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文明礼仪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24-12-21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2023学年文明礼仪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精选24篇)

2023学年文明礼仪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1

  第一部份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传民族传统文化灰核心,解决中小学德育工作实际问题,使中小学德育直正体现普教性、持久、创新性、针对性,可行性,有效性特点,减少突击与形式,使德育走向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让学生得到健康的、和谐的、全面的发展,提高学生文明素质,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大批合格的建设者。

  初中重在培养学生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中,养成文明礼貌、讲卫生、讲秩序、爱劳动的习惯。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宽容友爱、热爱集体、关心尊重他人的品质;培养学生善于合作、热心参与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和乐观向上的态度。

  二.分目标

  (一).知识

  1.了解礼的起源与发展、内容与实质。

  2.懂得学习礼仪的重要意义。

  3.掌握正确的形体姿态,懂得中学生得体的服饰要求和谈吐规范。

  4.掌握家庭礼仪中对待长辈、客人及邻里的基本礼节。

  5.懂得与教师、同学相互交往和行为准则和礼仪规范,懂得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意义。

  6.懂得作为社会人在公共场合应遵守的礼仪规范,遵守社会公德。

  (二).能力

  1.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养成良好的“体态语言”习惯,调整自己的情绪,提高个人素养。

  2.灵活运用不同场合下的礼貌用语,掌握与人交往的语言技巧,提高与人交流、与人沟通的能力。

  3.学会端庄、大方、整洁的仪表修饰,以符合中学生自身特征,展示自我良好形象,培养和提高鉴赏力和审美能力。

  4.懂得自尊、自爱。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讲究个人卫生,学会做事,培养劳动和生活自理能力。

  5.融洽师生关系,学会尊重,关心他人,爱护、帮助他人。培养和锻炼适应能力,培养协作能力。

  6.培养敬老爱幼、助人为乐的诚心、爱心和热心,培养热心参与、友好交往能力。

  7.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保护公共环境,爱护大自然。

  (三).情感和态度

  1.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从自尊、自重、自律的行为中培养关爱自己、宽容善待他人、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2.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文明礼貌的行为,在规范行为中培养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

  3.培养自觉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维护社会利益,爱护公共设施的良好品质。培养对国家、社会自觉履行义务的责任感和社会公德意识。

  4.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生活作风,做到真诚讲信用,遵纪守法。

  5.树立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意识。爱护环境,爱护大自然,保护与人类共同生存的环境。

  第二部份教学计划、课程内容及安排、活动形式

  教学计划:初中礼仪教育课程的知识部份共24课时,两个学年完成,知识传授与实践活动课时比例基本为1:1,或者活动实践课时多于知识传授课时,即礼仪教育总课时数为48节,教师教学时可视实际需要灵活把握。本课程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时效性、可操作性,教学过程注意与学校长德育管理工作密切联系。另外,学校总体教育计划中的学生实践活动,如:节日教育、艺术节、主题演讲比赛、社会实践等,作为礼仪教育课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

  一.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一.绪论(共2课时)

  1.礼的起源与发展(0.5课时)

  2.礼的内涵与实质(0.5课时)

  3.做文明礼貌的中学生(1课时)

  二.仪容仪表礼仪(5课时)

  1.形体姿态(3课时)

  2.中学生服饰礼仪(1课时)

  3.礼仪修养与个人卫生(1课时)

  三.谈吐礼仪(3课时)

  1.谈吐礼仪与语言美(1课时)

  2.谈吐礼仪与声音美(1课时)

  3.谈吐礼仪与普通话(1课时)

  四.家庭礼仪(6课时)

  1.敬老礼仪(2课时)

  2.日常餐饮礼仪(1课时)

  3.待客礼仪(1课时)

  4.书信礼仪(1课时)

  5.电话礼仪(1课时)

  五.校园礼仪(4课时)

  1.师生之间的礼仪(2课时)

  2.同学之间的礼仪(1课时)

  3.校园活动礼仪(1课时)

  六.公共场所礼仪(4课时)

  1.公共礼仪基本原则(1课时)

  2.公共场所的礼仪规范(2课时)

  3.社会公德与环保安全(1课时)

  二.教学活动形式:

  本课程是以学生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常用形式:

  1.交流分享:是常用的学生学习、交流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交流分享能使学生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

  2.资料调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图书、报纸、电视、电话、网络等途径搜集资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可根据学习内容的要求、学生的兴趣和水平进行组织与指导,确定搜集的目标和范围,将得到的资料按要求或以学生熟悉的方式进行整理、利用、交流。

  3.现场调查:通过组织学生到现场观察或与当事人交流,使学生对所关注的总是能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观的印象和更加深入的了解。

  4.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这类活动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去学习的体验、经验、知识等,而有目的地创设某种情景,令其经历的仿真性演习活动。活动的关键是让学生获得体验,演技好坏并不重要。如学习生活中待人接物的一般礼节、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公共秩序等方面的教育等都可以利用这一形式。

  5.诵读诗文: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诵读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古今经典赞歌、文章。一方面是为了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6.欣赏:学生欣赏的对象可以是人文作品、自然景色、音乐,也可以是学生喜欢或佩服的同伴或其他人物。如师生共同搜集某一专题的故事、绘画、照片、录像、电影、多媒体作品等来一起欣赏。

  7.练习:这是指针对某一项或几项教育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或课后强化练习,以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学会正确的坐、立、走姿势,练习中学生形体健美操等。

  8.讲授:这是以教师言语传授为主的活动形式。为让讲述生动、有效,应在充份了解学生理解水平的基础上,尽量利用各种直观教具、故事和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

