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

2024-12-18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2023-2024学年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通用16篇)

2023-2024学年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 篇1

  一、 指导思想:

  以学生的生活为核心,以观察、访问、探索、调查、试验等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引导他们学习简单的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能力和必要的生活技能。

  二、课程目标: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社会考察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验证的方法。

  5、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主要工作任务:

  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补充与拓展,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在校内和社区开辟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3、提供综合实践活动备选主题及活动范围,每个班选择一个课题进行研究,注意活动过程中资料的积累,期末整理好资料上交。

  四、具体要求:

  1、 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2、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3、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

  4、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四大领域

  5、丰富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活动的方式

  6、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的意识。评价应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自评、生评和师评相结合。本学期学校将在十二月上旬举行综合实践活动评比,并在期末做好实验班级活动成果的展示、交流和评价工作

  五、研究内容:

  (一)、活动主题:甘甜的自来水

  (二)、活动主题:安全自护我能行

2023-2024学年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 篇2

  一、 活动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环境保护、名人风学习、家乡支柱经济、自然实践操作”为主题, 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素质教育,形成我校办学特色。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一种主动探求、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现代学习方式,促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升综合素质,自觉推进素质教育。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主要工作任务:

  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补充与拓展,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小学一二年级主要开展以家庭活动和校内活动为主,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根据班级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规划,每周以2课时为宜。其他年级小学部每学期不小于10天的活动时间,初中部七八九年级每学期不少于20天,任课老师要以布置综合实践性作业为主要形式,指导学生开展好学科型综合实践活动。

  3、在校内和社区开辟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4、提供若干综合实践活动备选主题,注意活动过程中资料的积累,期末整理好资料上交。

  5、各年级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作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全程指导各班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

  6、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开发校本资源、社区资源结合起来,也要与学校“十五”省级科技课题的研究结合起来,办出学校特色。

  四、课型及步骤:

  1、方案设计型:指导老师从“亲近自然、发展自我、社会、科学、文化”等方面设立活动主题供学生选择,讨论制定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实施方案

  2、方法知识普及型:在活动前对学生的活动方法进行具体的指导,在活动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及时进行解决。

  3、实践活动型:学生的每一次活动都应有活动的详细记录,活动后的心得体会,指导教师也要作出科学的评价

  4、专题研讨型:引导并鼓励学生提出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研究过程中的发现等,并在学生中充分讨论,得出结论。这是活动的最终目的。

  五、具体活动安排:

  1、九月上旬:以校内劳动园地为主要活动基地,各班级将承包的园地整理好,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2、九月中旬:我校位于矿区周围,这里的空气、水质等环境问题都是倍受人们关心的话题。组织学生走出校园,看看家乡的环境变化,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家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渗透环保意识,建立起全新的人与环境的观念,这是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3、九月下旬:中秋过后,国庆将至,组织学生在校内进行研讨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中秋、端午、清明)的认识,以及引导学生对比中国的传统节日与外国节日(如圣诞节)的区别,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4、十月中下旬:国庆节开学后,让学生利用星期天以小组为单位,深入到村庄和家庭中了解近几年来农村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增强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师最后进行数据汇总。

  5、十一月上旬和中旬,组织八九年级的学生到成人中专进行参观学习,时间两天,让学生深入到实习车间进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同时组织低年级的学生到就近的贤都水库调研水库的水文情况和周边的环境情况,要求学生写出调查报告,形成书面材料,培养学生的环保观念和意识

  6、十一月下旬,组织五年级学生和八年级学生到莱西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进行为期一天的培训学习,通过学习,让学生开阔眼界,是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得到提升。

  7、十二月上旬,在全校学生范围内,在校内开展手工制作和设计等一系列比赛活动,提高学生的科技制作和创新能力。

  8、十二月中下旬,带领学生参观草华山,让学生看看冬天里草画山的萧条状况,同时让学生思考要想让草画山变得山清水秀,我们应该怎么办?

