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动员大会讲话

2024-12-19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新一届高三学生开学将进行第一轮复习,那么在紧张的学习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近日,在今年高考中取得高分的一些高分学子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理科生不能忽视

英语和语文学习

语文和英语文理科学生都要学,然而在学习中,有些理科生往往轻视这两个学科的学习。但这两个学科在高考中每科占150分,又特别重要。有些理科生之所以忽视这两科的学习,就是认为这两科在考试中拉不下分数。事实上,经历过高考的学生深有体会,这两科实际上也能相差很多分。比如语文学科,同样学习,也能拉出二三十分的差距。提醒高三理科学生对英语和语文的学习一定要重视起来。

平时考试试卷不能扔

平时考试试卷不能随便就扔掉,一定要保存好。并且在做错的地方要画出来,做出标记,以便下次考试前再进行复习。有些同学不注意整理题单,考过的题单弄没了,复习时就手足无措了。还有平时订阅的各科报纸也要整理好。一位高三毕业生说,像英语学科最后复习时就经常用到三年来发下来的报纸。那上面的习题有的很典型。

平时草纸上做题也要工整

很多同学在草纸上演算时就喜欢乱勾乱画,弄得算完后自己都看不清。事实上,草纸上算题保持工整是很有用处的。在考试时,有的习题的演算过程是在草纸上进行的,当考生答完题检查试卷时,草纸写得清楚就能节省检查时间,不用再重新演算一遍了。但是草纸算题保持工整的功夫是在平时养成的,只有平时有好习惯,考试时才能做到有条不紊。也就是说平时练习就要保持考试的心态才行。

注意体育锻炼

考生学习越是紧张越需要适当放松,那种整天埋头学习未必就能取得好效果。有的学生认为学习那么紧,哪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呢?对此,一位高三毕业生提醒说:多做体育锻炼有利于激活脑细胞。哪怕下课时走下楼梯,到外面望一望天空也行。课间上下楼爬楼梯本身就是一种健身行为。还有也可以利用下晚课时间在操场上跑跑步都是一种健身的办法

高三第一轮复习策略建议

1、移动重心:下沉上移。

下沉就是注重四基,要把着眼点放在能力提高和增分操作上;下移也就是要适当地向第二轮专题备考进行渗透。由于学情因素很容易误入歧途,盲目跟进,势必在第一轮备考中吃夹生饭,没有做到恰到好处,该拔高的没有上去,该淡化的却在强化。

2、精讲精评,抓住五点。认真研究“两课”(复习课和讲评课),精讲精评、突出方法,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复习课力求做到:(1)系统性:滚动复习,知识前后衔接,梳理归纳成串;(2)综合性:纵横联系,知识内外交叉,多角度、多层次;(3)基础性:着眼双基,中档为主,面向多数;(4)重点性:突出主干知识,详略得当;(5)发展性:传播方法,知道迁移,学会自学;(6)启迪性:深挖教材,发散思维,多角度考虑问题。讲评性应做到:(1)针对性:讲其所需,释其所疑,解其所难;(2)诊断性:诊痛析因,指点迷津,传授方法,诊防结合;(3)辐射性:以点带面,画龙点睛,举一反三;(4)启发性:启发思维,点拨思路,发散开拓。抓住五点:学生的思维断点、盲点、难点、不易突破点、容易过失性失分点。要上好习题评讲课

3.小题大做:抓好小专题复习。小专题复习是双基复习的升华,是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与应试能力的关键。小专题的组构必须围绕高考的重点与难点,体现如下四个特征:①抓住稳定的;②注意变化的;③研究发展的;④悟出轮考的。教师一定要认真研究去年的高考题,结合XX年的高考动态及相关信息,找准高考的常考点、必考点及学生的易错点,讲练评相结合,提高专题复习的效度。

4、注重过程和校度。在复习过程中各学科要有一定的阶段验收练习。要强调阶段性的特点,在复习中要遵循:基础-综合-应试。强化“过手”:“五必”到位。评讲必互动,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凡练必讲,凡练必选,凡选必精。切实提高训练质量和效度

