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有关端午节演讲稿

2024-11-02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五月五有关端午节演讲稿(通用5篇)

五月五有关端午节演讲稿 篇1

  在屈原的绝世名著《离骚》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爱国情怀是那样的深、那样的广。他爱那美丽的山峦,奔腾不息的河流,炽热的土地和淳朴的百姓,他的爱国不仅仅是忠于国家、忠于朝廷,更是终于他自己,忠于他心中那片他深爱的土地。这所有的一切特别是爱国主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为了纪念屈原,“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这些,都是曾经端午节上最热闹的活动,可是这古老的传说和传统文化已经难以引起某某世纪的现代人重视,甚至一到传统节日,我们的庆祝方式似乎总都只剩下了假期、旅行和美食。

  记得有一则新闻让中国人震惊了!据报道,韩国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目前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很快将向联合国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人过了几千年的端午节,如果成了人家的“文化遗产”,这不成了天大的笑话?中国人过了几千年的端午节成了人家的“文化遗产”,这还了得?一场“保卫端午节”的论战在民间悄悄发起。有人说:“我们要以实际行动来坚决捍卫这一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有人说:“我对端午节一直情有独钟,每年这天都要吃棕子看赛龙舟。如果端午节真被别国抢去了,我会觉得特别别扭。”后来经过查证,韩国申报的是他们本国的传统节日“端午祭”,并不是想抢我们的传统节日。不过,韩国的申报,可以说给我们提了一个醒:一个国家对本土文化态度的转变有多么可贵。因此,这也是一种激励,激励我们去保卫祖宗的“遗产”,去体悟它们的弥足珍贵。

  同学们,端午之争让我们对传统历史文化资源有了一种忧患意识,并且引发了一些相应的行动。怎样才能让民族文化资源融入我们的生活,永远保持新鲜的活力呢?要有文化内在的驱动力。内在的驱动力从哪里来?教化。提高国民教育,加强个人的修行。整体的国民教育得到提升,国民就会对本民族的文化资源有一种广泛的认同。个人的修身齐家到一定层次,民族文化的种子就会在心灵生根发芽。能在个人的心灵生根发芽的文化资源,就会鲜活而永恒。

  屈原并没有因为别国的强大而抛弃自己的故土。也未因自己人生的失意而投奔别国。而我们,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更不能忘记我们血脉相承的根本!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每过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让我们怀着敬爱之心和珍爱之情来看待中华的每一个传统佳节吧!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五月五有关端午节演讲稿 篇2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以历史人物为主题的节日不多,除了以介子推为主题的寒食节之外,端午节或许是其中“知名度”最大的一个节日了。我们都知道,从文化学的意义上讲,传统节日的形成,是特定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结果,是人类社会活动在文化风俗层面的深层映射。无论是纪念介子推的寒食节,还是纪念屈原的端午节,都寄托着人们对直行懿德之士精神推崇的厚重民俗情愫。在传统社会的家国框架下,对于直行懿德之士的厚重情感,在庙堂的大传统和江湖的小传统这两种文化生发环境互相摩荡的作用力下,逐渐凝聚成社会生活中的一个个精神文化坐标。

  端午节无疑就是这样的精神文化坐标。为民众所熟知的端午节应季食品粽子,以及彰显体育精神和文化符号的龙舟竞赛,固然是端午节作为精神文化符号的不可或缺的外在物质形式,但我们只有将这种外在物质形式与其内在精神文化内核相融合,才能从更宏阔层面上统观作为传统节日文化的端午节之全貌。

  我们都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形成,龙舟与粽子也是我们表达对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犹未悔”之爱国操守的朴素情感寄托。屈原所在的社会环境,他对故土故国的深厚感情,对自己爱国为民政治主张无法得到重视的精神熬煎,他的遭受谣诼馋嫉以及被放逐,乃至最后自沉汨罗江,显然充满着传统士人在逼仄环境中的苦痛熬煎。传统士人出于悲天悯人的爱国主义情怀,虽然与其所在时代的褊狭逼仄发生苦痛冲突,但这种选贤任能、修明法度政治主张所蕴藏的爱国情怀,以及“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背后的民本思想,即便经历了几千年的岁月洗礼,仍然散发着耀眼光芒。