  9、20xx年一月份:教师引导学生对一学期的情况进行汇总,让学生写出心得体会,同时在班级内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一学期活动的收获,为下一学期的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2023-2024学年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将以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年级实际,认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发挥学生主人翁的意识,在活动中展示个性和才华。以“实践、开放、自主”为主线,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活动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了解绿色植物对环境的保护作用,学会种植一种植物的方法,为学校提供一株花苗或一棵树苗,美化校园环境,逐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初步能力。

  2、了解母亲的辛劳,在母亲节期间为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培养学生孝敬长辈的优良品质。

  3、关注文明、卫生的校园环境建设,通过调查,知道校园浪费的现象与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培养良好的卫生的习惯,形成自觉保护校园环境的意识,积极投身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为校园文化建设出一份力。

  三、活动安排:

  三月份:万紫千红总是春

  1、发动学生在家前屋后种花植树,美化周边环境

  2、为学校提供一株花卉,了解其种植方法,栽种在校园里观察其生长,保证成活,为美化校园出力

  四月份:亲近自然

  1、 春游:欣赏家乡的自然风光,陶冶学生情操

  2、 游正润生态园:通过正润生态园二日游,让学生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的观念

  五月份:感恩母亲

  1、 举办“三个一”活动:为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制作一份贺卡,写一篇赞颂母亲的作文

  2、参加学校举办的征文、演讲活动,推荐优秀作品报县参赛

  六月份:学校是我家,爱护靠大家

  1、开展“清理一处杂草,拾起一张废纸,清除一处墨迹”活动,净化校园环境

  2、从我做起,不吃零食,不乱扔废纸,不随意涂抹墙壁,不踩塌花草

2023-2024学年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 篇4

  一、工作思路及目标

  本学期,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教研工作仍坚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教学常规为规范,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以“厚德强能,用心研教”, 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继续提高中学两学科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与教学能力,促进两学科的教研工作和课程改革的从深发展,进一步加大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力度。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研究的指导思想

  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重点着眼于进一步彰显课程特性,以“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走进自然”为主题,突出课程“开放”,关注探究“过程”,不断完善课程形态。倡导在研究过程指导以及研究方法指导领域的纵深发展与大胆突破创新。同时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和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专题研究,开展课题培训,加强指导,切实提高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领域的研究水平和专业素养,在实践中继续探寻最佳的课程实施方法。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课程意识,提升组织和指导课程实施的水平。

  三 活动措施

  1、定期组织区级综合实践活动 评比工作,不断总结、反思和交流活动的成果,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素材性资源。

  2、利用网络优势,形成交流的平台,建立市、区、校三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网页,为学生及时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的理论与动态、丰富教育资源、交流经验、解决困惑提供支持和帮助。

  3、新学期将继续组织学生,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专题学习或观摩研讨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继续为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交流和研讨的平台,以促进郊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和水平的提升。

2023-2024学年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 篇5

  一、 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习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三年级小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 考虑到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三年级“活动资料”的形式还是以有趣的游戏和制作为主,《架桥比赛》、《有形状的数》、《变一变效果好》、《塑料瓶的妙用》……都有相当的童趣,也可以从中取得不少直接经验。但是,这些活动都渗透了激发学生探索和发明的内容,也就是要学生探索事物的内涵和本质,要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

  二、 课程总体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 活动重点:

  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作为三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四、 活动难点:

  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五、 实施措施:

