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我镇教育教学工作在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境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加大教育投入,大力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根植于“人本”理念,努力用文化提升办学品位,几经淘洗淬炼,形成了自然、人文、古韵、现代,浑然相容的学校文化格局;以联片教研为平台,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强化服务意识,充分调动广大干部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现汇报如下:
一、加大教育投入,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
首先,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xx镇中学、中心小学、xx小学、xx小学投入66万元完成了厕所改造,大店子二小学在镇党委政府协调下,围墙,警务室、路面等建设都已竣工,消除了安全隐患;xx一小学去年征地12亩,完成了操场、围墙、厕所、警务室、劳动实践基地的建设;梁庄小学的校舍改造在《济宁教育网》、《中国山东网》等多家媒体报道,该工程是汶上县教体局和xx镇一系列关注民生政策的一个缩影。
大力推进幼儿教育,对大店子一和太平小学进行幼儿园改扩建,xx镇中心幼儿园、梁庄、石东幼儿园也在筹备中,其中中心幼儿园征地工作已完成。
其次, 继续推进学校内部设施标准化建设
以优质均衡为目的,打破校际界限进行统筹规划,实现了多种教育资源的增值性配置,有效推进了我镇教育的一体化发展。其中购置学生用机240台,充实了全镇中小学微机室,在去年150台教师用机基础上,今年又添置了80台微机配给镇中学、中心小校等学校教师。实现了网上办公,电子备课,可直接对外学术交流和教育资源共享。为各学校购置了大批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新增绿色班班通12台,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崭新的声光电多媒体课程,多感官体验声情并茂的科学文化知识。
二、 转理念,提品位,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首先,走特色办学,内涵式发展之路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深层底蕴,是几经砥砺的品位内涵。我镇学校文化建设以“运河文化”为主线,以打造“一校一品,一层一文化,一班一特色”为内容,投资100多万元对各个学校进行改造。石东小学对每个校园墙壁和教学楼外体、大厅、走廊、楼梯、教室等进行了整体布局,设计主题文化专题区,使每个楼层都有独特的主题。xx中学、石东小学、xx小学建起了文化长廊。
除了以上“硬文化”之外,还突出做好“软文化”。例如:中学的“家·爱”宿舍文化,石东小学的航天科技展览;柳林小学的亲情热线等都很有特色。特别是柳林小学的留守儿童亲情热线,被《中国教育新闻网》、《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等多家网站报道。汶上电视台《教育视窗》、济宁电视台《教育视窗》都对xx镇学校文化作了专题报道。镇教办在感恩节前后,又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感恩文化教育,并提出了“感恩不在感恩节”,把感恩内化为学生的个性特征。其中《人民网》报道了xx中心小学的“手工成果寄感恩”教育活动,《山东教育报》对该校留守儿童“阳光·成长”校园广播站进行了报道。柳林小学的“感恩杯”歌咏比赛、中学的感恩主题班会,“家·爱”宿舍文化等在《人民网》、《中央电视台》网站即《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日报网》、《中国网》、《华龙网》等多家知名媒体做了报道。
各学校还把传统文化融入课堂。xx中学编辑出版了校本教材《静静的运河》、校刊《运河丝语》;柳林小学校本教材《运河之韵》;中心小学校本教材《运河----我的家》;xx小学校刊《河韵》等,使文化教育走近课堂,实现文化教育的常态化。
经过一年的努力,我镇各中小学已经变得楼宇俨然、亭阁典丽;嘉木繁秀、绿茵匝地。自然景观氤氲天地灵性;人文景观涵藏文化宏富。
其次,重视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文化舆论氛围,搞好教育信息,又添新亮点
教育宣传工作对营造良好的文化舆论氛围,增强团队的集体凝聚力和荣誉感起到了积极作用。对我镇涌现出的典型事迹和先进个人进行及时报道,起到了示范作用。为此,我镇专门成立了信息报道团队,每校都设定了信息报道员。《xx镇教育信息》也办得有声有色。各种报道发表在国家、省、市、县等各级媒介上,其中“刘震教育基金”春节慰问、教师节爱心发放、“611”世界文化遗产日主场活动----中国大运河分水龙王庙奠基仪式、感恩文化教育、阳光体育运动等报道引起了社会极大反响,对我镇各项工作的开展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依托联片教研,打造有张力的生本高效课堂
任何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只能是课堂。我们继续以汶上县“自主互动、四位一体”教学模式为总体框架,从思想观念到一线实践,从实验探索到全面落实,从动态改革到常态发展大力推进高效课堂改革。
首先,推进“133”传帮带模式,实施名师带动工程
坚定不移地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我镇“133”工程为前提,以柳林小学为依托,组织全镇全体青年教师组成三个课堂教学研究组,开展集体备课、摩课、评课、教学反思。然后送课到校,反复进行传帮带。在县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133”工程得到了刘局长的赞赏。通过一年来的实践证明,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老教师也在活动中学到了新理念,掌握了新方法,实现了捆绑式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做好“133”工程,还必须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青年教师学习成长机制,多给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做好教师专业化培训。XX年全镇外出学习进修、听课研讨的教师达300人次,其中语数外教师15人到济宁东门小学学习一个星期;xx中学到微山等先进学校观摩学习;刘坤老师到淄博邹平参加全省语文教学能手评选听课活动;杨慧老师到济南参加小学语文研讨会;梁伟老师到泰安参加全省数学教学能手听课活动等,践行了“强教必先强师”的教师队伍建设理念。
