求,将管控措施、权责、流程融入内部控制制度,使各项制度规范化、系统化、流程化、信息化,做到各项制度完整、可操作,完成本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手册的编制。

  (四)强化组织实施阶段(9至10月)。

  根据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认真组织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并加大对各项内控制度建设和落实情况的检查指导,提高贯彻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工作效率和效果。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

  成立由肖继国任组长,曾辉、谢启宏、曾志任副组长,李爱顺、熊和平、侯志刚、李恩堂为成员的贯彻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组织制定我局贯彻实施内部控制规范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工作,协调解决重大事项、监督、指导内部控制工作开展。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李爱顺兼任办公室主任,刘华斌、代君慧为成员,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二)精心组织。

  贯彻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涉及单位层面、业务层面、评价监督等多方面工作,时间要求紧,工作任务重。

  要将其作为当前及今后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常态化工作来抓,精心组织落实,做到边学习、边梳理、边完善、边规范、边执行,逐步建立权责明确、运行有效、执行有力、管理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

  (三)落实责任。

  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组织协调,细化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责任。

  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内控规范实施第一责任人,要带头推动规范实施,做到任务到岗、责任到人、层层抓落实。

内控工作方案 篇3

  我市现有各类从业人员605429人,其中女性296660人,占49%;现有失业人员14411人,其中女性7494人,占失业人员总数的52%。到20xx年底,全市女性就业22779人,占全市新增就业总数52721人的43%。城镇女性登记失业率为4%。三年试点期间,全市36120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与338户企业有偿解除了劳动关系,其中57%为女性,即20588人。女性不仅占下岗的较多数,而且她们的再就业也比男性更困难。女性就业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有着广泛影响力的社会问题。几年来,市劳动就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全面优化妇女发展的就业环境,逐步提高妇女的职业文化素质,依法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保障妇女平等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和共享资源的权利,为促进男女平等就业做出了不懈努力,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促进女性就业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完善政策扶持体系——扶持女性就业

  20xx年以来,再就业优惠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政策驱动就业效能充分释放,形成了税费减免、财政收入、社保补贴、小额贷款支持、就业援助、就业服务等为支柱的八大政策体系。在进一步细化了“零就业”家庭特殊援助、大龄就业困难群体灵活就业社保援助、就业培训普惠制、自主创业扶持保护等再就业扶持政策的同时,优化女性就业扶持力度,并转发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再就业扶持政策的意见》等5个促进就业的政策性文件,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在制定出台每一个新政策文件之前,组织专题的调研活动,召开专题座谈会,广泛深入征求意见,对女性就业工作专题召开座谈会,并坚持分层、分类、分阶段和人性化的原则,力求制定的政策措施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确保再就业扶持政策进一步向深度、广度方向延伸。同时,为3669名符合条件的“4555”人员开展社会保险补贴认定工作,其中女性为2552人,占总人数的70%,并起草制定了《市大龄就业困难对象社会保险补贴申领审批实施办法》。优惠政策覆盖范围逐步扩大,由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扩展到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由“4050”大龄困难对象惠及到“零就业”家庭成员;由城镇下岗失业人员普惠到进城务工人员;由政府公共职介机构拓展到非政府的中介组织机构;由技能培训提升到创业培训,使再就业扶持政策不断完善并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二)强化政府组织优势——促进女性就业

  20xx年年初,全市各级劳动就业机构就就业困难群体人员就业难问题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就业帮扶工作。一是深入开展了以“送岗位、送政策、送技能、送服务”为内容的“再就业援助”活动,全市、县(区)劳动就业工作人员深入到街道、社区、乡镇对4221户特困就业家庭进行了走访,免费培训下岗失业人员640人,其中女性占45%,开发就业岗位500个,援助1916人实现再就业,其中女性占25%,为576个特困家庭发放了15.6万元的春节慰问金;二是将开发公益性岗位与社区治安综合治理、交通协理相结合,将市场化就业机制与政府援助的就业政策相结合,完善了促进困难群体就业的动力机制。全市开发公益性岗位9923个,安置“4050”人员就业7003人,其中安置40岁以上就业困难的女性下岗失业人员3398人,占安置“4050”人员总数的49%。;三是积极开展了以改善农民工转移就业服务为主题的“春风行动”,将农民进城求职纳入公益性服务范围,免费为农民进城求职提供职业介绍服务、技能培训服务、政策宣传服务,举办了大型专题招聘洽谈会,采集空岗信息,发放“春风卡”,专项清理整顿42家民办非法职介机构,进一步净化了全市劳动力市场秩序,为农民工进城就业提供便捷服务。

  (三)实施技能培训工程——带动女性就业

  20xx年,市劳动就业领导小组下发了《市劳动技能培训工程实施方案》,全面启动了劳动技能培训工程。20xx年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了就业培训政策,在促进培训与就业的有效结合和提高培训就业率方面出台了新的激励办法。根据职业变化需求和妇女从业人员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的培训内容。尤其在离岗失业人员创业、再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培训方面,有针对性地着手打造优秀培训品牌,进一步加强择业观念教育,切实增强培训资源和受训人员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妇女从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截止20xx年底,全市通过实施就业前培训、劳动预备培训、再就业培训、在岗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创业能力培训等形式共培训各类人员101814人。其中,培训各类女性66179人,占总培训人数的65%,培训就业率达65%。20xx年全年培训创业培训3061人,其中女性1373人,占总人数的45%,成功创业小企业1163人,成功率达到85%。下岗女职工中,女性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达到8668人,占全市培训各类人员总数的59%,女性接受培训后整体就业能力有所提高,再就业实现率达到65%。

