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文明状况调研报告

2024-11-23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大学生校园文明状况调研报告5篇

  文明是人与人之间进行友好交流的窗口,只有我们每个人自觉提高文明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使之形成良好的习惯,社会才会发展,人们的生活才会愉悦。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大学生校园文明状况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校园文明状况调研报告【篇1】

  调查时间:

  20__年12月2日~20__年12月10日

  调查地点:

  __职业大学

  调查对象:

  大一、大二、大三的在校学生

  调查方法:

  走访、问卷调查

  调查人员:

  __

  前言:

  对于学校出现的一系列不文明现象,我们希望通过走访和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同学们对此类问题的看法及建议,加强校园文明建设,促进校园文明健康发展。

  1.主体:

  调查发现:学校60%的同学认为校园现在的文明礼貌现象良好,40%的同学认为状况一般。由此看来,目前校园文明的状况基本达到良好水平,但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我校大学生不文明现象发生地主要集中在:图书馆、食堂、宿舍和户外场所。有些同学建议可以在公共场所设立几个标语牌,提醒大家注意言行举止。受访者普遍对在教室大声讨论、打电话现象感到厌恶,我们觉得对于这类问题,应该提高个人素质,充分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同样,对于“课桌文化”,受访者都表示不赞同,认为及时制止这些行为比较好。

  40%的同学看到垃圾会捡起,放进垃圾桶,50%的同学偶尔会捡,只有10%的同学表示不会捡起垃圾;我们可以知道大家对于校园卫生还是比较关注的,并且大部分人会自觉为校园为生出一份力,希望大家再接再厉,继续保持这种状态。“见到老师问声好”,这是我们在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受到的教育,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家却越来越忽视这个问题,大多数受访者表示只有碰到是自己的授课老师的情况下才会主动问好。我们建议学校开设一些礼仪文化课程来引导学生提高自身校园文明意识。

  针对“你是否会说脏话”这个问题,50%的同学回答偶尔会,10%的同学回答忍无可忍时会,40%的同学回答不会。我们认为无论何时何地、什么场合,都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避免说脏话,对个人形象、公民素质的体现都不是很好。“上课时打电话”,在大学课堂时常发生,大多数人都觉得除非是有急事,不然对老师和同学都是不礼貌的,我们还是学生,就应该履行学生的义务。在食堂,插队或者不倒剩饭这种不文明习惯相对较少发生,这也是因为学校在这方面监督、宣传较多,我们要说的是自觉不插队、倒掉剩饭剩菜这不仅让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也减轻了阿姨们的工作量。

  捡到贵重物品,大家都会送至广播台进行失物招领;做事得到别人帮助时都会主动言谢,从这可以看出大家的道德修养和思想觉悟还是比较高的的。20%的同学认为我校大学生言语文明需要加强,30%的同学认为行为文明需要加强,50%的同学认为精神文明需要加强,我们认为言语、行为、精神文明三方面都很重要,三者需共同建设,共同完善。

  2.总结:

  我校文明情况从总体上来说较好,希望同学们注意在公共场所的行为举止,建设校园文明不仅仅是为了我们的学校环境更舒适更是为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为将来走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在此也建议学校多举办集体活动,比如礼仪讲座、问卷调查、校园文明知识竞答等,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创文明校园,__职业大学的未来将会更加美好!

  大学生校园文明状况调研报告【篇2】

  一、调查背景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人们对于有的礼仪并不重视,传统礼仪观念淡薄,导致思想品德滑坡。甚至于在大学里,部分接受高等学府良好教育的高材生们却也成为了人们讨论的对象:接受了十几年的中国式文化教育后,却似乎有点“忘本”。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当然,也引起社会各界和高校的广泛关注。

  二、调研时间

  20__年11月6日至12日

  三、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为了了解大学校园的文明礼仪状况以及大学生对古代文明礼仪的态度,以向学校提出合理建议和提高大学生文明礼仪素质,进行了此次调研活动。

  本次调研活动采取了网络调查和校内考察的方式,网络调查问卷对象为本校学生。经过后期的对所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最后得到有效问卷数为84。

