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心得体会

2024-06-30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中秋心得体会十篇

中秋心得体会 篇1

  中秋节又名仲秋节,也叫团圆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第二大节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别的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形成的。

  中秋节有着一段凄美的传说:相传古时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庄稼枯死,大地冒烟,一名叫后羿的英雄,登上昆仑山,挽弓搭箭,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因而很受人敬仰。后来,他娶了一位美丽善良的女子--嫦娥。有一天,后羿上昆仑山求道,巧遇王母,赐予长生丹,后羿不忍心撇下嫦娥,将仙丹交与嫦娥。不料被小人蓬蒙发现。

  一天,蓬蒙趁后羿狩猎之时,叫嫦娥交出灵丹,嫦娥当机立断,将丹吞下,于是就飞天成仙,借住月亮上。后羿回家了解了事情的原委,痛不欲生,他追啊,跑啊,可是,他跑月亮也跑,他停月亮也停。他知道再也追不回嫦娥了,他举头望着天空中的一轮明月,突然发现月亮里仿佛出现了嫦娥的身影。后羿赶紧在院子里摆上嫦娥最喜欢的糕点,以此纪念嫦娥。从此,这一中秋祭月的习俗就这样流传开了。

  月饼的出现始于元朝,由于元朝的残酷统治,中原广大人民纷纷起义,当时朝廷搜查得十分紧,军师刘伯恩想出妙计,将纸条放进饼中,纸条上写着:“八月十五起义。”再将饼运进义军军营,八月十五,一举攻城,攻下了元大都,朱元璋欣喜若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将“月饼”作为食品赏赐群臣。于是,中秋就有了吃月饼的习俗。

  中秋不仅是一个充满美丽传说的节日,也是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节日,从古至今,有许多文人墨客为之写下一篇篇不朽的着作,有的咏月颂月,还有借月抒怀。苏轼的《水调歌头》,王唯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让人想起远在异乡的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

  妈妈拿出一盒包装精美的月饼,拿出刀切开一瞧,绿茶的,我们尝了尝几口,带有浓浓的茶香味!妈妈又切出第二个,原来是牛肉的,硬硬的,甜中带咸。当切出第三个时,一看是莲蓉的,我们尝了尝,又酸又甜,真是好味道!在中秋前夕,听着关于中秋的美丽传说,品着甜甜的月饼,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中秋节气息。

中秋心得体会 篇2

  今日月亮圆了,又是一个千里共蝉娟的日子。

  记忆中孩提时的中秋,是一方甜甜的月饼,是小伙伴的游戏、黑夜里的荧火虫和一夜欢乐的梦。虽然在妈妈的嘴里,已经明白了故乡的名字,可是故乡毕竟好远,就如天上的月亮,还是吃一口月饼才是最真的感觉。

  随年龄的逐渐长大,故乡的概念最终在脑海里有了深深的印象:那是父母终生不变的乡音;是家常便饭里最香的滋味;是每封家信上那枚圆圆的邮戳;是每当看到那个熟悉的名字,总不禁一遍遍想象的地方。在百万分之一的全国地图上,它只是一个小小的圆点,可它却如今宵的月亮,浓浓地装满了父辈的思念,举头望明月,低头泪满襟。

  几经生活的变迁,最终从南方回到了北方,回到了属于自我的故乡,每个中秋的晚上,思乡的愁绪渐渐淡忘,毕竟是久居故土常忘家,笑看了月圆月缺花开落,醉遍了中秋寒冬夏时雨。对于以往生养自我的江南,只记得烟色朦胧,木棉如血,茉莉飘香,棕榈摇曳。还有中秋晚上的点点萤火。

  上一个周末,忽然收到一位江南的朋友捎来的月饼,是杭州五味和的百果苏月,随来的还有朋友简单的一句话:那是很好吃的,你尝尝。

  看一方小巧的月饼,白色的酥皮下,透着淡淡的清香,浅浅地衬着青红丝的颜色,那样的精巧、细致,轻轻咬一口,那种熟悉的,糯糯的甜味,一下勾起我记忆深处所有关于江南的回忆:那是小桥流水的婉柔,芭蕉听雨的清凉,是彩云追月、寒鸭戏水、将军令、步步高的旋律,是长眠于那里的无数的梦的回忆。

  是的,离开了不是故乡的家乡,却没有学会不是家乡的故乡的乡音;生长于酒不胜力桃花红的江南,却养就了豪饮江湖道英雄的性格,至今不知我应当是思舟的浪子,还是思马的游侠。

