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感动中国人物库尔班·尼亚孜先进事迹学习心得(通用19篇)
2023感动中国人物库尔班·尼亚孜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1库尔班·尼亚孜,男,维吾尔族,1964年5月生,中共党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什县依麻木镇国语小学校长。
20xx年5月,库尔班·尼亚孜在家乡创办国语小学,让维吾尔族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从小在孩子心里种下民族团结的种子,引导他们增强国家认同,走向包容多元的未来。
办学校是库尔班·尼亚孜的思想领悟。大学毕业后,他开过超市、饭馆、药店,渐渐地意识到,吃饭喝药只能满足身体的需求,解决不了精神的匮乏。一次,一位老奶奶带出水痘的孙女来他药店买药。他告诉老奶奶要如何治疗,却遭老太太斥责:“我的孩子长得太漂亮了,被人嫉妒,遭了诅咒才变成这样。”事情遇多了,库尔班·尼亚孜下决心拿出全部积蓄,创办依麻木镇国语小学,希望带孩子增长知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依麻木镇99.5%的人口是维吾尔族,绝大多数人不会说汉语,没人愿意将孩子送到国语小学,也很少有人愿意到这所没有编制的民办学校当老师……面对重重困难,库尔班·尼亚孜咬牙坚持了下来,他坚信:只有语言通,才能感情通;只要语言通,就能心灵通!他不是在帮助谁,而是在和孩子一起创造感情相通、心灵相通的未来。20xx年来,他赢得了当地家长的认同,1190名少数民族学生因接受依麻木镇国语小学的教育而改变命运,走向更加广阔的人生舞台。
除了尽心办学,库尔班·尼亚孜还是位“热心肠”。办学20xx年,为近100名家庭困难的学生免除学费,为没钱治病的汉族同胞送去“救急金”。汶川、玉树地震发生后,他带头捐款1万元,并动员全校师生募捐,身体力行地影响学生,在他们心里种下善良的种子。20xx年9月,一位大学毕业生因身体残疾找工作屡屡碰壁,库尔班·尼亚孜在了解情况后立即决定录用他。只要库尔班·尼亚孜能够帮上忙,他就会尽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
库尔班·尼亚孜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好老师”称号。
2023感动中国人物库尔班·尼亚孜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21964年5月我出生于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依麻木镇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86年毕业于新疆大学中语系,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当了一名教师。20xx年,我创办了依麻木镇国语小学。
亲身感受文化的差异
在大学里面我读的是汉语言专业,与汉族群众交流没有语言障碍。但我又想去内地看看,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发展变化。1998年,我停薪留职到内地做生意。我去过全国的好多地方,销售过药品,做过小商品批发。我一边做生意,一边观察所到过的每一个地方,沿海发达城市对我的思想冲击特别大,那里的人们思想观念开放,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快,特别勤奋,能吃苦,工作效率高,非常重视教育,科技、文化都很先进。在外闯荡了两年,20xx年的时候,我带着积蓄回到了阿克苏,开了一家私人药店和一家义乌小商品批发城,还在我的家乡乌什县依麻木乡开了超市和药店。
因为做生意的原因,我接触到了很多的维吾尔群众,他们中很多人一辈子没有走出过乌什县,甚至没有走出过依麻木镇。在他们眼里,世界就是几亩地、几只羊,从家门口流过的托什干河就是天底下最宽广的河流。在我开药店的时候,遇到过一个老太太带着自己的孙女来药店买药,我看见那个孩子在出水痘,小脸儿已经惨不忍睹,就赶紧告诉老太太要如何治疗,谁知老太太却斥责我,她说:“我的孩子长得太漂亮了,被人嫉妒,遭了诅咒才变成这个样。”
在这样一个宗教氛围比较浓厚的地方,父亲因为在一次封斋期间吃了一块馕而受到排挤,1999年父亲去世时,宗教人士甚至不愿意来家里做仪式。
我遇到了很多这样的事情,我深刻地意识到,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科学文化的落后,严重制约了人们思想解放,打针吃药只能解除身体上的病痛,却治疗不了精神的匮乏和思想的愚昧。
心灵震撼,萌生办学念头
我把在内地的亲身经历和回到家乡的所见所闻做了对比,使我深刻认识到了新疆和内地之间的差距,其实这个差距就是教育的差距。要想让家乡的人们早日摆脱贫困,过上高品质的生活,就必须通过先进的教育来实现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有一天,在去县城的班车上,我碰见了3个背着书包的孩子。那时天色已晚,我很好奇地问孩子们:“你们这是到哪里去?”孩子们答:“我们去学校。”我很纳闷的说:“乡上就有学校啊!”3个孩子声音提高了几度:“我们在乌什县上汉语学校。”那一瞬间,看着孩子们骄傲自豪的神情,我一下子茅塞顿开,猛然间萌生了要在乡里办一所汉语学校的想法。
经过在内地的打拼和回家后做生意,我积攒了一些积蓄,在得到家人的支持后,20xx年5月我拿出60余万元投资兴建依麻木镇国语小学。那时候,依麻木镇是一个宗教氛围比较浓厚的乡镇,办一所国语小学,压力不言而喻,一时间非议四起——镇里为什么无偿划拨土地给他办学校?库尔班有钱没处花了?办什么办“国语学校”!死后“胡达”不要他。顶着这样的压力,我还是义无反顾的创办了国语小学。学校是办起来了,又一个严峻的问题放在我的眼前——那就是招生难的问题。那些日子,我每天带着一名汉族老师深入农户家中做宣传,通过耐心细致地劝说,采取先上学后缴费,对贫困户、特困户的孩子实行半价、免费等优惠政策,最终总算有100多名维吾尔族学生报了名。但是其中有一部分家长提出条件:“库尔班,你一定要请维族老师来给孩子教汉语。”从事过教育工作的我却认为,只有让汉族老师来授课,这些孩子才能学到纯正的汉语,才能打好牢固的基础。终于开学了,这件事轰动了十里八村,有一部分人专程赶着毛驴车来看稀罕。
初见成效,深化民族团结情
20xx年8月20日学校正式开课。当聘用的汉族老师站在讲台上时,一些家长意见颇深,甚至担心汉族老师打他们的孩子。几天下来学校的学生由最初的100多人减少到50多人,还有一些家长送孩子进教室后,仍站在教室外看汉族老师如何教他们的孩子。一天,两天,三天……家长们终于放心了。直到20xx年11月人数才固定在80人左右。经过不断的努力,国语小学越来越壮大,相继开设了学前班和一至六年级,共十三个班级,有850名学生和28名汉族老师。一些较远的村也将学生送过来学习国语。
