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精神卫生日简报(通用6篇)
世界精神卫生日简报 篇1万州区周家坝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xx年10月10日
承担共同责任 促进精神健康
20xx年10月10日是第20个世界精神卫生日,我国精神卫生宣
传活动的主题是“承担共同责任 促进精神健康”。为提高社会对精神卫生工作的关注,营造有利于促进人的心理和谐的社会环境,同时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精神疾病和心理卫生问题,提高精神健康水平。当天上午,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第四人民医院安
排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前往周家坝汽车北站开展了宣传活动。
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免费测血压,以及安排精神
病专科医生开展义诊和心理咨询服务等形式,向过往群众宣传了精神卫生和精神疾病相关科普知识。
本次活动为群众提供常见精神疾病健康教育处方8种、“承担共同责任,促进精神健康”宣传单2种、精神卫生知识手册1种,其它与健康相关的宣传单、折页、手册、卫生小报9种,共发放宣
传材料30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40余人次。
通过此次活动,使广大居民掌握了一定的自我情绪调节方法,为营造有利于促进人的心理和谐的社会环境,促进万州和谐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世界精神卫生日简报 篇2“世界精神卫生日”是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在1992年发起的,时间是每年的10月10日。世界各国每年都为“精神卫生日”准备丰富而周密的活动。包括宣传、拍摄促进精神健康的录像片、开设24小时服务的心理支持热线、播放专题片等等。今年10月10日是第二十一个世界精神卫生日,日前,南苑一小举办了“世界精神卫生日”相关活动,此次的活动的主题为:“孝敬长辈 关爱老人”,活动强调让同学们学会关爱家中长辈、关爱老年人,为老人们做些好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选取了适合本主题的一些小故事,通过广播将这些小故事深入到每一个孩子的心里,让他们对自己承担共同责任有了了解。整个“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让心理教育更加深入人心,也使得南苑一小关爱教育更加深入。
时间:20xx-10-10
地点:学校
上报人:王婧
负责人联系方式:13810220xx3
世界精神卫生日简报 篇3承担共同责任 促进精神健康
促进精神健康和防治精神疾病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我国当前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广大群众逐步适应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快节奏和激烈竞争,体验着由此带来的心理冲击和压力。各种心理卫生问题逐步增加,大众寻求心理帮助的愿望日益迫切。同时,因重性精神疾病有可能导致患者工作、学习和生活能力损害,甚至发生危害社会安全的行为,社会对精神疾病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为了群众能够安居乐业,社会能够和谐稳定,国家能够长治久安,需要个人、家庭、学校、单位、社会组织、政府部门行动起来,共同努力,共同承担责任,提高全民精神健康水平。
☆维护精神健康关键在个人。维护精神健康从自我做起,创造关爱环境人人有责。每个人都要主动学习和掌握心理卫生知识,了解预防精神疾病常识;要主动关心亲人、朋友和同事的心理状况,帮助排解心理问题。必要时,劝其到医院及早咨询和检查;要尊重、关心和帮助身边的精神疾病患者,做到不歧视,不排斥。精神疾病患者要主动接受治疗,促进康复;患者的家庭要履行好照料和监护患者的责任,要积极帮助患者接受治疗、进行康复训练,不得遗弃患者。
☆社会动员构筑社会心理支持和心理卫生服务网络。现代化的社会,需要构建覆盖广泛的社会心理支持和心理卫生服务网络,营造心理支持氛围,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疏导调节个人在成长、学习、就业、婚姻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处理
日常心理冲突和困扰,积极应对突发事件、灾难带来的心理影响,维护精神健康。心理服务专业机构是网络建设的中坚支柱,学校、单位、社区、医院是承载网络的主要场所。
☆部门协作共同防治精神疾病。精神疾病患者是社会弱势群体,保障患者的基本生活、医疗、学习和劳动权益,是维护和促进民生的生动体现。防治精神疾病,不仅限于医疗服务工作,更是涉及国家政 治、经济、文化、医药卫生、人权保障、法律制度和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任务艰巨复杂。只有多部门协作,共商对策,共担责任,才能全面实现对患者的救治与救助、康复与服务。
☆政府领导是做好精神卫生工作的重要保障。精神卫生问题,是我国当前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创新社会管理理念,加大对精神卫生工作投入,推进精神卫生立法及其贯彻实施。要大力组织开展宣传教育,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支持和心理卫生服务网络,落实精神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措施,为患者提供平等的学习、就业机会,切实维护群众精神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又称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学习、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的一种良好状态。主要包括以下特征:智力正常;情绪稳定、心情愉快;自我意识良好;思维与行为协调统一;人际关 系融洽;适应能力良好。
☆精神疾病(mental illness),又称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是
指精神活动出现异常,产生精神症状,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并且达到足够的频度或持续时间,使患者的社会生活、个人生活能力受到损害,造成主观痛苦的一种疾病状态。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各种精神卫生问题,重视和维护自身的精神健康是非常必要的.