  且不论浪子或是游侠,总归都是要漫迹天涯,今夜,应当庆幸自我,能够和父辈一齐,摆一份清供,倒一杯淡酒,遥祭九天的明月,还有故去的亲人。能够点一颗烟,默默地祝福远在异国的家人,轻问海外的中秋,可否有家乡的月亮。能够站在静静地院子里,看葡萄藤上随风抖动的叶子,思念着远方的朋友,在异地的此刻,你是否还记得我们的约定是否在同看一轮明月。

  夜色已经寒了,侵人的月光如丝如网,真想抽刀挥断它,做一根思念的弦,伴以我此刻的低吟,和一曲悠扬的歌,随风寄到遥远的地方,陪你在每个寂寞的夜晚,做一个美丽的梦。

中秋心得体会 篇3

  今天是中秋节,我还没等天黑,就跑到爷爷家的院子里看月亮。

  月亮已经升起来了。月盘真亮呀!月光如日光般刺眼。乍一看,还以为天上出现了两个太阳似的,分不出哪个是太阳哪个是月亮。

  渐渐地,天黑了,月亮也升得更高了。这时,我看出了它柔和的一面。也许是天黑的缘故吧,月光更明亮了,却不在那么刺眼。纯洁如玉的黄澄澄的月亮慢慢地上升,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

  月亮升上了最高处。这时,月亮的光越来越柔和,月亮旁边还有一颗越来越亮的小星星,好想要喧宾夺主似的,月亮却不管不顾地自顾自地发着光,让人间都染上一层淡淡的青色。

  “该吃饭了!”耳边传来了妈妈的声音,我只好恋恋不舍地走了。

中秋心得体会 篇4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我爱你,中秋节。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中秋时节,一轮明月升上了高高的天空,人人都说天下的月亮一样圆。可谁又知在千里外,有没有刮风和下雨呢?

  你们知道吗,中秋节是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优良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

  我爱你中秋节!

  中秋节,你就像一个传说,你的身影如此的优美,当黑夜来临,你用那金色的光辉撒向大地。你像一首诗,带我们领略人世最真的美丽。你像一首歌,大地都在为你歌唱,因你而陶醉。

  当中秋节来临,你把炎热拂去,把清爽和甜美的笑声送给我们。当中秋节来临,你给我们送来了乐队,让小鸟为我们歌唱,共度这个美好的`中秋节。当中秋节来临,你为我们送来了香甜的食物,为我们送来了健康食品。

  当太阳升起,让人在这个如梦般的中秋节清醒。我爱你,中秋节!是你让我们无忧无虑,让我们开开心心的这一天,有乐队的陪伴,有丰盛食物来招待我们。我爱你,中秋节!

中秋心得体会 篇5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处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墨客骚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

  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心得体会 篇6

  儿时,中秋节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当中秋之时,全家一起在院子里赏月,那时住的都是平房,旁边有个小菜地,菜地边上种了很多桂花树,空气中弥漫着桂花和青草的气味。记得母亲谈的最多的就是那个古老的故事,月亮上有棵桂花树……然后工科出生的父亲就来纠正母亲的观点,教育我到月亮上什么都没有。所以儿时的记忆永远是最美好的,每次中秋心中总有一份快乐和希望,希望明年的中秋早早到来!

  长大以后,感觉过节的气氛越来越少,还曾记得自己第一个不在家过的中秋节,就是刚读高中之时,那时候家离学校相当远,中秋又不在周末,所以当老师说了句回家团圆去吧,我只好独自和住校的朋友一起去了食堂,其实那个时候的心情还是蛮难过的。然后对中秋的记忆也越来越模糊,完全可以忽视了,唯一的.记忆就是大3那年我逃了2天课提前回家过中秋的那个场景。只是感觉月饼越来越好吃,包装越来越精美,过节的传统却在一天天淡化。

  在国外每当中秋来临的时候!“亲情”二字对于异乡的游子来说,在这中秋之夜,理解得就更为深刻了,思念家乡,思念父母的那种感情真的无法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同时也让我体验到了祖国的温暖。

  如今的我已经回国,只是还在工作的道路上比较迷茫,去年中秋是回国后第一次和家人一起过的,母亲特别高兴做了一桌子好菜,过节的气氛仿佛又重新找回来了一样!

