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认识实习报告总结

2025-01-12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土木工程认识实习报告总结大全5篇

  实习报告可以帮助实习生回顾和总结实习期间的经历和成果,包括工作任务、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团队合作等。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土木工程认识实习报告总结,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土木工程认识实习报告总结篇1

  一、前言

  生产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它是所学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统一。在实习过程中,我以技术员的身份深入到建筑施工单位,以行政中心业务用户为实习场所,在项目部工程师的指导下,参加工程施工工作,顺利完成了__周的实习任务。同时,也为毕业后从事工程实践打下良好基础。

  二、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__

  工程地点:__

  建设单位:__

  监理单位:__

  设计单位:__

  施工单位:__

  开工日期:__

  计划竣工日期:__

  本工程为行政中心的业务用房工程,共地上五层,地下一层;建筑面__;建筑高度为__;基础结构形式为灌注桩基础;主体结构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三、实习内容

  1、熟悉工程施工管理、技术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执行自检、互检、交接检、专检制度,施工队质检员对每道工序自检合格后,填写自检表,经相关工班长签认后,由项目质检员复查、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不合格的工序必须进行返工,再次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2、施工技术的具体操作

  参与工程质量的检查、验收在施工过程中,施工队经过自检、互检、交接检后,再报项目部,由项目质检员复查,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我同时又以一名质检员的身份参与了工程质量的检查、验收,上现场之前必须熟悉施工图纸,如墙体配筋图、楼板梁的配筋图、模板施工图等。

  四、思考与创新

  学习是无止境的,通过看到的结果,积极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处理方法,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学到更多知识,真正起到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实习效果,在处理遇到的工程技术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

  经过这次__周的生产实习,学到了很多施工技术、管理方面的知识,让我受益匪浅。首先通过实地的实习使我认知了很多在书上学习过的理论的东西,让我加强了对事物的感官认识,更加形象更加深刻,为以后的工作带来宝贵的经验。其次,我也感到了理论和实际的差距,在施工技术的实际操作中要注重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但又要具有灵活性和可操作性,这需要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在工作中积极思考,灵活应用,要培养自己的思维创新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收放有度又不可逾越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规范。

  同时,利用这次实习机会也明确了在以后的学习中应该发展的方向,特别是需要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不断学习,虚心讨教,踏实工作,积极面对每一次挑战。在现场是一件比较辛苦的工作,现在只是暂时的体会到,以后到工作的岗位我相信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土木工程认识实习报告总结篇2

  土木离不开土木,离不开实践中的经验。实践在于社会,不出校园永远体会不到土木的含义,享受不到土木工程带给我们的乐趣。

  通过两次认识实习,我们对古现代建筑有了一定的了解,这种对比参观的方式更能让我们从本质看土木工程。

  认识实习不仅对学生能否在参观中学习知识,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 实践是大学生活的第二课堂,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大学生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大学生成长,就要勤于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一起,在实践中继续学习,不断总结,逐步完善,有所创新,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由知识、能力、智慧等因素融合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自己事业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一名刚刚接触专业知识的大学生来说,如果在学习专业课之前直接就接触深奥的专业知识是不科学的,为此,学院带领我们进行了这次实习活动,让我们从实践中对这门自己即将从事的专业获得一个感性认识,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今后书本与实践的结合打下基础。 我们一共去了四个地点认识实习,分别是半坡遗址、曲江国际会展中心、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和大雁塔广场。以下是我对这四个地点的建筑风格及结构特点的分别认识。

  一、 半坡遗址

  半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灞桥区滻河东岸,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左右。1952年发现,1954—1957年发掘,面积约5万平方米,已发掘出45座房屋、200多个窖穴、6座陶窑遗址、250座墓葬,出土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约1万件,还有粟、菜籽遗存。 其中房屋有圆形、方形半地穴式和地面架木构筑之分。半坡遗址是我国首次大规模揭露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1957年建成博物馆。 遗址大致分为 3个区,即居住区、墓葬区和制陶作坊区。居住区在聚落的中心,周围有一条人工挖掘的宽6~8米,深5~6米的大壕沟围绕,中间又有一条宽2米、深1.5米的小沟将居住区分为两片,形成两个既有联系,又相区分的两组布局。大壕沟外北边是公共墓地,东边是制陶作坊窑址群。 半坡类型的房子发现46座,有圆形、方形和长方形,有的是半地穴式建筑,有的是地面建筑。每座房子在门道和居室之间都有泥土堆砌的门坎,房子中心有圆形或瓢形灶坑,周围有1~6个不等的柱洞。