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汉族教师和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在一起,活动在一起,生活在一起。这样既方便教师给孩子们教授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学习教师身上良好的生活习惯。汉族老师十二个小时“泡”在学生中间,业余时间老师们就和孩子们沟通交流。爱其师,信其道,久而久之,便在校园中形成了师生之间互助、互学、互信的浓郁氛围。全校师生过春节,一起吃饺子;过端午节,一起吃粽子,中秋节一起吃月饼。在校园中,我们要求学生衣食住行全方位、全天候使用国语,建立孩子们的国语思维习惯。
我们很重视对孩子们的国学教育,在学校教孩子们跳秧歌、打快板、唱京剧和豫剧,感受国学文化的魅力;背诵《论语》《三字经》《弟子规》等书籍,学习国学文化的精髓。通过国学课堂让孩子们感受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既丰富了孩子们的娱乐生活,又可以让孩子们时时刻刻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终认同中华文化,成为民族团结的小主人。
硕果累累,树立民族团结典范
20xx年来,先后共有七届340多名学生从国语小学毕业,257名学生考入了自治区内初班和北京、上海等地的内地新疆高中班。20xx年高考,一位世代为农民家庭的依麻木镇维吾尔族孩子——穆萨·图尔贡被清华大学录取了,全地区为之沸腾。在谈到高考感言时,穆萨·图尔贡深情地说:“我能考上理想的大学,主要得益于在依麻木国语小学打下了良好的语言基础。如果当年不是在国语小语上学,我可能会辍学,和同龄人一样早已结婚生子,一辈子也走不出小村庄。是乌什县依麻木镇国语小学让我明确了人生的方向,我永远感谢依麻木镇国语小学!”
依麻木镇国语小学名声越来越大。一位曾经反对过办学的宗教人士把自己的孩子也送来了。他来的时候有些难为情,也有些担心,怕被拒绝,但是我很爽快地收下了他的孩子。现在,这位宗教人士成了国语小学的义务宣传员。
教育是光,光明多了,黑暗就少了;依麻木镇很小,世界却很大。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要让我家乡的孩子们走出这一方封闭的小天地,走向外面的世界,跟上现代化的脚步。
一滴水只有汇入海洋才能获得永久的生命,维吾尔族只有融入到中华民族大家庭才能得到永续的发展。
2023感动中国人物库尔班·尼亚孜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3作为从家乡走出去的第一个大学生,库尔班·尼亚孜当过教师,开过超市、饭馆和药店,跑过全国许多地方,后来他逐渐意识到,打针吃药只能解除身体上的病痛,却治不了精神的匮乏和思想的愚昧。经过较长时间的观察与反复权衡,20xx年5月,库尔班决定在家乡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开办一所国语小学。
前进镇99.5%的人口是维吾尔族,绝大多数人不会说国语。国语小学创办之初,没人愿意将孩子送到学校,他就带着一名汉族教师挨家挨户动员。一些家长被他的执着所感动,80多名学生报了名。
国语小学是一所民办学校,教职工没有编制,除了正常上课的8个月,其他4个月教师们还得出去找工作;而且这是一所寄宿制学校,教师每周一到周五都要跟孩子们一起在学校度过。建校20xx年来,学校先后有200多名教师流失。几乎每个学期开学前,库尔班都要忙着到处招收新教师。尽管困难重重,但他却咬牙坚持了下来。库尔班常有不被理解的痛苦,但他办学的信念却始终没有动摇。因为他坚信:只有语言通,才能感情通;只要语言通,就能心灵通!
功夫不负有心人。20xx年以来,国语小学累计考上内初班的学生达到257名,录取率接近80%。国语小学的每个孩子都是维吾尔语、国语的双语翻译,他们正越来越多地走出偏僻的乡村,走向更加广阔的人生舞台。20xx年,国语小学第一届毕业生穆萨·图尔贡以701分的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国语小学也荣获了“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焦点访谈”等栏目相继专题报道。
“从小就要在孩子心里种下民族团结的种子,用传统文化和国语教学帮助他们走向未来。”库尔班始终这样认为,也一直是这样做的。
办学20xx年来,库尔班一直摸索着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孩子们学习中华优秀文化的兴趣。如今,国学文化已成为这所乡村小学的必修课。学校教室墙壁上贴满了中华文化挂图,教室里摆放了各式各样的瓷器,《花木兰》《红灯记》《沙家浜》这些豫剧、京剧经典名段每个学生都会唱。库尔班说,学好中国历史,孩子们才能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语小学还教孩子学唐诗、背《三字经》,过端午节、中秋节时,学校还给维吾尔族学生发月饼、粽子。随着学校少年宫的投入使用,孩子们还学起了书法、二胡、古筝,进一步培养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
库尔班不但关心教学,而且还是位十分关注社会公益的热心肠。办学十几年来,共为近100名家庭困难的学生免除学费10万元。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发生后,他第一时间捐款1万元,动员全校师生捐款,到集市募捐,共筹集善款1.8万元送到了地震灾区。通过这样的公益活动,进一步培养孩子们热爱公益、感恩社会的精神。
2023感动中国人物库尔班·尼亚孜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4五星红旗在奥运会的赛场上又一次响起来了,我那颗激动心也跟着飞扬起来了。
看着12个美女,她们身着中国红的运动服,胸前挂着金光闪闪的金牌,手里拿着奥运会的标志物,那神采飞扬的情态简直让我羡慕,让我鼓掌,让我的心儿飞翔。
回顾这些年来她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多此激励我走过坎坷,走过泥泞,走过风雪。
今年的暑假我跟随着女排的身影,和他们一起决战了小组赛,四分之一决赛,半决赛,今天的决赛。女排的精神依然在姑娘们身上闪烁:责任降临用肩扛起,对手凶猛智勇还击,打倒了再爬起来迎战,抓住机会猛了反击,一轮轮的对战,一场场的较量,一次次的置换,一天天的煎熬,他们在场上的姿态是昂扬的,信心十足的,让国人看这就心安。
那个郎指导,手握圆珠笔一点点的圈画勾勒,她是在在针对球的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她站起来了,她的右手中指向了左手掌心,她申请了暂停,她把刚才自己观察到的球情和队员进行了现场指导,就是这一指导往往场上就出现了转机,队员们由衷的佩服,分数显示出她的判断力,当发现个别球的意外情况时,她会声嘶力竭的呐喊,知道她的队员听见了她的声音,你看,她又拿起水瓶喝水了,那是在湿润那嘶哑的喉咙。
联系她知道的三界奥运会,取得的成绩时三连冠,有人称她是郎帝导了。
是呀,三连冠,这在奥运会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更何况她是领着一个12人的队伍。
中国女排的三连冠,这个成绩的取得传承了华夏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在关键时候压不弯,踩不扁,挤不碎,打不垮,顶得住,抗的起。
中国女排我向你致敬!