5 、回望高考,以本为本。高考命题立足教材、回归教材、源于教材、挖掘教材、高于教材、不拘于教材;高考命题遵循于《考试大纲》、依据于《考试大纲》、不超出《考试大纲》。

各学科要认真研究四川高考和全国高考。处理好基础和能力的关系,讲、评、练、纠的关系,重要考点、热点与知识面的关系,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的关系,一本资料与多本资料的关系等

6. 落实培优补差,促进全面发展。切实做好“帮扶”工作。一方面做好“尖子生”拔优工作,另一方面对许多的“边缘生”转优,实行全元分工、全过程跟踪管理,班主任根据本班情况确定具体名单,负责学生的跟踪调查与组织评比、考核与奖惩。建立学情调查制度,关注差异性教学. 做好学困生工作。

7、考练结合,有条不紊。坚持周考与月考制度,统筹兼顾。复习完一课就进行一套单元检测,检查漏洞。每月进行一次月考,作为记载,分析试卷,发现问题,查漏补缺。

8、强化反思,加强学法指导。

在学习上要求学生做到"日清日结"。做好"错题集"和资料的整理以及规范书写,在单一轮的复习中特别强调一做准。在指导学生的复习中,各科教师细到指导学生看某份练习某道题;组织与落实好必要的“答疑”

反思一题多解,领会发散思想。通过同种解法的展开、比较、反思,能促进知识迁移,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能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使各种层次的学生对该学科的思想方法有不同程度的领悟,从而提高了高三学生的复习效率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反思一题多变,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一题多变”是从多角度、多方位对例题进行变化,引出一系列与本例题相关的题目,形成多变导向,使知识进一步精化的教学方法,一题多变的提问主要在习题课中进行。

反思多题归一,感悟学科模型建立的重要性。

9.、滚动复习,不厌其烦。重滚动复习,落实单科综合检测;热点知识、主干知识反复训练、滚动训练、针对性训练

10、防微杜渐,谨防基础教学中的十误区。

(1)定位不准,急功近利。(2):面面俱到,一味求全。然而学科内容多,考试范围广,“求全”、“求保险”的复习思路,似乎面面俱到,但实际上只能是浅尝辄止,最后什么都不能落实。不如化繁为简,突出重点、难点,就某些核心问题举一反三,不断训练,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3) 重覆盖面广、轻重点主干。(4) 轻学科内综合、重跨学科综合。(5) 重强化训练、忽视思考。(6) 重热点现象,轻背景与边缘问题。(7)盲目乐观。认为自己的学生知识基础已经没有问题。(8)急躁冒进。想在短时内迅速地将学生能力提高到想像的高度,用难度、综合度很高的题目狂轰滥炸。( 9)矫正不力。抓基础的过程就是反复矫正的过程,矫正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完善知识基础的过程。矫正的越快,学生提高的越快;矫正的越多,学生知识基础的缺漏就越少,矫正教学在第一轮尤其重要。(10)考查不当。阶段性考查是非常必要的,但要以此为基础教学为导向。第一轮复习时考查的重点是基础,但"基础+能力"依然不能忽视。

高三一轮理化生复习

物理

重在梳理基础知识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是较为全面的复习,重点在基础知识的梳理和基本方法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力求基本技能的提高。所以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通览教材 构建知识网络

首先,要紧跟老师的进度,做到先预习后听课。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是课堂学习的必要补充。高考复习,基础知识方面不能完全依靠老师,一些小的知识点和简单的知识,教师可能不去详细讲,只有课前认真阅读课本,走在教师的前面,超前复习,听课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把主要精力放在重点、难点和关键上。

其次,重视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对物理概念的理解,直接影响对物理问题的解答,因此要重视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一是从概念的定义、定义式、单位、矢量性及物理意义等方面去了解它。二是把它与相近的物理量进行比较,明确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如路程和位移、动能和动量、万有引力和重力等。三是还要了解它与相关物理量的关系。像速度与位移、加速度的关系、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电场力的关系等。

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则应从实验基储规律内容、表达式、物理实质、适用条件等方面作全面的分析理解。很多物理规律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如果不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不知道能不能用它列方程,那么就谈不上解题了。

第三,及时小结,构建知识网络。在每一章节复习完后,都要对本章知识点进行系统地整理,根据知识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系统。