  居住面和墙壁都用草拌泥涂抹,并经火烤以使坚固和防潮。圆形房子直径一般在4~6米,墙壁是用密集的小柱上编篱笆并涂以草拌泥作成。方形或长方形房子面积小的12~20平方米,中型的30~40平方米,最大的复原面积达160平方米。储藏东西的窑穴分布于各房子之间,形状多为口小底大圆袋状。家畜饲养圈栏两个均作长方形。半坡人的住房,从发掘的房屋遗迹来看有圆形的,也有方形的,有半地穴式的,也有地面上的。这些房屋均采用木骨涂泥的构筑方法,其建筑风格?门前有雨棚,恰似“堂”的雏形,再向屋内发展,形成了后进的“明间”?隔墙左右形成两个“次间”,正是“一明两暗”的形式,如若横向观察,又将隔室与室内分为前后两部分,形成“前堂后室”的格局。

  半坡晚期的方形房屋,是从早期的“半地穴式”发展而来的。这种雳屋完全用椽、木板和粘土混合建筑而成。整个房子用12根木桩支撑,木柱排列3行,每行4根,形成规整的柱网,初具“间”的雏形,它是我国以间架木为单位的“墙倒屋不塌”的古典木构框架式建筑。 半坡遗址居住区占地约30000平方米,其布局是以一座大型房屋为中心,中小型房屋窑穴等散布周围,其外围环绕一条大型壕沟。遗址发掘出房屋46座,可分为圆形和方形两种,每种又各有半地穴和地面上木架建筑两类。与房子相关的遗迹还有柱洞和灶坑,半坡遗址发现柱洞200余个,都属于泥圈柱洞。灶坑共发现89个,其中42个保存较好,在灶坑附近或里面,往往有大量完整的陶器,多为炊煮用的粗陶罐或饮食用的细陶钵。主要用来储藏食物和用具的窑穴,共发现200多个,多密集分布在居住地区内,和房屋交错在一起。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较小,有多种形 状?晚期的较大,一般为口小底大的圆形袋状坑,壁和底部均加工平整。 在居住地区的外围,环绕一条大型防御性壕沟,平面呈南北向不规则圆形。壕沟现存长度约300米,各部分形制基本一致,上宽下窄,北部一段口宽6—8米,深5—6米,靠居住区的一边沟壁坡度较大,并且沟口比另一壁高出约l米。在沟底发现3根炭化木柱,间隔各有4米。

  二、曲江国际会展中心

  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一期项目展馆面积4.6万平方米、广场8万平方米,已于200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期工程展馆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会议中心面积5万平方米;同时配备酒店、商务写字楼、餐饮、康体及体验中心,构成西安会展经济示范园区。 展厅布局采用双排式,7个相同的展厅由一条中廊隔开,北面4个南面3个。展厅错开排列,这样的布置有利于连续顺畅的参观流线。每个展厅为一个设计单元,7个相同的单元组成整个会展。便于快速施工及将来的独立使用。72mX144m的无柱展厅,展厅最小净高14m,也可用于举办其他活动,如体育活动、音乐会等。每个展厅面积各约为10300m2,能容纳约570个展位。所有展位均由地坪下每隔9m设置的管沟提供所有必要的水、电、通信等。主管沟由中廊的设备房引出,到达展厅中部,然后向东西向展开,从主管沟顺着展位的布置,再分别向南北向延伸出。南北两侧各挑出12米。 每两排展位,共用一条设备管沟。新会展中心的屋顶采用圆筒式钢结构屋架,结构轻盈、形式独特。 北面和南面的山墙设计为玻璃幕墙,与其对比,侧立面为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实墙。 沿侧立面设一个大型的封闭式通风道,由它为展厅冬天供暖,夏天供冷。展厅设计了天窗及侧高窗,解决了采光与通风。很大程度上节约了能源。 中廊?会展中部为长380m宽42m的会展通廊。其东、西面为宽敞的入口大厅,内有售票处、登记处、问讯台、存衣间和入口检查。三座带有室外餐厅的绿色内院吸引来访者逗留憩息,赋予整个会展中心一种舒适、明朗的氛围。在入口处和内庭院里设置雕塑式的问讯台以及快餐出售柜台等室内建筑体,以进一步强调会展通廊轻松的气氛,与展厅强调功能的造型设计新成鲜明对比。中廊两侧宽为12m的条形建筑的底层和一层内设有技术间、卫生间、仓库等辅助用房。通廊采用混凝土结构加快工程进度。