  四、问题分析

  1、学校文明礼仪基本现况

  调查问卷显示,超过百分之三十八的受访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不符合文明礼仪的现象,还有超过百分之五十七的受访者在日常生活中偶尔会遇到不文明现象。而根据我们在校园内各个地方的观察也发现,我们校园内的确存在少数的不文明行为。过对调查问卷分析发现,校内存在的最多不文明行为是在教室吃早餐,其次为在垃圾随手扔在桌子里面和在桌子上乱涂画。

  从调查问卷统计数据看出,我校的同学文明行为反面的确做的还不够好,但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像在课室吃早餐、涂画课桌这些不文明行为大多数都是不文明的习惯而不是恶意的破坏,并且对师长不尊敬这现象相对较少。这就涉及到深层的学生文明素质问题。

  2、学生思想的文明素质

  上面一点提及了学生的文化素质问题,这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文明礼仪的态度方面。对此,我们提出了具体问来作调查。在问及在奥运开幕式上各国代表团入场作为观众的做法时,超过百分之六十的受访者会为每位运动员喝彩,只有不足百分之五的受访者只为中国队呐喊对其他的置之不理。还有从学校常见的不文明现象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得票最少的对师长的不尊敬。这些具体的问题数据都体现了,我校即便是存在不文明行为的学生在对待文明礼仪的态度上是比较端正、文明素质比较高的,而存在某些不文明行为只是平时没有注意良好习惯的养成。因此,如果学校着力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相信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3、学生对传统礼仪态度

  对于“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如今在国外似乎不文明”的问题,超过八成的受访者认为这问题要引起足够重视和中国人要加强文明礼仪教育。而对于传统礼仪全部受访者都持肯定态度,认为这是礼貌礼节,应该继承。传统礼仪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沉淀,在这经济效益优先的社会中似乎逐渐被看淡。但随着社会文明礼仪问题的增多,传统礼仪又开始被重视。这也指出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工作的开展方向。

  4、学生希望的文明礼仪教育形式

  调查问卷数据反映,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受访者认为学校应该开展文明礼仪教育。而对于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方式,受访者的选择集中与文艺活动(如诗歌朗诵、歌舞、小品),宣传画、宣传标语和组织文明礼仪比赛(如手抄报比赛和知识竞赛)。同学们都希望学校多开展生动有趣,符合大学生特点的活动来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而不仅仅是以乏味的授课形式。

  大学生校园文明状况调研报告【篇3】

  我们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无疑给现代社会文明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环境优美是实现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这正成了我们的一种共识。作为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其环境的优美程度自然也是现代学校文明的重要标志。学校校园的环境当中,校园环境文明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为营造学校良好的学习环境,必须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在学校发展中越来显示其独特的一席之地。

  对现化中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来加强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引导和阵地建设,是一个教育不可忽略的重大问题,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必须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

  一、校园环境文化是一个校园生态系统

  众所周知,学校是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教育的机构。从生态学的观点看,校园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它有着自己的结构和功能。校园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着物质、能量和信息,从而使自己保持着一种有序状态,并不断地发挥着自己的能。校园环境文化,在培养学生综合性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并不是课堂教学所能够完全承担的,它需要多种逻辑的训练。校园环境文化,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有其独特的作用。

  二、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有影响作用

  校园的环境文化通过教育者的组织和利用可以对受教育者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养性怡情、陶冶情操的积极作用。这种积极性的功能需要通过教育者的设计而体现。校园以环境文化的育人功能仅仅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是不能充分发挥的,学校的老师,尤其是领导必须有意识地利用校园环境文化,甚至可以改变某些校园环境文化来为学样教育育人服务。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的心理平衡;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三、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近些年来,学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加强了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和设施建设,校园的环境文化建设有了很大的改观。为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学校都进行以学校内部综合改革,并把比较多的精力散到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上来,特别是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给予了高度重视。这都是因为我们已经认识到了学校校园环境文化的创建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的发展有着其独特的潜移默化的、深刻有力的影响作用:

  1、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前些年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出现了令人担忧,必须须引起高度重视的严竣问题。