  1、活动内容:《架桥比赛》、《有形状的数》、《变一变 效果好》、《塑料瓶的妙用》等。 《稳定与牢固》是看现象,说道理。《有形状的数》就是研究数学问题;《架桥比赛》基本活动是研究桥的结构,制作桥的模型,延伸活动就要进行有目的的科学实验了;《变一变效果好》从田忌赛马开始,到玩游戏“变一变”,最后要进行“创新”的辩论,这显然是要求学生深入思考了。 有的活动就是要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有目的的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尝试研究性学习。例如《你身上的尺寸》就是要自己测量身体上各部位的尺寸,要学生找出各部位的尺寸的数学关系,这就是研究性学习。它和传统的做数学题“已知、求、解、答”不同,是要学生自己找“已知”,自己探索规律。《水的观察和实验》则是有目的的科学实验,更是一种研究性学习。 要学生勇于探索,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怕说错,错了再探索,而不是等着教师的答案,不是背书本上的结论。从心理活动来说,这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从三年级开始,就要进行创新和发明活动,要孩子们进行有目的的创新活动。例如,《水的观察和实验》、《空气的观察和实验》里都要求我们仔细观察和研究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创新;《架桥比赛》里我们要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一边实验一边观察,观察出问题再实验,再研究,再观察,再实验,这才是科学的学习方法。 2、师资配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组实验教师 3、课时安排与实施策略: 每周一课时,便于师生都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便于开展活动时进行资源共享。

  六、 课程评价:

  注重过程,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变化和表现。全面评价,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努力程度、合作程度等等。尊重多元,教师、教师集体、学生个人、学生集体、家长与社区成员等,都是学生评价活动的主体,都应该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中来。引导反思,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增强他们对自己所进行的活动的信心,学会在与人相处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提高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水平。

2023-2024学年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并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为学知识、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二、情况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正在逐步由儿童期迈向少年期。在这个时期,广阔无边的外部世界和自身的内心世界都等着他们去探索。他们有着强烈的探究心,但因社会经历有限,再加上他们的思维能力还有待加强,他们看世界的方式方法需要加以引导。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开展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出素质全面、个性鲜明、富于创造力、适应发展的现代青少年

  三、教学目标:

  (一)总体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一些性别差异的知识,体验成长的快乐,培养积极进取的健康心理。并能掌握一些常见病、小伤害的预防和临时处理方法。

  2、让学生具备环保意识,知道环保应从自己的身边做起;引导学生关注国际问题,关注地球,关注宇宙,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3、通过访问、调查等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好奇、竞争、合作、分享、关爱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4、继续组织学生研究生活中的问题,了解其中的基本原理,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具体目标

  1、心灵驿站:

  (1)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并掌握与他人友好相处的方法,做到公正、互助、诚信。

  (2)感受父母对我们的爱,学会与父母在情的沟通,爱的交融中进一步增进感情。

  (3)帮助学生逐步认识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了解一些性别差异的知识,并引导他们与异性健康交往,正常友好地相处,增进同学间的深厚友谊。

  2、动手实践:

  (1)带领学生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室——烹饪室做一些生活实践活动。如包饺子,做水果拼盘。

  3、亲近自然

  (1)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这里有与我们息息相生的山川河流,也有我们的朋友——各种动植物,它们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发展的源泉。

  (2)认识、了解我们的朋友——鸟,会制作“小鸟的家”,能爱鸟护鸟。

  4、健康快车:

  (1)让学生知道学会生存,生存必须健康,健康才能更好地生存。

  (2)学会“讲究卫生、预防疾病、安全避险、自救自护”,从而增强、提高自己应对困难和处置危险的本领,快快乐乐的健康生活着。

  (3)了解常见病、小伤害的预防和临时处理方法,学会一般的应急处置本领。

2023-2024学年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 篇7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变化规律,全面、主动地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它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学习形式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实践、社会实践和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主要内容,以学生良好的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设置,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举措。

  二、实施目标

  (一)总体目标

  1.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

  2.加深对自然、社会和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内容包括《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明确规定的四大领域,即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A、研究性学习

  1.激发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

  2.初步学会观察与发现、发展探究问题的能力。

  3.形成合作与分享的初步意识。

  4.形成尊重科学的意识和认真实践、努力钻研的态度。

  5.初步形成对于社会的责任意识。

  B、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

  1.拓展经验,增进社会适应能力与创新精神。

  2.融入生活,学会交往与合作。

  3.热心公益活动,关心他人与社会。

  4.珍视生命,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5.初步了解自我,发展兴趣,展示才能。

  C、劳动与技术教育

  1.了解劳动思想,理解劳动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2.注重生活中的技能学习,学会生活自理,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积极参与技术实践,掌握基本的技术知识与技能。