  土木工程认识实习报告总结篇3

  四、灰空间

  灰空间最早是由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其本意是指建筑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过渡空间,以达到室内外融和的目的,比如建筑入口的柱廊、檐下等。也可理解为建筑群周边的广场、绿地等。

  按照我的理解,就像灰色是黑白的过渡色一样,“灰空间”就是封闭空间与开放空间的中介,或者说是内容与功能不同的空间之间的过渡空间。由于它的存在,冲破了封闭空间的制约而争取与户外空间取得更加广泛的联系,从而使主体与客体情景交融。

  五、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开端,对建筑物的整体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平面设计中要注意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各功能用房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③各功能用房之间是否联系方便、相互影响较小。

  ③建筑平面与周围环境是否协调。

  ④建筑设计是否经济合理。

  ⑤建筑平面是否满足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⑥建筑形象是否有鲜明的个性。

  各类民用建筑的平面主要由使用部分,交通联系部分和结构部分组成,其中使用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是平面设计所关注的重点。中国~教↑育资源网

  总结

  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本次实习使我加深了对结构概念的理解,从另一个更高层次的角度去看待施工,第一次接触了建筑设计,了解到了一些设计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思路。在查阅资料的过程当中,了解到了许多有用的概念和理论。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知识掌握和认识上的一些问题。

  本次实习使我更加明确了设计的任务和过程。我将尽量把这次实习所得,灵活的运用到即将开始的毕业设计当中去。

  土木工程认识实习报告总结篇4

  为期9天的上海毕业设计调研之旅结束了,从每个土木人都向往崇拜的同济大学,到正在建设的中欧大厦、上海铁路调度中心,到上海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再到世博园之中国国家馆、人民广场、陆家嘴等等,这一路走来,真的是大开眼界,受益匪浅,不仅见识到了繁华而又有节奏的大上海,各种奇异高楼拔地而起——百楼争鸣的上海滩更是让我深深感受到“不是做不到,只是想不到”的建筑艺术设计信念,还有建筑与结构体型的完美配合。

  此次上海毕业设计调研之旅,对我们所研究设计的课题具有重大的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毕业设计贯通整个本科四年所有专业知识,将平时所学的零散知识点第一次完完整整的串联起来,第一次让我们最真实的体会结构设计的方法和过程,对本专业学生今后的工作、生活和继续深造具有深远的影响。而这次实习过程中,通过深入施工现场,接触实际建筑工程,深入各个建筑的内部设计,不仅可以使我们巩固和加深所学的有关专业课程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我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身为结构专业的学生,我们在建筑学方面的概念相对较为薄弱,而此次实习使我们对实际建筑工程有着更加深刻和细致的感官体会,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在现有与自己的设计当中取长补短,借鉴他人的先进设计思想和经验,以进一步启发我们的建筑设计理念,激发我们的创作灵感。这无疑为我们接下来的毕业设计做好了更多的铺垫,帮助我们更好的去完成本科阶段的最后一个学习任务,也是最重要的任务。

  下面我通过结构和建筑两个大的方面谈谈我在这次毕业实习的收获:

  一、结构方面

  1、结构选型

  由于在本次实习过程中参观了好几个大学校区,而校园里更多的是多层建筑,对于多层建筑,采用框架结构既能满足受力需要和功能需要,而且相对而言经济性好,如上海大学图书馆就是一个地面七层框架结构,大厅前侧是圆形巨柱,其余为边长一米多的方形柱,以形成一个大跨度结构,不仅美观大方,又能充分满足功能要求。

  在百楼争鸣的大上海,高层建筑在这快金贵的土地上则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而框架-剪力墙结构是目前在高层建筑结构选型中最常用的形式,因为是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有机结合。框架结构易于形成较大的自由灵活的使用空间,以满足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剪力墙则可提供很大的抗侧刚度,以减少结构在风荷载或侧向地震作用下的侧向位移,有利于提升结构的抗震能力。如正在建设的中欧大厦、上海铁路调度中心等等,都是利用框架-剪力墙的特点来满足他们各自在功能上的需求。