  2、营造校园环境文化气息是学校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

  校园环境文化,它具有特殊而多样化的育人功能。如果说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角,那么学校校园环境文化好比是他们活动的舞台,缺少这个舞台,师生的活动就失去了依托,并将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进程和效果。校园环境文化在学校思想教育中表现出以下几种功能:1凝聚功能。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树立群体的共同价值观,通过它的影响力在青年学生中形成一种无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把青年学生行为系于一个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之上,从而在高雅古富的精神生活中,陶冶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格。2激励功能。不同的校园环境文化会将教育教学活动导向不同的境界和水平,产生不同的育人效果。良好的校园环境文化,必然会出现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校风,深刻地影响着师生的内心节办,激发着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热情,比起千遍万遍地说教方法,教育效果自然事半功倍。3熏陶功能。学校按照审美的要求去加强对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这对学生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和审美观念的形成具有无形的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4益智功能。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的智能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一般地说,丰富良好的环境文化因素刺激,可以促进智力发展,还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并以此为中介来促进智能的提高,特别是学习兴趣的提高。

  以上功能的发挥中显出,学校校园环境文化是学校积极开展思想教育的极好阵地,必须加强重视和强化建设。

  3、创设校园环境文化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极好舞台。

  创设校园环境文化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极好舞台。校园环境文化阵地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才华,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改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使其置身于一种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境地,可以使学习在一种愉快教育、情境教育、和谐教育中健康地成长。总之,从整个校园环境文化的创设过程中,离不开学生与老师的参与。

  大学生校园文明状况调研报告【篇4】

  大学校园文明虽然没有什么统一的概念,但大体上就是指大学里的办学精神、培养目标、管理特色、道德规范、文化传统、生活方式、文明风气等内容中所体现的总体价值观复合体。校园文明建设是一所大学为了实现其办学宗旨而精心创造并积极作用于全体师生员工思想和行动的所有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种以人为本,以信任人、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注意发挥人的潜能为着眼点,以追求人和科学技术、环境、设备相结合为中心环节,以实现办学目标为最终目的的一门科学。

  一、大学校园文明的内涵及作用

  校园文明的主要内容包括:校园环境建设、道德情操和法制观念的树立,浓厚的学术氛围及严谨的治学态度,新人新事模范事例不断涌现,文明礼仪尉然成风,信息网络顺畅等等。校园文明实质是一种文化形态,它和其他文化形态一样,具有三层表现形式:表层、中层和深层。表层形态,主要是表现在物化环境、设施设备方面的文化形态。大学的表层文明通常是体现在拥有面积较大的校园,建有规模较大的图书馆和数量众多的教室、实验室等建筑物,建有比较密集的师生住宅区和规格标准的运动场馆,体现出明显的科技文化气息的雕塑、亭台、园林、绿化点缀,拥有水平较高、数量众多、较为齐全配套的仪器设备等。中层形态是指主要表现在文字、语言方面的文化形态,大学校园里的以教学、科研等为主体的交流活动所制订的规章制度、到处可见可闻的读书声、歌声、多国语言的交流情景等。深层

  形态是指主要表现在师生员工自身文化气质方面的文化形态,严明的法制纪律观念,人人富有团体精神,充满自豪感、荣誉感、言行彬彬有礼,仪表整齐雅洁,思维深刻敏锐等。

  大学校园文明是一种独特的群体文化意识形态。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它自身的特色和魅力。特色之一,大学校园文明作为一种群体精神和文化,其内涵是十分宽广的。首先,是因为大学是全社会知识文化的集散地。大学作为一个知识密集型的社会组织机构,既有保存社会知识文化的功能,又有传播知识文化以及增进和应用知识文化的功能。其次,大学自有的高等教育职能决定了其具备着宽广的内涵,高等教育是一种全面素质和专业技术相并重的教育,由此形成了大学学科门类较多,即使是专科类院校,也同样设置多种学科和课程,以保证人才培养的全面性。第三,大学是知识分子也即文化人群的聚居地,文化交往与传播十分频繁和便利,文化共生互补功能很强,有利于促成大学校园文明的深化和拓展。大学校园里,成员人数众多,绝大部分都是知识分子,加上长期聚集一地学习、工作和生活,不同学派、不同专业、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之间的学术文化交流、冲突、融合,,要比其他社会组织频密复杂得多。众多的学者文人相聚,频繁交往,强烈的互补效应,这些都是群体精神文化生存与发展的有利条件,形成了大学校园文明内涵宽广的主要原因之一。