  4.激发技术学习兴趣,初步形成从事简单技术活动和进行简单技术学习的基本能力。

  D、信息技术教育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和网络资源。

  4.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范围

  研究性学习——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各种富有时代感的主题,如环境教育、价值观教育、国际理解教育也可渗透其中。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既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手段,又是其重要内容。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包括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对广阔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信息伦理。

  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渗透信息技术教育,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

  四、活动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不论采取哪种活动形式,都要服从于和服务于活动内容和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一般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以下三种组织形式:

  1、个人活动

  个人活动是在个别学生对某一问题有特别的兴趣,并且对该问题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活动。个人活动的组织形式能够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应允许学生独立地进行活动,并完成活动任务。在学生个人完成活动后,应鼓励学生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

  2、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构成由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教师不过多介入他们的选择。小组成员的组成不限于班级内,为使实践与探究走向深入,允许并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学生的组合。

  3、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是以班级、年级段或学校为活动单位共同完成一项主题活动的组织形式。通过分工合作、共同探究、集体讨论,以求对某一主题的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多种形式交融使用。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近自然,走入社区,走向社会,在开放的时空中开展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因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教师要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要对校外活动的空间范围、活动情境进行事先考察和推想并作出合理的规划,尽可能采取小组协作的方式来进行。学校和教师要尽可能地争取社会有关部门和学生家长的支持,鼓励一部分学生家长在可能的前提下,参与学生的校外活动。

  五、“常态化实施”的工作措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基本特征:课程必修,普遍实施;

  教师能教,便于操作;学生爱学,积极投入;效果实在,确有收获。

  1、课程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一门必修课程。《国家指导纲要》指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课时。根据现阶段学校实际情况,学校作出具体安排。

  2、规范管理

  制度政策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规范化”、“常态化”的根本,也是的必备条件。要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常态课”,必须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或激励机制。学校用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评价制度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等。

  3、师资建设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殊性,师资队伍建设是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规范化”、“常态化”的充分条件。

  (1)培训、指导教师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把握课程的特点,掌握课程实施的方法。

  (2)通过校本培训,促进指导教师快速成长。

  4、课程开发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承载着独特的教育功能。要完成和实现课程要求的目标,需要系统资源支持,需要系列化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工具的支持,以便获得关于方法和技能的系统知识。国家只指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领域,没有规定具体的学习内容,因而,课程资源开发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核心问题。

  (1)利用校本开发的理念编写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

  (2)建设实践基地;

  (3)继续开发、落实非指定性领域的课程内容。

  六、评价奖励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评价应坚持发展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和激励性原则。评价的方式主要有测试、观察、汇报表演、成果展示、答辩、竞赛等。

  (一)评价内容

  1.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量与态度。

  2.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

  3.知识、方法、技能的掌握情况。

  4.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二)评价方式

  1.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个别评价与集体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2.提倡协商研讨式评价,即教师和学生共同协商评价的方式和标准,并根据协商的结果进行评价。

  3.评价要客观、公正、合理,要从促进学生学习的角度恰当地解释评价数据,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

  4.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方法、态度和体验的评价,重视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2023-2024学年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 篇8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xx大精神为指针,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为重点,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的封闭性,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加强与现实社会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及时了解时代的最新信息,紧跟科技迅速发展的步伐;使他们在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等方面得到较大较快的发展,增强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活动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它的总体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三、具体实施步骤与措施

