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读后感1000字

2024-06-30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昆虫记读后感1000字(通用13篇)

昆虫记读后感1000字 篇1

  最近我读了着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昆虫记》这本书。这本书里面,写了许许多多可爱的小昆虫。

  昆虫学家法布尔把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小昆虫都表达的活灵活现。他把那些小昆虫怎样筑巢、怎样捕捉食物,那些小昆虫身上的颜色、形态,等等,都写得一清二楚。他还把可怕的蜘蛛、恶心的绿蝇、凶狠的螳螂写得栩栩如生。在这些昆虫里面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大孔雀蝶和螳螂。

  大孔雀蝶是一种为爱而生的蝴蝶。这些漂亮并且大的像鸟一样的蝴蝶,好像从来都不知道去寻找食物吃。它们会花费自己的一生,来寻找自己的配偶,其实它们的生命也只有短短的几天。因为它们只知道爱,却不知道像别的蝴蝶那样在花丛中吸吮花汁,所以它们自然而然就不会长寿。

  但是凶残、毒辣的螳螂可就没有像大孔雀蝶拥有那么多爱心了,也绝对不会那么的温柔。不过螳螂长着苗条的身材,而且再配上淡绿色的皮肤和纱一样的翅膀,显得特别优雅。很久以前,农夫们看见螳螂总是仰望着天空,两只手也高高举起,就像是在祈祷一般,因此都称它为“祈祷的女神”。

  可是人们却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外表看上去像是女神一样的昆虫,竟然是一个凶狠手辣的杀手。只要有其他昆虫从它的身边经过,不论是什么样的昆虫,也不论是故意的侵犯还是无意路过的,螳螂都会立刻气势汹汹的冲上去。

  螳螂都是爱吃活的昆虫的。软颈、大刀和锯齿是螳螂最具杀伤力的三大武器。在所有昆虫中,只有螳螂的颈部是软的。

  但是它的凶恶和残忍是人们想象不出来的。因为,螳螂不仅仅吃其它的昆虫,还会吃自己的亲朋好友。还有更惊人的,那就是雌螳螂会把自己的丈夫给吃了!

  真没想到,大自然里还会有自相残杀的事情发生。真不知道,大自然里还会有哪些我们没有发现的可怕的、惊奇的事情!

昆虫记读后感1000字 篇2

  闲暇之余看儿子的课外书法布尔的《昆虫记》,不仅联想起小时候与昆虫的一些趣事。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像蝉这种昆虫,是既可以当做一种玩具又可以当做美食的。我们小时候把蝉的幼虫叫做“神仙”,大概是觉得它像神仙一样不定什么时候从地里钻出来,所以起了这个名字,蝉叫它“知了”因为 它整天“知了;知了”的叫个不停。夏天的傍晚,三五个伙伴一起来到田间的树下,打着手电筒找刚刚从地里钻出的“神仙”,它们或刚刚从洞里慢慢爬出来,或已到树边的草茎上,或已爬到粗糙的树干上,准备蜕皮完成到 “知了”的过程。伙伴们仔细的找,找到了就兴奋地放进随身带的小瓶里,还有的放在手里把玩,那种它用带毛刺的爪子抓你手心又有点痛又有点痒的感觉特别舒服。回到家把它们洗干净后放到一只碗里,用开水一烫然后放 点盐,第二天的中午做菜前用油煎一煎,啊!等在一旁的我们早馋的哈喇子流出来了,那种感觉现在的孩子是体会不到的。

  有时我会留一只“神仙”放在睡觉的蚊帐里观察它蜕皮的过程,记的刚蜕皮的“知了”牢牢地抓在空壳上,身子有些嫩黄,翅膀像是翠绿的薄纱,随着时间的过去,慢慢的身体开始变黑、变硬,翅膀也变成透明的了,天 亮后它就可以飞行可以歌唱了。