中秋心得体会 篇7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这个时候人们都要吃月饼,赏月,和家人团圆。“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节的月亮是最圆最亮的,也是最富有诗意画情的。我遐想着中秋节关于月亮的美妙故事,带着这些憧憬,中秋节这天晚上,我催促着爸爸妈妈到天台上赏月。

  我和妈妈带上了月饼、饮料和水果,爸爸带上了红酒,我们在仙境般的银色月光下席地而坐,月光洒在我们的脸上、水果上、酒杯上……那轮明月在深蓝色天空的衬托下,伴着凉爽的秋风,显得极洁白,极温柔,极细腻,极清新。

  夜愈深,天空反倒愈加明亮。月亮周围的七彩光晕变幻成了一个大玉盘,把月光盛在其中,看起来好似一个大大的月饼,让人垂涎三尺。月影悠悠,在那一泓碧水里荡漾,皎洁的月光,圆润的线条,使大地仿佛成了一幅镶嵌在银色镜框里的水墨画;远处的山坡隐匿在雾一样的月辉之中,扑朔迷离,朦朦胧胧,显得那样的神秘莫测。

  我静静地站在月光下,抬头仰望:月光如水,像瀑布一泻千里。所到之处,屋顶、小路,仿佛变成了小池,闪动着银色的涟漪:月光如影,悄然映照在大树上,又顽皮地透过那繁茂的枝叶,一丝丝淌下来,在地上留下斑斑点点的银色,宛如天上的繁星;月光如纱,皎洁的明月在空中一会儿慵懒而自由地漫步,一会儿又偷偷地钻进云朵里,只透出朦朦胧胧的光亮,隐隐地照在草地上,好似给花草们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

  听!树叶“沙沙沙”,赞许地鼓起了掌,它一定是喜欢这月色;青蛙“呱呱呱”地唱起了欢快的歌,它一定是赞美这月色;多嘴的蝈蝈也忍不住赞叹起来:“美呀美呀!”,各种各样的声音混在一起,为月亮唱起了赞美的歌。天上的星星听见了,一个个像顽皮的孩子眨着眼睛,用好奇的目光瞅着大地。月亮高高地挂在天空上,柔和的光洒向大地,并照在我的脸上,就像给我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纱……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我望着又圆又大的明月,心想:是不是每个人此时都沉浸在团圆的幸福气氛中呢?那些留守儿童是不是已投入了爸爸和妈妈的怀抱?那些外出打工的人们现在是否和家人团聚?那些军人们现在是不是在和自己的亲人们共进晚餐?我遐想着,仿佛那些美好的场面已浮现于我的眼帘……

中秋心得体会 篇8

  说说起中秋节,想必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小时候,我对中秋节的理解就是“糖果,灯笼,月饼”;长大了,中秋变成了“赏月,团圆”。

  中秋节是全家团圆的日子,在外的游子也会在这时候回到家和家人团圆。今年的中秋特别让我难忘,每年在我身旁的那个人已不在了。以往那个会在中秋节晚上坐在凳子上,赏着明月,给我讲中秋节传说的那个人已不复在了。想着想着,一阵阵噼里啪啦的爆竹就直冲云霄,在天空中爆开,把我吓了一大跳。

  我坐在窗前,看见一辆轿车驶入我家,啊,那是哥哥的车子!哥哥不是在国外吗?怎么会突然回家了?我立即跑出房间,到门外去迎接哥哥。原来,哥哥说他想我们了,才特地回来给我们一个惊喜的。我看着哥哥,高兴得手舞足蹈,我们已经有五年没共度中秋了。

  我们一家五人围绕在屋外的石桌旁吃月饼边聊天。爸爸在一旁兴匆匆地告诉妹妹中秋节的传说,忘我在美丽的传说里;我和哥哥则在一旁吃月饼聊天;妈妈在厨房准备夜宵给我们。今年的中秋节有哥哥的陪伴,特别的不同和温馨呢!总算应验了“月圆人团圆”这句话了。没错,人是团圆了,可我的心,还是缺了一角。看见旁边那个空着的凳子,又勾起了我无数的美好回忆,感到无限的惆怅。

  去年中秋,奶奶还坐在这张凳子上,享受着静谧的月光告诉着我中秋节的故事与传说呢。那时候,我听着奶奶说的嫦娥的传说,心里却惦记着月饼;现在,我手里捧着月饼,心里却想着奶奶及那个传说。我望向天空,原本是想看看皎洁的明月来平复一下心情。正想好好地赏一会儿月时,一片像纱布一样薄的小乌云飘过来,给月亮蒙上了一层若隐若现的面纱。

  虽然今年有哥哥的陪伴,可是却少了奶奶的身影,真是特别,一失一得。我想,这是我度过最难忘的中秋了吧。这时,妹妹大喊着:“已经是晚上九时半了,现在电视正播放着中秋晚会特辑哦!”然后,我们大家就进入屋内观赏电视节目了。电视节目的帮助再加上正吃着月饼的我们,整间屋子弥漫着浓浓的中秋味。一缕轻柔的月光穿过窗子洒在窗台,我依稀记得,奶奶以前也很喜欢观赏这类的综艺节目。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难古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虽然我与奶奶阴阳两隔,但是我对她的爱不会减少。中秋节快乐。我对奶奶说,也对自己说起。