  依据“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标准,参考我校教学工作计划,根据本班的实际,调整本学期的目标任务。加强管理,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切实有效。教师是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为此,我们学习相关文件、政策,树立正确的观念,深化自身的科学素养和专业水平,做到爱岗敬业、见多识广、多技多能。同时,充分了解本课程的特点,掌握它的实施规律,为学生营造支持、鼓励与开放的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更新教师观念、端正学生态度。在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能力的基础上,还要协调各学科的关系,做到个别主管、全员协作,把所有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协同指导。尽可能是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教学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工作以班为单位,以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班委会为主阵地,以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为主体,以研究性的学习为主线,由课任老师负责,各班班主任协助,各科任老师参与。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景,引导学生选择主题,帮助学生探究、展示、实践、创新,整合、提高学生的各科知识及学习、生活、精神世界,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要引导学生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全的发展。教师引导时,要体现本课程的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主题的确定,探究方式的选择,成果的展示及评价,都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决定,鼓励学生进入探究过程。

  组织活动时,主题尽可能与学校的活动安排相一致,融为一体,相互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渗透到板报、广播、值日劳动、学科竞赛、传统节日等方面,让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在各项活动中得升华,让学校各项活动、目标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切实奏效。

  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参加劳动,拓宽学生的活动空间。对有限的课堂,尽可能地发挥其作用。在内容设计上侧重激发活动动机,辅导活动方法,引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和观察、发现、探究、实验、的研究方法,尽可能养成研究性学习的习惯,为课外活动的开展、延伸奠定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要调动师生的协同合作,更要借助家庭、社会的力量,对活动进行督促、指导、检测、形成多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利用本校、本地的资源优势,利用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激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兴趣。

  在这个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自主的、合作的研究活动,从搜集信息,到处理信息,最后分析信息,解决问题,掌握了方法,增强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了知识,情感、态度、意志品质上都得到了培养。

  四、成果展示阶段

  学生将自己或与他人合作,经过实验、实践和亲身体验得到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和总结,并进行成果交流及展示。教师引导学生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五、活动评价

  1、学生的评价

  (1)评价原则:应当重视学习过程、重知识技能的应用、重亲身参与探索、重全员参与。评价与指导相结合,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评价要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评价主体:教师、学生、家长、集体。

  (3)评价内容:学生的态度、学生的体验、方法和能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4)评价方法:激励性评价为主、管理性评价为辅;过程性评价为主、结果性评价为辅;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和对口头报告评价相结合;定型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2、教师的评价

  整体评价与分段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文件分析、实地考察、课堂观察、问卷、访谈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必将彻底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2023-2024学年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 篇9

  一、指导思想

  兴趣是学生的内驱力,引发学生浓厚的情感是学好英语的关键。小学英语学习缺乏语言环境,学生遗忘现象比较比较严重,出现学时会、用时忘的现象。长此以来,会导致一部分学生成绩偏差,慢慢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影响老师的正常教学。小学英语教学的活动立足于现实,着眼于学生的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仅靠纯课堂内教学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英语的需要,我们应树立大课堂的教学观,重视课外实践活动。课外实践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

  为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积极性,为了丰富小学生的课余生活,我们开设小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有效的课外活动,从小培养学生对英语及英语学习的兴趣。

  2、授人以渔,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个性心理。

  4、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日后学习英语打好基础。

  三、活动内容

  本学期我们主要通过“绿色作业”来开展学科实践活动。学生通过绿色作业的实践和完成情况,不但丰富了英语知识,更极大的提高了进一步学习英语的兴趣,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找到了从英语角度观察世界的窗户。

  四、活动对象

  一至六年级

  五、活动要求

  每位同学必须按时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团结协作。

  六、活动措施

  英语组教师根据课本,设计合理有效的绿色作业,每位学生自主认真的完成自己的绿色作业,教师从中挑选较好的进行展评,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记入学生英语成绩。

2023-2024学年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 篇10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并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为学知识、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二、情况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正在逐步由儿童期迈向少年期。在这个时期,广阔无边的外部世界和自身的内心世界都等着他们去探索。他们有着强烈的探究心,但因社会经历有限,再加上他们的思维能力还有待加强,他们看世界的方式方法需要加以引导。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开展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出素质全面、个性鲜明、富于创造力、适应发展的现代青少年