  夏天的中午我们是不午睡的,树上“知了、知了”的叫声吸引着我们,从家里抓一把麦子放在嘴里细细的嚼,用水将里面的麸子洗出来,又粘(zhan)又粘(nian)的面筋做好了,找一根又细又长的竹竿,将竹竿的一头 裹上面筋,对准树上正酣唱的知了悄悄凑上去,只听知了的叫声一下变了声,翅膀扑棱着早牢牢的粘在竹竿上……当然也有粘不准的时候,“知”一声,撒你一脸尿一下飞走了。那时的我们也比较皮,曾将知了的腹部类似音 响的地方扎破,它就不叫了变哑了,知道声音是从那里发出的,知了也可以煎着吃,不过味道就差些了。

  黑褐蚁是蚂蚁里最常见的。它就是我们在庭院里,在道路上经常看到的匆匆忙忙地爬来爬去的黑糊糊的蚂蚁。他们经常齐心协力把大块食物搬回家。我最讨厌的是蛮不讲理的兵蚁,因为兵蚁偷懒,喜欢打架。他经常把黑褐蚁的妈妈咬死,并霸占他们的家!

  现在的孩子玩具成山,美食成堆,自然也远离了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前几天和儿子参加一个婚宴,上了一道菜——金蝉卧雪,儿子只对下面的“雪”(炸粉丝)感兴趣,而惧吃上面的金蝉,儿子!你可知道,就 是它曾带给妈妈多少儿时的欢乐以及多少至今美好的回忆!

昆虫记读后感1000字 篇3

  在飒飒的秋风中,我们开始了新的一学期。开学的头一个月,我读完了一部科学名著——《昆虫记》。他的作者是法布尔,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法布尔是法国有名的昆虫学家,自小,他就喜欢观察昆虫。正因为如此,他才走进了科学的殿堂。

  这本书主要讲了各个昆虫的生活习性以及它们生长的过程。每一种昆虫都写的十分详细,比如松毛虫,法布尔观察它们从卵变成幼虫,经过两次脱皮之后到地下结茧,再变成飞蛾产卵。每一步,写的真真切切,实实在在。为什么?这就是热爱、观察与实践的结晶。

  法布尔小时候十分迷恋昆虫,对于父母的责骂不管不顾,情绪丝毫不受影响。他喜欢,所以他心甘情愿地观察着,乐此不疲;他喜欢,所以他才会动手实践,不惜付出一切代价。这样的热情是难能可贵的,也是真实的。

  法布尔为了写《昆虫记》花费了毕生的精力,然而在他成名时,已年近九旬了,他并不愿意接受媒体采访,他对此表示不认可与无视。所以,他企图的并不是名声远扬,而是让人们更近一步地了解大自然、喜欢大自然。

  从以上几点来看,法布尔先生是一位为科学呕心沥血、默默无言的奉献者。我们学习语文不是也应该这样吗?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可让我们成绩大大提高。观察与实践,也是我们作文的两大重要能源。只有亲身经历,写出来的作文才富有真情实感,才能够把人打动。

  快乐学习,勇往直前!让我们怀着热爱语文的心情,去大自然中实践、观察!请相信:兴趣+观察+实践=成功!

昆虫记读后感1000字 篇4

  《昆虫记》,一部世界昆虫的史诗;一个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平凡的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仅的书。在对一种昆虫日常生活习性,特征的描述中体现出作者对世界生活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热爱。书中描写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参透着人文的关怀:并以虫性反映社会人生,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

  我十分敬佩法布尔先生,他细致的观察,广博的知识把我们一次次导向昆虫世界。我对他充满了深深的感恩,是他,让我了解了萤猎食蜗牛,蝉虫的蜕变,舍腰蜂的家,微小,难以发现的被管虫,寄生虫的无奈,蜘蛛的几何学,漂亮的孔雀蛾,找枯露菌的甲虫。

  法布尔先生被世人称为“昆虫之父”。我觉得这就是我们所能给予法布尔先生最好的礼物。法布尔先生写昆虫记不是为了得到荣耀,而是把它苦苦观察得来的,一一具实的讲授给我们。带领我们走进昆虫的家园,去深入了解它们,感受它们带给我们快乐,体会从它们身上得到的道理。让我们明白昆虫也有情感。

  它让我们明白:在这个世界上,人与自然需要和谐,人与动物需要友谊。只有学会尊重大自然,敬畏自然界中的大小生命,人类才会有光明的坦途。所以,还在伤害昆虫的你,还在破坏昆虫家园的你,请立刻停止你的行为吧!