  某种意义上说,文化发展类似大浪淘沙,是一种扬弃的过程。反映在传统节日方面,有的节日几近湮灭了(比如今天我们基本上不过“寒食节”了),有的则在岁月洗礼中嬗变,吸收了时代因素后变得光怪陆离,比如过度注重物质形式,以及商业化的过度侵蚀,这些无疑对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内核和民俗精神是一种挑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对待传统节日,把现代文明因子与传统节日文化内核进行无缝对接、有机融合,不仅关乎传统节日的继承,更关乎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扬弃发展。应该说,物质形式是表面的,精神内核才是传统节日的灵魂。拿端午节来说,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固然是我们对端午节文化记忆的一种外在物质呈现,但重新发掘这个节日所蕴含的爱国精神和民本思想,审视其所发生的特定社会文化环境,重新考量其所蕴藏的精神文化内核,放置在当今社会发展、公共治理和现代文明的时代序列中,让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无疑是包括端午节在内的传统节日无法回避的境遇。毕竟,汲取传统文化精华与发展现代文明精神,都是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题中之意。

五月五有关端午节演讲稿 篇3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

  再过几天就到了我国一个传统节日,大家知道是什么节吗?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儿歌。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那么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呢?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的节日,也是一个爱国的节日。千百年来,闪耀在屈子身上最耀眼的光芒,就是绵绵不尽的爱国深情。作为一位爱国诗人,他是中华民族千载传承的精神典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与端午节的人文内涵已密不可分。

  端午节也是卫生节。端午节可谓古代祛病防疫的重要节点,类似于今天的“公共卫生日”。端午前后正是春夏交替之时,是传染病的高发时节,为了避免疾病的发生。古人在端午节前后插艾叶,以驱蚊蝇,净化空气。这也是为什么端午节的祝福语是“端午安康”而不是“端午快乐”。

  端午节还是体育节。龙舟竞渡是一项很有气势,极具合作精神的竞技活动。端午进度能对群众性的水上运动,强身健体,民众团结起到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端午节更是美食节。因为我们要吃可口的粽子。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人们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一到端午,大街小巷到处粽叶飘香。如今粽子的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同学们,你们是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才,中华文明需要大家共同传承。希望你们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做一个奋发图强,能为建设祖国贡献心智的新时代好少年。

五月五有关端午节演讲稿 篇4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

  在我们的家乡,首先,家家户户都要先打算一盆水,水里面泡上艾叶,然后,全家人用这盆水洗澡或洗脸。据说这样可以洗去晦气,还有辟邪的作用。所以大家用这水洗过后,心里总是有种安全感,预示着以后的日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之后,妈妈又用艾叶和鸡蛋一起煮,煮熟后的鸡蛋会变成淡青色,闻闻,淡淡的清香,令人精神抖擞;尝尝,营养又美味。

  最后,当然是和亲朋好友一起去看刺激的赛龙舟啦!哇!人真多呀!里三层外三层。红色的信号弹一下子飞上了天。十几条颜色各异栩栩如生的龙舟一起冲锋陷阵,你追我赶。龙舟健儿们高喊着整洁的口号,大家的心情也被他们感染了,都在为他们打气。我也情不自禁地大声喝彩着。比赛持续了很久,最终有一支龙舟一马当先,得到了第一名!大家掌声雷动。