  9.主题班会:针对某一主题而召开的班会,可以综合利用上述多种形式,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受到教育,达到教育的目的。

  10.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礼仪教育课程的实施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还可以与音乐欣赏、体育健美操练习等结合,还可以充份利用校园环境等创设礼仪教育氛围。

2023学年文明礼仪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利用我校国家级课题《学校文明礼仪普及教育与提高学生素质》的研究成果,全面推行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生守则(修订)》、《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真正突出德育教育的首要地位,切实改变目前师生存在的一些言行不文明、仪表不端正的不良行为习惯,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中学生文明礼仪素质,提升华杰双语学校师生的文明形象,建设和谐团结向上的人文环境,现制定我校文明礼仪教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二、活动意义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文明礼仪教育以满足学校需要为切入点,以服务学生主体健康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教育作用,遵从德育教育从认知、自觉规范到行为自律的教育过陈,积极开展德育实践,对于学校文明习惯的养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活动内容

  在我校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相处”,教学生学会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具有现代文明内涵的社会生活规范,培养学生具有高雅、得体、大方、文明的涵养,它包括文明行为、文明习惯、文明语言、文明衣着,礼貌修养,乃至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等。我们将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展示礼仪和宣传礼仪贯穿于整个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一)学习礼仪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自学我校的《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校本课程,提高学生自身素质。

  (二)实践礼仪

  让每个学生都广泛参与到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中来,在参与和体验中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者、实践者、示范者。各班级开展系列活动,促进礼仪学习,评选文明礼仪标兵。

  (三)展示礼仪

  通过开展校园礼仪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讲身边发生的礼仪故事,评选班级各项“礼仪之星”活动,展现学校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阶段性成果。

  (四)宣传礼仪

  通过校本课程培训文明礼仪宣传员,面向家庭、社会进行社会礼仪知识的宣传,营造手拉手、共创文明校园的良好氛围。

  四、活动安排:

  以校园礼仪为重要内容,以校本课程为线索,以礼仪、礼貌、礼节教育和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为重点,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师长;主动问好;把纸屑扔进垃圾桶;不说脏话;不随地吐痰等方面的礼仪行为。我校要依托学校文化建设的平台,策划、养成、固化学校文明礼仪,使学生逐步养成富有学校特色的文明礼仪规范。

  第一阶段(10月份):学习礼仪知识,向不文明行为告别

  1、各班组织开展“学礼仪、讲美德,做文明学生”主题班团会,进行大讨论,有计划开好校本课程。

  2、开展“读百家箴言,摘礼仪佳句”的读书活动。组织学生网上或书报杂志等收集相关资料,各班整理并编写出校本课程学习体会。

  3、年级组织进行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和表彰。

  4、举行“校园不文明行为图片展”

  5、举行“中华传统美德”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的教育,从文明的意识上对学生进行根本性的渗透。

  6、全校各班举行“文明承诺一句话”活动,全校师生针对文明行为的某个方面,做出自己的承诺,写下来在全班公布,师生、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监督。

  第二阶段(11月份):体验礼仪内涵

  1、举行一次校园礼仪知识竞赛活动。

  2、进行一次“文明礼仪手抄报”大汇展。引导学生进一步领会礼仪内涵,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

  3.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践行活动。

  ①、从最简单的坐立行、语言、体态语言等方面入手开展“文明举止伴我行”活动;

  ②、从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爱伙伴入手开展“尊长互敬伴我行”活动;

  ③、从学文明用语、说文明话入手开展“文明用语伴我行”活动;

  ④、从引导青少年文明上网、上健康网入手开展“文明上网伴我行”活动;

  ⑤、从日常生活中各种习惯的养成入手开展“文明习惯伴我行”活动。

  引导学生从学校、家庭践行礼仪开始,然后扩大到社交礼仪,在此过程中做到躬行、内省,全面提高文明礼仪素养。

  第三阶段(12月份):收获礼仪习惯

  1、组织各年级分主题讨论校本课程学习体会。七、八、九年级讨论主题分别为家庭礼仪、学校礼仪和社交礼仪。

  2、开展“礼仪之星”评选活动。我校将评选出学期和学年度的“礼仪之星”,并在学校宣传栏展示“礼仪之星”的先进事迹,以榜样力量来感化、激励学生。

  3、开展“礼仪之星”表彰、联欢会。表彰在本次活动中获奖的班级及个人,并收集学生创作的作品进行筛选编排成节目,组织全校师生观看演出。

  五、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文明礼仪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组长:柏萍

  副组长:杨国诗

  成员:单进清、杨泗亮、杜军方、赵峰、刘洪、谢佃春、刘保、张家成、李跃文、杨绪兵

  2、充分发挥校文明督导岗的监督作用,各班坚持文明礼仪日查日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组织力量,开发校本资源,编撰出《华杰双语学校文明礼仪教育读本》(初稿),并在总结礼仪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充实和完善,以指导师生的文明礼仪行为。

  六、活动要求

  1、加大宣传力度,创造浓厚的舆论氛围。通过倡议书、广播站、宣传栏、班团队会、国旗下讲话等多种形式将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宣传到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学生,并争取家长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2、文明礼仪教育要长抓不懈,寓礼仪教育于各项主题教育活动之中,寓礼仪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抓好养成。各年级、各班一定要强化学生礼仪训练,落实校本课程的开设,让文明礼仪成为学生的习惯。

  3、加强师德建设,教师要学会“四个一”,即一张笑脸相迎、一句好话回应、一双眼神鼓励、一颗爱心相待。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表率,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

