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姥姥的剪纸》有感

2024-12-26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上周,通过集体备课,执教了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第12课《姥姥的剪纸》。作者笑源为我们描述了作者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

因为是和杜老师同题异构研讨,所以在她备课研讨时,我还在反复研读文本中,到底如何解读文本呢?

通过反复研读,自己对文本的确实能够深入理解体会了。于是我抓住了文末的一句话为主线,以“有声有色”为抓手,来回忆姥姥剪纸的画面以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然后,通过“刷刷”的剪纸声来串联课文的第二、第三段(因为课文的第二、第三段各有一句话含有“刷刷”)。线索有了,于是开始了教学设计。

在第一课时了解姥姥的剪纸的段落里,我抓住第一自然段,帮助学生理清三个自然段之间的关系。通过让学生寻找并反复朗读描述姥姥剪纸的语句,体会姥姥剪纸“神”在哪里,例如“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你姥姥神了,……公鸡能打鸣”、“无可挑剔”等语句,坚持以读为主,再仿说,恰当安排好“读、讲、练”,增加学生的积累,逐步将文中的好词句内化为他们自己的语言。在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中,我着重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份以剪纸为纽带的浓浓祖孙情以及作者对姥姥的深情思念,对亲人的感恩、对童年的眷恋之情。课堂中,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成为感悟作者和姥姥之间浓浓亲情的一把钥匙。

反思:

一、对于类似于《姥姥的剪纸》这样的长文本该如何处理?

高年级的课文篇目越来越长,当我深入其中的时候,总会觉得这里也好那里也好,想要借助这个文本给学生的似乎很多很多。就像《姥姥的剪纸》一课那样,这边的字词要抠一抠,那边可以想象说一说,只觉得内容太多,教不完,所以也就有了一二两课时这样的划分。但仔细想来,这样的划分却是第二课时失败的地方之一。

我想长文本短教需要找准精当的切入点,要在把握主体的前提下,提炼出一两个看似平易却能牵动全篇的问题,力求抓住“动全身”的“一发”,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链,聚集于一点。而每篇文章“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关键点是不同的,需要老师的一双慧眼。

二、对于学生主体地位如何体现?

教师对教材有了较深的理解和把握之后,如何让学生也能感悟到呢?在教学中,我过度关注了教师的引领作用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也未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投入其中的状态不是很热烈,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有机地引导学生解读文本中理解,着实是个难题。

我想,范校引导我们“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或许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把钥匙。在学习了杜郎口中学、天卉中学和前景学校的课堂教学理念以后,我想,我们确实到了应该在课堂教学方式上作出变革的关键时刻了。不要让课堂成为教师的展示的舞台,把我们的课堂还给学生,让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成为学生积极踊跃、主动学习的讨论、表达的声音。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