  三、教学目标:

  (一)总体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一些性别差异的知识,体验成长的快乐,培养积极进取的健康心理。并能掌握一些常见病、小伤害的预防和临时处理方法。

  2、让学生具备环保意识,知道环保应从自己的身边做起;引导学生关注国际问题,关注地球,关注宇宙,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3、通过访问、调查等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好奇、竞争、合作、分享、关爱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4、继续组织学生研究生活中的问题,了解其中的基本原理,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具体目标

  1、心灵驿站:

  (1)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并掌握与他人友好相处的方法,做到公正、互助、诚信。

  (2)感受父母对我们的爱,学会与父母在情的沟通,爱的交融中进一步增进感情。

  (3)帮助学生逐步认识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了解一些性别差异的知识,并引导他们与异性健康交往,正常友好地相处,增进同学间的深厚友谊。

  2、动手实践:

  (1)带领学生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室——烹饪室做一些生活实践活动。如包饺子,做水果拼盘。

  3、亲近自然

  (1)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这里有与我们息息相生的山川河流,也有我们的朋友——各种动植物,它们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发展的源泉。

  (2)认识、了解我们的朋友——鸟,会制作“小鸟的家”,能爱鸟护鸟。

  4、健康快车:

  (1)让学生知道学会生存,生存必须健康,健康才能更好地生存。

  (2)学会“讲究卫生、预防疾病、安全避险、自救自护”,从而增强、提高自己应对困难和处置危险的本领,快快乐乐的健康生活着。

  (3)了解常见病、小伤害的预防和临时处理方法,学会一般的应急处置本领。

2023-2024学年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 篇11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努力开展好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体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因此,在课程的设计,实施过程中,十分注重课程意识,形成实践的课程观,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切实确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生活实践目标——强调学生在真实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表现自我和验证学科学习内容。

  2.人生体验目标——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活动的意义,在体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从中发现人生的意义。

  3.个别发展目标——在同一主题下针对不同能力,兴趣爱好和需求而设计多元活动内容,给学生个别发展的学习机会。

  4. 学科整合目标——运用校内外的多种资源,整合学科知识。

  三、工作重点

  由于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了解不深,所以工作重点有:

  1、强调综合实践理论知识的传授。

  2、增强在各个活动阶段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

  3、让学生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弄清楚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怎 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活动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4、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积极的同周围环境接触,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综合能力。

  5、加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资料积累,包括各种形式的原始资料并逐步完善学生的综合实践个人成长档案。

  四、工作安排

  (一)、准备阶段

  1、针对学生特点研讨并制定研究计划。

  2、完成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自主选题会、确定课题。

  (二)、实施阶段:

  1、各课题组根据计划定时定地开展活动,做好记录,保留每次活动的各种资料。

  2、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小结,总结前段时间的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分析活动中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并指导后阶段的活

  3、各小组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边实践边研究。

  (三)、总结阶段:

  1、学生整理好各自的资料,写好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及收获等内容。

  2、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2023-2024学年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 篇12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使学生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服务学习的体验、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服务意识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关注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该课程的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重大改革。为了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现课程目标,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原则

  1、遵循《初中课程方案》的精神及初中综合实践课程标准的原则和要求,体现内容上的联系性和实施上的独立性。

  2、课程编排应立足于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3、课程编排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对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等。

  4、采用弹性课时制,做到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5、课程编排应坚持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尊重学生基于自己爱好、兴趣和需要所选择的内容和活动方式。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使学生关注自然、体验生活、走向社会,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努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

  (一)学生层面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比较丰富经验。

  2、初步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关爱和责任感。

  3、初步形成主动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培养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初步养成合作、民主、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教师层面

  1.通过对活动的参与、组织、指导和管理,转变教学观、课程观和教学方式。使教师从传统学科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主题活动中的策划者、合作者和指导者。

