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区政府工作总结范文及2022年工作安排

2024-12-19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一、xx年工作总结
  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为主线,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统筹发展和谐兴区不动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强力推进,重点突破,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迎压上行、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按新调整后的口径(下同),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9.56亿元,增长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13.1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15.1亿元,增长7.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亿元,增长95%;实现财政收入4.1亿元,其中地方性收入2.3亿元,分别增长15%;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650元,增长12%。
  (一)工业经济后劲增强。制定实施了《促进工业发展奖励扶持暂行办法》、《引进外来投资加快招商引资工作的若干规定》、《全民创业行动实施方案》等配套政策,认真落实“保企业”各项政策,积极推进银企对接合作,新增企业贷款6.4亿元,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预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8.5亿元, 增长100%。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家,新增11家;产值超亿元企业10家,新增5家;上交税金超千万元企业3家,新增2家,精细化工、船舶制造、玻璃及制品、滤清器、纺织、水泥、专用零部件产业发展迅猛,龙头带动作用凸显。全区工业投资呈现趋快上扬,强势增长态势,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但是由于受经济济危机以及不可比因素影响,我区工业经济综合指标前三季度均有所下滑。面对严峻形势,我区及时加强重点企业跟踪调度,协调解决企业运行中遇到的问题,快速形成决战冲刺之势,预计,全区工业年底将会止滑回升,趋向增长。
  (二)项目工作卓有成效。出台《关于实行重大项目部门责任领导牵头制度的意见》、《xx年对上争取项目资金任务分解》和《xx年谋划任务分解》等多个文件,实行重大项目调度督查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保障了项目工作的顺利实施。预计,全年累计实施项目71个,其中续建项目46个、新建项目25个;计划总投资113亿元,预计当年完成投资5亿元,占当年投资计划的80%。全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亿元,增长95%。全年编制完成项目201个,争取各类投资项目11个,到位资金xx万元,争取一批、开工一批、推进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工作机制已经形成。
  (三)招商引资势头强劲。坚持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一号工程”不动摇,完善领导领衔帮办制度,强化招商引资考核机制,加强招商队伍建设,举办集中签约及专题招商会6次,7月份举办招商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始终持保招商引资强力推动之势。截至目前,全区招商引资实施项目25个,到位资金 18亿元,占市下达任务的112%,增长26.4%;签约项目25个,协议资金69亿元。园区建设快速推进。完成滤清器产业园、凯盛玻璃产业园、高铁周边地区、东西庐山风景区等专项控规调整,老山路全线竣工通车,水、电、气、通信等管网预埋工程全部完成;凯盛园区一期3个项目全部建成投产。目前,入园企业已达10家,新增3家,当年实现引资7亿元,实现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
  (四)农业经济稳步提升。面对严峻的灾害性天气影响,我区积极开展防灾、抗灾、救灾工作,确保了农业正常生产。预计,全年农业完成增加值1.45亿元,增长9%;粮食总产46000万吨,增幅为9%;农民人均纯收入4650元,增长12%。蚂蚁山奶牛场、园味园、卫食园等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带动牵动作用充分发挥;余滩萝卜、东风四季豆、八里岗牧草、张巷果蔬育苗、贾庵和李楼村黄皮洋葱等“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逐步形成;“一镇八村”新农村示范村镇建设稳步推进,李楼村整体搬迁稳步实施,方邱湖切滩退建复耕项目、汪庙生产圩堤防加固配套建设项目基本完成,洪山、老山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有序推进,全面完成14.5公里农村公路、太平桥危改项目,农业生产条件得到逐步改善。
  (五)城乡建设强力推进。 我区以改善环境、树立形象、提升质量为目标,集中精力抓好旧城改造、设施配套、城市管理三大重点,取得了显著成效。完成延安北路、沿淮路、新淮路东段、锥子山路和龙锦路建设,新建幸福花园、师范府邸等居民小区6个;治淮二村、纺机场宿舍区、毛巾场以及经济适用房和安置区建设等棚户区改造正在积极推进。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重点开展了“四小车辆”、违章棚亭、占道经营、非法广告和违章搭建的整治工作,对严重影响高铁施工和太阳能电厂21处违章建筑进行强制拆除,净化了投资环境,保障了重点项目的实施。深入开展 “非法加工石英沙”、“违法排污”和城区锅炉专项整治,拆除了族光、九采罗两重污染化工企业设备;稳步推进鲍家沟、方家沟流域的综合治理;新植各类花草树木20万株,新增绿地5000平方米,完成成片造林xx亩,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六)第三产业增势趋好。市场建设步伐加快,华联商住楼扩建、宏发商城和中心商场改造工程、皖北民族大市场、长淮物流园区、泗水苑商储物流中心等建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扎实推进“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农机下乡”、“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一系列鼓励消费措施;出台了《***湖区大力发展旅游业实施意见》,突出农家风情游、山水生态游、历史文化游编制完成了《东西芦山风景区及周边地区的重要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一批旅游项目,稳步推进宏发大酒店、郁金香宾馆改造、红塔旅游度假村等项目,成功举办首届蚌埠乡村文化旅游节以及桃花节”、“采摘节”等活动,旅游产业方兴未艾,被评为安徽省旅游县区50强。