  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法布尔先生正是明白了这一点,才不会做解剖和分类,只用了观察与试验的方法。连研究者都不忍心伤害,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停止玩弄昆虫的游戏。爱护它们,保护它们,认真,真挚的对待它们。

昆虫记读后感1000字 篇5

  看完《昆虫记》后,我十分惊讶,原来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更对《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感到敬佩。

  第一次读《昆虫记》,就被里面生花的妙笔,幽默的叙述给吸引了,让我感到有趣之极的故事有很多,如:螳螂是一种十分凶残的动物,然而在它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牺牲在个头儿最小的蚂蚁的魔爪下;蜘蛛织网,即使用了圆规、尺子之类的工具,也没有一个设计家能画一个比这更规范的网来。这些丰富的故事让我浮想联篇。这本书不仅有趣,它还生动活泼。在作者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的短身燕尾礼服;被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这本书还让我知道,人类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地球上还有许多小生命,如:麻雀,蚂蚁,蜜蜂,这些昆虫一直陪伴着我们 ,它们也是有生命的,也 应该得到尊重。法布尔是一位十分优秀的科学家,有一次,他为了观察黄蜂和青虫的关系,竟捉来一只黄蜂,仔细观察,最终告诉大家——黄蜂捉来青虫并不是当儿子养,而是把它当做幼蜂的食物。正本书中到处都体现着法布尔的精神——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百折不饶,愿为科学事业献身,对科学的热爱......法布尔的许多精神我都应该学习,但也有些事是我做不了的。我能学的只有他锲而不舍,百折不饶的精神。这几天我感觉自己的成绩退步了很多,有时一遇到难题就放弃,一失败就丧失自信,与法布尔比起来,我感觉自己太渺小了,为自己的放弃感到羞愧。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了斗志!我要拥有持之以恒,百折不饶的精神,让成功的种子在我的内心发芽,开花,让成功的花朵永不凋谢!

昆虫记读后感1000字 篇6

  人们称赞它是“一部世界昆虫的史诗、一个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这是一部值得传给下一代的书。”是“哈佛大学113位教授推荐的最有影响的书,法国历史上里程碑式的着作,影响世界的经典着作”——《昆虫记》。

  它融合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关照虫性,又用虫性反观社会人生,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这本书以忠实于法文原着整体风貌及表达特色为选择原则,让世界读者首次领略昆虫们的日常生活习性以及特征的描述等。《昆虫记》是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以其观察所得记入详细确切的笔记,最后编写成书。《昆虫记》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螳螂、甲虫、蚂蚁、苍蝇、蜜蜂等各种类型昆虫!无不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万物的赞美之情。许多人看过后,都有着深刻的印象。

  人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黄蜂”“蝎子”“象鼻虫”在内,都在同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之中,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昆虫记》的确是一个奇迹,是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这样一个奇迹,在人类即将迈进新世纪大门、地球即将迎来生态学时代的紧要关头,也许会为我们提供更珍贵的启示。它使我看见了动物与人类的相同;它使我看见了动物的语言,它们的话语是那样神圣,那样甜蜜;它们又使我懂得了人生道理……它们告诉我的太多太多,甚至整个世界!

  《昆虫记》一个奇妙的名字,同样有着一个奇妙的内容,它是法尔文毕生的精力,融合的人与动物的生活,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最大贡献!