2023感动中国人物库尔班·尼亚孜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56月16日上午9时至17日凌晨5时,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凌云县遭遇强降雨,持续暴雨引发山洪,黄文秀在抗洪救灾途中不幸遇难。黄文秀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之后,回到家乡百色支援建设,成为广西百色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的第一书记。(6月24日,光明日报)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看完各家媒体对黄文秀事迹的报导,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现代社会发展的节奏太快,快到很多人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初心,甚至不知初心为何物。可能多数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孩提时代,说起自己的人生理想,那一定是要成为伟大的数学家或者科学家,为整个人类的发展做贡献。而随著年纪的增长,思维以及认知的具化,理想渐渐成为考一所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经济独立、独善其身.......所有生活的零碎,都不再能够拼凑得起最初梦想的蓝图。也许是因为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越来越浅薄,也许是因为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也许是对于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的认知超越不了“小我”。而黄文秀的事迹,正是能够让我们在感动、感慨的同时,从这些情感碰撞中再去找到自己的初心,用榜样的力量荡涤灵魂、砥砺初心、呼唤担当。
时代呼唤党员干部的担当。黄文秀在扶贫日记中写道:“一位世界著名的社会学家说过,‘一个国家的落后在于精英的落后,而精英的落后在于嘲笑民众的落后’,我们党深刻明白这个道理,从而提出要教育扶持一批人脱贫,并且扶贫要扶志和扶智,这样一个切实为群众谋发展、谋福利的党,我怎么能不响应号召呢?”广大党员干部,在开展扶贫工作中,更是要以身作则,树立为人民服务、建功立业的决心和信心。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要不得,畏手畏脚怕出错而不做事要不得,纸上谈兵不深入群众、不深入基层调研要不得,“数字”脱贫和虚假脱贫更要不得。我们肩上担负着使命、责任、信仰、人民群众的期望而负重前行,前行的路上或许荆棘满布,或许有过不被理解、不被接纳,但又何足无惧,当一个人的思想强大到足以凌驾时间与空间,当一个党员干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作为自己的追求,忘“小我”而追求“大我”,便可以做到宠辱不惊,便可以做到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时代呼唤青年一代的担当。现在很多青年学生从小就生长在两代人给他们搭建起的“温室”里,对于人生的规划可能更多的在于实现自我。因此,“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种在少年时代就树立起来的宏伟志向、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终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对青少年的核心价值观引导中显得尤为重要。黄文秀身为北京师范大学的硕士毕业生,毕业后没有贪恋大都市的繁华,没有衡量个人的得失而选择一条可能更开阔、更安逸的道路,而是选择回到家乡、反哺家乡、建设家乡。笔者认为,黄文秀事迹也应该宣传到更多的学校、更多青年学生的视线,不是说简单的鼓励广大青年到基层去工作,而是为了引导青年一代的价值观,是要他们博览群书、全面发展、求真务实、不断增强自己的综合素养,引导他们树立更远大的人生理想,为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由此,国家才有希望,民族才有未来。
2023感动中国人物库尔班·尼亚孜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6朱丽华双目失明,却为他人带来光明未来。28年来,她捐款373万元,资助了寒门学子480人次,还带动了100多名残疾人就业。她先后获得了“全国自强模范”“浙江省道德模范”“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等30多项荣誉。
9月21日,初心榜样朱丽华的事迹见诸报端,朱丽华用初心书写的大爱故事震撼了嘉兴人。“自己少花一元钱,就能多捐出一元钱。”“让帮助过的人活得有尊严,是我最大的快乐。”“我的财产、我的器官、我的一切都将捐献给社会。”她的肺腑之言,湿润了读者的眼眶,也映照了红船旁一名六旬党员的信仰之光。
9月29日下午,市委书记张兵专程来到南湖区丽华推拿诊所,看望慰问盲人党员朱丽华,并向她送上了鲜花。
10月10日,中共嘉兴市委作出决定,在全市广泛开展向朱丽华同志学习的活动。嘉兴全市掀起了一股向朱丽华学习的热潮。
从报纸到电视、新媒体,朱丽华这个名字被印刻在人们眼中、耳中、心中。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心有大爱、乐于奉献的她,成了全社会的榜样。张兵先后两次就朱丽华的报道作出重要批示,倡导全市共产党员和各级干部认真学习。
10月16日开始,朱丽华一次又一次走上宣讲台,将她的初心和梦想娓娓道来。从市区到县(市),从机关到学校,从部门到街道……人们一次又一次被她感动,热泪盈眶。
被她的事迹吸引而来的,还有新华社、央视、中新社、浙江日报等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她的事迹也从嘉兴传播到全省,乃至全国。
10月27日,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暨第三届全国残疾人展能节在嘉兴开幕。朱丽华的事迹在残疾人之间口口相传,国务院和中残联、人社部等国家相关部委的领导接见了朱丽华。
褪去榜样的光环,朱丽华依然是残疾员工的好所长,是贫困学子的好妈妈。有人想来诊所看望她,都被她一一回绝,“如果听了我的故事有感触,不妨将爱心传递,多关注身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几天前,朱丽华在前期捐款333万元的基础上,向嘉兴市民政局发起的“暖巢行动”汇去了一笔40万元的善款。40万元,相当于她为顾客推拿6600多次。她要为低保家庭改善生活环境,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而她对于自己,依然苛刻,不论走到哪里都穿着同一件红色外套。
