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022年度省文化厅“三解三促”调研报告

2024-12-29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任务,表明公共文化服务已经成为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中的重要战略任务,成为“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xx总书记在在视察江苏时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深入研究新时期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特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文化活动。XX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标志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作用。

  从江苏近年来的实践来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全省文化系统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XX年7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江苏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走在了全国前列。目前,全省基本建成“省有四馆、市有三馆、县有两馆、乡有一站、村有一室”的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南京图书馆新馆、省美术馆新馆和南京博物院二期工程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相继建成开放。江苏现有一级文化馆81个、一级图书馆99个,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在全国率先推行乡镇文化站标准化建设,超过70%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达到国家等级站标准,全省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由“xx”期末的621平米发展到现在的1490平米,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90%以上。深入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创建活动,苏州市以全国总分第一的成绩入选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现有3个地区、6个项目分别入选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示范项目。在全国率先实现“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全省近500家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以及2.3万个村(社区)文化室实现了无障碍零门槛进入。积极开展“三送”和惠民演出活动,每年送书80万册,送戏2800场,送展览40个,组织“精彩江苏——文化民生基层文艺巡演”40余场。精心组织江苏艺术展演月、江苏省文华奖评选、“五星工程奖”评奖以及“江苏省青年美术作品展”、“傅抱石双年展”等重大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随着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通过综合研判江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我们认为东部沿海发达省份,“xx”期间重点是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瞻望“xx”,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应该是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围绕这一目标,必须以xx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工程,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把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向新的阶段。

  (一)坚持以消除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盲点为首要任务。

  从江苏的情况来看,全省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虽然基本形成,但尚未实现全覆盖,还有少数地区缺少图书馆、文化馆、综合文化站等。据最新统计,全省市县公共图书馆缺少7个,覆盖率为95.7%,文化馆缺少2个,覆盖率为99%,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缺少21个,覆盖率为98.5%,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缺少281个,覆盖率为99.3%。公共文化设施的缺失直接影响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今后一个时期,要督促相关市(县、市、区)党委政府,给予高度关注和充分支持,加快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文化行政部门要对此项工作进行重点督查,加大推进力度,切实消除盲点,确保完成全覆盖目标任务。

  (二)坚持以实施“文化畅通工程”为重点突破。

  “文化畅通工程”就是通过文化资源信息化、数字化,聚焦互联网+,推动智慧文化建设,在源头上建设好公共文化服务的起始一公里,在终端上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自上而下无障碍畅通,更广泛、便捷、高效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起始一公里方面,要结合“宽带中国”、“智慧江苏”等重大信息工程建设,以省级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为龙头和重点,加快馆藏资源数字化,推动数字图书馆和网上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建设,不断提高文化资源的供给能力。统筹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数字图书馆推广、公共电子阅览室和古籍整理、保护与阅读传播数字化工程,在资源整合、合理配置、高效运行等方面下功夫。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传播体系,大力推进全媒体传输服务平台建设,保障信息传播的高效快捷和安全有序。科学规划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建设分布式资源库群,进一步整合优秀文化资源,开发特色数字文化产品。加强公共文化大数据采集、存储和分析处理,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灵活运用宽带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卫星网络、移动网络等手段,拓展公共文化资源传输渠道,让老百姓足不出户能够借阅图书,人不出村(社区)可以参观文物、欣赏艺术作品、参加艺术培训、购买艺术产品等,真正解决文化为民、文化便民的问题。在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方面,要进一步整合基层文化资源,统筹建设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社区教育、科技普及、图书阅览、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方便居民通过网络借阅图书、观看展览、点击大片、购买文化产品。充分发挥基层党委和政府的作用,建立统一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全面实现城市主城区图书馆通借通还“一卡通”,将乡镇(街道)、村(社区)图书资源与服务纳入县总分馆制,逐步实现通借通还、资源覆盖率90%以上。加快推进数字文化资源在智能街道(社区、村镇)中的运用,实现一站式服务。