  (四)强化公共服务功能——帮助女性就业

  注重强化公共的服务功能,特别是对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这块“前沿阵地”的建设,将此作为就业工作任务的一个重要基点,来帮助女性就业,并下大力气抓紧抓好。同时,实行百分制目标考核,制定奖励政策,通过“竞赛”活动拓宽了就业渠道,开发了社区就业岗位,实现了“三个依托”,即:依托社区资源、向驻社区单位要岗位,积极在辖区内的`单位挖掘就业岗位;依托社区服务,向家政服务和社区网点要岗位,以家政服务组织为载体,以发展便民利民服务网点为突破口,积极开展托老、托幼、月嫂、美容美发等系列社区家政服务,挖掘社区就业岗位;依托社区管理,向公共服务要岗位。全年实现社区就业人数达17523人,其中女性就业9112人,占社区就业总人数的52%。20xx年12月,召开了全市“社区就业工作达标竞赛活动”表彰大会,对全市社区就业工作做了全面的总结和充分肯定,并对帮助女性就业的28个工作突出单位进行了表彰,社区劳动保障平台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同时,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积极提供女性就业服务。加强劳动力市场管理,合理开发配置和使用女性人才资源,建立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四级公益性职业介绍服务体系,利用现代服务手段普遍开展针对女性失业人员特点提供劳动保障咨询、职业介绍、指导和信息服务,引导和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再就业愿望,提高女性职业介绍成功率,促进妇女实现充分就业。

  (五)帮扶弱势群体——安置女性就业

  根据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等相关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省劳务输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困难群体困难地区就业扶持工作的通知》等四个配套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了我市促进就业的政策扶持体系,细化了对创业培训、困难群体人员就业援助、劳务输出和就业培训的鼓励政策。同时,将解决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作为实施就业的优先目标和首要任务,制定了《关于援助“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的援助方案》,明确了确保“零就业”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成员有一人实现就业的任务。并将“零就业”家庭成员的就业援助工作纳入政府政绩考核体系,建立了责任体系;针对“零就业”家庭成员家庭经济条件偏差、就业成本投入较少、年龄比例偏大、就业技能较低的现象,区别“零就业”家庭成员情况的特殊性,组织专项推进,分类指导就业,创新服务模式,按照“一家一策、一人一策”的原则,采取“推荐一批、扶持一批、安置一批、确保一批”的办法,有效实施就业援助,即对“3949”年龄以下人员向企业推荐就业196人,出台政策,减免吸纳“零就业”家庭成员的企业的部分税费,鼓励企业优先选聘“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对于“4050”人员年龄段以内的,尽量列入原“4050”人员就业的政策扶持范围,按公益性岗位进行安置919人;对“4555”年龄以上人员,采取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的参保的方式,根据实际需要配比一定比例的资金。截止20xx年7月末,通过全市街道、社区300余人昼夜兼程对全市城镇6704户“零就业”家庭的回访工作来看,全市涉及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口12762人,目前6704户“零就业”家庭全部实现就业再就业,其中女性实现就业2489人,占总人数的37%。

  二、目前,推进女性就业存在的一些问题:

  1、就业质量不高。我市目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女性比重较低,大部分女性就业滞留在第一、二产业的比重较大,而且多是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与男性竞争本来更适合男性的就业岗位。

  2、就业要求不断提高。在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趋于紧张的时候,买方市场使得用人单位对年龄、性别、学历、技能、婚姻状况要求更苛刻,对大龄女性的"挤出"效应更为明显,女性的在业率会进一步下降。

  3、缺乏良好的就业条件。女性就业的劳动安全条件恶劣,工作加班加点、拖欠工资、男女同工不同酬、甚至使用童工的现象时有发生。

  4、性别歧视较强。在结构调整中,女性退出一些行业,向某些行业聚集,而雇主从利益最大化目标出发,对不同性别采取不同雇佣策略,"女性行业"报酬通常低于男性集中的行业,今后男女两性间收入差距将会进一步拉大。同时,在现代生活中,“男强女弱”的这种性别意识依然没有淡化,不仅存在于对女性就业有一定处置权的男性心中,也存在于女性本身。这样一来,一是对女性就业的实际问题的下量产生了消极影响,造成就业歧视;二是使女性产生了甘为附庸的“第二性”心理,影响了女性潜能的发挥和拓展空间。

  三、针对女性就业工作,今后应做好以下几点:

  1、普及《劳动法》,加大维权力度。加强劳动法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劳动执法力度。健全和完善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措施,使企业增强依法用工意识,使从业女性全面增强自身安全生产意识、自我防护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

  2、提高女性整体就业水平。进一步拓宽女性就业渠道,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中要充分考虑妇女就业的需要。充分利用现有培训资源,大力开展面向女性从业人员的转业、转岗培训,开展有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的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妇女的就业素质,提高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鼓励妇女自谋职业,支持和引导女性兴办私营、个体企业和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促进女性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再就业。

  3、引导和扶持农村女性向非农产业转移。面向广大农村女性开展各种适用技术培训,帮助其向非农产业转移。同时,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小城镇建设,组织开展劳务输出,为农村女性在非农产业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

  4、实施政策倾斜。进一步关注和改善女性中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如年龄偏大女性、残疾女性、低文化层次女性等,建立政府常规性政府援助政策。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