爱心使者,是她对自己的定位,也是她给人留下的最深的印象。前天,朱丽华获评第六届“浙江慈善奖”。手握爱心形状的奖杯,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我将坚守初心,继续传递温暖和爱。”
2023感动中国人物库尔班·尼亚孜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7翻开毛卓云20xx年来记下的5大本共10余万字的工作日记,记者看到了他与涉艾在押人员的一次次交往,为企图闹事者感到愤怒,也为巧解难事感到欣喜。他把在押人员思想感情变化、行为转化成果等都记录下来,分析成功案例。仅对一名命案在押人员的详细分析,就有10篇之多。据此,他归纳总结出涉艾在押人员管教工作“五心法”,即近心法、正心法、劳心法、破心法、宁心法,为浙江省特殊监管对象管理工作提供经验遵循,并在全省公安监管系统推广。
“所谓破心法,就是要找准沟通交流的切入口,有效打开在押人员心结,达到教育感化的效果。”毛卓云说。29岁的瘾君子小古因抢劫一家珠宝店被抓,入所体检时被查出染上了艾滋病,心理一度接近崩溃并试图自杀。毛卓云一次次和他耐心交谈,但小古根本听不进去。毛卓云从其同监室人员处了解到小古为自己做过的事感到后悔,想进行“救赎”,所以才有绝食的想法。毛卓云便用整整一天时间与他谈心,告诉他“做好事就是救赎”,让他每天打扫监室。终于有一天,小古想通了,对毛卓云说:“我要好好劳动,好好活下去。”
20xx年年底,浙江省公安厅命名授牌“毛卓云工作室”,毛卓云却坚持挂上“红丝带工作室”的牌子。在毛卓云眼里,这些在押人员不仅是嫌疑人,也是病人,惧怕病魔,更害怕冷漠;渴求被治愈,也渴求被关爱。毛卓云还组建了“关爱会”微信群,20余名曾经的在押人员是群成员,他们共同探讨最新的艾滋病医疗信息,分享生活感悟,彼此传递着正能量。“看到他们开启全新的生活,是我最开心的事。”毛卓云说。
当记者问他如此坚守的初心源自何处,老毛想了想说,18岁从军时亲人写给他一句诗“不要空言了了事”。他还说,实实在在做事,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就能成为专家。
2023感动中国人物库尔班·尼亚孜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81981年11月16日傍晚,全国人民守在黑白电视机和收音机前,此时,第三届女排世界杯的决赛正在日本大阪体育馆进行,中国队对阵东道主日本队。在主场球迷震耳欲聋的呐喊声中,一个叫郎平的北京女孩扣下了最后关键一分,中国女排3∶2艰难获胜拿到世界冠军。
中国女排7战7胜,首夺世界冠军,实现三大球历史突破。
让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的是,这仅仅是一段传奇故事的开端。1981年在日本世界杯夺冠后,中国女排接连拿下了四个世界冠军:1982年第九届世界排球锦标赛冠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金牌,1985年第四届世界杯冠军,1986年第十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
这五支冠军队伍里,始终都有郎平的身影——前四年,她是队内的头号主攻手,1986年,她以助理教练身份出征。
取得这样梦幻般成就,郎平靠的无非是一个“拼”字。
“我记得特清楚,我们一进体育馆,墙上就挂了大标语,卧薪尝胆,打败日本韩国。”郎平说。
“每天就是三点一线,训练场、食堂、宿舍。”年轻的郎平知道,“你不比人家多付出,不这么艰苦地去训练,你就赶超不了别人。”
正是凭着这股刻苦劲,郎平包揽了三大赛的冠军MVP(1982世锦赛,1984奥运会,1985世界杯),也让她赢得“世界第一主攻手”称号,成为球迷口中的“铁榔头”。
2023感动中国人物库尔班·尼亚孜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9“女排精神,洪荒之力!”“中国女排一直是我心中的神!”“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么一定是中国红”……当近10亿中国观众聚焦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当全世界华人瞩目这场意义远超体育竞赛的巅峰对决,一份久违的感动像闪电击中亿万观众,一股雄奇的力量穿越重洋,叩响每个中国人的心扉。
中国女排再夺奥运冠军,让人忆起曾经的光辉岁月。35年前的冬日,女排姑娘首次荣获世界冠军。咚咚的“铁榔头”,敲响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战鼓,提振了中国人的精气神。这支光荣的队伍不仅是竞技舞台上一张亮丽的国家名片,更成为无数中国人的励志榜样。“三连冠”“五连冠”,在那个国门刚刚打开、人民呼唤精神力量的时代,中国女排以她们无畏的拼搏精神跨上巅峰,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能行”。在那个改革开放大幕初启、中国奋力追赶世界的时代,女排精神如同一面旗帜,让世人看到中国的集体主义、爱国精神、自强意志,能达到怎样的高度、能创造怎样的奇迹。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女排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成为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价值标签。
时光流转,世事沧桑。30多年来,女排姑娘有过成功登顶的荣耀与辉煌,也有过跌入低谷的徘徊和迷茫。但“跌的有多深,反弹就有多强”,正如主教练郎平所言:“中国的女排精神与输赢无关,不是说赢了就有女排精神,输了就没有。要看到这些队员努力的过程。”坚守为国争光的梦想,永葆求新求变的精气神,不忘初心,与时俱进,用专业素养提升实力,以开放包容博采众长,靠苦干巧干赢得竞争,这是新时代女排精神的丰富所在、持久魅力所在、深刻启迪所在,也正是新长征路上的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力追上时代的底气所在、力量所在。
历史是现在跟过去之间永无止境的问答交流。今天的中国,时代正打开一幅全新的场景,冲顶更需要坚强的意志、精神的伟力。面对决胜全面小康的艰巨挑战,面对困难众多的经济新常态,我们依然要发扬历久弥新的女排精神,去解决众多“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去化解“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风险,去应对暮气日长、锐气渐消的挑战,为民族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动力。
“再难的逆境也绝不言弃”,“可以被打败但是绝不会被打倒”,“哪有什么洪荒之力,不过是在咬牙坚持”,中国女排正是凭着这样的执着勇毅去拼搏去奋斗。今天,啃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硬骨头,涉过经济转型升级的险滩,都需要发扬女排精神,去把困难踩在脚下,把责任扛在肩上,把梦想化作风帆。
壮哉,女排精神!加油,中华儿女!