  特色之二,格调高雅,创新开拓。文明是人类创造的。人的素质高低,必然影响其创造的文化格调品位的高低。由高文化、高智商的人群所创造的大学校园文明,自然具备高雅的文化格调,这首先来自于大学师生员工的平均文化素质的高起点,它是整个社会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受过长期而系统的教育训练,使得大学师生员工在思想觉悟、思维水平、知识修养、接受能力等方面更具备进化创新的优势,更有能力在原有的文化素质基础上去创造和发展更高格调、更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从而也将引导社会精神文明走向更高的层次和水平。 大学校园文明由于具有宽广的内涵,高雅的格调、充满活力和极富创新开拓精神,因而对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产生深远的历史性影响。尤其对校园周边的社区更是具有直接的影响和引领作用。它带领着周边的社区、团体、组织开创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成为了区域文化的先导,甚至跨省越国,走向世界。这种深远的影响的产生,首先得益于校园文明的文化品位较高,因而产生一种高屋建瓴式的魅力,使校园文明成为了社会文明的制高点,成为了社会文化体系中具有先导性的群体文明形态,它始终走在时代文明的前列,带动着其它社区和社会团体组织的群体文化向前发展,“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大学校园文明在整个社会文化系统中正好是处在源头的位置,是一个生命力和创造力特强的永不枯竭的源泉,这个源泉涌流出一股股格调高雅的文明清流,经常性地连续不断地给整个社会文化系统注入清新的信息,带动着整个社会文化健康地发展;这个源泉涌流出一股股充满活力的文化激流,经常性地连续不断地给整个社会文明注入了流量宏大的新鲜血液。

  大学校园文明的深远影响,不仅在于它的高品位和先导型文化形态,同时还在于它是一种“活”的文化形态。任何一个社会组织,其组织文化形态必然会高度集中,高度浓缩在它的产品上。这是无法弄虚作假的。一个组织的文化形态水平极高,但产品全是劣质产品,这种情况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在一个社会里,绝大多数的社会组织是生产性组织,其文化形态集中体现在物化产品上,是一种物化的文化形态。而大学则是一种非生产性的组织,其“产品”是人才,是一种非物化的文化形态。相比较而言,物化的文化形态是凝固的,是很少具备甚至根本不具备再生能力的,其内含的文化信息是只会递减而不会增加的。但人就不同了。体现在人身上的文化形态是活的,是具备再生发展能力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扩大,增加其信息内涵的。大学每年向社会输送一批批人才,就是定期地向社会输出着校园文明信息。人才在各自的岗位上运用自身的优势开展工作,同时也在整个社会强化了大学校园文化的优势,强化了校园文明在社会的影响力。此外,物化文化形态是一种隐性的文化形态,其文化信息影响力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在人身上体现出来的非物化文化形态,是一种显性的文化形态,其文明信息的影响力是全方位和全天候的。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显示着文化修养,传播着文明与否的信息。这种显性的文化形态更强化了校园文明对社会的影响。

  二、大学校园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

  大学校园文明建设,是一种培养人、创造人的系统教育工程。一个人思想观点的形成,政治信念的确立,道德品质的培养,文化素质的提高,既不是来自先天,也不能自发产生,而需要接受一定的教育。现代文明人格的确立,既是一种文化知识的传播交流过程,也是一种思想教育净化、提升的过程。从这种意义上讲,坚持正面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观念,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设良好的校风是校园文明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十分必要和十分有效的途径。

  1,坚持正面思想教育

  坚持正面思想教育的原则,就是坚持了科学性的原则。校园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现代文明人。文明人必须有文明的思想。文明的思想,必须以先进的理论特别是马列主义、_、_和“_”重要思想的指导。放弃正面教育的原则,不用先进理论提高他们的觉悟,停留于一般群众原有的思想水平,难以收到培养现代文明人的预期效果。特别是对某些低俗的、不健康的思想情趣,不用先进理论去改造它们,把它们引向更高的精神境界,大学校园里的文化生活就会偏向迎合,就会出现严重的失误,为此,我们曾经历过许多沉重的教训。 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强化正面教育的作用,要注意运用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正面教育并不是像给小孩子喂药那样捏着鼻子硬往嘴里灌,而是要遵循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区别情况,因人施教,积极地给予引导,要注意抓住一些较有针对性,迫切性的重点来开展正面教育。实施正面教育的原则,必须同实行耐心疏导的方针相结合。大学校园文明强调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对师生员工进行和风细雨、潜移默化式的教育熏陶,进行入情入理的耐心劝导和疏导。教育与疏导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正面教育还要充分考虑到时代的特点和大学职工的特点使大学校园文明建设的正面教育逐渐成为一种必修课和专业训练,使每个职工都经常地接受校园文明的教育。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大学里的规章制度充分反映了大学校园文明的核心精神和具体内容,是文明校园的一系列硬性指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大学校园文明建设中的基本建设。

