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搜索:

苟延残喘

苟延残喘
拼音 gǒu yán cán chuǎn
简拼 gycc
基本解释 苟:暂且,勉强;延:延续;残喘:临死前的喘息。勉强延续临死前的喘息。比喻暂时勉强维持生存。
详细解释

  苟延残喘

  gǒu yán cán chuǎn

  [释义] 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残喘:临死前仅存的喘息。比喻勉强维持生存或维持残局。[语出] 宋·陈亮《与范东叔龙图》:“亮自七八月之交;一病垂死;今幸苟存延喘;百念皆已灰灭。”[辨形] 苟;不能写作“荀”;延;不能写作“廷”;残;不能写作“惨”。 [近义] 苟且偷生 苟全性命 [反义] 宁死不屈 视死如归 [用法] 含贬义。用于人;也常用于面临解体或崩溃的政权、军队以及其他集团。一般作谓语、定语。[结构] 动宾式。 [辨析] 见“苟且偷安”(346页)。 [例句] 明·冯梦龙《警世恒言》:“宜春道:‘未死之人;~;连这碗素饭也是多吃的;还吃甚荤菜?’\" [英译] try to prolong one\'s exhausted panting [成语故事]

  春秋后期,晋国有一位大夫叫做赵简子。有一次他在中山狩猎时,突然发现一只狼从林中窜出,便猛射一箭。狼中箭后带箭拼命奔逃,赵简子驱车追赶。这条狼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中山狼”了,这条狼被后人评选为忘恩负义的形象代言人。

  这时,有一个叫东郭先生的人正在往北走。他赶着一头驴,驴驮着一袋书。他走着走着,正好迎面碰到了那只正在逃命的中山狼。这只狼见了东郭先生,就说:“先生不是专门济困扶危吗?从前毛宝曾买一只乌龟放生,后来他在战争中逃命,乌龟载他过江;一个叫隋侯的,救活了一条蛇,后来蛇就衔来名贵的珠子报答。您让我躲在书袋里,勉强维持这一线生命(这是用现代白话文说苟延残喘的意思,原文即为此成语)吧。您今天能救我一命,我日后一定会像龟蛇那样报答您!”东郭先生在狼的苦苦哀求下,只好把狼装在书袋里,把书盖在上面。当赵简子追上来时,向东郭先生打听狼的下落,东郭先生说不知道。

  东郭先生骗走了赵简子一行后把狼放了出来。而此时狼说自己饿了,你帮人帮到底吧,说着要吃掉东郭先生。正在这时,一个农夫恰巧路过。农夫问明原因后,把狼骗回东郭先生装书的口袋,抡起锄头,几下就把它打死了。

成语故事 明朝有这样一个寓言:东郭先生赶着一头驴去中山地区谋求官职,路上遇见一只被打伤、正受到追赶的狼。狼伸着头,摆动着尾巴,苦苦哀求说:“先生是愿意救助世间万物的,请让我躲在您装书的布袋里,使垂危的生命暂且得到延续吧(原文是‘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东郭先生看着狼可怜的样子,就答应了它的请求,...[点击查看详细]
站内推荐