  社会在进步,人往高处走,高楼大厦也一直都在高度上实现突破,从284.60米的明天广场,到420.53米的金茂大厦,再到492.00米的环球金融中心,还有正在投入建设的632米的上海中心,上海一直都在向全世界诠释着什么才是真正的摩天大厦大都市。

  当然,高度越高,对建筑的整体刚度及抗侧刚度的要求更高,而这些在结构选型上则通过选择框架——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等等结构形式来满足其抗风抗震的要求。由于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之类的高楼大厦我们没办法近距离的去接触观察,对其了解也较肤浅,不过,同济大学的图书馆则是名副其实的核心筒结构,它的两栋“筒状”的楼是后来新建的,为了不影响建造时的图书馆使用,采用了预应力悬挑结构,在某个角度看,大楼是悬在空中的,核心受力构件是当中的核心筒,周围都是悬挑的,以满足图书馆功能的需要。

  2、结构布置

  (1)、平面布置

  结构的平面布置是指在结构平面图上布置柱和墙的位置以及楼盖的传力方式。从抗震角度看,最主要的是使结构平面的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相重合或者尽可能靠近,以减小结构的扭转反应。上海地区主要的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因此建筑物是需要考虑抗震要求的,而在实际中很多的高层建筑的建筑平面都并不规整,不满足平面布置的要求。但是结构设计者通过灵活的设缝和柱网的布置,将不规则的建筑平面分割成多个规则的平面,从而使各个单独的分体系满足了抗震要求。

  在抗震地区设缝应为防震缝,平面形状复杂时,用防震缝划分成较规则、简单的单元。但对高层结构宜尽可能不设缝,是在需要分区一般也只设后浇带,如中欧大厦就设了后浇带,需要注意的是后浇带的混凝土标号要高些,且后浇带只能在梁板浇捣完30天后进行。

  (2)、竖向布置

  竖向布置的要求是:结构沿竖向(铅直方向)应尽可能规则均匀且少变化,避免有较大的外挑和内收,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刚度宜自下而上逐渐的减小,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金茂大厦的主体结构层高变化多,还存在墙体收分和体型变化。共有3.2米、4米、5.2米等共8种高度,53层以上取消了原有的井字型内剪力墙,墙体厚度由850毫米逐步分四次收分至450毫米,从而使结构自重及结构刚度自下而上逐步减小,以满足承载能力及抗侧要求。

  而环球金融中心的结构类型为混合结构,核心筒在79层以下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79层以上则采用钢支撑体系;巨型斜撑、伸臂采用钢管混凝土:带状桁架采用钢桁架:巨型柱采用型钢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变化1——5层采用C60混凝土强度等级,6——7层采用C50混凝土强度等级,8层以上采用C40混凝土强度等级,沿结构高度方向每12层设置一个带状桁架把外围柱子的荷载传递给巨型柱,从而来满足竖向布置的要求。

  二、建筑方面

  1、门厅由于在前一周半的建筑设计中,我感觉到个人对门厅的设计概念的认识还比较肤浅,所以此次上海之行我对许多建筑的门厅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观察。在建筑概念上,门厅是在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处起内外过度、集散人流作用的交通枢纽,因此导向性明确是门厅最重要的特点及要求,比如同济大学图书馆,它的门厅比较宽敞开阔,一进大门,就可以看到两部敞露的楼梯,还有一个进入主楼的大通道,让人感觉到其功能分明;如果说一个建筑的立面效果是整栋建筑物的整体造型的的第一印象,那么一个好的门厅就是此栋建筑的第二印象,就如上海大学图书馆,整体立面看起来是一个半卷的书卷,首先让人对这个建筑产生了感官上的好感,而走进它的大门,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屹立在眼前的几根巨柱,立刻给人一种雄浑有力的感觉。

  2、立面设计立面是一座建筑的表观体现,它不仅可以反映出建筑的风格和建筑的使用性质,还可以反映出建筑物的内部空间及其组织情况,以及基地环境和建筑规划的总体要求。因此在进行尺度与比例设计时,在满足功能、结构等要求的基础上,从整体到局部的比例,从大的方面到细部的比例,进行反复推敲,使各部分都具有良好的比例关系,以求得立面的和谐统一。