  校园文明建设必须从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入手,培养全体职工的纪律精神,提高法制观念,形成一种人人自觉遵纪守法的文明氛围,并通过自己的行为示范作用去促进全社会的法制文明建设。

  3,建设良好的校风

  校风:是指全体师生员工在工作、学习和生活各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带有倾向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和作风。校风不仅包括学风、教风的特点、也包括学校领导、干部职工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等。因此,校风由学风、教风、政风三个层面组成。学风是基础,教风是关键,政风是保证。校风建设主要是学风和教风建设,但三个层面互相影响,形成一系列的因果链。校风建设直接关系到大学的作风建设,形象建设和软环境建设。是大学校园文明的直接体现。

  学风: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带明显倾向性和稳定性的态度与行为。优良的学风通常表现在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治学严谨,尊师敬友,互相帮助等方面。学风建设必须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必须使全校师生员工树立明确的、正确的学习目的。目的不明或不正确,则学者不知为何而学、如何去学,或者无心向学,或者成为职业主义者,搞科研纯为评职称,学习只为了应付考试。学习,是一种非常有规律的认知过程。一个无视学习规律、没有正确的学习目的的人,是很难养成良好的学风而学有所成的。另外,学风建设还要注意处理好“有形”与“无形”的关系。在整体上说,学风作为一种文化氛围,可以说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但在“无形”之中,亦不乏“有形”的一面。一个学生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一位学者创出优异的科研成果,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要经过一系列刻苦认真地学习研究的过程来实现的。在学风建设中,一定要特别注意宣传推广这类有利于良好学风形成的“有形”做法,要充分利用典型的示范作用。

  教风:是指全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带倾向性和稳定性的特点与作风,是教师职业道德、专业水平、教学方法技能等要素的综合体现。优良的教风通常表现在教师忠于职守、爱护学生、言传身教、钻研业务、创新合作、为人师表等方面。教风建设,首要是在全体教师中树立起敬业精神。没有敬业精神,对教师职业三心二意,整天想着转行,那就根本不可能安下心来钻研业务,做好教学工作,更不用说什么创新开拓了。教风建设必须十分重视全体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不认真教学,不认真备课,课堂上信口开河乱讲一通,这样的教师不仅不能为人师表,简直是误人子弟。没有良好的职业操守,不认真务实地做学问搞研究,必然是教师职业的机会主义者,导致学术失范甚至学术腐败。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业和品德水平。要经常组织专门性的培训提高,要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督促。政治学习、个别谈心交流等都是必不可少的。

  政风:政风的核心是政德,政风包括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干部和管理职员是大学政风的主要体现部分。政风建设主要任务就是要培养造就一支能干、肯干、补实的干部队伍,树立和宏扬廉洁高效、公正民主、与时俱进、奋发有为、诚信为本的政治风气、更好地为师生服务。从而使学风、教风和政风交叉影响,相互促进,营造出一个优良的社会心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文明办校氛围,才能留住人才,使大学校园更文明,推动社会的进步。

  创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社会风气是时代的号召。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校园文明,与大学生息息相关。“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正处于青春美好时期的大学生群体,应该是一个国家营造文明风气的榜样。

  为了解大学生校园公德状况,学校内的100名大学生随机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大学生遵守学校规章、待人处事、诚信等方面。 用餐插队的现象在大学食堂普遍存在。新近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对此持"无动于衷"的态度,6%的受调查者承认"自己也插队",只有24%的人表示将"阻止他人插队".