  4、各年级、各班要根据学校实施方案,结合班情,拟定出自己班级实施的具体方案,因需而搞,形式多样,凸现特色。要作好记录,每阶段有一份主题活动设计及活动后的感想。要设立“文明礼仪监督岗”,加强日常文明礼仪行为的监督。

2023学年文明礼仪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3

  一、课题的提出

  从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入手,让学生从小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做事,是我们上个学年实施《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这一省德育课题,对我校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新探索。该课题得到了华南师范大学郑航博士、《小学德育》杂志王清平主编、区科研室冯毅、曾秀华主任、容桂教育组胥执纯老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我校在前一阶段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师们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循序渐进、更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具有连续性、完整性的教育训练,也为了拓展更加广阔的教育空间,我们拟将“文明礼仪教育”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进行开发、进一步完善,确定以“家庭礼仪”、“校园礼仪”和“社会礼仪”为主要内容,从一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渐进的文明礼仪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学生带入现代文明(良好人际关系)的殿堂,以此促进我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及健康人格的更好形成,更好地养成文明的校园风貌,以期高效地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取得更可喜的阶段研究成果。

  二、理论依据和研究意义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和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们期望通过新理念的教育、新视角的礼仪课程教育,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探究出一系列切合学校实际的礼仪教育新途径新方法的德育模式,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我校地处环境复杂的容桂中心地段,社区中各类闲散、外来人员多,难免对学生的精神风貌起负面影响。在学校,有的同学任性散漫,唯我独尊,学生在与教师交往时缺乏良好的礼仪规范;在社会或家庭中,怎样尊老爱幼,怎样与熟人或陌生人打交道,怎样着装,怎样待客做客,怎样遵守社会公德等等显得比较薄弱。因此,开设文明礼仪教育课程符合我校校情的需要。

  三、课题的界定

  礼仪课程是通过传授礼仪知识,培养学生文明素养、养成学生良好礼仪行为的课程,是一门通过模拟生活情境,实现学生文明礼仪知、情、意、行的统一的课程。

  四、课程目标

  总目标:旨在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修养,展示他们学习礼仪、实践礼仪的风采,着力塑造讲文明、重礼仪,团结友善、乐于助人的南环学子形象,提升我校学生的整体素质。

  具体目标:教会学生必要的礼仪知识,并通过动作行为和言语行为,在对自我,对别人两种对象,在学校、家庭和公共场所三种场合,在衣、食、住、行四种生活内容的多维领域中习得和运用礼仪智慧,使自己成为一个精神饱满的、情绪愉快、人际关系协调、言谈举止受人欢迎,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的人。

  五、课程的内容

  课程内容包括三个单元:“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课程内容虽然分为三大单元,但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交叉进行。)

  1、“校园礼仪”(此单元为1—2年级学生重点训练内容)

  课程内容: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学会请教学会商量学会倾听学会劝阻学会合作学会感恩学会师生间的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校园常规礼仪,使同学之间能够以礼相待,和睦相处,团结协作,互助互爱;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使师生间交往自然亲切,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

  2、“家庭礼仪”(此单元为3—4年级学生重点训练内容)

  课程内容:做客礼仪迎宾礼仪待客礼仪祝贺礼仪邀请礼仪服饰礼仪睦邻礼仪敬亲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家庭常规礼仪,上、下代人加强沟通,消除代沟,享受温馨、美满的家庭生活。

  3、“社会礼仪”(此单元为5—6年级学生重点训练内容)

  课程内容:问路礼仪乘车礼仪购物礼仪影剧院礼仪交通礼仪网讯礼仪外出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社会常规礼仪,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让自己处处受到欢迎,得到尊重,使自己的社会生活充满快乐,从而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通过三个单元的礼仪课教学,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生活、交往,以及如何热爱生活、感恩父母、老师、学校、祖国,树立远大目标和增强自信,做文明有礼的南环学子。

  六、课程的实施

  礼仪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学习基础,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将“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三个单元交叉进行,各年段分别有重点。每一个单元都是以“交往礼仪”为切入口,以发动学生家长积极参与研究为突破口,突出“社交技能”的主题。

  1、专项课程设置。

  每班每周安排一个课时上礼仪课。教师通过课堂主阵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粗通礼仪知识,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从整体上让学生的文明礼仪风范得到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一般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2、学科渗透。各科教学之中继续渗透文明交际礼仪的知识,切合时机地进行文明行为礼仪的引导与教育。

  3、课外实践:①调查走访:走访宾馆酒店、商场超市等服务性强的单位,学习有关礼仪知识。②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上网、上书店及图书馆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拓展知识。③竞赛展览:举行邀请函设计活动、感恩语言描绘活动、手抄报评比活动,指导学生动手实践,锻炼能力。④角色体验: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社会角色的富有特征的工作生活,如“小小售票员”、“小小服务员”“我是家里小主人”、“小导游的一天”等,感受不同角色的礼仪规范。

  七、教学原则

  主体性原则:满足小学生多方面的精神和身心发展的需要,激发小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开放性原则;借鉴各种教育理论,吸取百家之长,突破那些束缚学生个性、阻碍学科沟通和开放的程式,解除那些看似天经地义实则毫无意义的“教学规则”,构建灵活、高效、有序的教学规范。

  实践性原则: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无论是课堂内还是课堂外,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其才华,培养其能力。

  合作性原则;倡导宽松、民主、开放的合作气氛,使师生的活动处于协调和谐的状态,倡导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在多重交往中发展自我。

  活动性原则:通过各种生动、形象、有趣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意识,养成文明礼仪习惯。

  趣味性原则:通过有趣的情境模拟,教会学生礼仪知识,让学生在欢乐中学做文明人。

  灵活性原则:对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的教育内容和要求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要灵活掌握。教师对同一年龄段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个别辅导。

