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山口镇,有一个闪亮而富贵的称号——金山口。金山口在泰安境内几乎家喻户晓,有“金山口,银大吴”之说。大吴在哪儿?大吴属于大汶口镇,是汶阳大地上的一颗绚烂的明珠。汶河两岸大片肥沃的土地,东起大汶口,西至肥城境内的汶阳镇,延绵百里,是有名的汶阳田。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上中学时老师就说:“苏联有个乌克兰,中国有个汶阳田。”意思是中国的汶阳田,能和世界上最富庶的地方相媲美。那么,汶阳和我们山口相比呢?它就不行了,汶阳的王牌大吴,也只能拿银牌。山口是一块风水宝地。
古时候山口曾是鲁中南通往济南的交通要道,也是泰安至莱芜、博山的必经之地。山口镇曾经相当繁荣,东西南北来往过客,出山入口,常云集于此,而留给山口的是锃亮的金钱。山口的买卖好做,小镇上几十家店铺常年生意兴隆。“要想吃饱饭,围着山口转”,叫它金山口,我想或许也有这个缘故吧。
然而有兴就有衰。自从有了泰莱公路,人们避开山口绕道而行了,金山口的光辉开始暗淡。镇上生意越来越萧条,后人也不好意思再打“金”字招牌,渐渐地“金山口”销声匿迹了。山口成了被遗忘的角落,甚至一提起它,竟有人认为是一个偏僻的山村,而真正的山村象徂徕、黄前等,倒比家乡的知名度高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家乡第一批创业者开始兴办自己的企业,能生产镢头、锄头,能做木杆秤了。后来又靠人民公社的“一大二公”,全民办企业,先后建起了砖瓦厂、炼焦厂、磷肥厂、水泥厂等,当初建这些小厂,都是围绕农业兴办的,因此谈不上盈利,一直都不景气。后来又建了规模较大的造纸厂,挣了钱,人们才真正看到了“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于是家乡的决策者开始思考了,开始上大项目了。先后上了衡器厂、锅炉厂、潜水电机厂、棉纺厂、压力容器厂等一大批大中型企业。其中有华东最大的液压机,有全国最大的直径四米辗环机,有从意大利引进的世界最先进的织布机。当年只能造木杆秤的衡器厂,现在能生产电子汽车衡、火车轨道衡等十几种产品,销往韩国、泰国、阿联酋等国家。进入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给企业注入活力,给家乡带来生机。一个个企业红红火火,一批批产品登上省、市乃至全国的金榜,效益成倍翻番,山口经济进入鼎盛时期。
从此,山口镇的地位变了,山口人的形象变了。不管走到哪里,只要一提到山口,人们就会刮目相看,山口的名字传遍泰山南北。新闻媒介,文人墨客接踵而至,争相报道山口,热情颂扬山口。他们用书上最好的词汇来描绘山口,他们用最好的地方来比喻山口。什么“泰山脚下的小温州”,“璀璨的明珠”,“崛起的城镇”。山口有些神乎其神了。不错,随着经济的发展,山口的精神文明建设,小城镇建设也有了飞速发展。山口变 [此资料转贴于学习网 ]www.gzu521.com 美了,山口长高了,和二十年前相比,山口已经面目全非。金融大厦、百货商城高高对峙,建行大楼、山口商厦相映争辉。学校、幼儿园、医院、、影剧院等各式建筑或古朴庄严,或现代豪华。一位外地司机曾向我问路:“去岱庙怎么走?”我说:“岱庙在城里,还远着呢。”他惊讶了:“这么漂亮的地方,我以为到了泰城哩。”听了这话,作为山口人你不觉得自豪吗?
如今的山口人,已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汉。五万人的小镇,约有一万人在工厂上班。有的常年奔波于各大城市,联系业务,推销产品。有的已成为经理、老板,成为经营企业的行家里手。有的出门坐着高级轿车,住星级宾馆,为山口的发展跑上跑下。如今的山口人不仅去过北京、上海、深圳、香港,他们不少已迈出国门,饱览世界风光。从富士山下到莱茵河畔,从阿尔卑斯山到加勒比海,到处都有山口人的足迹。
今天,当你走在拓宽的镇中心大街,再看看那些商店的招牌、门匾,你会惊喜地发现,在“山口”二字前面又多了一个熟悉而陌生的字,多了一个“金”字,久违的“金山口”又回来了!而且“金山口”一名还在继续演变。有人把“金山口”缩写成“金山”,什么金山商城、金山饭店、金山照相馆等等。是的,在有些人眼里,山口就是一座金山,一座光芒四射的金山。它诱惑着多少人,它吸引了多少人。在这座金山上,多少人摘掉了贫穷的帽子,走上了致富之路。在这座金山上,多少人成了大款……
山口的当家人心里明白,如果不继续创业,再高再大的金山也会坐吃山空。勤劳聪明的山口人,正发扬创业精神,奋力拼搏,要让山口这座金山越长越高,伴着泰山高耸于鲁中大地。
祝福你家乡,永远的金山口!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52aad50100eo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