  与用餐插队的问题相类似,"当发现有人在寝室外的走廊上大声喧哗时",46%的人"无动于衷",38%认为应该"制止这种行为",只有16%的人表示会采取行动"向辅导员汇报"。带手机进入自习教室或图书馆时,13%的被调查学生表示会自觉关机,76%的人"将手机设置为震动",而保持铃声状态的有11%。听讲座时,29%的人会收发手机短信,另有24%的人曾经"打盹",表示专心听讲的占47%.如果碰到上课迟到的情况,57%的学生会"直接进教室上课",24%的学生选择"旷课一节等下课后再进教室",19%的人干脆"不去上课了"。将近一半的学生声称自己有过"因一时找不到垃圾箱而随手丢垃圾"的经历;如果"看到公共场所的水龙头忘关了",73%的学生表示会"关紧水龙头",27%则"不予理会";对于在学校食堂就餐后是否该自觉收餐盘这个问题,调查中支持和反对的各占一半。针对大学生外表形象问题,绝大多数同学认为大学生染发无损自身形象;而对于大学生穿拖鞋进教室上课,56%的同学认为这是个人私事,不应要求太严。对于校园内勾肩搭背的现象,一半左右的学生认为"可以理解"或"无所谓"。

  一个国家文明素质的高低与多数人的行为习惯紧密相连,大学生作为相对特殊的群体,其行为准则会影响未来社会的行为准则,精神状态会影响未来社会的精神状态。 因此,人文精神的培养对于提升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规范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确立大学生的人生理想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学教育应以人为本,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人才。我们的基础教育较多地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把知识作为评判教学质量的惟一标准,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养,因此,针对大学生的不文明行为,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以一种 以人为本的态度对这种行为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

  大学生校园文明状况调研报告【篇5】

  一、调查背景和目的:

  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环保”已成为一个全球的热点。为了美好的未来,我们必须选择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文明”。因此,在学校中开设环境教育和有关环境保护的活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当前,新世纪的新技术革命将在更为广阔的领域内发生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变化,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是社会行动力的主体,他们对环境的认识将决定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向。所以,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行动意识,是环境教育的首要任务。

  因而学校的环境教育也应从传统的环境教育向新时期的环境教育转变,同时把培养学生的人格、能力、行为提上环境教育的日程,把学生的社会实践参与作为教育的主要方式。而且越来越多的事实和经验也证明,光有环境保护的认识是不够的,怎么样落实到实处才是最重要的。

  二、调查方法:

  对首都师范大学良乡校区的部分学生采取了随机抽样调查。

  三、调查时间和地点:

  首都师范大学良乡校区综合楼,20__年5月22日下午5点到6点。

  四、调查基本资料:

  1、总共发放调查问卷50份,收回50份,回收率100%。

  2、男女比例分别占40%和60%。

  3、调查对象主要为首都师范大学良乡校区在校大学生,全为大一学生。

  4、本次调查对象来自不同的院系。

  五、调查内容分析及建议:

  (一)调查内容分析:

  本次针对大学生环保意识的调查问卷,主要从环保行为、环保意识和环境问题对策这三方面进行了调查,就这三个方面进行如下调查结果分析:

  1、环保行为方面

  问卷的第2题至第6题涉及到被调查者的环保行为:

  ① 一次性盒饭问题:只有5%的学生会绝对不会在吃放打包带走时使用学校食堂提供的一次性饭盒,24%的同学是几乎不会使用一次性饭盒,而40%的同学偶尔会使用学校食堂提供的一次性饭盒把饭打包带走,16%的同学会习惯性地使

  用一次性饭盒。

  ② 践踏草坪问题:为了方便或其他原因践踏草坪的同学中,几乎每次都会那样做的占40%,偶尔会做的占40%,经常那样做的占20%,这表明大部分同学都会为了方便而践踏草坪。

  ③ 灯和空调的开关问题:在自习室时,看到人不多的情况下,偶尔会自觉地关掉一些灯或关掉空调的同学占大多数,占56%,几乎不会那么做的占20%,绝对不会那么做的和习惯性那么做的分别占12%.

  ④ 垃圾分类问题:偶尔会分类扔垃圾的同学也占大多数,占50%;而绝对不会分类扔垃圾的占24%。

  小结:由①②问题可得同学们为了方便,会经常使用一次性盒饭,也几乎每次都会践踏草坪,可见当面临便捷方法与消极的环境保护行为的选择时,大家会选择对环境造成危害或消极影响的行为;而由③④问题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的环保行为还是积极的,他们会主动节约资源,会主动做出有利于解决环境问题的行为。

  2、环保意识方面

  问卷的第7题至第9题涉及到被调查者的环保意识:

  ①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角色问题:有40%的同学认为个人在环境保护过程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50%同学认为起到比较大的作用,10%的同学会认为个人在环境保护中不能起到任何作用,没有人不知道个人环境保护中起到什么作用。