  八、课程评价

  评价内容以目标为依据,引进学生评价主体,引发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感,特别强调评价的“多元化”与“过程化”“动态化”这三大主题。

  1、评价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纬度:

  ⑴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者可以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分别对孩子在校、在家、在社区的劳动礼仪、交往礼仪、交通礼仪作出评价;

  ⑵评价手段多元化——可采用调查、访问、报告、情景模拟、编导表演等对学生礼仪的修养进行亮分;

  ⑶评价内容多元化——涵盖知、情、意、行四方面;包括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及思维的创新性、成果展示方式的独到性等方面。

  2、注重“过程化”评价

  教师用于评价学习过程档案的标准可以包括“量化的分数”(是指采用定量计算的方法,即搜集数据资料,用一定的数据模型或数学方法,做出定量结论的方法)与“质性的评论”(指对不便量化的评价对象,采用定性的方法做出价值判断);从理想的角度看,应该有与被评价学生对应的参照标准。如:其他同年级的学生、学生过去的表现、在礼仪方面具备表率作用的社区人士的期望等。

  3、注重“动态化”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是为了激励和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因此,我们须注重建立动态评价机制,应该做好如下两方面的工作:

  1、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当中,应当以激励性的评价为主,及时发现、发挥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评价。对学生独创性的思维、见解要加以肯定、赞扬,号召大家向他学习等等。

  2、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有关社区人员,对《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实施情况要给予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等等。学校、教师要重视来自听取并研究各方面的意见与建议,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完善与实施。

2023学年文明礼仪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4

  作为美术课的延伸与辅助的校本剪纸课程,是根据我校的教学实际,通过教编、整合、补充、拓展、对原有的教材的消化与加工、较之更能培养个体差异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充分挖掘我校学生在美术特长方面的潜力,为以后的专业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确保学生的终身审美目标的实现。综上所述,剪纸的根本课程主要特点如下:

  一、开发背景

  我们之所以选择剪纸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内容,是出于以下几点的考虑:

  1、剪纸是我国一种具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奇葩,是最具群众性的、大众艺术形式之一,与民族民俗的关系密切。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剪纸是当地乡民的一种风俗。乡民逢年过节或喜庆活动,都要在墙上和窗前贴上纸花,或大红“喜”、“福”等。小学生都十分喜爱剪纸,加上剪纸工具简单,材料易找,为此剪纸成为学生们感兴趣的活动。

  2、剪纸是一项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具有单纯、明快、朴实、富有装饰性的艺术风格和夸张变形、大胆的构图、简练生动的艺术造型特点。学习剪纸不仅能锻炼学生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力,了解民俗风情、熟悉生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孩子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

  3、学校开展了“剪纸兴趣小组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校形成了一定的剪纸氛围,剪纸活动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家长的认同。

  4、学校在初级阶段开展的剪纸兴趣小组活动,发现一些问题。首先,“兴趣小组活动”侧重于学生模仿操作,少创作性作品,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如何进一步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成了我们必须研究解决的问题。其次,兴趣小组活动缺乏必要的系统性,教学安排缺乏整体的计划,活动比较随意。学生不能有效地展开学习,获得完整的知识与技能,不能得到比较完满的情感熏陶。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剪纸活动进行教学内容的系统编排。再次,兴趣小组活动作为一种课外活动,组织形式上的松散,也难以得到课时上的充分保证。小学剪纸活动课程的开发,纠正了剪纸活动在这方面的不足。

  二、设计剪纸课程目标:

  剪纸是以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与中学美术教育的整合为切入点,拓宽传统剪纸审美文化和表现内容,构建适合学生的剪纸活动体系。通过剪纸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它是指以综合活动课程的方式组织,以活动课程理论指导开展小学剪纸教学。它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强调剪纸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以主动探索、变革、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主体实践活动。

  我们开发剪纸活动课程需要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临摹期:重技能,轻知识;第二阶段为萌芽期:从临摹转向创作,主要分根据剪纸艺术本身的层次性以及学生心理发展阶段,可设立剪纸初级班和高级班。初级班要求能掌握剪纸艺术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技法,能够“临作”。高级班则在此基础上,能够“创作”;第三阶段为成长期:既重视剪纸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又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意识。我们进行了研究,进一步发展剪纸校本课程。

  开设剪纸活动课,把“剪纸”引入课堂。

  以往剪纸兴趣小组活动明显缺乏必要的系统性,教学安排缺乏整体的计划,活动比较随意。因此,学校领导和课题组成员一起对“剪纸”校本课程的可行性做了理性的分析,对剪纸活动教学进行了系统安排。首先,师资配备上:安排有一定剪纸特长的教师担任剪纸教学的实验工作进行开发剪纸活动校本课程。其次,时间安排上:由教导处专门将每周三开设为剪纸活动课,保证剪纸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再次,对象和组织上:打破原有班级制,完成由同年级的学生按照自愿参加的原则选修剪纸活动课,形成固定的剪纸班。剪纸校本课程开发在拓宽课程范围、适应学生的个别需要和发挥教师的创新意识等方面显然有着显著的优点。