☆婴幼儿(0-3岁)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有养育方式不当所带来的心理发育问题,如言语发育不良、交往能力和情绪行为控制差。家长多与孩子进行情感、语言和身体的交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行 为习惯,是避免婴幼儿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 学龄前儿童(4-6岁)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有难以离开家长、与小伙伴相处困难。处理不好,易发生拒绝上幼儿园以及在小朋友中孤僻、不合群等问题。鼓励与小伙伴一起游戏、分享情感,培养孩子的独立与合作能力,是避免学龄前儿童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 方法。
☆ 学龄儿童(7-12岁)和青少年(13-18岁)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有学习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人际交往问题(如学校适应不良、逃学)、情绪问题、性心理发展问题、行为问题(如恃强凌弱、自我伤害、鲁莽冒险)、网络成瘾、吸烟、饮酒、接触毒品、过度追星、过度节食、厌食和贪食等。调节学习压力、学会情感交流、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兴趣爱好,是避免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卫生问
☆中青年(19-55岁)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有与工作相关的问题,如工作环境适应不良、人际关系紧张、就业和工作压力等带来的问题;与家庭相关的问题,如婚姻危机、家庭关系紧张、子女教育问题。构建良好的人际支持网络,学会主动寻求帮助和张弛有度地生活,发展兴趣爱好,是避免中青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中老年(55岁以上)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有退休、与子女关系、空巢、家庭婚姻变故、躯体疾病等带来的适应与情感问题。接受由于年龄增大带来的生理变化,建立新的人际交往圈,多参加社区和社会活动,学习新知识,拓展兴趣爱好,是避免中老年精神卫生问题 发生的可行方法。
☆各类自然灾害、人为事故、交通意外、暴力事件等,除直接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外,还会引起明显的心理痛苦,严重的可引起精神障碍。认识突发事件带来的心理变化,积极寻求心理支持和救助,是 避免突发事件导致的精神卫生问题的可行方法。
我国当前重点防治的精神疾病是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儿童青少年行为障碍和老年期痴呆。
☆精神分裂症多起病于青壮年,急性期的主要表现有幻觉、妄想
和思维混乱,部分患者转为慢性化病程,表现为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和回避社会交往,最终可成为精神残疾。当一个人出现不寻常的行为方式和态度变化时,应及早就诊。精神分裂症的防治策略是 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医院、社区一体化的连续治疗和康复。
☆抑郁症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思维迟缓和身体的疲劳衰弱为主要特征,常伴有焦虑和无用、无助、无望感,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自伤和自杀倾向。抑郁状态下还常出现多种躯体不适,常被误认为躯体疾病。上述主要特征持续两周以上时,应及早就诊。抑郁症的防治策略是提高知晓率、就诊率、识别率和治疗率。
☆儿童青少年行为障碍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对立违抗性障碍、品行障碍、抽动障碍和其它行为障碍。其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较为常见,发生于6岁以前,表现为明显的注意力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因而影响学业和人际关系。儿童青少年行为障碍的防治策略是改善孩子的成长环境,及早发现孩子的异常行 为,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诊治。
☆ 老年期痴呆是指老年人出现持续加重的记忆、智能和人格的普遍损害。最常见的是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表现为逐渐发生记忆、理解、判断、计算等智能全面减退,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日益降低,随着病情进展,逐渐生活不能自理。当老人在短期内出现明显的近记忆力减退、生活和工作能力下降等问题时,应及早就诊。老年期痴呆的防治策略是早期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糖、高
血脂、脑外伤等)、早发现、早治疗,控制病情进展。怀疑有心理行为问题或精神疾病,要及早去医疗机构接受咨询和正规的诊断与治疗。
☆怀疑有明显心理行为问题或精神疾病者,要及早去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的精神科或心理科进行咨询、检查和诊治。
☆ 如发现家庭成员、邻居、同事、同学等周围人有明显的言语或行为异常,要考虑他可能有心理行为问题或精神疾病,应及时劝告
☆ 心理行为问题的处理,以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为主,辅以社 会支持和药物对症治疗。
在精神疾病的治疗方面,目前已有有效的治疗药物以及心理治疗和心理社会康复方法。
☆ 被确诊患有精神疾病者,应及时接受正规治疗,遵照医嘱全程不间断按时按量服药,以达到最好效果。不愿意接受治疗、不正确 治疗或不规律服药,会导致病情延误、难以治愈或复发。
☆ 通过规范化的治疗,多数患者可以治愈,维持正常的生活、 学习和工作能力。
关心、不歧视精神疾病患者,帮助他 们回归家庭、社区和社会
☆精神疾病患者和躯体疾病患者一样,也是疾病的受害者,应得 到人们的理解和帮助。
☆ 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对患者负有照料和监护责任,不仅不应该嫌弃、遗弃患者,还要积极帮助患者接受治疗、进行康复训练,担 负起照料和监护责任。
☆ 社区不应歧视精神疾病患者,要创造条件帮助患者康复。 ☆单位和学校应该理解、关心和接纳康复后的精神疾病患者,为 他们提供适当的工作和学习条件.