其次,以联片教研活动机制为平台,构建高效课堂
汶上县乡镇联片教研数学公开课在xx镇柳林小学圆满举行。我镇两位优秀教师梁伟和崔艳芳的精彩展示课,集中体现了我镇高效课堂的新理念、新教法,得到了县教体局局长刘夏明、教研室主任李君兴、胡令举等领导的一致赞赏。教研活动后,我镇教师认真总结经验,分别对“117”、“226”、“尝试教学”等具体课堂模式进行了深化提升。并组织开展了全镇区域内联片教研活动。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我镇青年教师在五合村小学进行了一次“高峰对决”,优秀教师刘坤和杨慧为大家精彩展示,得到了与会教师和领导的一致好评。在总结会上,提出了高效课堂要以生为本,更有张力。要求校长研习课堂,教研组长打磨课堂,老师扎根课堂,进一步深化、提升课改模式,形成自己的教育品牌。
四、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办学行为,正本清源抓常规
首先,建立以校长挂帅、分管校长负责落实的管理机制,切实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
校长是学校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要牢固树立“质量为魂”的意识,确立正确的质量观,要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确立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分层管理,层层落实。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为己任,形成人人抓教学的良好氛围。大力推行“集体备课”、“推门听课”和“业务月查”制度,确保教学工作扎实有效的进行。
其次,建立以教学常规管理为保障的长效管理机制,实施精细管理
教学常规管理贵在坚持,重在过程,常规的教学是由“备、教、改、辅、考”五个环节构成的,教师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要求教师深入研究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考试等教学的基本环节,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出台措施利用好省规范的“八个精心”要求,抓好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抓好每个环节的具体过程。重视“过程管理与管理过程”,在管理过程中具体的管理好每一个环节,实施有效的检查、督促、反馈、矫正。
再次,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形成以质量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
建立健全《教职工请假制度》、《例会制度》、《教师考核管理办法》、《升国旗制度》等共计16项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抓质量重管理,抓管理重常规,抓常规重实效,抓实效重考评。制定《xx镇教育办公室教师考核管理办法》,建立比较科学的以质量为导向的评价制度,通过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运用奖惩、激励的手段,正确引导学校与教师发展。通过确立目标,考核目标的实现度,看工作的绩效,推动各项工作,提升全镇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五、增强安全防范责任意识,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安全无小事,责任是大事”,为增强安全防范责任意识,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我镇依据《汶上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加强校园安保人员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出台了一系列安保规章制度和措施,其中《安保人员管理办法》,要求制度上墙,并要求警务人员年轻化,并配备了先进的警用器械等。提出了在镇教办的直接领导下,以专兼职安保人员为轴心,以学校各部门为主线,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工作网络。并与责任人签订了《xx镇中小学校园安全责任书》,该责任书要求责任人层层签署,步步落实。xx镇安保工作作为先进典型经验被《汶上教育信息》、《山东商报》、《中国山东网》、《中国平安校园网》报道和转载。
六、以活动为载体,扎实做好体卫艺工作
一年来,我镇抓住一条主线,即紧紧抓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条工作主线,着力两个提高,即着力提高学校音体美和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课率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一工作思路的引领下,我镇体卫艺工作全面开花。xx中学舞蹈队在“汶上县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文艺展演”上获得一等奖,该校篮球队在汶上县第二届中学生篮球赛比赛中获得亚军,我镇“每天锻炼一小时·阳光体育运动”在汶上县电视台《教育视窗》、济宁电视台《教育视窗》播出,社会反响很大。另外中心小学的腰鼓队、六年级中队橡皮泥手工制作等活动也很有特色。
在过去的一年中,由于我镇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教师老龄化非常严重;二是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大运河遗址保护工作的展开,全镇中小学还要重新调整布局;三是省级规范化学校建设有待加强,幼儿园建设还需平衡,这些问题的存在,还需要我们加强工作,努力解决。
“风劲扬帆正当时”,相信,在县教体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教研室的精心指导下,在我们全镇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xx镇的教育一定会再夺佳绩,再创辉煌。
谢谢大家!
xx镇人民政府
XX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