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送温暧的活动总结(精选3篇)
走基层送温暧的活动总结 篇1一、开展驻村包户,确保灾后重建困难群众搬新家,过新年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科技局派驻镇村的干部强化责任,开动老筋,增添措施,并亲自动手端砂石,和水泥,确保两户灾后重建困难户的农户重建迅速得以提高,建材得以保证,经过近10天的奋战,两户困难群众于1月25日搬迁入住新房,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实现了搬新家,过新年的目标。
二、组织开展送温暖活动
一是为科技局联系灾后重建困难户添制电视、电视柜、沙发、床、被褥、厨具等生活必需品,准备了大米、食用油、牛奶等年货。与两户群众一同挂灯笼、贴春联,共同迎接新春的到来。二是看望了镇村退下来的4位老干部和贫困党员,与他们座谈,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送去了春节慰问金,表达了组织的关心。三是走访慰问了单位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分别与他们进行了座谈,向他们介绍了我县20xx年取得的成就、科技局工作成绩以及新一年的工作思路,仔细询问了他们的健康及家庭情况,并代表组织将慰问金送到他们手上,向他们表示新春祝福和美好祝愿。
三、组织开展科技下乡活动
一是由科技局牵头,组织科协、农业局、林业局等部门开展送科技下乡,利用春耕备耕这关键时间,结合我县的农业产业部局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为来年的收成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更新知识培训县乡农业技术人员100人,通过各种形式发放《甜樱桃栽培技术》、《核桃丰产栽培技术》、《高山蔬菜育苗技术规程》、《高山蔬菜栽培管理技术》、《黄果柑栽培管理技术》、配方施肥等各类技术资料3000余份,开展各类专题培训和田间授课6期,培训4000余人次。培训农机驾驶员80余名,帮助指导222户移民完成沼气池建,指导完成金花梨高接换种210亩。二是落实“土专家、田秀才”对家庭困难,不懂管理的十户群众进行直接帮助,以传、帮、带的形式,手把手教,定期指导田间管理,确保“两年脱贫,三年致富”目标的实现。
四、走访新兴企业,帮助企业强实力
科技局班子成员深入到我县科技有限公司海拔近3000米的生产工地,现场就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能力水平进行实地考察评估。对工地生产设备设实现场调研后,与企业负责人和中层干部就企业加强产品研发、提高企业的成果转化能力、核心知识产权的申请与保护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意见交流。作为我县首家从事新材料研发和生产的新兴企业,科技局将千方百计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支持,帮助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增强竞争力。
五、加强信息的收集和编报工作
在活动期间,共收集相关信息16条,编写上报综合信息9条,被《信息》、党政网图文信息、党政网图文信息采用4条。有力地营造了活动氛围和声势,促进了活动的开展。
走基层送温暧的活动总结 篇2随着春节的脚步临近,西南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党工委、管委会积极组织开展新春"走基层、送温暖"活动,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走村窜户,把党和政府的深情关怀和新春祝福送到困难群众心中,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1月2日上午,园区管委会主任兰武带队,对椑木镇马南社区困难群众进行走访慰问。园区管委会领导一行5人,在马南社区书记和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对社区困难家庭进行了走访慰问。为困难家庭送上菜油、大米等慰问品和节日的问候,与困难群众亲切交谈,仔细询问他们的家庭及生活情况,鼓励他们要保持乐观的心情,勇敢的面对生活,要坚信在政府和社区的帮助下,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
1月22日上午,管委会主任兰武、副主任刘宏率队在椑木镇开展"温暖过冬"慰问活动,为22户贫困户和1个敬老院送去温暖和节前问候。椑木镇党委、政府领导陪同。兰武一行先后来到椑木镇同乐村谢雅馨、潘玉华,**社区贺明玉等贫困户家中,与贫困户亲切交谈,询问他们的家庭和生活情况,以及需要帮助的困难和问题,并送上慰问金。同时叮嘱椑木镇党委、政府和村(社区)相关人员要主动关心贫困户,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切实为他们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在困难群众家中,兰武深情的说:"快过年了,祝愿你们度过一个快乐的新年。接下来,我们会更加努力,让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
春节前,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和工会组织连续多次组织"走基层、送温暖"活动,看望慰问困难群众,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
走基层送温暧的活动总结 篇3在前段时间,我们一群新闻学子来到了湖南省中方县开展“新闻学子走基层”活动,在这短短的几天时间里,我们参观了中方工业园以及当地的民营企业,走进了几户农家,与当地村干部座谈,与老乡交流,从而勾勒出一幅真实的中国农村图景,其中彰显的创业精神、实干精神、奋斗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
旺市融城,离不开中方实业人的艰苦奋斗。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少年中方”的起步腾飞更离不开乡亲们的辛苦耕耘。在中方工业园,我们参观了当地最有名气的民营企业:金大地,其每年光纳税一项就近1亿元。但是谁又能想到,这家企业在20xx年以前还是一家连年亏损的乡镇企业。“我这一辈子就是想干点实业,人生就是一搏。”董事长彭忠喜说,“现在我们开始走循环经济模式,技术创新永远比竞争对手快半步,我们这十年,就是一直在迎难而上。”
在前往桐木镇大松坡村高昌礼老人家之前,就早早知道他在村里带头做起了农家乐,是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谈起自己的不便,高老倒是毫不避讳:“20年前,我在操作犁田机的时候出了事故,落下了残疾,但是我这个人嘛,就是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的道理,腿伤刚好那几年,就带着全家老小开山种葡萄,施肥、杀虫我都自己来。”十几年如一日的辛劳,让高老一家的日子越过越好,前几年又借着发展旅游业的东风,生活是越过越有滋味。
大松坡村是有名的葡萄沟,而离这十几里开外的楠木铺村就没有这么好的自然条件,几十户人家散落在大山深处,一条只容得下小车单向通过的毛坯土路成为村里和外界沟通的通道。但是村干部硬是用自己的坚持领导村民走向富裕。村民们在合作社的帮助下,开山种桃子、葡萄,有的还搞起了乌鸡养殖,收入自然是比早年翻了几番。“之前没有路的时候,我就和媳妇每天夜里3点就动身挑桃子、葡萄下山去卖,后来实在觉得不方便,我们全村人就一锄头一簸箕地开出了这条6里的土路,前前后后花了三年时间,现在就是要想方设法铺上水泥,硬化道路。”杨圣良说。
这些人都是我们的采访对象,而我愿意把他们称作“筑梦者”。他们都有梦想,是企业发展壮大,是果园丰收,是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中方之行,让我们有机会在基层,走近了有血有肉的“筑梦者”。
党的xx大召开后,“中国梦”成为大家口中的热词,但以往我对“中国梦”的理解只是停留在宏大叙事的“国家梦”上。来到中方这片土地,走进中方百姓的生活,才真切地感受到,“中国梦”更是“具体而微”的个人梦。此次走基层访问的四位“筑梦者”,他们就是中方28万人的一个缩影,更是中国社会广大基层的一个缩影,没有条件自己创造条件,富裕起来再带领周边的乡亲一同致富,这种质朴、动人的实业、实干精神,真实地存在于广褒的田间地头之上。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的采访对象在各行各业、在工厂、在田间地头,用智慧、汗水、坚持点缀了“少年中方”腾飞的梦想。他们身在基层,却始终用一种饱满而朴实的精神状态,在“中国梦”的筑梦之路上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