  2.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与发展,而且要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态度的养成和价值观的确立,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世界出发,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使他们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得到不断提升。

  3.改善教师结构,培养一支“一专多能”的新型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自身专业化成长,形成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学校层面

  探索一条符合本校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综合实践活动路子,建立并完善一套较为合理的具可操作性的综合实践课程的操作模式和管理模式,改进教学观念,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改进我校的课程结构,形成具有我校特点的课程文化和校园文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个组成部分,各部分具体目标:

  (一)研究性学习活动:

  1、激发学生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

  2、学会观察与发现,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3、养成与他人合作与分享的意识。

  4、养成尊重科学的意识和认真实践、努力钻研的态度。

  5、初步形成对自然、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社区服务:

  1、主动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增强融入社会的能力,学会时代社会人际交往的本领,提高沟通能力,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

  2、在社区服务过程中,获得对社会的正确认识,感受到个人对他人、对社会的价值和作用;认识到社会发展对个人的客观要求,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

  3、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意识,并在社区服务过程中学习新知识;体验奉献的愉悦和人间亲情,自觉地为他人服务,培养爱心和同情心。

  (三)社会实践:

  1、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社会参与和文化参与能力,增强社会参与意识、社会服务意识和民主意识。

  2、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高社会活动的组织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与自我教育能力。在社会活动中学会与他人、与社会机构进行交往的技能,学会社会活动的规则,提高社会活动的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

  3、发展社会实践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解决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获得问题的直接感受,积累解决问题的直接经验,树立劳动观念,形成相关的劳动技能。

  三、课程管理

  成立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从整体上布置、协调、管理、评价综合实践活动工作。专设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工作小组,具体负责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工作。设立家长委员会,本着家校联系的思路,拟聘请学生家长、社区中知名度较高的人为校外辅导员。图书室、实验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师辅助管理人员同时参加。

  1.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校 长

  成员:教导处正副主任、团支部书记

  职责如下:

  (1)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2)制定教学计划,安排课时、师资配备和教学(或活动)场所。

  (3)对活动过程进行监控、指导。

  (4)建立学生综合活动实践课学习档案袋。

  (5)对教师的课程实施进行评价、考核。

  (6)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课题成果进行评价。

  2.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工作小组成员: 组长:学年组长

  组员:各班班主任、课程教师、课题指导教师 职责如下:

  (1)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日常管理,确保每位学生参与课程。

  (2)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

  (3)协助教导处建立“综合活动实践活动档案管理”。

  (4)审定课题或活动计划。

  (5)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

  (6)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定。

  四、课程实施

  (一)研究性学习

  1.课程安排

  按照学校的要求,三年内学生须完成3个课题的研究,其中初一、初二、初三分别完成1个课题。

  2.组织形式

  (1)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课程的实施,在课程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生自愿结合的基础上,每组5—10人组成每班组成5—6个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

  (2)根据实情小组确定课题,选择合适的指导老师进行指导。

  (3)每位指导老师一般指导1—2个研究性学习小组。

  (4)小组推荐小组长一名,组长根据每个人的条件,安排具体分工,明确任务。

  3、实施步骤

  (1)理论指导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比较薄弱。所以刚开始我们并不急于让学生直接研究,而给他们提供一些当前学科知识的背景和教会他们如何进行科研的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初始阶段先上理论课(研究性学习基础):研究性学习意义和如何选题、研究方案的设计和开题报告、研究过程与方法、研究课题的结题与展示。

  (2)发动全校教师为“研究性学习”出课题,以学科科教师的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根据教材的内容,帮助学生选择研究性学习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选择教师提出的课题,也可自己确定研究课题。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认真进行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3)指导学生制定研究方案。指导教师及时指出研究方案中的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手段(展板,实物投影,多媒体展示软件,录像,实物,照片)来阐述自己研究设想和方案。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创造,创新的思维方向引导,鼓励学生多突破,多创新。

