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行认识到,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具体到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就是通过不断改革创新,持续增强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2022年11月上旬,中央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建行及时调整工作计划,积极支持扩大内需。由于项目准备工作基础扎实,因而迅速形成信贷投放。仅2022年后两个月就新增贷款1555亿元,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出手快、出拳重”的要求。建行密切跟踪和分析实体经济需要,围绕促进投资、消费和出口,发挥传统优势,大胆创新探索,采取了全面的服务措施。
(1)积极主动地为基础设施项目和重点企业提供综合性金融解决方案。除了主动帮助部门、地方和企业做好相关规划,搞好项目评估和造价咨询,还努力降低企业筹资成本,改善财务效益。2022年通过投资银行、信托理财、租赁等方式为企业融资2050亿元,比上年增加近900亿元。2022年前9个月,基础设施贷款新增3265亿元,占公司类贷款新增额的56%。
(2)努力为居民提供最好的住房金融和消费信贷服务。重点支持拆迁安置房、经济适用房、中低价位和中小户型商品房建设。9月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7928亿元,稳居同业前列;个人消费贷款达到1200多亿元,信用卡透支增速超过40%,有力促进了居民消费。
(3)积极探索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新方法新手段。建立了120多家小企业“信贷工厂”,组建专门团队,实行标准化、流程化作业。结合小企业电子商务特点,在浙江、江苏、广东等八个省市推出网上信贷,累计为XX多个客户发放48亿元贷款。为小企业推出循环额度贷款、小额无抵押贷款,联贷联保贷款等系列产品,近三年中小企业贷款平均增幅20%以上,中小企业客户已占公司
类客户的85%,中小企业授信余额占全部公司客户的40%左右。(4)切实改善农村、农业金融服务。总结新疆分行小额农户贷款的做法,推广到黑龙江等农业大省,当年发放小额农户贷款26亿元。已设立5家村镇银行,正在筹备村镇银行控股公司,计划未来三年村镇银行达到100家,努力将服务延伸到更广大的县城和村镇。近两年涉农贷款平均增长率超过25%。
(5)破解出口加工企业产品转内销遇到的金融难题。沿海地区外向型企业能够生产全球一流的消费品,金融危机后国外市场萎缩,国内消费者虽然有巨大需求,但苦于没有内销渠道。这些企业转内销,除品牌、渠道外,融资颈瓶也是主要约束因素。经过一系列调研、论证,建行推出了“内贸通”系列产品,累计向出口企业授信200多亿元,帮助一批加工出口企业走入广阔的国内市场,实现了多方共赢。
(6)帮助企业兼并、转型升级。目前,已发放并购贷款超过百亿元,不论在贷款笔数还是贷款总量上,都居国内同业首位。
(7)努力满足“保民生”的多重金融服务需要。专门推出面向教育、医疗、社保、环保领域的“民本通达”系列产品。2022年9月末民生领域贷款余额1851亿元,同比增长611亿元,高于贷款平均增速19.52个百分点。
(8)以金融创新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国内文化产业市场潜力巨大,但由于体制、政策和观念的原因,长期缺乏融资渠道。建行在这个领域进行了多方面大胆探索,文化产业贷款比年初增加100多亿元。为支持文化企业广辟发债等融资渠道,向文化产业客户提供担保249亿元。成立了文化产业基金管理公司,目前正与国家有关部门和大的文化企业集团筹备发起文化产业基金。
(二)坚持积极审慎经营方针,不断强健风险管理
2022年初建行确定了“积极审慎”的经营方针。所谓积极,就是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政策,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创新方式方法,将项目前期工作做深做透。所谓审慎,就是把风险管理作为永恒的主题,坚持“了解客户、理解市场、全员参与、抓住关键”的风险理念,把握合规底线,避免出现“一哄而起”和“萝卜快了不洗泥”。
反复提示各分支机构要坚持有效发展,不盲目争夺市场第一。总行为此还调整了业绩考核体系,一反往年做法,不再考核分行的市场占比,
避免了盲目攀比放贷规模和月末、季末冲时点现象。2022年以来新增贷款由前几年的第一、二名变为第四名,市场占比下降2个百分点,增速比同业平均慢5.37个百分点。监管部门对建行信贷投放的总量控制和节奏把握给予了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