  (七)和谐建设扎实有力。28项民生工程稳步推进。落实各级财政资金2580万元。其中:补助、补偿类项目资金1930万元;工程类项目资金640万元;培训类项目资金10万元。就业形势稳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5000人,其中再就业30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50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预计,全年新增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4000人,对51名符合条件未参保企业退休人员发放了基本生活费;农村低保提标扩面工作稳步推进, 308户731人享受该项保障政策。信访稳定工作得到加强。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信访积案化解年”活动,全年排查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22件,化解10余件;加大了非法上访的处置力度,越级访、非正常访明显下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得到加强,各类刑事案件发案率明显减少。其它社会各项事业统筹推进。严查计生“两非”案件,积极开展省级示范街道和区级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全区低生育水平得到巩固和稳定。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兑现了教师绩效工资,稳步推进教育布局调整,新建幼儿园1座,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建设完成“农家书屋” 9个、农民健身工程示范点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1个,成功举办了“庆祝新中国60华诞大型音乐舞蹈史诗--《祖国万岁》”、“珠城欢乐颂”等广场文化活动和“第四届花鼓灯抵灯大赛”等大型活动,群众行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医疗卫生事业得到加强,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成效明显。安全生产、应急和防震抗灾得到重视,文明创建、人民防空、拥军优属、地方志、档案、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统计、审计、物价、编制、保密、老龄、残疾人等工作都取得新进步。
  (八)政府效能得到提升。坚持和完善政府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和向区政协通报情况制度,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积极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9件,办理政协委员提案66件,办复率均达100%。积极支持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开展工作。深入开展依法行政和普法教育,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顺利完成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主题实践活动,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服务承诺、过错追究、首问负责和限时办结制度;积极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机制,政府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二、xx年工作思路及重点
  xx年是冲刺“xxx”规划收盘关键之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及xx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一年,做好明年的政府工作意义十分重大。综观明年发展形势,我区的工作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及xx届四中全会精神,继续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谋求跨越崛起,高强度推进“项目投资、招商引资、园区建设、城乡建设”四项重点,高占位提升“工业经济、商贸服务、新农村建设”三项水平,高效率确保 “财政增力、百姓增富、社会和谐”三大目标,全速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向更高平台上跨越。
  围绕上述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我区明年将主要抓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扩量提质,强势推进,全力以赴抓工业。紧紧围绕“主攻大投入、强攻大项目、集中大会战、强势大推进”,加快推进重大项目,着力强化运行调度,努力促进工业经济扩量提质增效。强势攻关重大项目,力争全年新开工投资超1亿元的工业项目10个以上,投资3000万元的30家。加快提升产业层次。重点围绕玻璃、水泥、精细化工、机械、滤清器、船舶制造等支柱产业,着力推进协作配套,拉动产业链条前后延伸,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逐步形成以产业链为纽带、龙头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为基础的产业体系。努力培育优强企业。制定完善工业培优做强发展规划,依托产业优势、产品优势、市场优势,对重点企业给予最大限度的政策扶持;全面增强资本意识,支持优势企业优化公司股权结构,着力推进海螺水泥、宏业集团、禹王集团等优势企业裂变扩张,快速成长。