2023感动中国人物库尔班·尼亚孜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10直到现在,叶连平还住在三十年前的旧平房里,身上穿的也是打着补丁的衣服。他的家中,很难找到一件像样的家具,基本上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在留守儿童之家的图书室里,还放着老式的菜橱,菜橱里摆放着有些陈旧的中小学必读书本。
叶连平的节俭朴素众所周知。为了省路费他常常骑车去7公里外的镇上买菜,去周边的南京、芜湖等地,他也是骑着自行车。叶连平在讲台书写板书时,抬起的胳膊露出了他穿了多年打补丁的衣服一角。记者问他为什么不穿一件新衣服,他说:“衣服不过是用来遮体的,没必要太讲究,钱应该花在刀刃上,而不是在这些吃喝穿着上。”他指着教室后面桌子上的一台复印机,“你看花钱买这个就值,好几千呢。”那一刻,叶连平竟露出孩子般的得意。
除了义务辅导学生,免费为贫困留守儿童提供吃住,十几年来叶连平还经常自费带学生到南京、合肥,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烈士陵园等,每年春秋各一次,每次外出经费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元,都是叶连平自己掏钱。开始连老伴都不理解,叶连平说:“都是我的孩子,他们家庭困难,我能不帮一把?”
5年前,叶连平不慎被电动车撞伤,从那以后叶连平经常摔倒,最后被查出脑溢血加脑膜炎。手术后住了四天院,他就要求出院,一周后到医院拆线,不光是心疼住院费,“孩子们还等着我呢!”因为伤势未痊愈,腰根本直不起来,他就坐在板凳上给孩子们讲课、批作业。
20xx年,叶连平拿出2万多元积蓄,在社会各方的支持下,成立了叶连平奖学金基金,用于奖励优秀学生,资助困难学生。成立至今,奖学金已连续发放了7次,累计发放10万多元,奖励、资助了132个孩子。
在叶连平精神的感召下,社会各界和他的部分学生,也纷纷加入到基金会。
叶连平告诉记者,他已安排好了自己的身后事。百年之后,他会把积蓄全部捐给叶连平奖学金基金,把遗体捐献给医学院,供学生学习解剖。
“我希望呼出的最后一口气是在讲台上。”叶连平说。
结束对叶连平的采访,抬头看天,繁星闪烁。
叶连平,一束萤火虫般的亮光,照亮了乌江边上小村庄,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力量,也看到了乡村的希望。
2023感动中国人物库尔班·尼亚孜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11最初,其实没人看好苏炳添。他的身体条件并不优越。小时候在体校,甚至曾因身材矮小,而遭遇教练劝他离开田径队。从10秒59到9秒99,苏炳添用了整整9年。
我们总以为天才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生来就是天才。殊不知,那个在舞台上闪着光的人,他在灰暗的角落遭受过多少寂寞,付出了多少无人问津的努力,又耐受了多少回脱胎换骨的自我蜕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正是因为从父母眼中看到了光,孩子未来的模样才被被慢慢点亮。就拿运动健儿来说,如果您也想让孩子拥有良好的运动习惯,终身锻炼,终身成长,在家庭中也不能忽视体育的重要性。
首先父母要有体育锻炼的爱好,定时拿出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进行体育锻炼,只依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父母要有良好的体育习惯,以自己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带孩子多进行体育活动,培养孩子良好的体魄与身体素质。
其次,体育锻炼是提升孩子意志力、自制力的重要方式,当然,这需要家长充分引导,以身作则!孩子由于还处于未成年阶段,对待困难容易气馁,容易放弃。父母应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失败观。
此外,家长还可以及时关注一些体育方面的话题,让孩子接受到一些体育知识,提升体育的兴趣。在饭桌上,茶余饭后之时,不再只一味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多给孩子讲讲体育新闻或者趣闻,对提高孩子对体育的兴趣颇有助益。
学会冷静是人生必修课
当孩子比不上“别人家孩子”的时候,当家长觉得孩子总是不尽如意的时候,可曾想过,除了一味指责,是不是更应该为孩子提供帮助和支持,陪他寻找更多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没有人会生来成功,如果孩子们在学习过程遇到了问题,我们也不能急于指责孩子,而是应该耐心地找出问题,分析解决办法。譬如,试着把大目标拆解成小目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建立错题集,改进写字速度……总之,请相信,这世上没有毫无理由的成功,不过是找准方向,然后不断努力罢了!