  这就是我最喜爱的家乡的端午节!真期望下个端午节快点到来。

  谢谢。

五月五有关端午节演讲稿 篇5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今天是5月25。再过四天,就是五月初五端午节。一提到端午节,我好像有话要说。我今天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端午节的随想。端午节让我想起爱国诗人屈原。我怀想,滔滔汨罗水,悠悠数千年,拳拳赤子心,感天动地情。我仿佛看到:战国时,楚襄王宠信奸臣,屈原仗义直言,却被革职流放。秦国趁此机会进攻楚国,楚国千里疆域毁于一旦。看到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屈原有心报国,无力回天。悲愤之下,他抱着一块巨石投汩罗江而去。当地百姓听说屈原投江了,纷纷前来救助,他们顺流而下,一直追到洞庭湖,也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湖面上大小船只往来穿梭,百舸争游,蔚为壮观。这一天是农历五月初五。后来,每到这一天,人们就在江河上赛龙舟,怀念屈原。人们还把粽子投入水中,只为了喂饱鱼龙虾蟹,保全屈原的尸体不被吞噬。

  也许,这古老的传说已经无法让21世纪的现代人感动。但是,去年的这个时候,有一篇报道让中国人震惊了!20xx年5月6日《人民日报》报道,辽宁大学民俗研究中心主任、民俗学教授乌丙安给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发送一份急件,说据可靠消息,亚洲某国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目前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很快将向联合国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中国人过了几千年的端午节,如果成了人家的“文化遗产”,同学们,你们不觉得这是天大的笑话吗?如果有人告诉你,几年后中国人想要划龙舟、吃粽子、过端午节,需要向别的国家提出申请,你一定会说:“开什么国际玩笑!” 中国人过了几千年的端午节成了人家的“文化遗产”,这还了得?一场“保卫端午节”的论战在民间悄悄发起。有人说:“我们要以实际行动来坚决捍卫这一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有人说:“我对端午节一直情有独钟,每年这天都要吃棕子看赛龙舟。如果端午节真被别国抢去了,我会觉得特别别扭。”还有人说:“我们的端午、中秋、元宵、重阳等传统节日本来就在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的大举进攻下渐显颓势,如果连端午节今后都改姓了洋,真是愧对祖宗啊。”后来经过查证,韩国申报的是他们本国的传统节日“端午祭”(祭奠的“祭”),并不是想抢我们的传统节日。不过,韩国的申报,可以说是从外部刺激了我们的神经。也可以说给我们提了一个醒:韩国保护江陵端午祭的经过至少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对本土文化态度的转变有多么可贵。因此,这也是一种激励,激励我们去保卫祖宗的“遗产”,去体悟它们的弥足珍贵。

  同学们,去年夏天的端午之争让我们对传统历史文化资源有了一种忧患意识,并且引发了一些相应的行动。有关部门正在加紧考虑将所有的传统节日打包,集体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提交了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纳入我国法定假日的议案。我认为,以立法手段保护传统节日是积极传承民族文化的一种举措。但同时我也觉得,申报和立法只是一种外在的行动模式。一个偶然的事件,一场热闹的争论,一张申报表,一纸法令,并不能保证老百姓从此以后就真的会很重视对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激情一过可能又会麻木,危险一过又会不懂珍惜。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一种从内心生发出来的力量和自信。有了这种内驱力,民族的传统文化就能得到延伸与丰富,民众的心态也会变得健康、美好和开放。比如端午节,它的真实内容和真正内涵,并不只是纪念屈原,它是一个全民健身、全民共享的祝福祝寿、企盼吉祥的美好节日。翻开历史书、民俗书学一学,才发现这才是原汁原味的端午节。

  怎样才能让民族文化资源融入我们的生活,永远保持新鲜的活力呢?要有文化内在的驱动力。内在的驱动力从哪里来?教化。提高国民教育,加强个人的修行。整体的国民教育得到提升,国民就会对本民族的文化资源有一种广泛的认同。个人的修身齐家到一定层次,民族文化的种子就会在心灵生根发芽。能在个人的心灵生根发芽的文化资源,就会鲜活而永恒。

  让我们怀着敬爱之心和珍爱之情来看待中华的每一个传统佳节吧!因为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每过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

  由端午节想到屈原,想到去年的端午之争,想到保护民族文化关键在于教化。这些就是我今天站在国旗下的感悟。

  感谢大家耐心的倾听,请接受我对各位的端午祝福:祝大家端午节快乐!谢谢。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