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搜索:

兔死狐悲

兔死狐悲
拼音 tù sǐ hú bēi
简拼 tshb
基本解释 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详细解释

  兔死狐悲

  tù sǐ hú bēi

  [释义] 兔子死了;狐狸很悲伤。比喻因同类遭遇不幸而悲痛伤感。悲:悲伤。[语出] 元·马钰《苏幕遮·看送孝》:“有微言;深可说。兔死狐悲;伤类声凄切。”[正音] 死;不能读作“shǐ”。[辨形] 狐;不能写作“孤”。 [近义] 物伤其类 [反义] 幸灾乐祸 [用法] 用作贬义。用来形容同类遇到不幸;不仅觉得悲伤;也感到自己的处境危险;不免为自己的命运担忧。一般作谓语、宾语、分句。[结构] 联合式。 [例句] 此时望着冯去疾的尸首;他心里非常痛楚;而且有一种~的感觉。 [英译] When the hare dies; the fox grieves。 [成语故事]

  从前,一只兔子和一只狐狸为对付共同的敌人――猎人,彼此联盟发誓,发誓要同生死,共患难。一天,当他们正在田野里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时,不料一群猎人突然前来,一箭就射死了兔子,狐狸也险遭不测。猎人走后,狐狸就跑到兔子身旁,哀泣悲悼。

  有个长者经过,看见狐狸在兔子旁边哭泣,觉得奇怪,就问狐狸哭泣的原因。 狐狸悲哀的说:\"我和兔子同样是微小的动物,是猎人捕猎的对象。我们相约共同对敌, 共生死,同患难。现在我的同盟被猎人射死,他今日的死亡,意味着我明天的死亡。我们是真正的朋友,我哪能不伤心哭泣呢!\"

  长者听了,叹着气,说:\"你为这样的同伴哀悼哭得有理!\"

成语故事 “兔死狐悲”原作“狐死兔泣”。这个成语,原出自《宋史·李全传》。后又见于《元曲选·无名氏<赚蒯通>四》。南宋时期,处在金朝统治下的山东农民,纷纷掀起抗金斗争的浪潮。其中最著名的有杨安儿、李全等领导的几支红袄军。起义军遭到金军的镇压,杨安儿牺牲。杨安儿的妹妹杨妙真(号四娘子)率领起义军从益都转移到莒县...[点击查看详细]
站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