顶级运动员如此,我们的孩子更如此。
苏炳添父母对儿子的评价很低调,只说努力了就好,结果怎么样现在谁都不能下定论;儿子能有多点时间回家看望父母,他们倒是高兴,一年见不上一两次面,挺想念儿子的;当然,不能影响比赛和学习,儿子既要好好比赛,也要好好读书,将来年纪大了跑不动了,能有份稳定的工作就好。
也正是苏炳添父母对孩子不骄不躁的教养态度,苏炳添对待比赛时才能永远保持一颗冷静踏实的平常心。
自律是人生的宝贵财富
苏炳添一直很小心地看护自己的身体。他作息非常规律,晚上23点睡觉,早上7点多起床,不抽烟不喝酒,也不追求大运动量训练。他曾提过自己在20__年上半年训练到骨裂的一段“小插曲”。
“20__年在封闭备战的时候,成绩也不比今年的成绩差很多的,但是一直没有比赛,然后在5月底的时候就训练过度,就出现了一些骨裂,然后看到钻石联赛取消,国内所有的比赛都取消,我自己就请假回家了。”
这就是苏炳添之所以能够在31岁依旧成为中国短跑领军人物的重要原因——不管面对任何情况,他都极度自律地完成训练计划;不管年龄多大,为了能够提高自己的成绩,将技术推进到新的高度,他都愿意做出改变和尝试。
有时,那些努力和尝试并不一定能帮助到他,就像他所说,有的带来了伤病,让人不得已选择放弃,但有也有另一些带来了积极的进步,激励人继续打磨到完美。
正是苏炳添对待短跑的极度自律和不断探索的精神,他才能一次次突破极限,做到更好 。我们的孩子不一定要成为冠军,但也应该有进取心,对待自己想要做好的事保持专注的态度,自觉自律地努力达到目标。
“我们这一代能做到的,也就是这一点(站上奥运决赛)了,我希望我们后面的年轻运动员,可以借鉴我的训练手段,然后调整,这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资源。”
站在东京奥林匹克体育场里,苏炳添说到了刘翔,“刘翔就像是中国田径的开路人”。而如今,苏炳添成了下一座灯塔,把刘翔给他带来的那束希望之光,照得更亮、照得更远。
2023感动中国人物库尔班·尼亚孜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12艾滋病在押人员管教工作可以借鉴的经验不多,毛卓云主动钻研法律法规,向市疾控中心请教知识,自学心理、教育、医学等知识,成为全市艾滋病防控的行家。
同时他潜心钻研,边实践边总结,12年来积累了十余万字工作笔记,总结提炼出 “五心工作法”——近心法、正心法、劳心法、破心法、宁心法。
艾滋病在押犯人是一群极度缺乏关爱、十分敏感的群体,而毛卓云就像是冲破黑暗的一束光。
29岁的石头因残忍杀害前妻被判死刑。收押时,他已是肝腹水、肝硬化晚期,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只能进行隔离。
没多久,石头即将执行死刑的消息传来,毛卓云特地跑去给石头买了一套红格子的棉睡衣和一双厚实的棉鞋,想让他走得体面一些。
执行那天,不知情的石头穿着新衣新鞋,显得难得的精神。毛卓云又仔仔细细帮他把衣服打理得整整齐齐,以谈话为名把他带到了审讯室。
听到宣判结果的那一刻,石头看了看身上的衣服,突然反应过来,他扑通一声跪下,只说了一句:“毛警官,谢谢你。”
2023感动中国人物库尔班·尼亚孜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13“一个人,燃尽了青春,把爱与希望种在无数人心中……你赋予的力量,再艰难的道路,我们继续着征程……”最近,在广西百色市,许多人都在动情地传唱着这首名为《力量》的歌。它是百色市一位村民为哀悼因公殉职的黄文秀所作。(7月1日,人民日报)
对于百坭村的村民来说,黄文秀这个名字饱含深情:北师大硕士毕业的女娃娃,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让百坭村的贫困发生率从22.88%降至2.71%,实现了贫困户户户有产业,村集体经济项目增收翻倍。习近平总书记称黄文秀“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她从革命老区走出来,又投身于贫困山区建设,面对险情,朝着受灾群众方向笃定前行,强降雨引发的山洪让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扶贫路上。这是一位以生命赴使命的共产党人,她以无悔青春诠释了一名党员的初心与担当,践行了入党时的誓言。纵观历史,“逆行”也是我党一脉相承的优秀品质。革命年代,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在探索国家出路上负重“逆行”;灾害第一现场,党共产党员率先驰援;灾情最重的地方,共产党员冲锋在前……正是这些“以生命赴使命”的“逆行”,在砥砺前行中亮起了党旗,照亮了新时代的“长征”路。
“ 逆”的是环境险情,书写的是时代命题。有人说农村是“3亿人离家的世界”,黄文秀却说“我就是要回来的人”。她投身到脱贫攻坚的一线,将“乡村振兴”的种子播撒在希望的田野上,让青春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绽放芳华。面对的恶劣的天气,她选择做风雨中坚定的“逆行”者,“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得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作出贡献。”黄文秀的初心,朴实而坚定,是当之无愧的青年榜样。
“行”的是英勇无畏,彰显的是使命担当。回顾20__年3月刚上任时受到的挫折,黄文秀写道:“让扶过贫的人像战争年代打过仗的人那样自豪,长征的战士死都不怕,这点困难怎么能限制我继续前行。”她把自己的扶贫路比喻为“新的长征”,从“新手”到“熟路”,面对险阻从未退缩,也不曾放弃。如何寻找扶贫最佳路径,彻底改变贫困面貌,考验的是党员干部克难攻坚的智慧,检验的是执政为民的使命担当,越是紧迫,越要实干,越是困难,越要突围。
“冲”的是大爱大义,擦亮的是先锋底色。“百色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自己的家乡,面对如此情况,怎么还有理由不回来呢?”黄文秀决口不提家庭困难,毅然投身到最艰苦、最偏远的乡村山野。即使是在陪护父亲做完肝癌手术不久,仍惦记百坭村的防汛抗洪工作,连夜冒雨也要返回岗位。她像一名战士冲锋在前,将火热的青春化作号角,激励更多党员干部砥砺前行。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这条脱贫攻坚的“长征”路与初心永伴,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读懂“以生命赴使命”的“逆行”初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