  三、课程内容

  众所周知,只有当教学内容系统的加以传授时,学生才能合乎目的地有效地展开学习,获得完整的知识,才能得到比较完满的情感熏陶,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我们将传统民间剪纸与中学美术教育进行了整合,在中学美术教育的价值目标下追求民间剪纸艺术的精髓,吸收和借鉴民间剪纸的语言风格、造型手法和表现技法等的基础上融入学校美术教育的方法和价值目标,拓宽剪纸活动内容体系。通过对民间剪纸艺术特点,学生认知接受能力和课程本身严密的体系以及教育的价值等分析,我们对剪纸活动内容进行了系统编排,反复实验研究,在多次筛选与修改,逐步完善,最终设计了剪纸活动课程内容框架体系,即“三维一体”框架体系。“三维”指剪纸的主题性层面、剪纸知识技能层面、学生自身发展层次;“一体”指剪纸活动课程教学的指导纲要。在这个框架体系指导下,我们设计了不同阶段的剪纸活动内容体系,让学生亲近自然、体验生活、认识自我、了解周围世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探索灵活多样,富有实效的剪纸教学方法

  民间传授剪纸技艺让初学者剪熏样(类似复印),强调由临摹起步,先描后画再剪刻的技法,与我们所提倡的剪纸活动教学不太适宜。中学剪纸活动课程教学力求改变单一的剪纸学科知识体系,构建活动课程的思路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体现活动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情感→能力→知识。剪纸教学方法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教师主导型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型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型教学方法。

  1、教师主导型教学方法

  主要指由教师向学生传授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演示法、呈现法等。如讲授法(其结构是讲解----释疑):教师向学生系统地描述剪纸史的发展,分析优秀的剪纸作品,介绍剪纸艺术家的生平,通过教师强有力的情绪作用使学生获得深切感受。教师还可以对一些学生存在的知识问题和现象进行评论和分析,如讲解作业,课堂小结等。

  2、师生互动型教学方法

  主要指借助师生对话与活动,共同思考、共同操作、共同解决问题,痛痛快快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但必须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并具备一定的判断分析能力下,或具备一定的基本技能和相应的操作能力下方可运用,采用写生法、情境法、参观法等互动型教学方法。如情境法(其结构是创设----激发----想象):剪纸教学时,一段录像可将学生带入民俗活动中,一幅剪纸向学生描绘了一段生动的民俗文化故事,都能唤起学生无限的想象……

  3、学生自主型教学方法

  剪纸教学可以通过协作法让学生接受教育,如在创作一幅剪纸作品时,可以让学生运用自身原有的知识与能力创造性自己确定表现主题,根据主题选择素材,将图案剪纸化,学生分工协作,完成作品。让协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升学习效率与学习动机,掌握剪纸知识和技能。

  四、课程的评价

  评价是剪纸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学校验证剪纸活动课程实施的可行性、有效性及教育价值;教师掌握剪纸活动教学计划和目标的实现情况,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学生在及时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认识自我,促进学习。在这一阶段的评价中,我们对剪纸刻的线条、剪纸纹样的运用、画面构图的合理、学生的创意等根据不同的活动要求进行有侧重的评价,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创造能力,同时兼顾学生剪纸的基本功的实践操作。对学生剪纸作品评价,不仅要求教师重视课堂展评、作业批改而且积极创设条件,加强课外展评和比赛。如我们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开设一个剪纸长廊,定期在校园橱窗里登出学生的优秀的剪纸作品;在走廊上悬挂学生的剪纸作品,使校园里的一面面的墙壁“说话”。每学年我们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剪纸活动,如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剪纸文化宣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剪纸交流、展示的舞台。这么一来,即显示学生的剪纸才能,给学生作品进行肯定的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对剪纸学习产生更浓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体验成果的快乐。

2023学年文明礼仪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5

  教材材料:《剪纸》中的部分内容

  主讲教师:美术教师

  授课对象:3——6年级部分学生

  授课时间:每周五第七节课

  课程开发:

  剪纸是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学生应有剪纸的机会。”他认为剪纸可以使学生安静下来,专心致志地干一件事,还可以使他们练出一双灵巧的手,而手巧往往意味着心灵美,这是因为手部肌肉群的训练有利于大脑的开发。小学美术教材也已将剪纸内容列入其中,学生已从美术课上对剪纸有了初步的接触。由于它制作材料、工具极其普通,方法简便,集审美与实用于一身,很多学生都喜爱有加。但现实的局限性无法满足他们对剪纸艺术的了解和更进一步的探究。根据教学的实际,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究、展现个性创造及感受、体验剪纸艺术的平台,我校现已把剪纸作为一门校本课程进行开发、研究,让同学们享受剪纸艺术的快乐。

  一、指导思想:

  继承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文化,更有利于教育教学,同时从自己动手动脑的活动中,体味到生活的乐趣,更加热爱生活,提到审美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构图能力、想象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到,更让学生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对美的追求。

  二、实施过程:

  (一)课程目标

  1、了解剪纸艺术的历史,教育学生继承民俗文化,激发对剪纸艺术的追求。

  2、了解剪纸的相关知识,认识一定的剪纸语言和表现手法;

  3、掌握一定的剪纸(或刻纸)技法;

  4、培养学习兴趣,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提升审美、观察、动手等综合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

  5、发展学生的个性,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快乐,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学习使用的材料

  以剪刀为主,刻刀为辅,自备彩色纸张等。

  (三)学习内容

  第一学期:每节课讲授剪纸文化常识和基本功技法,在以学习简单图案为主,如对折窗花、小动物等剪法。

  第二学期:在学习剪纸知识和基本功的同时,自己创设简单的剪纸图案,进行综合性的训练。

  (四)实施建议

  剪纸艺术的创作、实践活动,它集绘画、手工的教育功效于一体,剪纸有的是天马行空不拘一格,有的又需要一丝不苟,不能有一丝的马虎,有的需要长时间的剪刻,要很大的毅力和耐力。这不仅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而且还是培养孩子细心、静心、耐心的极好方式。