加强训练 提高解题能力

第一,提高解题能力要从审题开始。认真、仔细地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审题时可以有目的地把一些关键词句找出来,如:“静止”、 “光滑”、“恰好”、“不变”、 “至少”等,这些关键词语有的隐含已知条件,有的提示所要注意的问题,有的暗示临界状态等。理解题意后,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就可着手解题。不要因为想赶时间,在未认真读题的情况下就急于解答而导致错误,欲速则不达。

第二,养成良好的规范解题习惯。按一定的程序去分析解答物理问题。比如,一道力学题,要按照明确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画受力图——分析运动情况,建立物理模型——选择合适的规律列方程——解方程求结果。这样就可以避免犯错用规律、乱套公式诸如此类的错误。平时做题要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解答前可以先对自己的思路稍作整理,对先写什么,后写哪个,哪些必须写,哪些可以不写,做到心中有数,方可开始答题。

第三,要注意科学地做题。有些同学总认为,只要做题多了,能力自然就高了。其实,提高解题能力并不是单纯靠做题就行。适当的练习是必要的,通过做题可以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同时也能巩固解题方法。但整天埋头做题,效果未必就好。科学地做法是:要把典型题目做“熟”做“透”;所做题目要难易适中;重视旧题重做;要善于总结,将“教训”变成“经验”。

实验复习 同样需要关注

实验在高考物理题中约占15%,对实验的考查也是历年高考考查重点内容之一。高考对物理实验的考查分为三个类型,有的是对基本实验提出一些问题让你来解决,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有的是把基本实验进行改进,探究一些新的问题,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和误差来源的分析能力;有的是设计性实验,考查学生实验的创新能力。无论是哪一类题目,都要求对基本实验原理熟练掌握、具有基本实验能力才能顺利解答。因此,要做到以下三点:

1.熟悉基本实验仪器、仪表的原理和使用。其中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打点计时器等,对它们的原理、用途、使用、读数等方面都要掌握。2.对课本中的基本的力学实验装置图和电学实验电路图要熟练掌握;3.对实验数据的常用处理方法要清楚,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误差分析。

生物

立足“双基”提升能力

新课程下高考生物复习思路应坚持以《课标》和即将出台的考试说明为出发点,在新学期开始,我们就认真研究新课标、教材;近年来上海、广东、江苏、全国理综卷等试卷及评价报告。我们认为一轮复习中应把握以下几点:

注重基础 夯实知识基石

很多学生在高三复习阶段都有类似的错误认识:高考又不考书上的内容,课本看不看都一样,于是将课本“束之高阁”,而把大量精力投入到“多如牛毛” 的课外资料上,一味盲目、重复地做题,既不总结也不反思,更不回顾课本。结果不但不能巩固基础知识,能力也得不到提升,在高考中基础题丢分,能力题也拿不到分。因此,在平时学习中一定要以夯实基础为前提,充分重视教材,没有基础就谈不上能力,打好了基础能力才会提高。一轮复习必须立足课本,首先以章节为单位,理清知识清单,掌握好每个知识板块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其次要重视教材的插图,以往的考试题目,如图表题都占有一定的比例;再次应注意教材中的模型建构,新《课标》首次将“模型”知识列为课程的知识目标,这是新课程的特点之一。

强化联系 构建知识网络

复习时注重模块专题内的知识联系,找准知识的结合点加以梳理、归类和整理,构建模块知识网络。构建方法很多,根据不同的内容用不同方法,有的可以用概念图法。例:构建“基因”概念图 ,首先找出与“基因”有关的概念:核苷酸、dna、双螺旋结构、碱基互补配对、解旋、复制、转录、翻译、逆转录、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基因频率、进化、目的基因、运载体、dna连接酶、限制性内切酶、质粒、重组质粒、显性基因、隐性基因、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等,然后构建概念图。

有的则适用于归类法。例:证明细胞有生命活力的事实有:①膜的选择透过性(细胞内的花青素、叶绿素等仅在细胞死亡后才可以散出)②细胞的相互识别(红色和黄色的海绵细胞打散混匀后仍可以重新组装)③有活力的种子胚不能被红墨水染色。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