  在立面处理中,可巧妙地利用虚实的对比关系来丰富建筑立面;可借助于凹凸的对比来丰富建筑立面,增强建筑物的体积感;还可借助色彩与质感的互相交织穿插形成韵律美的图案,运用色彩和质感的对比,使建筑立面富有变化、更加生动。例如明天广场,其大楼线条硬朗明快,外型十分前卫,就像太空时代的巨型火箭。雄伟的大楼主要分为两部分,下部是用作办公楼,外型较复杂多变。上部四方立面的位置是旅馆部分,外观简约平实,使大楼形造强列的对比效果,却又协调和谐。尖顶楼塔是整个建筑物的焦点,由四枝三角支柱组成,中空的部分下有一个巨型的圆球,雄奇无比,在市区里各处均可望见塔楼独特的峰顶。

  经过这次实习,不仅开拓了我的视野,使我对当代建筑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将很好的帮助我更好的完成接下去的毕业设计任务,以此同时我也更加深刻体会到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不断巩固完善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尽可能的发挥我们的知识、能力、智慧等因素融合成的综合素质。实习结束了,但我才刚要开始踏上建筑设计的道路,相信此次上海之旅定会成为我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

  土木工程认识实习报告总结篇5

  我2__年七月份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并来到河南送变电建设公司。9月22日,我被分到单位,加入了光荣的送电工队伍。但我深知,我这个送电工,暂时还不够格,还需要谦虚认真的学习。经过这一年的实习,我感觉自己在工作、学习、思想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现作一简单总结。

  在入厂培训之前,组织部安排我在公司团委协助做好团委的暑期工作。比如青少年课外活动培训班、暑期社区消夏晚会等。虽然这样的实习与我在学校所学专业毫不相干,但我还是非常认真地对待每一项工作。

  接下来,参加公司组织部安排的入厂前教育培训。在培训中,公司技术处、质保部、安监处、劳资处等等多个部门的专家、领导的热情介绍和教育培训使我在各相关方面对公司有了新的熟悉,接下来又参加了省公司安排的电力系统大中专毕业生上岗前培训,经过在部队军训、听省公司专家、领导讲课,又进一步锻炼了精神毅力、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这些教育培训使我深深感到公司对我们新入厂职工的关心和期望,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学习、积极向上的动力之一,为踏上实习岗位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跟随师傅们搭跨越架,护线等等,知道了搭架子要遵循“横平竖直”的原则,知道了护线看似轻松,实际上必须时刻集中精力,随时向牵引场、张力场汇报情况,碰到问题必须及时处理,想尽一切办法确保正常牵线。

  在工地,我虚心向师傅们请教学习,对于队长、师傅安排的工作,从不挑挑拣拣,每一件事,我都以谦虚认真的态度去对待。就拿拧螺丝来说,不能用力过大,但还得满足扭矩要求,拧防盗帽一定要注重将防盗帽与螺丝杆对正,假如不小心拧偏又退不下来,就会很麻烦。诸如此类的事还有很多,这就需要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保持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对待每一件事,技术、经验是一方面,而对待工作的态度同样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从商丘回来,参加了公司教育处安排的测工培训并在最终的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在培训中主要学习了一些测量理论知识和仪器的简单操作。这些知识还需要在实际施工中结合实际认真实践。

  测工培训结束后就赶往广东参加500kv天广四回输变电工程的建设。实习期间,除了平时做一些资料复印和数据采集、计算工作外,在自己的虚心请教和师傅们的热心帮助下,我对送电线路施工有了更进一步的熟悉,同时,由于自己的全身心投入和亲身经历,我对送电线路施工之艰苦、要求之严格也有了更深的体会。

  在师傅的热情关怀的耐心讲解下,结合天广四回的设计、施工实际情况,我对质量控制的要害和重要项目在概念上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例如基础工程中的地螺规格数量、基础表面质量、立柱断面尺寸、整基扭转及中心位移、基础根开、基础顶面面高差、转角塔基础顶面预高、地螺偏心、角钢倾斜角度等等方面;铁塔工程中的节点间主材弯曲、转角塔终端塔结构在受力反方向结构预倾斜、螺栓的紧固程度、防松、防盗以及与构件面接触情况、螺栓穿向等方面;架线工程中的弧垂、附件安装质量及工艺要求、导线损伤程度限制等等方面。为了更好地做好对以上各个方面的学习,我总是随身携带相关参考资料、标准、规范等,边实践边学习。

  经过参加架线施工,我对张力场布置、牵引场布置、紧线、平挂等主要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天广四回工程中,我还负责了多数塔位的接地电阻测量和个别塔位的接地电阻缺陷处理工作。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