中秋心得体会 篇9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今年,我过了一次既难忘又有趣的中秋节,因为这天,我学会了做月饼。

  妈妈提前准备好了皮和馅,分别平均分成了大小均匀的份儿,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我凑过去闻了闻,哇!是我最喜欢的奶黄馅儿!我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妈妈,我们快开始吧!”说着,就拿起一块面团和一块奶黄馅。可妈妈却拦住了我:“stop!先看我做一遍。”

  只见妈妈一只手拿起一块面团,另一只手拿着擀面杖,不一会儿就擀出一片冰皮。我仔细地观察着,冰皮要四边薄,中间厚。接着,妈妈拿出一块馅儿,放在冰皮上,像包包子一样,让冰皮裹住馅儿。接着,在手心搓了几下,变成了一个圆溜溜的小球。最后,放进模具里一按,一个冰皮月饼就做好了。这太容易了吧!我迫不及待了:“小菜一碟!快让我做吧!”妈妈暗暗地笑了笑:“行行,下面看你的了!”

  我拿起面团,哇!好粘手啊!Oh my God!我没有带手套!我连忙把手洗干净,戴上了手套。开始擀冰皮了,擀面杖在我手里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总是不听使唤。啊!擀破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妈妈见我手忙脚乱的样子,笑着说:“别急,这可是一件细致活儿,要有耐心,慢慢来。”于是,我小心翼翼,一点一点地擀着,终于擀出了一片满意的冰皮。我拿起一块馅儿,让它躺在冰皮上,给它裹上冰皮大衣,在手心里搓了几下,变成了一个小球,最后放进模具里一按,一个可爱的月饼出炉了!我又接连做了好几个。

  夜晚,我品尝着月饼,观赏着圆圆月亮,我在心里默默地祝福大家中秋节快乐,万事如意!

中秋心得体会 篇10

  “八月十五月儿圆啊,爷爷为我打月饼呀,月饼圆圆甜又香啊……”我哼着小曲,一蹦一跳地走在小路上。今天,我也要亲手做月饼啦!我吃过许多种月饼,却没有亲手做过,自然不知道它是怎么做成的。今天,萧山日报小记者团就要为我解谜啦!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像小鸟一样飞向目的地。

  来到活动现场,只见每张桌子都井然有序地摆着橙色、白色、紫色九杯液体、三个模具、八个花纹印、一个台式小电子称、三盆冰皮面粉,还有两碗豆沙馅。有一位同学看到豆沙馅忍不住伸出一根手指,沾了点放进嘴里“吧唧吧唧”地吃起来,还情不自禁地竖起了大拇指,惹得同组的人哈哈大笑。

  “叮铃铃“时间到,活动正式开始了。经过水晶老师的介绍,我如同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原来那三种液体分别是胡萝卜汁、牛奶和鲜榨火龙果汁。接着,水晶老师又给我们讲解怎样制作月饼,还告诉我们冰皮月饼做完可以直接吃的。一听到吃,我们个个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想马上动手做起来。

  终于可以开工啦!我们戴上手套,把每种汁分别倒进装有冰皮面粉的不同盆子里,开始和面。这是最关键,也是最难的一步,如果面皮和不好,就会影响月饼的口感。大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面皮和好了。一块块晶莹剔透的面皮正乖乖地躺在盆里让我们去大显身手呢。

  我揪了一小块面团,称重后就使劲揉着,可是这团皮怎么都不肯向我屈服,像个魔术师似的,一会儿变成椭圆形,一会儿变成多边形,我手忙脚乱。终于,面团乖乖听话了,变成了一个小球。我把它用手压扁,放入豆沙馅,然后像包小笼包一样把口合上,再次揉成圆球,最后小心翼翼地把它放进带花纹的模具里一压,嘿,一个像模像样的冰皮月饼便新鲜出炉了。接下来,我又马不停蹄地制作下一个,月饼也一个比一个美观精致。大家也都忙的不亦乐乎,个个都变成了小小月饼师。

  做好的冰皮月饼晶莹剔透,里面的馅若隐若现。看着这么诱人的月饼,我不禁两眼冒爱心,口水直流,像饿狼扑食一样,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哇!冰冰凉凉,又香又甜,还有点Q,味道好极了,简直无法用言语形容了。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