2023感动中国人物库尔班·尼亚孜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14伍淑清是香港美心集团的老板,最近美心的月饼更是被疯抢,许多人都通过这种方式来支持伍淑清。美心是香港最大的餐饮集团之一,其中拥有众多的品牌。
伍淑清其实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伍淑清虽然拥有亿万身家,但是她有一个生活习惯就是从不化妆。伍淑清从来都不讲究享受,是一个朴素的人。伍淑清并不是一个创一代,而是一个豪门二代。这种品质在豪门二代身上更是少见。伍淑清从不爱漂亮,却成为了香港最美的女性企业家。伍淑清的美不是在外表,而是在她的内心。
伍淑清其实是系出名门,她的父亲当年创办了美心集团,所以伍淑清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伍淑清的父亲白手起家,打下了一个资产过百亿的美心集团。不过伍淑清虽然出身名门,但是身上却毫无娇生惯养之气。
伍淑清很小就去美国留学,并且在美国获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她在美国用2年半就完成了4年的学业,而且每一个功课都是A。伍淑清在美国读书的时候,还一直坚持半工半读。毕业之后,伍淑清就去父亲的餐厅当一个服务生,伍淑清在美心集团是真正的从低做起。
1978年,伍淑清回到了内地考察。这一年李嘉诚、胡应湘等香港富豪登上了天安门城观看阅兵。不过伍淑清却是最后第一个在内地投资的香港企业家。伍淑清在内地考察之后就建议父亲在内地投资一家航空餐饮公司。
当时内地这一块几乎是空白。当时来内地投资的难度非常大,根本是无从下手。不过伍淑清最终突破了艰难险阻,成功在内地成立了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的成立甚至是惊动了最高层。
后来在许多电视剧中,这段故事也被无数次搬上了银幕。当时伍淑清的公司是第一家合资企业,所以001的企业编号。伍淑清也被许多人称为001小姐。后来伍淑清更是在内地先后投资了16家公司。
伍淑清的举动对香港企业家的投资动向影响非常大。后来众多的香港企业家纷纷效仿伍淑清,在内地投资建设。从这一点上看,伍淑清可是居功甚伟。伍淑清在香港带来了500万资金,先垫付进去,而且伍淑清凡事还亲力亲为,跟许多人想象中豪门小姐做派完全不一样。
后来伍淑清除了做生意之外,把剩下的精力都用在推动香港跟内地青年的交流上面。伍淑清每年投入巨资邀请内地青年去香港交流学习,同时也组织香港青年来内地访问。在伍淑清的推动下,至少已经有上万香港青年来内地学习交流了。
伍淑清今年已经71岁了,许多人可能不知道,为了推动这项工作的发展,伍淑清几乎付出了自己的一生,她至今都没有嫁人,把时间都奉献给了香港。
伍淑清身上的意志品质值得每一个女性企业家学习,她的身躯虽然弱小,但是却是能量满满。跟何超琼去联合国发言的伍淑清,一生未嫁,拥亿万身家却从不化妆,伍淑清跟何超琼都堪称是时代女性的楷模。
2023感动中国人物库尔班·尼亚孜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15在那个“谈艾色变”的年代,面对巨大的监管压力、高传染性的监管风险和空白的监管经验,许多人望而却步,毛卓云却迎难而上,主动请缨,一干就是12年。
上任前,所里给他买了防护服,从牙齿武装到脚趾,毛卓云却一次都没用过。不仅如此,他还将艾滋病在押人员从装有玻璃墙隔绝的特殊监室搬到了普通监室,将谈话室搬进了艾滋病监区。
20__年9月的一天,看守所里收押了一个浑身是血的年轻人阿明,他因吸毒产生幻觉,凌晨捅伤女友后,又用匕首刺中了追捕自己的巡逻民警。
一审宣判后,阿明像是彻底疯了,不断用头撞监室的铁门,有时蹲在地上像困兽一样呜咽,拳头紧握。
向领导请示后,毛卓云进入监室,准备和他谈谈。
他假装若无其事地检查内务,正思忖着怎么和阿明聊天,背上却突然重重地挨了一下。
千钧一发之际,旁边另两名在押人员,突然冲出来挡在了毛卓云面前,帮忙控制住了想要扑上来的阿明。
可毛卓云没有走,他站在门口等待阿明慢慢平静下来,又走了过去,轻轻抱住了他。一旁的在押人员都惊呆了:如果这时候阿明在他肩膀上咬上一口……
谁知阿明迟疑了一会,竟趴在毛卓云的肩头,像孩子似的哭了起来。
原来,庭审时阿明的父母并没有来,女友的出庭指证对他也很不利。他觉得自己是被所有人抛弃了,更觉得刑期漫漫,自己很可能就这样死在牢里。
过了几天,阿明意外收到了几张毛卓云抄写下来的短信,分别来自他的父母、女友还有表弟,家人都言辞恳切地劝他好好改造。阿明并不知道,毛卓云是如何辗转联系上自己家人的,也不知道他是如何说服他们,为自己写下那样的鼓励。
在阿明投牢的第二天,毛卓云如释重负,悄悄去医院做了一次体检。
2023感动中国人物库尔班·尼亚孜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16中国女排坚定“为国争光”的信念,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她们对发球、拦网等技术动作几乎每天都要练习成百上千次,对训练比赛造成的肩、腰等伤痛从不叫苦叫累。凭着坚韧的毅力,她们练就了过硬的技术本领,形成了以快速多变为主体、兼备高打强攻的独特风格。
1981年第三届世界杯赛上,中国女排以7战全胜的战绩首次夺得世界冠军,开创了中国女排的新纪元。之后,中国女排再接再厉,不屈不挠,克服重重困难,相继蝉联1982年第九届世界女排锦标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1985年世界杯赛和第十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完美地诠释了顽强拼搏、团结奋斗、无私奉献、为国争光的中华体育精神。
中国女排夺冠后,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国歌一次次奏响的场景,让中华儿女热血沸腾。一时间,各行各业掀起了学习女排精神、发扬女排精神的热潮。“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响彻神州大地。女排精神成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象征。中国女排五连冠群体为我国体育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女排精神至今仍然激励着中华各族儿女不断奋发向上,追求卓越。
2023感动中国人物库尔班·尼亚孜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17“坚决落实道德模范帮扶政策,让好人得实惠,让好人有好报。”得知好人王娅身患重病后,西青区区委书记李清就帮扶王娅女士有关工作作出专门指示。区里在医疗救治方面为王娅开启了全程免费服务的“绿色通道”,成立了医护救助组24小时随时待命并定期为王娅作全面体检。同时,区里特聘请外院专家共同制定诊疗方案,购进了专用药物及器械。王红梅主动请缨,参与到对王娅的救助中。