昆虫记读后感1000字 篇7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金钥匙。阅读一本好书,能净化人的心灵,使我们的视野更开阔,更芬芳。每当我得到一本好书,我就会废寝忘食地看着,细细品味,琢磨其中的奥秘。

  一个宁静的早晨,一缕金灿灿的阳光透过密密麻麻的叶缝照在我的书桌上,显得十分柔和。树上,一只不知名的鸟儿欢快地唱起了婉转的歌谣。我捧起《昆虫记》这本书,像是走进了书的海洋,与书融为一体,不管时间的流逝,书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住了我的目光。

  我不知看了多久,终于合上了书,眼前还不断浮现出书中那一幕幕奇特的景象,“哇,原来昆虫和我们的生活这么相似啊!”那一声声惊叹在我脑海中若隐若现。叽叽湫湫,叽叽湫湫的虫声回荡在我耳畔。

  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我似乎有成长了许多,我从一个害怕虫子、讨厌虫子的小女孩长成了以为喜爱虫子,甚至敬佩虫子的“青年”。在法布尔的《昆虫记》中,我认识了一群全新的昆虫,它们不像我记忆中的那样,是富有灵性的。法布尔向我们描述了许多昆虫的觅食、劳动等,几乎包含了昆虫的一生,从中我也能深刻了解到法布尔观察昆虫时多么仔细,用心;我能想象到法布尔为了观察蚂蚁,一动不动地拿着放大镜在草丛旁待了一下午的艰辛;为了扑捉一只小虫,气喘吁吁地追赶着,绊倒了也不管的执着……法布尔的精神让我们肃然起敬。

  《昆虫记》中,我认识了喝树汁的蝉,吃蜗牛的萤火虫,爱吃莴苣叶的小蟋蟀……我也知道是我误会了蜜蜂,我不该用相同的眼光对待所有的昆虫。蜜蜂早出晚归的采蜜是为了我们,是让我们喝到那甜滋滋的蜂蜜,它那锋利的刺并不是为了伤害人类,而是自卫;还有七星瓢虫,蝴蝶……如果没有它们,我们会有这么多姿多彩的世界吗?长久下去,我们能好好地存活下去吗?因此,我们要保护昆虫,让它们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多么可爱的小生命,多么有意思的《昆虫记》!我希望人们能把昆虫当作永远的朋友,保护它们,与这些小生灵渡过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时光。

昆虫记读后感1000字 篇8

  《昆虫记》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

  自从我翻开这本书,它就仿佛把我带进了一个昆虫的世界:石蜂勤奋地筑巢;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黑步甲英勇地和害虫搏斗……

  以前,我很讨厌一些昆虫,见到我害怕的昆虫就躲开。自从读了《昆虫记》后,我发现,其实昆虫并没那么可怕,还十分奇妙,所以现在我也开始观察昆虫了。

  法布尔从小就十分迷恋昆虫,父亲每次叫他出去放鸭子,他都会捉一些大大小小的昆虫回来。虽然很多孩子不愿和他玩,但他把昆虫当做自己的朋友。尽管他受到了许多挫折,面对父母的干涉和人们的鄙视,他并没有放弃研究昆虫。长大后,他买下了一个昆虫遍地的荒石园,他每天都仔细观察园中的这些昆虫,他迷恋昆虫简直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尽管他家庭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可他靠着坚持不懈的精神,“滴穿”了人生道路的一块块“顽石”,才成了伟大的昆虫学家。

  每次看到《昆虫记》的时候,我总是十分感兴趣。《昆虫记》中每一种昆虫的传奇都是法布尔细心观察的成果。书中除了记载了昆虫,在《猫的故事》和《燕子和麻雀》中,还重点描绘了几种小动物的生活情况,这更加吸引了读者的眼球。他把那些动物的一举一动,以及自己和动物的亲身经历写得十分生动、传神。而且,他还把昆虫的特征和动物的特征做比较。这些都让人十分佩服他,他不愧为我心中的“昆虫巨人”。我也看过许多关于昆虫的书,而这本《昆虫记》是我读的此类书中最精彩的了。

  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像法布尔一样,勇于探索世界,有敢于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严谨的科学精神,不要半途而废。即使条件艰苦,也要坚持不懈,直到成功!