  首先,要积极培养学生对剪纸的兴趣,兴趣是感受力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孩子对剪纸感兴趣了,他才会注意的看,注意的听,耐心的体验、观察、感受,才会对剪纸的感情越深。

  其次,要在引导学生有兴趣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和升华。引导学生了解剪纸的相关知识,教给学生掌握一定的剪纸(刻纸)技法;认识一定的剪纸语言和表现手法;让学生进行剪纸(刻纸)的练习与临摹。

  再次,要开展多种多样的展览,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不断提高。教师的表扬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建立一种自信,而周围同学的赞扬与认可将能在更大程度上给这个学生极大的自信,最终培养学生对剪刻纸这门艺术的基本感觉。

  通过剪纸活动,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提升审美、观察、动手等综合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发展学生的个性,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快乐,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五)评价建议

  1、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在重视教师与他人的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价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采用建立学生学习档案的方式。学生通过建立美术学习档案提高美术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在原有的水平上的发展,有效地提高学习质量。教师通过学生的美术学习档案,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特点,了解学生对美术知识、技能技巧的掌握情况以及在观念和方法上的进步,发现学生的潜能,了解学生在发展中的真正需求,给予及时的指导。

  2、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

  对学生的美术作业应采取多样的评价方法。学生美术作业评价呈现方式可以是分数或等级,可以是评语,也可以采用评语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还可以采用互评或座谈等方式,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最大限度的使学生体验到成就感。

2023学年文明礼仪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6

  第一部分前言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理解国家统一课程纲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教育哲学思想和资源特点且实施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以试图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局限性。以学校为实施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它是作为国家课程的一种重要补充。

  (一)校本课程的性质:

  1、以课程权力的下放为前程。

  2、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是学校的校长和教师。

  3、开发的场所是具体学校能拥有自主权。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

  1、校本课程开发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从学校的发展上来说,也很有必要,只有不断开发,才会体现学校特色。

  3、从学生的发展角度来说,也很有必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4、校本课程开发的优势:

  (1)能够与时俱进地反映时代社会变化和学生需要。

  (2)校本课程开发更贴近实际,具有更多的适应性。

  (3)校本课程开发更能反映课程多元化的趋势。

  (4)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标准

  1、校本课程开发如何关注教师,学校和学生的发展

  (1)关注教师的发展,因为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2)关注学校科特色,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我们紧紧抓住了我校足球、阅读的学科优势,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龙头。

  (3)关注学生的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应该最终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心理念。学生需求什么,我们就开发什么。

  第二部分校本课程的目标

  根据我校校本课程是以足球、阅读为主要内容,根据我们的初步设想,目标确定为:

  1、总体目标

  以课程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

  2、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3)树立健康第一,终生健身的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第三部分

  一、校本课程的评价办法

  按照我校课程开发实施方案中提出的评价设想:

  1、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记录,并作为“十佳学生”评比条件。

  (3)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2、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二、实施建议

  (一)总体思路:

  1、编写教材或讲义2、制定计划(课时)3、落实教师4、分段实施5、考试考核。

  (二)校本课程的课时

  阅读每周1课时足球每周1课时

  三、组织机构

  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卢锋

  副组长:卢丽丹

  组员:徐宏顺庄洁许丽萍甘中华陶丽芳朱家宜

  全体语文教师、体育教师

  四、组织管理

  1、学科根据不同年级开设不同课程。学生可根据不同爱好参加不同课程学习。

  2、学科根据不同年级讲授不同的内容。可以单独开班授课,也可以上大课。

  3、每个学生参加1门以上课程的学习。

  4、学分的记录以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共同负责。

  5、教研组负责编写教材和汇集资料。教务处负责安排教师授课及负责检查和管理,教研组长负责管理记录授课情况。

  第四部分

  一、师资建设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化,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将越来越丰富多样。根据我校在职教师的现状,将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教史的水平。

  1、走出去--参加市内外有关单位组织的培训。

  2、请进来--聘请校外有关师资。

  3、老带新--通过名师带教;培养青年。

  4、自学--通过提供书籍、资料、器材,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二、教材建设

  满足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任课教师进行大量创造性的劳动,以丰富的实践为基础,参考有关资料,自己动手编写教材,学校资助教材的刊印,保证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1、《足球》体育组

  2、《阅读》语文组

  三、相应措施

  1、教科室、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

  2、学校聘请社会有关人员担任部分课程的,邀请领导、专家、到校指导工作。

  3、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必修课程)一样,计入教师工作量,工作实绩载入业务档案。

  4、学校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

2023学年文明礼仪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7

  作为美术课的延伸与辅助的校本剪纸课程,是根据我校的教学实际,通过教编、整合、补充、拓展、对原有的教材的消化与加工、较之更能培养个体差异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充分挖掘我校学生在美术特长方面的潜力,为以后的专业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确保学生的终身审美目标的实现。综上所述,剪纸的根本课程主要特点如下:

  一、开发背景

  我们之所以选择剪纸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内容,是出于以下几点的考虑:

  1、剪纸是我国一种具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奇葩,是最具群众性的、大众艺术形式之一,与民族民俗的关系密切。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剪纸是当地乡民的一种风俗。乡民逢年过节或喜庆活动,都要在墙上和窗前贴上纸花,或大红“喜”、“福”等。小学生都十分喜爱剪纸,加上剪纸工具简单,材料易找,为此剪纸成为学生们感兴趣的活动。

  2、剪纸是一项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具有单纯、明快、朴实、富有装饰性的艺术风格和夸张变形、大胆的构图、简练生动的艺术造型特点。学习剪纸不仅能锻炼学生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力,了解民俗风情、熟悉生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孩子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