王红梅告诉记者,最初王娅是拒绝的,在她看来,这些每天奔走在住户间为患者治疗的家庭医生们太辛苦了,她不愿意给医生们添麻烦。为了打消疑虑,王红梅以朋友的身份慢慢走近王娅,最后使她同意接受治疗。每隔两天,医护人员就会来家中帮王娅输液,有时看到王娅强忍病痛,他们还会帮助王娅按摩舒缓。因为长时间输液,王娅手上的血管已经非常敏感,稍不留神就会鼓包。为此,王红梅和同事们帮王娅削好土豆片,压在针眼处止疼。细心的呵护让王娅很感谢他们,她对王红梅说:“你们对我太好啦,我特别不好意思麻烦你们。”然而在王红梅和同事们看来,这是职责所在。身为医生,他们坚守着病人健康。身为普通人,他们无时无刻不被王娅的乐观坚强感染着。面对王娅,他们愿意全力以赴陪她同病魔抗争。
好人王娅的事迹被报道后,许多人想通过社区医院的工作人员认识王娅,为她捐款、赠物。出于医生的职业道德和对王娅本人的尊重,他们婉拒了这些要求。但在为患者诊疗时,他们也会把王娅的坚强和勇敢讲给咨询王娅情况的热心人。
医之大者,在医术,更在仁心。在无数个病痛缠身的灰蒙蒙的日子,家庭医生的悉心照料似一缕和煦的阳光,为王娅带来温暖。“作为医生,我们用尽职尽责守护好患者健康的方式,把王娅大爱无疆的精神传递下去。”王红梅动情地说。
是的,在西青,传递关爱为道德模范及时排忧,是从区委区政府到基层干部的担当。无数轻车简从的慰问,定期询问生活情况的工作安排,及时为道德模范雪中送炭的呵护从未间断。他们心怀使命,满载温暖,他们以尽职尽责的形式,为这些曾为他人送上温暖的人,送上温暖。爱的能量,在西青生生不息地循环。
这一刻,他们都是王娅。
这一刻,王娅的名字,是担当。
2023感动中国人物库尔班·尼亚孜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18伟大的精神总有催人泪下的力量。正是靠着百折不挠、英勇顽强、团结奋斗的拼搏精神,中国女排在极其艰难的情形下创造了一个个奇迹,赢得了一场场荡气回肠、慷慨壮烈的史诗般胜利,最终在里约赛场赢得金牌,再次在奥运赛场奏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高高升起五星红旗。
这种感动整整绵延了35年。从1981年中国女排首次夺得世界杯女子排球赛冠军起,拼搏精神一直深植于中国女排,成为这支光荣集体的强大基因。尽管其间几经挫折、磨难、沉浮,但中国女排的拼搏精神一直洋溢于国际赛场。在最艰困的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是一次次奋起,而没有丝毫放弃。这种愈挫愈奋的坚强,铸就了几代中国女排的精神气质,在漫漫岁月中丰富了中国女排精神的内涵,成为一代代中国观众热爱女排、支持女排、守望女排、将女排视作"英雄之师"的重要理由。
一支英雄之师需要一代代人去奉献和传承。在中国女排漫长的奋斗历程中,有一位代表性人物需要我们铭记,她就是郎平。在中国女排最需要、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她一次又一次放弃个人利益,不计荣辱得失,毅然走向一线,担当起国人的期望与重任。
几个普通镜头,留下了这种精神的感人瞬间:上世纪90年代中期,郎平从大洋彼岸归来执教陷于低谷的中国女排,首都机场欢迎的人群中,有她当年五连冠的老战友,她遥遥地向着战友们挥手示意,无声宣示着振兴这支英雄之师的意志。几年前,老队友陈招娣去世,郎平在深深的悲恸中坚定了重回中国女排、续写中国女排辉煌的信念。她忘不了,30多年前,正是陈招娣忍着伤痛,与大家奋战到夺冠的最后时刻,更忘不了女排姑娘誓把受伤的陈招娣"背上领奖台"的骨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战斗情谊。这一切,赋予女排精神鲜活、实在的内容,成为郎平的生命意志。
奥运赛场,向来是最高强度的竞技比拼,但是也是精神意志的较量。竞技者自身的潜力与能量,往往在拼搏中激发、昂奋、高涨、磅礴,形成气吞山河的力量。靠着"一分一分地咬""一分一分地拼"的精神和韧劲,中国女排硬是咬下了这一场场硬仗,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写下了新的传奇。这是拼搏精神的胜利与壮歌!
中国女排在里约再度夺冠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在日益崇尚训练条件、奖金待遇的当下体坛,拼搏精神弥足珍贵、永不过时、必须弘扬!
中国女排在奥运赛场写下的新的壮歌,将鼓舞国人在感动落泪之时,用踏踏实实的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以点滴奉献汇入时代大河。
女排精神不朽!
2023感动中国人物库尔班·尼亚孜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19爱心“搬运” 四年筹建29所希望小学
“我可以教孩子学到知识,可他们的境遇如何改变?”周秀芳在支教之余一直琢磨着。
周秀芳将湖南的所见所闻做成幻灯片,发到由她的学生们组成的聊天群里。她的学生、在美国洽谈业务的上海弘盛特种阀门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刚看到后,一回国就从机场赶赴湖南看望周秀芳。“我是周老师早年在宁波石浦小学教过的学生,班里好多人都知道周老师在贫困山区支教,这份大爱情怀我们非常敬佩。”感动之余,张刚开始用实际行动支持周秀芳。他捐资30余万元重建了桐林小学,并配齐学校所有的教学设施。
20__年4月,桐林弘盛希望小学动工兴建。周秀芳在桐林村一所废弃的农房里住下。白天,她或在借来的教室为孩子们上课,或顶着烈日去监督新学校施工;晚上,她就和村干部、村民一起商量解决建校遇到的问题。
20__年7月底,一所崭新的学校拔地而起,成为溆浦县九溪江乡第一所农村希望小学。
一石激起千层浪,越来越多的爱心涌向溆浦。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EMBA班学生筹资40万元援建的前进小学,上海企业家苏书超出资28万元援建的希望小学,宁波女企业家王娴出资援建的搭溪小学,宁波象山石浦镇中心幼儿园教师傅萃捐修的来凤石浦岑玉希望小学等学校一一落成,爱心助学的雪球越滚越大。
周秀芳还牵线促成了浙江鄞州与湖南溆浦教学结对。20__年11月,鄞州区在溆浦建立支教基地,发动优秀教师去溆浦支教,溆浦县选派中小学校长、年轻老师来鄞州“取经”,培育“种子教师”。
“爱心搬运工”周秀芳将全国各地的爱心源源不断汇聚到大山深处,点燃了大山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