昆虫记读后感1000字 篇9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说起关于昆虫的书,最著名的非法布尔的《昆虫记》莫属了。

  这本书讲述了丰富多彩的昆虫世界,各种各样的昆虫的习性,制作巢穴的方法,产卵的时间、地点以及捕食的过程等等。在这众多介绍昆虫的文章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大孔雀蝶家族》这篇文章了。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法布尔在实验室里培育出一只大孔雀蝶,引来了一大群孔雀蝶的故事。法布尔见了这一大群“外来者”,显得异常兴奋,迫不及待地说“快!咱们去看看那稀罕玩意儿!”从这句话我们就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是多么的喜爱、痴迷。

  为此,法布尔还专门对大孔雀蝶进行了实验—减掉他们的触角,看看他们能否返回这里。结果却让他大失所望,两次实验都没有成功。作者笔下的大孔雀蝶装备精良,穿越重重障碍,勇往直前,目标准确。作者将大孔雀蝶在黑暗中飞舞的状态描写得惟妙惟肖,仿佛我的眼前就有一只只大孔雀蝶在翩翩起舞!

  大孔雀蝶到底是靠什么样的信息器官来感知环境的呢?

  带着这个疑问,作者对大孔雀蝶展开了一系列实验,虽然最后都失败了,但是作者却意外地发现小孔雀蝶却是可以昼间活动的,它们可以在光天化日之下举行婚礼。这与大孔雀蝶是截然相反的。至于大孔雀碟为什么在夜间活动还需后人进一步研究。

  法布尔的《昆虫记》,使我走近了昆虫,走进了大自然。要知道,以前我连一只瓢虫都害怕,现在我竟然觉得它很可爱!我喜欢这本书,它让我改变了对昆虫的看法,让我走进了昆虫世界的大门。

昆虫记读后感1000字 篇10

  书是清凉可口的泉水,让人清甜解渴;书是芳香浓郁的咖啡,让人温馨浪漫;书是香气扑鼻的绿茶,让人神清气爽。一本好书,可以让人收获受益终生的道理,《昆虫记》便是如此。

  《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动物行为学家、科学文艺作家。他一生坚持自学,先后取得了数学学士学位、物理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他精通拉丁语和希腊语,在绘画、水彩方面,也几乎是自学成才。留下的许多精致的菌类图鉴曾让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诗人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尔赞不绝口。

  《昆虫记》是法布尔耗费了毕生的心血所著的,是一部描述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食性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不仅这本书值得赞扬、褒奖,作者研究昆虫的过程更是值得我们认同与尊敬的:在法布尔的那个年代,研究昆虫就是将昆虫解剖,研究内脏或者是将昆虫浸泡在烧酒中,再瞪大了眼,观察它们的头、胸、腹、爪、翅、触须等,再将它们分类。

  但是他们对昆虫的生活习性及那些器官的用途却漠不关心。当时的生物研究室就是酷刑室、碎尸间。而法布尔却不同。他在“荒石园”里,让昆虫们活蹦乱跳地生活着,让它们仍然自由自在的鸣唱,而他就在旁边全神贯注地观察着,有时能从早待到晚,真是废寝忘食。而且,他的记录正像他文中的一句话:“既未胡乱添加,也未挂一漏万。”处处都细致入微、通俗易懂。他让血腥、冷酷的生物学变得生动而有趣。

  《昆虫记》一书,不仅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更蕴含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法布尔精神。我们要学习法布尔的精神,执着、专注的追求自己的目标,认真的观察与探索;尊重、善待一切生命。

昆虫记读后感1000字 篇11

  人们称赞它是“一部世界昆虫的史诗、一个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

  19世纪末,法国杰出的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捧出一部《昆虫记》,世界响起了一片赞叹之声。

  《昆虫记》是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着。它熔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将昆虫世界化做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被达尔文誉为“无与伦比的观察家“的法布尔以人性观照虫性,书中描写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人文关怀;并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