20xx年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宣传口号:为心理健康投资! 20xx年全国精神卫生日:关注老年人的 精神健康问题
20xx年精神卫生日重点关注老人。今年我国世界精神卫生日(10月10日)主题宣传活动将重点关注老年人的精神健康问题。
20xx年精神卫生日:关注老年人的精神健康问题。卫生部8月29日发出通知,明确今年我国世界精神卫生日的宣传主题是“精神健康伴老龄,安乐幸福享晚年”。社会老龄化应当重视精神疾病危害。国际研究表明,精神疾病严重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其中主要为老年
期痴呆和抑郁症。根据我国部分地区调查,60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为4.2%;北京市调查显示,65岁及以上人群抑郁症患病率为4.4%。
通知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主动与相关部门和组织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加强沟通与配合,形成全社会关爱老年人的氛围;结合医改的具体措施,宣传国家精神卫生工作政策及取得的成绩,向老年人及其家属和陪护人员普及老年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公众对老年精神健康问题的认识水平和处理能力;举办医院开放日、康复期患者生活和技能竞赛、组织咨询义诊、入户为居家老年患者提供服务等活动,让公众走近精神疾病患者、了解精神病医院服务内容,逐步消除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
世界精神卫生日简报 篇4主题:沟通理解关爱 心理和谐健康
宣传口号:
(一)儿童青少年:赞扬鼓励 快乐成长。(儿童心理健康成长和教育方式对儿童思维的影响)
(二)职业人群:坦诚互信 惬意工作(职场人群亚健康心理状态阐述即改变)。
(三)社区人群:理解关爱 邻里和谐(社会关系日趋发杂化,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论述)。目标人群:
儿童青少年及其家长和教师、职业人群、社区居民(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世界精神卫生日的由来
“世界精神卫生日”是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WPA)在1992年发起的,时间是每年的10月10日。世界各国每年都为“精神卫生日”准备丰富而周密的活动。包括宣传、拍摄促进精神健康的录像片、开设24小时服务的心理支持热线、播放专题片等等。20xx年是我国首次组织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20xx年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精神卫生年,20xx年4月7日世界卫生日的主题为
引起抑郁症原因的两大重点
有关专家指出抑郁症的致病原因可以分为非心理原因和心理原因两种情况。
1.引起抑郁症的原因之非心理原因:
1)药物的副作用。药物可以治病,也会对身体造成损害,甚至引起忧郁症。服用治高血压、心律不齐和其它类固醇药物,如果发现有忧郁症状,应立即请医生诊断
2)甲状腺问题。甲状腺不正常是引起忧郁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3)经前综合症。许多妇女都有经前综合症,但其中只有5%患严重忧郁症影响日常生活。主要症状有:强烈饥饿感、哭泣、行为异常。
4)缺乏运动。研究表明,缺乏运动会导致忧郁症。
2. 引起抑郁症的原因之心理原因:
人生活在社会中,其寿命、健康和疾病无不与之息息相关,人们观察、烦恼、幸福、悲痛、舒畅、焦虑等,这一切维持或破坏人的正常生理功能的情绪都与社会紧密相连。生活中凡能造成强大的精神压力,严重的精神创伤都会引起抑郁症的心理因素。
帮你认识睡眠恐惧症