着力破除工业发展瓶颈。认真落实保企业、保增长各项措施,积极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壮大东方投资公司,加强与龙湖担保公司联系,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积极推进工业“退市进园”, 规划建设长淮、李楼工业集中区和民营企业园,鼓励老企业逐步搬迁,引导新企业、新资本入园投产经营;稳妥推进 “空心村” 土地整理、城中村改造工程,着力解决建设用地指标紧张问题;严格落实节能减排措施,推进园区污水治理工程,力争腾出环境容量,缓解环保瓶颈;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加强技术型、管理型人才培养,鼓励科技研发,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二)远谋近施,突出重点,持之以恒抓项目。继续推进省“861”和市“3461”项目建设,着力抓好太阳能玻璃、特钢结构二期、禹王挖泥船、富成商砼、天普粉碎机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力协助京沪高铁、蚌埠站、第二污水场、合蚌客运专线等国家、省、市重点工程建设。围绕城镇建设、园区经济、新农村建设,拓展一批民生、能源、商贸流通项目,积极储备一批能够拉长产业链的龙头项目,努力消除项目领域盲点,确保新增项目不断档、有效投入不减速。
  (三)增力加压,创新机制,坚持不懈抓招商。实行一岗双责制,建立片区招商责任制,修订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实施落户、入驻项目 “后评估”制度,加强太阳能电厂、盛世玻璃、星园滤清器、三联木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调度,倒排进度,不断提高资金到位率。认真研究珠三角、长三角等先进地区产业发展和转移趋势,锁定重点地区、重点产业开展有针对性地产业招商;不断探索中介招商、专业招商模式,抓好对接珠三角地区驻点招商,及时捕捉重大项目源头信息;积极参加各类招商节会,推介项目,捕捉信息,不断提高招商引资实际成效。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营运、高水平发展”的要求,集中力量加快八大园区规划建设步伐,提高园区道路、管网、电力配套水平,全面提升承载能力和功能档次,努力形成投资开发的“热岛效应”。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实行首问责任制、政务公开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对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由责任单位实行一揽式服务;对市场前景较好、合作意向明显、投资规模超3000万元的项目确定为重点招商项目,继续实行区级领导挂包联系制和全程推进制,确定专人跟踪督办,努力把***湖区打造成为外资逐鹿的“磁场”和内资决战的“高地”。
  (四)提升激活,多举并进,下大力气抓商贸。升级改造传统服务业。积极编制商贸产业发展规划,着力打造两站商业圈和蚌医附院商业圈,超前谋划高铁站商业圈,推进长淮卫物流园和泗水苑物流产业园建设,加快汽车交易城建设步伐,稳步改造钢材市场、水果批发市场,不断提升商贸、酒店、餐饮、物流等传统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培育和完善土地、房产、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和产权市场,促进金融、保险、法律、咨询、会计、评估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逐步形成分工协作、相互配套的产业组织体系。精心打造旅游产业。围绕“融入龙湖,体验风情,追寻历史,感受新区”主题,以东西芦山核心景区为基础,强力推进***湖南岸水乡旅游观光、东西芦山洪山农业、休闲观光、蚂蚁山生态旅游等一批旅游项目,继续抓好红塔旅游度假村、玉金香宾馆等一批星级宾馆建设,大禹、大明、楚汉文化,交融淮河山水风情,着力打造珠城东部旅游圈。
  (五)调优做强,多轮驱动,毫不放松抓农业。以设施农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蔬菜、花卉、林果等生态高效农业,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带、产业群和块状经济;大力发展高效养殖业,围绕生猪、奶牛、蛋鸡、水产品,新建一批生态型、规模化畜禽、水产养殖基地;加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无公害品牌产品创建力度,提高农产品质量整体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主攻产业龙头企业,年内力争新上投入两千万元以上龙头企业2个。坚持外输内转创业并举,积极鼓励务工人员返乡创业,逐步实现“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力争全年培育创业之星50名,新增固定资产投资50万元农民创业项目100个。加强项目跟踪服务,全面完成xx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续建工程,逐步完善水利、道路、电力等配套设施,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六)强突重推,全面提速,凝心聚力抓城建。突出旧城改造。把旧城改造与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以及商业布局改造有机结合,强力撬动,着力推进纺机厂等棚户区改造项目,稳妥实施马村、幸福村 等“城中村”改造工程。强化城市管理。围绕创建“文明城区”, 继续加大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力度,突出重点区域,突出重点时段,突出交通秩序、经营秩序、环境保洁、违章搭建专项整治;实行“捆绑式”“精细化”管理,落实街镇与区直部门的共同责任,逐步完善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推进村镇建设。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强力推进成村庄整治,着力引导村民住房建设逐步向城区、集镇、聚居点集中,实施“千户万亩”工程,规划建设1000户以上聚居点5个,完成土地整理10000亩;强化土地集约利用,积极开展土地流转试点工作,推进土地依法有序流转,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努力开发土地后备资源;继续保持土地执法高压态势,努力实现土地动态平衡。打造“生态城区”。围绕创建“园林城区”,按照“控建增绿”、“拆墙透绿”要求,结合旧城改造,进一步抓好城市公园绿地、街头绿地、游园绿地、广场绿地建设,重点谋划“八一”河滨公园项目;继续加强污染减排工作,落实污染减排项目,加大污染减排投入,集中力量整治重污染行业,确保污染物总量减排、达标排放,扎实推进环境优美村镇和绿色社区创建工作,营造宜居生活环境。