  --著名作家周作人

  在法国十八九世纪,热衷于把自己的科学研究成果写成文学式着作的生物学家,多到不可胜数,何止法布尔一人。可是只有法布尔的《昆虫记》流传最久最广,这绝非偶然。原因就在于他怀着对渺小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去描写?甚至歌颂?微不足道的昆虫。这就是《昆虫记》充满人情味的理由。《昆虫记》充满对昆虫的爱,对微小生命的爱,所以使广大读者深受感动。

  --著名作家方敏

  讴歌生命的诗篇

  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些写“虫子“的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更是奇迹中的奇迹。

  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法布尔。

  时间过去了半个多世纪,90年代末,中国读书界再度掀起“法布尔热“,书市上几种《昆虫记》的摘译本、缩编本都大受欢迎。

  《昆虫记》的确是一个奇迹,是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这样一个奇迹,在人类即将迈进新世纪大门、地球即将迎来生态学时代的紧要关头,也许会为我们提供更珍贵的启示。

昆虫记读后感1000字 篇12

  近日,我读完了《昆虫记》这本书,感触很深。

  这本书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多次实验,细致描写了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奇妙的昆虫世界。作者写得生动有趣,读者读得兴趣盎然。

  整本书所写的昆虫都使我感到有趣之极。这都要归功于作者的仔细观察,细致描写。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长着两排十分锋利的像锯齿一样的东西。在这两排尖利的锯齿后面,还生长着一些大牙,一共有三个。“为首的那条松毛虫一面探测,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测定土的性质”等,这些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够写出来。

  光是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细致描写,读者才能够看懂,又如“这小筒的外貌,有点像丝织品,白里略秀一点红,小筒的上面叠着一层层鳞片,就跟屋顶上的瓦片似的”等,这些细致描写,使整本书写得更加生动、具体,引人入胜。

  作者写出这些都是因为他仔细观察,而我,则是一个不太会观察生活的人,因此,老师叫我写作文时候,我总想不到题材。不过有一次例外,一次去上课的路上,我发现了一队蚂蚁正在搬食物,经过观察我发现,蚂蚁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块,然后顶在头上,搬回窝里,然后原路回,再搬。这次我虽然仔细观察了,但这是对我感兴趣的事。

  现在我明白了:不能够只对我们感兴趣的事仔细观察,应该对周围的所有的事仔细观察,才能够做到无处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虫也蕴含着大学问呢!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仔细观察周围的一切,才能够了解世界的奇妙。

昆虫记读后感1000字 篇13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观察记录。在书中,法布尔在对一种种昆虫的日常生活描述中体现出对于生活的独特欣赏,他真是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抒写”。

  对于昆虫,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不喜欢,特别是苍蝇,蚊子更令人恶心。而法布尔则把昆虫作为自己最好的朋友,把研究昆虫作为是一种乐趣,且毕生的心血都融入其中。因为他喜欢昆虫,把昆虫当知己来看待,所以才能把昆虫写得富有神秘色彩,令我这个讨厌昆虫的人也不知不觉得被他的文字吸引,开始了解昆虫,愿意用欣赏的目光去看待昆虫了。蜘蛛在他的观察下,已成为一个超级“几何大师”,它们发出的电报线可以知道远处的情况;而蟋蟀的住宅,乐器也可以和人类比较。

  十卷《昆虫记》我只读了一小部分,却足以从书里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和他仔细的观察。从他的文字中可以看出,昆虫是可爱的,是有感情的,他们是大自然的生灵,是人类的朋友,而不是令人憎恨、厌恶的对象。在法布尔的书中,昆虫演绎着大自然的经典故事,扮演着主角。它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人的思想感情。法布尔的精神也是值得大家学习的。要写完十卷《昆虫记>>是何等困难,这不仅需要耐心与毅力,还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法布尔他却做到了,他观察某种昆虫,一观察就是几个小时,几天,或更长的时间,这还不够说明他的耐心与毅力吗?他遇到困难时坚持不懈,用一生的时间写完《昆虫记》,他的这种可贵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我们只有用心去品味这本书的精华,才能对他所研究的昆虫有更深一层次的认识。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