  (4)学生实施研究,教师指导研究。对于研究阶段,教师放手让学生大胆地从事研究,教师角色必须转变,不再是学生研究的指挥者,而是学生研究的督促者、服务者,指引者。学生实施研究过程中,学生每次活动都必须认真填写《记录表》,并定期与指导老师见面,指导老师通过学生介绍和小组活动记录,随时了解他们的研究进展,并相应提出针对性指导。对于学生外出调查,指导教师还要做好道德品质教育和交通安全教育。

  (5)成果展示,综合评价

  学生完成研究成果后,教师要及时总结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对过程性的材料要及时存档,将学生的成果在班内或校内进行展示,以此增强学生的荣誉成就感,也以此鼓励其他学生研究的积极性。

  (二)社区服务

  1.课程安排

  社区服务学习活动分别安排在初一、初二两个学年进行,每个学年分别完成5个工作日活动时间,社区服务的形式与内容可以灵活多样,如校内外志愿者活动、社区活动、宣传教育、帮贫助困等。

  2.组织形式

  (1)采取个人活动与小组活动结合的形式。

  (2)由学生个人或小组向班主任提交“社区服务活动设计方案”,经班主任审核后,上报政教处,批准后,在班主任或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服务活动。

  (3)在学生进入社区服务之前,学校政教必须与学生参与服务的社区管理机构,通过不同方式取得联系,以便争取社区的支持。为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活动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

  (4)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对社区服务活动进行总结,通过总结,加深体验与感受。

  3.成果评定

  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活动,不少于5个工作日,学校根据学生提交的有关参加社区服务的方案、活动记录、社区管理机构评价、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评价、小组成员或同学评价等材料,进行评定。

2023-2024学年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 篇13

  一、指导思想

  三年级学生受年龄和学识的限制,受原来课程模式的影响,接触社会比较少,一下子全部放开,学生将会束手无策。因此,以主题活动为切入口,学生从大的主题中寻找和确定自己的研究专题,让学生初步感受研究活动的全过程。如:关于美化校园的新建议;夸夸我们的学校;课间十分钟等。教师将根据学生最感兴趣的主题给与一定的指导,体验整个专题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

  二、课程目标

  知识层面:通过学生的实践和探究,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

  能力层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大胆质疑,勇于开拓的学习情操,构建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地球、关心生态环境的道德堡垒。

  三、具体要求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必将彻底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四、方案实施

  1、课时的确保与安排

  三年级每周3节综合实践课。

  3、具体形式

  ①集中授课:知识技能的普及等。

  ②实践活动课: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等。

  ③方案设计课:主题的确立等。

  ④综合课:课题的研究等。

  ⑤成果交流课:体验的交流,成果的展示等。

  ⑥其他。

  五、具体时间安排

  九月份:

  1、学生自组研究小队,并起一个健康响亮、积极向上的队名,针对以后的活动,制定队规。

  2、进行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指导。

  3、进行研究方案一般格式的撰写的指导。

  十月份:

  1、根据“诚信在我身边”确定主题,开展活动。

  2、指导建立自己的诚信档案袋。

  十一月份

  1、展示“诚信在我身边”成果。

  2、确立子课题,尝试研究。

  十二月份

  1、组织有关的录像的观看,参观,知识讲座。

  一月份

  1、对于未结束的活动专题继续组织开展好活动。

  2、开展好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会。

2023-2024学年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 篇14

  一、指导思想

  继续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思想,实施素质教育,更好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实践的能力,带领学生走入更广阔的社会活动空间,丰富学生的知识、情感等方面的体验。活动课程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和真实的社会环境,并有一定的研究难度和研究意义。在开展活动课之前,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学情分析

  我任教的六年级三个班的学三百多人,学生在过去的几年中参与研究了许多课题,有一定的研究经验,对于研究新鲜事物很感兴趣,本学期配合日照提倡的文明主题教育学生做一个文明公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