睡眠恐惧症是恐惧性神经症的一种,它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失眠症,而是一到就寝的时
间就产生一种恐惧的心理,总担心自己睡不着,并伴随有焦虑、心慌、口干舌燥等症状。一般来说,睡眠恐惧症患者要比失眠症患者痛苦得多,因为他们已经不能用“数羊群”的初级阶段方法让自己入眠了,而必须向心理医生 求助。
睡眠问题虽说看上去不算什么大问题,但是千万不要因此忽视了它的“杀伤性”。睡眠不好对人体伤害是非常严重的,它可能导致很多身体器官的超负荷。但也不要对此有太多负担,顺其自然,平和的心态对于睡眠是有很大帮助的。坚持以健康的生活原则来要求自己,对于调解睡眠恐惧症很有益。
更令人担心的是,许多交通事故都是由于司机过度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而引起的。有些人还因为长期失眠而产生“睡眠恐惧症”,从而导致恶性循环。还在该怎样自我调节呢?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专家建议说,白天应当进行适量的体育活动;遇到难题时要以积极的态度设法解决;做任何事情都要保持乐观的态度;如果因为忧虑难以入睡,可以把担忧的事情写出来。除此之外,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少喝咖啡及酒精饮料、保证每晚8小时睡眠时间等。
神经衰弱的几种表现类型
1.兴奋型:这类神经衰弱临床表现最明显的就是睡眠障碍症状,如入睡困难、早醒、醒后难以入睡等。并且,患者的自制力减弱、脾气暴躁、不能克制,时候又觉后悔,常常落泪不止。常会出现无任何原因的心情紧张、心慌意乱,遇到小小的意外则忐忑不安,心跳加剧。
2.忧郁型:此类神经衰弱临床表现的特点是思想忧郁消沉、对外界不感兴趣,多忧多虑,遇到问题喜欢钻牛角尖。睡眠障碍以早醒为主;植物神经系统障碍已怕冷、皮肤发凉、出冷汗、不思饮食等。
3.混合型:此类神经衰弱临床表现是兴奋型和忧郁型表现之和。因为随着病情的发展,如果不加以治疗的话,兴奋型和忧郁型可以相互转化,两种症状兼有者就称为混合型。
4.衰弱型:此类神经衰弱临床表现为睡眠多、睡眠质量不高、多梦,导致白天困倦,精神萎靡不振,反应迟钝,情绪低沉,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并且,患者多性格孤僻,记忆力很差,思维能力低下,还常有食欲不振、性欲减退的表现。
5.兴奋衰弱型:此类神经衰弱多由兴奋型治疗不当迁延发展而成,临床表现以睡眠减少、神倦无力,疲惫不堪,自觉难以坚持工作为主要特征。患者急易急躁,常因小事而大发雷霆,事后更觉疲倦,悔恨不该;感知觉灵敏,对疼痛、寒冷、炎热等缺乏耐受性;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
6.衰弱抑制型:此类神经衰弱临床表现与衰弱型基本相同,睡眠不但增多,而且睡得较
深,但醒后仍然头昏不清,精神萎靡,甚至白天嗜睡。稍用脑力,就感头昏、头胀、头麻,处理问题能力很差。
7.迁延型:此类神经衰弱临床表现各种各样,症状可轻可重,并不雷同。主要是由于神经衰弱不能得到及时治疗转化而成,其症状会随着工作强度、环境及身体状况而波浪式地变化。
自测是否得了抑郁症
请在符合你情绪的项上打分 (没有0,轻度1,中度2,严重3)。
1.悲伤:你是否一直感到伤心或悲哀?
2.泄气:你是否感到前景渺茫?
3.缺乏自尊:你是否觉的自己没有价值或自以为是一个失败者?
4.自卑:你是否觉的力不从心或自叹比不上别人?
5.内疚:你是否对任何事都自责?
6.犹豫:你是否在做决定时犹豫不决?
7.焦躁不安:这段时间你是否一直处于愤怒和不满状态?
8.对生活丧失兴趣:你对事业,家庭,爱好和朋友是否丧失了兴趣?
9.丧失动机:你是否感到一蹶不振做事毫无动力?
10.自我印象可怜:你是否以为自己已衰老或失去魅力?
11.食欲变化:你是否感到食欲不振或情不自禁的暴饮暴食?
12.睡眠变化:你是否患有失眠症或整天感到体力不支昏昏欲睡?
13.丧失性欲:你是否丧失了对性的兴趣?
14.臆想症:你是否经常担心自己的健康?
15.自杀冲动:你是否认为生活没有价值,或生不如死?