  3、学校开展了“剪纸兴趣小组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校形成了一定的剪纸氛围,剪纸活动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家长的认同。

  4、学校在初级阶段开展的剪纸兴趣小组活动,发现一些问题。首先,“兴趣小组活动”侧重于学生模仿操作,少创作性作品,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如何进一步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成了我们必须研究解决的问题。其次,兴趣小组活动缺乏必要的系统性,教学安排缺乏整体的计划,活动比较随意。学生不能有效地展开学习,获得完整的知识与技能,不能得到比较完满的情感熏陶。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剪纸活动进行教学内容的系统编排。再次,兴趣小组活动作为一种课外活动,组织形式上的松散,也难以得到课时上的充分保证。小学剪纸活动课程的开发,纠正了剪纸活动在这方面的不足。

  二、设计剪纸课程目标:

  剪纸是以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与中学美术教育的整合为切入点,拓宽传统剪纸审美文化和表现内容,构建适合学生的剪纸活动体系。通过剪纸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它是指以综合活动课程的方式组织,以活动课程理论指导开展小学剪纸教学。它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强调剪纸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以主动探索、变革、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主体实践活动。

  我们开发剪纸活动课程需要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临摹期:重技能,轻知识;第二阶段为萌芽期:从临摹转向创作,主要分根据剪纸艺术本身的层次性以及学生心理发展阶段,可设立剪纸初级班和高级班。初级班要求能掌握剪纸艺术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技法,能够“临作”。高级班则在此基础上,能够“创作”;第三阶段为成长期:既重视剪纸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又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意识。我们进行了研究,进一步发展剪纸校本课程。

  开设剪纸活动课,把“剪纸”引入课堂。

  以往剪纸兴趣小组活动明显缺乏必要的系统性,教学安排缺乏整体的计划,活动比较随意。因此,学校领导和课题组成员一起对“剪纸”校本课程的可行性做了理性的分析,对剪纸活动教学进行了系统安排。首先,师资配备上:安排有一定剪纸特长的教师担任剪纸教学的实验工作进行开发剪纸活动校本课程。其次,时间安排上:由教导处专门将每周三开设为剪纸活动课,保证剪纸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再次,对象和组织上:打破原有班级制,完成由同年级的学生按照自愿参加的原则选修剪纸活动课,形成固定的剪纸班。剪纸校本课程开发在拓宽课程范围、适应学生的个别需要和发挥教师的创新意识等方面显然有着显著的优点。

  三、课程内容

  众所周知,只有当教学内容系统的加以传授时,学生才能合乎目的地有效地展开学习,获得完整的知识,才能得到比较完满的情感熏陶,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我们将传统民间剪纸与中学美术教育进行了整合,在中学美术教育的价值目标下追求民间剪纸艺术的精髓,吸收和借鉴民间剪纸的语言风格、造型手法和表现技法等的基础上融入学校美术教育的方法和价值目标,拓宽剪纸活动内容体系。通过对民间剪纸艺术特点,学生认知接受能力和课程本身严密的体系以及教育的价值等分析,我们对剪纸活动内容进行了系统编排,反复实验研究,在多次筛选与修改,逐步完善,最终设计了剪纸活动课程内容框架体系,即“三维一体”框架体系。“三维”指剪纸的主题性层面、剪纸知识技能层面、学生自身发展层次;“一体”指剪纸活动课程教学的指导纲要。在这个框架体系指导下,我们设计了不同阶段的剪纸活动内容体系,让学生亲近自然、体验生活、认识自我、了解周围世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023学年文明礼仪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8

  一、课题的提出

  从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入手,让学生从小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做事,是我们上个学年实施《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这一省德育课题,对我校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新探索。该课题得到了华南师范大学郑航博士、《小学德育》杂志王清平主编、区科研室冯毅、曾秀华主任、容桂教育组胥执纯老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我校在前一阶段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师们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循序渐进、更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具有连续性、完整性的教育训练,也为了拓展更加广阔的教育空间,我们拟将“文明礼仪教育”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进行开发、进一步完善,确定以“家庭礼仪”、“校园礼仪”和“社会礼仪”为主要内容,从一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渐进的文明礼仪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学生带入现代文明(良好人际关系)的殿堂,以此促进我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及健康人格的更好形成,更好地养成文明的校园风貌,以期高效地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取得更可喜的阶段研究成果。

  二、理论依据和研究意义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和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们期望通过新理念的教育、新视角的礼仪课程教育,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探究出一系列切合学校实际的礼仪教育新途径新方法的德育模式,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我校地处环境复杂的容桂中心地段,社区中各类闲散、外来人员多,难免对学生的精神风貌起负面影响。在学校,有的同学任性散漫,唯我独尊,学生在与教师交往时缺乏良好的礼仪规范;在社会或家庭中,怎样尊老爱幼,怎样与熟人或陌生人打交道,怎样着装,怎样待客做客,怎样遵守社会公德等等显得比较薄弱。因此,开设文明礼仪教育课程符合我校校情的需要。

  三、课题的界定

  礼仪课程是通过传授礼仪知识,培养学生文明素养、养成学生良好礼仪行为的课程,是一门通过模拟生活情境,实现学生文明礼仪知、情、意、行的统一的课程。

  四、课程目标

  总目标:旨在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修养,展示他们学习礼仪、实践礼仪的风采,着力塑造讲文明、重礼仪,团结友善、乐于助人的南环学子形象,提升我校学生的整体素质。