  ②有关环境保护的关注问题:在有关平时是否会关注保护环境这方面的新闻的问题上,36%的同学的回答是经常,62%的同学选择了偶尔,还有2%的同学从不关注保护环境方面的新闻,这表明大家对环境保护方面的消息不是特别关注,这点值得大家注意。

  小结:

  ①表明大家对个人在环境保护过程中的作用是肯定的,一个人的力量可以改变环境的,也许改变的不是很大。

  ②中的数据表明,同学们的环保行为过程中大家环保意识不是那么令人欣慰,有一部分同学的环保意识需要加强。

  3、环境问题对策方面

  问卷的第10题与第11题涉及到被调查者面对环境问题的对策:

  发现有污染现象时,只有20%的同学会直接找有关部门反映,而却有50%的同学会想参与但认为由于身单力薄而放弃 ,有24%的同学会直接拨环境问题免费举报电话,竟也有6%的同学认为无所谓,事不关己,这可见面对环境问题时,大部分同学会选择逃避,也许这也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放弃为环境问题出对策的现象。

  (二)有关环境保护意识的建议

  就调查结果分析从学生自身、整体文化氛围、学校管理这三个角度出发给出一些有关环境保护意识的建议:

  1、 从学生自身出发

  (1).大学生应积极了解与环境问题相关的知识和新闻,提高环保意识 :

  在问及大学生环保意识增强的想法时,选择“学生自身素质高”的大学生是最多的。由此可见多数的大学生认为提高环保意识的根本是从学生自身出发。在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对环保基本知识的了解较少,对环保知识或者新闻的关注度并不高。对于与自身密切相关并且具重大意义的大会,作为大学生,应该做为常识了解。

  (2).大学生应从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虽在前面的调查结果中我们介绍到大部分有较好的生活习惯,但在对“白色污染”这一世界性的难题上,我们需要每一个大学生的参与。

  (3).以自己的力量感染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事业中 :

  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员,不仅要从自身出发,做个环境的守护者,也要让自己的行为感染周围的人,譬如在面对乱扔垃圾等破坏环境的行为时,我们自己捡起来的同时亦需要劝导他捡起来,重申维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不必区分是陌生人还是熟悉的人。大学生是应当勇敢地承担起社会责任,以自己的力量去感染更多的人。

  2、从整体文化氛围出发

  “整体文化氛围好”是大学生认为群体环保意识最强的第二大原因。所以我们建议大学校园中,各类学生组织,如学生会,团委,各类社团都可以通过一些宣传活动,如举办知识大赛,晚会来营造良好的氛围,促使更多的大学生加入环保事业的大家庭中。在前面的调查结果中,我们看到绝大部分大学生用实际行动响应低碳。我们相信,在他们的影响下,更多的同学也能积极地参与到响应低碳生活的行列中,并为环保发现自己的力量。

  3、从学校管理出发

  (1)多进行环境保护意识宣传:

  学校可以 开展关于保护环境的班队会,让同学们自由发言,想出保护环境的办法,让同学们更多的为保护环境、爱护环境做贡献;多开展一些环保手抄报制作活动,多贴一些环保手抄报和一些关于环保的资料在展示区里,让同学们多了解环保,知道环保的重要性等等。

  (2)对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方案:

  通过调查可知,有94%的同学希望通过双面打印,并适当降低打印价格以节约纸张,由此我们认为对复印或打印实行双面,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减少纸张被使用的目的。从而我们对学校复印店提出有偿使用双面打印或复印的建议。而同学们为了方便会使用一次性饭盒和践踏草坪,因此学校可以对食堂提出合理化建议,如改变食堂饭菜分类方式,扩建食堂以至于学生不会因为食堂拥挤而选择使用一次饭盒把饭带回宿舍等等。

  六、调查结论:

  此次环境意识调查活动虽然只在一所大学一个年级进行,但具有以点及面的效果。调查结果也确实反映出学生普遍环境意识水平较高。在学生的环境意识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都有很高的认识,但在行动力方面就显得略有不足,表现出“知”与“行”有些脱节,令人担忧。希望通过这次调查结果的显示,让同学们有所深省。

  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生存的基础,保护他就是保护自己。希望学生们通过学校接受系统的环境教育和社会的一些公益活动或着环境保护特别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在各类环境保护活动的宣传灌输和成人言传身教的影响下,可以自觉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意识里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思想。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