测试结果评判标准:
0-4分,没有抑郁症
5-10分,偶尔有抑郁情绪
11-20分,有轻度抑郁症
21-30分,有中度抑郁症
31-45分,有严重抑郁症
世界精神卫生日简报 篇541、微笑是一种境界,微笑是一种态度,更是人生最好的名片。
42、消除偏见歧视,关注精神健康。
43、消除歧视,增进和谐,共享健康。
44、心健康,身和谐。
45、心理沟通(疏导)多一分,健康保障多十分。
46、心理健康你我他,和谐幸福千万家。
47、心理危机早干预,精神卫生共呵护。
48、心连心的沟通,手牵手的关爱。
49、心身健康,幸福一生。
50、营造宽松生存环境,构建美好和谐社会。
51、用“心”呵护心的健康。
52、用心关注精神疾病,用心呵护心理健康。
53、赞扬鼓励,快乐成长。
54、真正的健康是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健康。
55、争创精神文明,建立美好家园。
56、重视精神卫生,建设和谐社会。
世界精神卫生日简报 篇6沟通理解关爱 心理和谐健康
1、健康(health)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2、精神健康又称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学习、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的一种良好状态。主要包括以下特征:智力正常;情绪稳定、心情愉快;自我意识良好;思维与行为协调统一;人际关系融洽;适应能力良好。
3、精神健康是健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精神疾病不代表精神健康。每个人不仅需要身体健康,也需要精神健康。
4、精神疾病又称精神障碍是指精神活动出现异常,产生精神症状,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并且达到足够的频度或持续时间,使患者的社会生活、个人生活能力受到损害,造成主观痛苦的一种疾病状态。
5、精神健康和精神疾病与躯体健康和躯体疾病一样,是由多个相互作用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决定的。
6、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各种精神卫生问题,重视和维护自身的精神健康是非常必要的。
7、我国当前重点防治的精神疾病是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儿童青少年行为障碍和老年期痴呆。
8、怀疑有心理行为问题或精神疾病,要及早去医疗机构接受咨询和正规的诊断与治疗。
9、精神疾病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
10、关心、不歧视精神疾病患者,帮助他们回归家庭、社区和社会。
11、精神卫生工作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发展,促进精神健康和防治精神疾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消除偏见 共同关注精神卫生
一、20xx年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我国精神卫生宣传活动的主题是“沟通理解关爱 心理和谐健康”促进心理和谐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宣传口号:儿童青少年:赞扬鼓励 快乐成长。
职业人群:坦诚互信 惬意工作。
社区居民:理解关爱 邻里和谐。
三、精神卫生问又称心理卫生问题。精神卫生问题的存在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许多人都会存在精神卫生问题,自己可能意识不到。
四、现行的国际疾病诊断分类(ICD-10)将精神疾病分为10大类72小类近400种。10大类为:
1.器质性精神障碍。如老年期痴呆。
2.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如酒精依赖综合征。
3.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性障碍。
4.心境(情感)障碍。如抑郁症和躁狂症。
5.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及躯体形式障碍。如焦虑症。
6.伴有生理紊乱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如失眠症。
7.成人人格与行为障碍。如偏执型人格障碍。
8.精神发育迟滞。即通常所说的智力低下。
9.心理发育障碍。如儿童孤独症。
10.通常起病于童年与少年期的行为和情绪障碍。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五、怀疑有心理行为问题或精神疾病,要及早去医疗机构接受咨询和正规的诊断与治疗。
精神疾病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
1、精神疾病的防治分为三级。一级预防的目的是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二级防治的目的是降低精神疾病的危害,三级防治的目的是减少精神疾病所致的残疾和社会功能损害。
2、认识突发事件带来的心理变化,积极寻求心理支持和救助,是避免突发事件导致的精神卫生问题的可行方法。
3、建立新的人际交往圈,多参加社区和社会活动,学习新知识,拓展兴趣爱好,是避免中老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4、构建良好的人际支持网络,学会主动寻求帮助和张弛有度地生活,发展兴趣爱好,是避免中青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5、调节学习压力、学会情感交流、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兴趣爱好,是避免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6、家长多与孩子进行情感、语言和身体的交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是避免婴幼儿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7、鼓励与小伙伴一起游戏、分享情感,培养孩子的独立与合作能
力,是避免学龄前儿童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8、心理行为问题的处理,以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为主,辅以社会支持和药物对症治疗。
9、在精神疾病的治疗方面,目前已有有效的治疗药物以及心理治疗和心理社会康复方法。
10、被确诊患有精神疾病者,应及时接受正规治疗,遵照医嘱全程不间断按时按量服药,以达到最好效果。不愿意接受治疗、不正确治疗或不规律服药,会导致病情延误、难以治愈或复发。
11、通过规范化的治疗,多数患者可以治愈,维持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
12、关心、不歧视精神疾病患者,帮助他们回归家庭、社区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