  (三)坚持以精准惠民为努力方向。

  长期以来,政府的财政投入多以投入文化设施建设和直接补助文化企事业单位、文艺院团为主,这在一定阶段是必要的。但是这种投入方式容易导致供需脱节,甚至许多是无效供给,不能完全符合百姓需求意愿。要转变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单一供给方式,坚持需求导向,建立健全群众文化需求跟踪反馈机制,及时准确了解和掌握群众文化需求,开展互动式、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努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对接、“适销对路”。比如江苏的金陵图书馆、江阴市图书馆等,尝试图书文献资源“用户驱动采购”模式,利用互联网云平台、开设新书速递吧等手段,将群众需要的新书纳入馆藏书目,直接为老百姓的文化消费“买单”,使老百姓成为公共图书文献资源建设的参与者和众筹者。“xx”期间,可推广有些地方已经实施的面向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活困难群众等发放文化惠民卡等措施,力求惠民投入“精准到位”,切实保障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增强享受文化服务的获得感。待各方面时机和条件成熟后,可探索推动各级政府转变增量财政投入方式,对文化消费直接补贴,做到还文于民,促进以人民为中心的创新创造。通过发放“文化惠民卡”等由消费者直接购买文化产品的多种方式,在文化消费市场与消费者之间搭建桥梁,为好产品找到消费者,让消费者按照自己意愿消费,不仅能够有效促进文化的进一步繁荣,为民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食粮,也将进一步活跃文化消费,推动文化市场的健康繁荣发展;同时能够引导文艺院团等文化机构按照观众需求进行创作生产,从而提高市场意识和竞争能力,创作出更多与时俱进、与民同心的优秀作品,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四)坚持以创新运行机制为内生动力。

  通过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充分激发社会活力,有效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生动格局。要根据全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和指标体系,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制定完善相应的指标体系并增加具体内容和服务方式,最终形成上下衔接、统分结合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完善管理体制、进一步创新运行机制,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和资源优势,按照《意见》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地生根,尽快取得明显成效。积极探索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发展与管理模式,抓好南京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的国家试点。建立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出台《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投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不断增加产品和服务总量,全面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大力培育和发展文化非营利组织,加强对文化行业协会、文化基金会、民办非企业文化单位等文化非营利组织的引导、扶持、管理和监督,鼓励社会各界向文化非营利组织提供捐赠。深入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等免费开放工作,鼓励民办博物馆、行业博物馆对社会免费开放,完善免费开放保障机制。深入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探索具有江苏地域特色、社会广泛参与、活动形式多样的文化志愿服务模式。

  (五)坚持以示范区创建为有效抓手。

  江苏的示范区创建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已经成为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今后,要进一步做好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示范项目创建工作,确保无锡、南京、常州三市不仅通过国家验收,而且要领先全国。进一步修改完善我省创建标准,开展好第三批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注重激发基层的创造活力,培育典型、创新案例,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发展的创新项目,以点带面,引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指导督促示范区(项目)城市建立长效示范发展机制,对获得国家级示范区(项目)城市的创建经验实施推广,同时加强对后续建设规划实施指导。适时对第一批、第二批省级示范区城市组织复查,促进后续建设规划、制度建设发展、重大文化惠民项目和活动的有效落实。

  (六)坚持以文化人才培养为重要支撑。

  人才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最重要的智力支撑力量。从全省现状来看,基层文化人才和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省文化馆和省戏校两大人才培养基地。省文化馆是全省群众文化服务的重要机构,在全省基层文化人才培训、群众文化艺术创作和群众文化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立足建设好省文化馆和省戏校,充分发挥全省基层文化人才和专业艺术人才培训两大基地的作用,切实打牢人才培养的基础,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支撑。同时,要加大对公共文化管理者和公共文化服务人员的培训,办好全省图书馆长、文化馆长以及公共数字文化管理、特色数字资源建设、古籍保护等各类培训班,建立培训上岗制度,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