  (七)开源节留,强化管理,确保财政收入上台阶。以新兴财源建设和税源大户培植为重点,坚持收入征管与控制支出并举,不断壮大财政实力。加强税源培植。强力推进工业经济、项目建设、城市开发等重点工作,全力构筑相对稳定的多元化财源体系;加大财政扶持,兑现激励优惠政策,吸引外来投资,激发全民创业,以的经济发展新亮点,拉动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和可用财力的稳定提高。加强税收征管。加强对重点税源、重点企业、重点纳税大户的税收征管,突出抓好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主体税种的有效监控,组织开展建筑施工、商贸流通、房地产开发等重点税源专项检查,加强起征点以下个体工商户的监督管理,坚决打击涉税违法行为,努力做到应收尽收。加强支出管理。按照“分配科学、支出合理、管理严格、监督有力”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强化预算的刚性约束,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严格控制预算追加;认真开展“收支两条线”专项检查,全面清理取缔“小金库”,规范资金管理;强化财政监督,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和绩效评价相结合的监控机制;严肃查处各种违反财经纪律、挥霍浪费财政资金的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八)统筹协调,倾注民生,确保社会各项事业稳步推进。切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进一步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促进就业机制,积极实施“创业促就业”工程,促进城镇居民、被征地农民就业以及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切实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险”并举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完成困难企业欠缴养老保险金工作核销工作;加强城乡低保动态管理,稳步实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努力实现应保尽保;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大力推行廉租房制度,加快经济适用房建设;切实关心五保、残疾等弱势群体,开展多种形式的扶贫济困活动,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健全矛盾纠纷预防排查、依法调处机制,高度关注和有效防范企业破产、逃薪欠薪、征地拆迁、农村土地纠纷等各种可能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妥善处理涉法涉诉案件,坚持依法处置、坚决打击非法缠访、闹仿、越级访事件,千方百计维护社会稳定。深入开展“平安城区”建设,健全综合防控体系,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公安系统“三项建设”,全面提升平安创建工作整体水平。统筹发展各项事业。积极推进教育布局调整,优化教育结构,大力 推进素质教育,关心特殊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强化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机制,提高公共卫生保障和重大疫情防控能力。加强文化体育建设,重点抓好区文化馆图书馆改扩建、农家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以及农民健身工程示范点建设,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逐步建立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突出流动人口管理,综合治理人口性别比问题,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强化隐患排查整改,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认真做好人民武装、民兵预备役工作,广泛开展军民共建活动,巩固提高双拥创建成果。加快发展妇女儿童事业,继续做好民族、宗教、外事、统计、档案、人防、应急等工作,支持驻区单位以及人民团体充分履行职能,共同推进“和谐***湖区”建设。
  (九)提升水平,务实高效,努力打造科学发展政府。加强效能建设,切实解决条块分割、权责脱节、推诿扯皮等突出问题,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努力做到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使政府职能真正转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创优环境和公共服务上来。进一步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公示听证、决策效果评估制度,使决策更加切合实际,更加符合群众利益;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主动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的意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凝聚各界合力。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敢思敢想、敢试敢闯、敢作敢为,善于用开放的意识正视存在差距,用超前的理念研究争先思路,用创新的办法落实发展举措,努力营造善创新,想实招、鼓实劲、求实效的工作氛围。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继续推进政务公开,强化行政过程监督,努力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政府公信力。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