  具体目标:教会学生必要的礼仪知识,并通过动作行为和言语行为,在对自我,对别人两种对象,在学校、家庭和公共场所三种场合,在衣、食、住、行四种生活内容的多维领域中习得和运用礼仪智慧,使自己成为一个精神饱满的、情绪愉快、人际关系协调、言谈举止受人欢迎,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的人。

  五、课程的内容

  课程内容包括三个单元:“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课程内容虽然分为三大单元,但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交叉进行。)

  1、“校园礼仪”(此单元为1—2年级学生重点训练内容)

  课程内容: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学会请教学会商量学会倾听学会劝阻学会合作学会感恩学会师生间的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校园常规礼仪,使同学之间能够以礼相待,和睦相处,团结协作,互助互爱;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使师生间交往自然亲切,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

  2、“家庭礼仪”(此单元为3—4年级学生重点训练内容)

  课程内容:做客礼仪迎宾礼仪待客礼仪祝贺礼仪邀请礼仪服饰礼仪睦邻礼仪敬亲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家庭常规礼仪,上、下代人加强沟通,消除代沟,享受温馨、美满的家庭生活。

  3、“社会礼仪”(此单元为5—6年级学生重点训练内容)

  课程内容:问路礼仪乘车礼仪购物礼仪影剧院礼仪交通礼仪网讯礼仪外出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社会常规礼仪,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让自己处处受到欢迎,得到尊重,使自己的社会生活充满快乐,从而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通过三个单元的礼仪课教学,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生活、交往,以及如何热爱生活、感恩父母、老师、学校、祖国,树立远大目标和增强自信,做文明有礼的南环学子。

  六、课程的实施

  礼仪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学习基础,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将“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三个单元交叉进行,各年段分别有重点。每一个单元都是以“交往礼仪”为切入口,以发动学生家长积极参与研究为突破口,突出“社交技能”的主题。

  1、专项课程设置。

  每班每周安排一个课时上礼仪课。教师通过课堂主阵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粗通礼仪知识,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从整体上让学生的文明礼仪风范得到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一般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2、学科渗透。各科教学之中继续渗透文明交际礼仪的知识,切合时机地进行文明行为礼仪的引导与教育。

  3、课外实践:①调查走访:走访宾馆酒店、商场超市等服务性强的单位,学习有关礼仪知识。②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上网、上书店及图书馆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拓展知识。③竞赛展览:举行邀请函设计活动、感恩语言描绘活动、手抄报评比活动,指导学生动手实践,锻炼能力。④角色体验: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社会角色的富有特征的工作生活,如“小小售票员”、“小小服务员”“我是家里小主人”、“小导游的一天”等,感受不同角色的礼仪规范。

  七、教学原则

  主体性原则:满足小学生多方面的精神和身心发展的需要,激发小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开放性原则;借鉴各种教育理论,吸取百家之长,突破那些束缚学生个性、阻碍学科沟通和开放的程式,解除那些看似天经地义实则毫无意义的“教学规则”,构建灵活、高效、有序的教学规范。

  实践性原则: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无论是课堂内还是课堂外,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其才华,培养其能力。

  合作性原则;倡导宽松、民主、开放的合作气氛,使师生的活动处于协调和谐的状态,倡导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在多重交往中发展自我。

  活动性原则:通过各种生动、形象、有趣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意识,养成文明礼仪习惯。

  趣味性原则:通过有趣的情境模拟,教会学生礼仪知识,让学生在欢乐中学做文明人。

  灵活性原则:对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的教育内容和要求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要灵活掌握。教师对同一年龄段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个别辅导。

  八、课程评价

  评价内容以目标为依据,引进学生评价主体,引发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感,特别强调评价的“多元化”与“过程化”“动态化”这三大主题。

  1、评价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纬度:

  ⑴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者可以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分别对孩子在校、在家、在社区的劳动礼仪、交往礼仪、交通礼仪作出评价;

  ⑵评价手段多元化——可采用调查、访问、报告、情景模拟、编导表演等对学生礼仪的修养进行亮分;

  ⑶评价内容多元化——涵盖知、情、意、行四方面;包括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及思维的创新性、成果展示方式的独到性等方面。

  2、注重“过程化”评价

  教师用于评价学习过程档案的标准可以包括“量化的分数”(是指采用定量计算的方法,即搜集数据资料,用一定的数据模型或数学方法,做出定量结论的方法)与“质性的评论”(指对不便量化的评价对象,采用定性的方法做出价值判断);从理想的角度看,应该有与被评价学生对应的参照标准。如:其他同年级的学生、学生过去的表现、在礼仪方面具备表率作用的社区人士的期望等。

  3、注重“动态化”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是为了激励和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因此,我们须注重建立动态评价机制,应该做好如下两方面的工作:

  1、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当中,应当以激励性的评价为主,及时发现、发挥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评价。对学生独创性的思维、见解要加以肯定、赞扬,号召大家向他学习等等。

  2、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有关社区人员,对《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实施情况要给予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等等。学校、教师要重视来自听取并研究各方面的意见与建议,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完善与实施。

  九、课程管理

  (一)组织管理

  建立课程管理组织网络,明确工作职责。

  1、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杨锦洪校长、曾素芳副校长

  副组长:肖秦湘主任

  2、子课题组组长:

  1—2年级黄雪华汤肖颜

  3—4年级吴瑞仪张秀红

  5—6年级罗巨明董青

  (二)师资管理

  教师配备

  礼仪教育是德育的延伸和拓展,是“德育课堂”的阵地之一。任教礼仪学科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规范,丰富的德育教育经验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学校组织具备相关条件的教师担任各年级礼仪教学工作,开展礼仪活动,保证礼仪学科教学质量。

  加强培训

  加强礼仪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管理的关键。采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